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深圳人到底有多拼?我們研究了40年的數據,發現……
今天,深圳迎來40歲生日。
過去40年,一批又一批建設者用世人矚目的「深圳速度」「深圳模式」,將一個小漁村變成了一座「充滿魅力、活力和創新力的國際化大都市」,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深圳奇蹟」,成為全球經濟特區的成功典範。
這一切都是每一位「深圳人」的辛勤付出、努力拼搏的成果。
40年深圳人口增長42倍
GDP增長近1.4萬倍
改革開放的春風,經濟特區的政策優勢,讓深圳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吸引了五湖四海的人為其發展做貢獻。據21數據新聞實驗室統計,40年來,深圳常住人口從31.41萬人增長至1343.88萬人,增長42倍。同期,北上廣人口增長均在1-2倍之間。
龐大且增長迅速的人口,對深圳來說意味著強大的生產力和消費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源泉。21數據新聞實驗室統計數據發現,40年間,深圳GDP實現驚人增長,從1.96億上升到2.69萬億,增長近1.4萬倍(同期全國增長241倍),年均增長28%;人均GDP從606元增長至20.35萬元躍升為全國第一,增長334倍(同期全國增長167倍)。
此外,深圳在2018年GDP首次超過香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經濟總量第一的城市。2020年上半年,在全球新冠疫情背景下,深圳經濟總量仍保持正增長,為12634.30億元,全國排名第三。
那麼,「深圳人」作為這些經濟增長背後的功臣都有何特點?21數據新聞實驗室一一解密。
超50%「深圳人」來自本省
外省人中湖南佔比最多
「來了就是深圳人」,這是讓所有外地人最暖心的一句標語。
深圳這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包容性極強,外來人口佔比極高。據深圳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有1343.88萬人,其中非戶籍人口849.1萬人,佔比超63%,那麼,這些外來人口都來源於哪些地方?
據寶安縣誌等文獻記載,1979年深圳建市之前,31.41萬的原住民以客家人為主,客家人佔深圳原住民的六成以上。改革開放後,深圳設立經濟特區,在政策吸引下,廣東廣府系、潮汕系以及客家系三支人口率先移民深圳,與此同時,也吸引了湖南、廣西、江西等鄰省以及河南、四川、重慶等中西部地區人口。
21數據新聞實驗室根據百度遷徙大數據統計發現:
深圳常住人口超50%來自廣東本省,其次是湖南、廣西;
從具體城市來看,流入地TOP10中,前9名均為廣東城市,分別是東莞、惠州、廣州、梅州、茂名、揭陽、河源、汕尾、湛江,江西贛州排第10;
流入地TOP20中,廣東城市佔12個,其次是湖南有4個城市上榜;
整體來看,深圳的「虹吸」效應輻射整個秦嶺淮河以南地區,外省建設者來源地最多的9個省份佔據8個,其中TOP3來源地湖南、廣西、江西,均為廣東省鄰居。
平均年齡僅33歲
超86%深圳人在工作打拼!
數據顯示,2019年深圳戶籍人口不足500萬人,僅佔常住人口的36.82%,人口倒掛現象較為嚴重;同一時期,北上廣的戶籍人口佔比分別為65.38%、59.73%、62.31%。
從男女比例來看,2018年戶籍人口為454.7萬人,其中男性有228.6萬人,女性有226.1萬人。
深圳面積不到2000平方公裡的地方住著1343.88萬人,人口密度高達6727人/平方公裡,是全國「最擠」的城市。近5年來,深圳仍保持每年40萬—50萬人的新增常住人口,人口還在源源不斷地增加。
深圳也是全國「最年輕」「最拼」的城市,常住人口平均年齡只有33歲,就業人員佔常住人口比例超86%,其他一線城市均在56%-60%之間。深圳年齡結構總體呈現「兩頭低、中間高」的特徵,人口增長空間仍然較大。
從人口紅利轉為人才紅利
人才佔比從1%上升到45%
過去,深圳享受人口流動帶來的人口紅利,快速崛起成經濟總量領先的超一線城市。但隨著人口增長速度下降,勞動力成本提高,各大城市均面臨產業升級,人口紅利不可持續。
如今,除了北京上海還需疏解人口的超級城市,包括廣州、深圳、杭州在內的頭部城市都加入如火如荼的「搶人大戰」,而這實際上是「人才爭奪戰」。
數據顯示,2019年,杭州人口增量已經超過深圳成為全國人口淨流入最多的城市。據悉,2019年5月,杭州推出新的人才引入政策,凡是大專以上學歷,35 周歲以下,繳納一個月社保即可落戶。
近些年,深圳也推出一批又一批人才引入政策,放寬入戶條件,擴大戶籍人口規模,對人才落戶不設上限,拿出真金白銀補貼百萬年薪人才個稅,還有住房補貼、創業補貼等,試圖改善當前人口結構嚴重倒掛的問題,優化深圳人才結構。
除此之外,還加大財政投入,新辦各類學校和醫院,向全球教育和醫療人才拋出橄欖枝,一改過去教育、醫療等民生事業底子薄、基礎差、發展起步晚的缺點,提供便捷舒適的生活環境。
在一系列措施吸引下,2017年深圳戶籍人口猛增50萬人,創歷史最高紀錄。2018年,深圳接收應屆畢業生10.8萬人,同比增長7%,連續5年創新高;同年深圳各類人才已達到580萬人,佔常住人口44.5%。
展望未來發展潛力,40歲的深圳,既是深圳經濟特區,又是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還是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憑藉「三區疊加」帶來的驅動效應,深圳將迎來新的戰略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