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長10000倍!深圳40年做了什麼?

2021-01-04 中國財富網官方

原標題:GDP增長10000倍!「小漁村」戰勝全球4000個經濟特區,深圳40年做了什麼?

202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40年很短,它起自邊陲灘頭,波瀾壯闊下,依然是少年。

40年又很長,從小漁村蝶變為國際大都市,已書寫滄桑巨變。

40年,深圳特區GDP增長近10000倍,人均GDP升至全國城市之首,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蹟。

40年,深圳培育出華為、中國平安、騰訊等8家世界500強企業,以及眾多燦若星辰的創新型企業。

據新華社報導,來自英國《經濟學人》的評價稱,改革開放40年,中國最引人矚目的實踐是經濟特區。全世界超過4000個經濟特區,頭號成功典範莫過於「深圳奇蹟」。

在過去40年深圳做了什麼?

全球的經濟特區中,沒有一個特區能像深圳一樣長期保持高速增長。

1979年,深圳的GDP不足2億元,2019年達到2.69萬億元,40年間增長超過1萬倍!這是讓世界震驚的奇蹟,也是歷史給予艱難探索者和接續奮鬥者的最有力回報。

40年來,深圳GDP的增長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9倍、全國的1.8倍。這意味著,過去40年世界每向前一步,深圳特區就跨越了近五步。

不止於此,最近揭曉的《財富》世界500強中,有8家企業來自深圳,獨樹一幟。

(制表:中國財富)

深圳特區成績斐然的背後,是其40年不懈推進市場化改革的勇氣與銳氣。

以住房制度改革為例,1980年,深圳開始建設東湖麗苑,這是改革開放後中國第一個商品房小區;1987年,深圳敲響新中國成立以來土地拍賣「第一槌」;如今,深圳在2018年又啟動了「二次房改」,提出到2035年,新增建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總量不少於100萬套,超出商品房的供應量。

在培訓新興產業方面,一個被特區傳為佳話的細節是,1999年,騰訊公司創始人馬化騰在首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獲得了關鍵的第一筆220萬美元風險投資。而這個日後被稱為「中國科技第一展」的技術成果交易會,成了深圳特區在新世紀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開端。

在經歷了「騰籠換鳥」淘汰低端落後產能、技術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後,深圳成為了「三新一高」(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發展的典型代表。

截至2019年,深圳高新技術創新型企業已超過3萬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合計10155.51億元,其先進位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達到72.1%,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比也達到了67.3%。

另外,作為深圳支柱產業之一的金融業,隨著特區發展不斷壯大,2019年金融業總資產超過15萬億元。40年間,深圳金融業始終堅持改革創新,與實體經濟共同成長。據統計,2019年深圳金融業以不到1%的從業人口,創造了全市超1/7的地區生產總值和近1/4的稅收。

證券業方面,2019年末,深圳22家證券公司總資產1.71萬億元。2019年營業收入841.89億元,位列全國第一。保險業方面,2019年深圳保險法人機構達27家,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三;保險法人機構總資產4.85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二。

除了資產規模等各項指標大幅增長,過去40年深圳金融業實現了眾多領先全國的改革創新。在2020年3月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中,深圳列第11位,在國內僅次於上海、香港和北京。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最早於2007年發布,2014年深圳位列第25位,2015年為第23位,2019年升至第14位。這說明深圳金融改革和對外開放所取得的成績得到國際金融界的關注與肯定。

不過,還是有不少人認為,深圳的崛起得益於其區位優勢,毗鄰香港;也有學者認為,其得益於政策優勢,稅收優惠、土地保障帶來巨大紅利;更有學者將其歸納為有為政府加之有效市場。

但很多人忽略了一個方面,深圳很早就在科技創新方面嘗試系統化地設計制度。深圳已經成為制度創新的策源地,不少制度改革經由此推向全國。據2017年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的統計,深圳25年來制定的法規和法規性文件當中,超過三分之一是在國家和地方立法沒有先例的情況下先行先試,這些法規不僅護航深圳的發展,也為國家提供了參考藍本。

就是在不斷的開創性舉措之下,「吃螃蟹」精神在深圳市場經濟的實踐中逐步深化,貫穿了整個40年。

未來深圳的藍圖已經躍然紙上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特區繼續探索前行的使命,從來就沒有終止,也不會終止。

為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新格局,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發布。

未來深圳的藍圖已經躍然紙上:到2025年,深圳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躋身全球城市前列,研發投入強度、產業創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到2035年,深圳高質量發展成為全國典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世界領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到本世紀中葉,深圳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先進城市之林,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

與40年前設立經濟特區一脈相承,這是一份厚厚的歷史重託。同樣,先行示範區也是一個「無人區」,前面的路無人涉足,仍需要深圳再次殺出一條血路。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不久前,深圳上半年的成績單出爐,GDP增速從一季度的-6.6%到上半年的0.1%,演繹「深V曲線」,成為四大一線城市中唯一正增長的城市。這背後,是創新的力量在推動。

歷史,總會在特殊節點給人以啟迪。時間見證了深圳特區40年輝煌巨變,下一個40年,朝著全球標杆城市進發的深圳特區更值得期待!

(本文綜合自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21世紀經濟報導等)

原文轉自:中國財富幫

相關焦點

  • 深圳人到底有多拼?40年深圳人口增長42倍 GDP增長近1.4萬倍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深圳人到底有多拼?我們研究了40年的數據,發現……今天,深圳迎來40歲生日。過去40年,一批又一批建設者用世人矚目的「深圳速度」「深圳模式」,將一個小漁村變成了一座「充滿魅力、活力和創新力的國際化大都市」,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深圳奇蹟」,成為全球經濟特區的成功典範。
  • 中國「GDP增長最快」的城市,年增長2305億,碾壓上海、深圳
    巨龍從東方崛起,中國力量的世界,我堂堂中華民族,只有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而且經濟也從叔叔的改革開放以來,零數十年的成立,現在世界上的兩大經濟強國,這一事實的成績令世界震驚了,並且到目前為止,在國內不斷的很多優秀的城市,例如著名的大名的北上深,或者武漢、杭州、重慶、成都等,也具有自己的不言而喻的發展的潛力是絕對,今天是中國的gdp
  • 深圳40年與京東10000億
    今天,中華招安(中興、華為、招行和平安)的總部,沒有拋棄深圳,相反,伴隨著規模的做大、觸角的延展,在深圳的根反而越扎越深。深圳不僅沒有被拋棄,反而持續領跑中國經濟,我估計,彼時的于幼軍市長也沒有想到——2002年,在與網民咼中校的對話,他說到,「現在深圳人口的主要問題首先是人口總量增長過快,可能超過土地資源的承載能力。目前深圳只有不足2000平方公裡的土地,卻有500多萬常住人口。」
  • 深圳特區成立40年用電量增長情況
    一、深圳特區40年用電量增長情況1979年,深圳還是一個邊陲小漁村,全年全社會用電量(以下簡稱用電量)僅0.4125億千瓦時(約為目前深圳電力負荷高峰期兩個小時的用電量)。1980年深圳特區成立後,80年代用電量年均增速高達54.46%,至1989年用電量快速增長至31.89億千瓦時,為1979年的77倍。90年代用電量年均增速為15.39%,至1999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長至133.5億千瓦時。21世紀第一個十年(00年代)用電量年均增速為15.78%,至2009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長至577.87億千瓦時。
  • gdp通俗講是什麼意思,人均gdp越高越好嗎,2019年國家gdp排名
    gdp是什麼意思通俗講就相當農村一個家庭每年種地收糧食、蔬菜、水果的總價值,養豬、雞、鴨的總價值,編框子成品的總價值,打工的總收入,一年全部累加起來就是這個農村家庭的GDP。與種植、養殖、買編框子原料的支出無關。
  • 特區40年 | 圳撼!大數據解碼深圳40年奇蹟
    一組數據見證深圳40年崛起之路人口增長42倍,GDP增長近1.4萬倍40年,GDP從1.96億上升至2.69萬億,增長近1.4萬倍(同期全國增長241倍)人均GDP從606元增長至20.35萬元躍升為全國第一,增長335倍(同期全國增長167倍)
  • 我國第一縣市:GDP超過寧夏一個省,幾十年經濟增長很多倍!
    在中國,深圳必須成為城市發展奇蹟的代表,從一個不起眼的小漁村到舉世聞名的國際城市,深圳並不是唯一的奇蹟,像深圳一樣,中國有很多奇蹟,站起來的地方,位於長三角的蘇州就是這些城市中的佼佼者。蘇州的每一個縣市、每一個城區單獨拿出來都可以獨當一面,尤其是連續15年排名中國前100名縣市的崑山,如果您要說深圳是中國發展進程中大城市的代表,那麼崑山就是縣或城市的代表。
  • 大數據解碼深圳40年奇蹟
    不惑之年,這座平均人口年齡僅有32.5歲的年輕城市如同盛裝的沙漏,分秒不停續寫「深圳奇蹟」一組數據見證深圳40年崛起之路人口增長42倍,GDP增長近1.4萬倍>40年,GDP從1.96億上升至2.69萬億,增長近1.4萬倍(同期全國增長241倍)人均GDP從606元增長至20.35萬元躍升為全國第一,增長335倍(同期全國增長167倍)常住人口從31.41萬人增長至1343.88萬人,增長42倍(同期北上廣人口增長均在1-2.5倍之間)
  • 40年來,深圳憑什麼能孕育出騰訊、華為、中國平安等萬億企業?
    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在歷史的長河中,它不過是普通的24個小時,但是對於深圳這個地方乃至整個華南地區來說,這是改寫歷史的一天。40年前,深圳也不過是一個小漁村,人們的收入結構極度簡單,人口31萬左右(市區1萬人,農村30萬人),GDP只有2.7億元。
  • 中國發展「最有潛力」的特區城市,僅次於深圳,20年GDP翻12倍!
    目前,在這麼多經濟特區中,經濟發展最好的就是深圳,全國GDP總量排名第三,而且還是一線城市,其它特區城市就沒有那麼顯眼,但近年來逐漸崛起之中,今天要說的就是作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特區城市,繼深圳之後,20年來GDP突然翻了12倍。
  • 中國最有發展潛力的特區城市,僅次於深圳,20年GDP翻12倍
    目前,在眾多經濟特區中,深圳的經濟發展最快,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排名第三,也是一線城市,其他經濟特區並不那麼光明,但近年來它們一直在緩慢上升,今天,我們要談論的是中國最有前途的經濟特區,僅次於深圳,深圳的GDP在20年中增長了12倍。
  • 2020年全國各地人均gdp預測 2020增長目標普遍下調?
    《華夏時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1月14日上午,已有17省公布了2019年GDP增長情況,其中,大部分省份完成了年初的計劃目標。其中浙江、新疆GDP超額完成年初增長目標;不過,也有廣西、黑龍江、吉林、內蒙古、西藏等省份實際增速低於增長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新公布的2020年經濟增長計劃中,區間增速明顯減少,隨之而來的是增速上限普遍下調。除了上限調低,也有福建、廣西、山西三個省直接下調增長目標,比如福建的增速目標從此前的8%-8.5%下調至7%-7.5%。
  • 壓歲錢:從三毛五毛到三千五千,20年翻了10000倍
    特別是一些剛結婚不久且有孩子的年輕朋友,這意味著我們的輩分增長了一輩,壓歲錢越來越成為我們的壓力。從農村走進城市,沒有任何背景,往往背負著房貸、車貸以及嗷嗷待哺的孩子,生活本就背負著巨大壓力,而每年的春節就成為了「恐懼節」,這主要是因為兩個字:沒錢。就拿壓歲錢說起,壓歲錢的來源主要是為了闢邪驅鬼,保佑平安。但這種傳統早已失去了應有的意義。
  • 深圳經濟總量40年增一萬多倍,臺灣記者感嘆「既熟悉又陌生」
    深圳是中國大陸最成功的經濟特區,而位於深圳西部的前海則被稱為「特區中的特區」。今天下午,參加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聯合採訪活動的兩岸記者,今天下午來到這片熱土,一睹大陸改革發展前沿的魅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14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便在這裡舉行,一樓設有「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範,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展覽」,展覽面積1300平方米,展出558個展項,全景展示深圳經濟特區由一座落後的邊陲小鎮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歷史性跨越。
  • 鳥糞、牛糞居然能算進GDP!GDP到底怎樣計算的,有什麼漏洞?
    這篇文章主要寫寫GDP到底是怎麼計算的;一共有多少種算法;它有沒有什麼漏洞;什麼叫名義GDP和實際GDPGDP一般有三種算法GDP(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可是政府的開支大了,並不能真正體現國家的經濟與生產力的增長。如果以最終產品產值計算GDP的話,難免會造成重複計算。還是以剛才的西紅柿和雞蛋做例子:超市零售出去的產品都會以最終產品上報為GDP,因此這西紅柿和雞蛋就被上報為5元的GDP。
  • 國內目前經濟實力「最強」省份,GDP媲美韓國,但並不是江蘇
    60年代的時候,亞洲有這麼幾個國家他們都推出了改革的政策,所以經濟發展都非常快,他們在短時間內經濟提高了很多,所以也被人們稱之為亞洲四小龍,在這四個地區有這三個都是華人的主要居住地,只有一個韓國,這個國家並不是華人居住地,韓國也是現在一個新興的發達國家,而且韓國在亞洲的經濟也是名列前茅的,不過隨著我們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發展的非常快,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要是單論發展速度,我們中國現在的經濟增長速度比當初的亞洲四小龍還要快
  • 深圳40年,房價是如何做到領先全國的?2003年是重要轉折點!
    2020年,深圳特區迎來了40歲的生日。40年,當初的小漁村,已經躋身一線城市。40年,深圳人口增長42倍,就業人口超過了上海。40年,深圳取得了矚目的成就,與此同時,深圳的房價也在不斷走高,現如今,深圳的房價已經碾壓全國。
  • 致敬特區建立40周年,天音控股從深圳走向中國500強
    8月26日,是深圳特區設立40周年。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窗口」,深圳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發展成為一座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回首經濟特區建設之路,我們看得到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也看得到翻湧浪花的個體拼搏。一代代「深圳人」的努力和奉獻,助推了「深圳速度」,見證了深圳變遷,也為深圳的未來圖景打下了鋪墊。
  • 深圳40年,人均GDP超過20萬,和亞洲四小龍相比如何呢?
    40年前,深圳只是珠江口東岸的一個小漁村,現在的深圳是全國的科創中心、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海洋中心等,GDP超越香港,排名全國第3,人均GDP大陸地區排名第1。
  • 深圳:千萬個敢拼的夢 搏出全國最高的人均GDP
    今年,深圳特區已經40歲了。深圳,曾經的小漁村,現在的大都市,它不斷擴展的輪廓,是幾代人的奮鬥。今天,我們試圖從這座城市的肌理中,找尋它最特別的一環:深圳人。1. 移民的城市:常住人口40年增長42倍來了,就是深圳人,這是句極其成功的城市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