深圳經濟總量40年增一萬多倍,臺灣記者感嘆「既熟悉又陌生」

2020-12-10 海峽導報

深圳是中國大陸最成功的經濟特區,而位於深圳西部的前海則被稱為「特區中的特區」。今天下午,參加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聯合採訪活動的兩岸記者,今天下午來到這片熱土,一睹大陸改革發展前沿的魅力。

記者們首先來到前海國際會議中心,這是一座非常有特色的建築,總建築面積約4.1萬平方米,分為地上兩層和地下一層,它採用傳統與現代手法的融合,大屋面以「薄紗」為主題,運用現代材料彩釉玻璃演繹傳統琉璃瓦屋面;設計理念則以嶺南名曲「彩雲追月」為核心,融合中國元素、嶺南風格及前海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14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便在這裡舉行,一樓設有「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範,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展覽」,展覽面積1300平方米,展出558個展項,全景展示深圳經濟特區由一座落後的邊陲小鎮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歷史性跨越。

進入展區,一件件老物件帶領兩岸記者進入了時空隧道,深圳也實現從窮困潦倒、逃港頻發到經濟發達、人民富足的華麗蛻變。據悉,深圳的經濟總量40年來增長超過一萬倍,速度之快創造世界奇蹟。臺灣人民報資深記者黃仁傑接受採訪時坦言,深圳對他來說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他來過深圳多次,但每隔一兩年過來,都會有很多新的變化,不僅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難能可貴的是環境質量也越來越好。

隨後,兩岸記者來到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這裡是港澳臺及國際青年內地發展「第一站」,是國內首個深港合作的國際化青年創業社區。幾棟黑白建築,簡潔現代,從空中俯瞰,建築構成了繁體字「夢」。

夢工場內花團錦簇、生活便利,已初步構建起完善的創新創業孵化生態,在支持港澳及國際青年在前海創業發展發揮著積極作用。據了解,2019年3月,時任高雄市長韓國瑜還特地前來為「臺灣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揭牌。

時任高雄市長韓國瑜為「臺灣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揭牌

作為深圳市採訪行程的最後一站,採訪團一行人還來到臺資玉山銀行參觀。2012年,玉山銀行在華南地區第一家分行成立,並於2016年1月正式改制為法人銀行,為臺資銀行首例,入駐深圳前海建立首家自貿區內的金融總部。據曹中仁行長介紹,目前該行在粵港澳大灣區現共有六個營業網點,是大灣區網點最密集的臺資銀行,顯示出玉山銀行深耕大陸地區、緊跟中央大灣區戰略部署的決心。

海峽導報特派記者 薛洋 柳瑞鴻

相關焦點

  • 廣東經濟總量躍上新臺階,GDP是臺灣的2.5倍,那人均GDP呢?
    2019年廣東省GDP首次超過十萬億大關,初步預計10.5萬億以上,經濟總量躍上新臺階。廣東省作為國內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歷來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國內最早的4個經濟特區,有三個就在廣東省,它們是深圳,珠海和汕頭。國內四大一線城市,有兩個位於廣東省。
  • 民進黨創黨元老朱高正:臺灣現在的經濟總量,只剩下大陸的4.2%
    民進黨創黨元老朱高正先生在這裡不禁要質問,從1972年到1988年經國先生這16年,臺灣的人均所得從美金403元增長到6400元以上,連續增長16倍。大家不要忘記,在大陸從鄧小平於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政策之後,連續40年大陸的人均所得增長40倍以上,而今天人均所得已經超過一萬美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可預見的未來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從1993年李登輝開始走向"獨臺"路線之後,由於跟大陸關係轉冷,臺灣經濟也一路往下滑坡。
  • 福建經濟總量首次趕超臺灣之後
    文章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建經濟發展快馬加鞭,GDP連續跨越三個萬億級臺階,2019年經濟總量更是突破4萬億元人民幣,首次超越臺灣。福建經濟總量趕超臺灣,將給兩岸融合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八閩大地,將為臺胞提供更大的發展舞臺、更多的實惠便利、更好的心靈契合。本報今日予以轉載。
  • 這個小鎮,你既熟悉又陌生
    這個小鎮,你既熟悉又陌生 2020-12-29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福建經濟總量首次超越臺灣,首次超越具有裡程碑意義
    27日出版的今年第30期新華通訊社《瞭望》新聞周刊刊登特稿《福建GDP首超臺灣之後》。2019年經濟總量更是突破4萬億元人民幣,首次超越臺灣。 1∶40,這是改革開放之初,福建與臺灣GDP的差距。到2012年,福建經濟總量已成長至接近臺灣的三分之二。
  • 深圳人到底有多拼?40年深圳人口增長42倍 GDP增長近1.4萬倍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深圳人到底有多拼?我們研究了40年的數據,發現……今天,深圳迎來40歲生日。過去40年,一批又一批建設者用世人矚目的「深圳速度」「深圳模式」,將一個小漁村變成了一座「充滿魅力、活力和創新力的國際化大都市」,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深圳奇蹟」,成為全球經濟特區的成功典範。
  • 泉州經濟總量反超臺北40%
    近期,網絡熱議福建經濟總量反超臺灣。根據閩臺兩地統計年鑑等可靠資料,2019年福建省GDP同口徑折算為6145.5億美元,臺灣GDP折算為6112.6億美元——福建經濟總量已相當於臺灣的100.5%。那麼,單看城市——作為福建經濟總量最大的城市,2019年,泉州的經濟總量9946億元;而作為臺灣經濟總量最大的城市——臺北呢?統計顯示,2019年,臺北市的經濟總量折合成人民幣為5413億元。也就是說,去年,臺北的經濟總量,不到泉州市的60%。讓我們先了解一下臺灣的經濟發展史。
  • 中國臺灣的經濟總量,相當於大陸的哪一個省?
    臺灣發展水平位居國際前列截至2018年,臺灣GDP達17.77萬億新臺幣,折合約為39001.04億元,本幣名義增長1.56%,實際增速為2.6%,過去7年的年平均GDP增速為3.36%,人均GDP為25000美元。
  • 追平40倍經濟鴻溝,福建逆襲反超臺灣,海峽關係歷史性轉折即將出現?
    公開數據顯示,福建2019年GDP達到4.23萬億元,經濟增長7.6%,首次反超臺灣(4.22萬億元)。近五年兩地GDP走勢,因不同年份匯率不同,部分年份的臺灣經濟總量可能會出現微小誤差這是中國省份對當年「亞洲四小龍」的又一次碾壓,中國的經濟版圖開始出現歷史性變化。
  • GDP增長10000倍!深圳40年做了什麼?
    原標題:GDP增長10000倍!「小漁村」戰勝全球4000個經濟特區,深圳40年做了什麼?202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很短,它起自邊陲灘頭,波瀾壯闊下,依然是少年。40年又很長,從小漁村蝶變為國際大都市,已書寫滄桑巨變。
  • 福建經濟總量首次超越臺灣 聊一聊臺灣經濟發展史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臺灣地區GDP初步數據為18.90萬億新臺幣,約合4.22萬億元人民幣,而同期福建省GDP總量達4.23萬億元人民幣,自有相關統計以來,首次超過了臺灣地區。目前,臺灣省經濟總量在各省份中排名第9位。
  • 深圳2035三步走,經濟總量、人均GDP要翻番
    到2035年,深圳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世界領先,經濟總量、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在2020年基礎上翻一番。全會指出,到2025年,深圳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躋身全球城市前列,研發投入強度、產業創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經過四十年的發展,深圳已經成為一座人口超過2000萬,經濟總量接近3萬億,人均GDP超過20萬元的超大型城市。
  • 2035年深圳要實現經濟總量、人均GDP翻一番
    到2035年,深圳的經濟總量、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要在2020年基礎上翻一番。這是12月22日召開的深圳市委六屆十七次全會提出的最新目標。目前深圳2020年的經濟數據尚未出爐,而2019年深圳GDP接近2.7萬億,人均GDP為203489元。
  • 全球經濟強權競相展開物聯網布局 臺灣首創「總量計費型」物聯網資費
    臺灣之星16日宣布,首創「總量計費型」物聯網資費,免月租費,不限號碼數。力挺中小新創企業提升競爭力 應用領域橫跨12大產業、超過300家合作夥伴。
  • 深圳2035遠景目標:經濟總量、人均GDP在2020年基礎上翻一番
    《深圳特區報》12月23日消息,中國共產黨深圳市第六屆委員會第十七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2月22日召開。全會提出了深圳市到二〇三五年的遠景目標,這就是: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 「宅」經濟崛起!臺灣外送平臺第2季度訂單年增近7倍
    圖片來源於網絡中國臺灣網8月30日訊 據臺灣官方通訊社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拉抬「宅」經濟,許多民眾改用外賣服務,臺灣外賣龍頭之一的Foodpanda今年第2季度訂單年增近7倍。根據臺灣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調查,島內民眾在疫情期間每次平均外賣金額約345元新臺幣。至於使用動機,在可複選的狀況下,有50.4%民眾表示「省去外出與排隊時間」,「減少外出接觸人群的機會」是一大誘因,「天氣不佳、不想出門」、「餐點多元」也都是民眾選擇外送原因。
  • 張志軍:2019年福建經濟總量首次反超臺灣 是歷史性突破
    全國人大代表、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張志軍23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以書面回復指摘臺灣民進黨當局製造兩岸對立,勾連外部勢力破壞臺海和平,致當前兩岸關係形勢更趨複雜嚴峻。 談過去:克難前行,進展紮實 近年大陸頻出惠臺措施,在落實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基礎上,又出臺26條措施,不斷豐富完善相關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 2019年上海、北京的經濟總量與深圳、廣州拉大了,那人均GDP呢?
    由此可以計算出,上海、北京與深圳市的經濟總量差距接近8500億元、6100億元,上海和北京兩市與廣州市的經濟總量差距則是約9820億、7460億元人民幣。但是到了,2019年且經過全國第四次經濟普查後,他們之間的經濟差距擴大了。
  • 我國「最有爭議」的城市,經濟總量與溫州相仿,卻是世界一線城市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迅速,如今已在許多國際城市中享有盛譽,但如今,中國的6座城市,已分別在「香港和中國的北京、上海、臺北、廣州、深圳」中,被認為是經濟發展最好、經濟發展最好的城市,而這一我國的6座世界城市,卻在一線城市中,引起了熱議。
  • 福建GDP總量首超臺灣,臺媒怎麼看?
    島內媒體低調報導了這一「歷史性時刻」,並援引島內經濟學者的說法認為,福建「超越臺灣是遲早的事」。據人民日報客戶端5月26日消息,全國人大代表、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張志軍23日在北京接受記者專訪表示,福建著眼大局大勢,注重落實落細,發揮獨特優勢,著力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取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