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GDP增長10000倍!「小漁村」戰勝全球4000個經濟特區,深圳40年做了什麼?
202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40年很短,它起自邊陲灘頭,波瀾壯闊下,依然是少年。
40年又很長,從小漁村蝶變為國際大都市,已書寫滄桑巨變。
40年,深圳特區GDP增長近10000倍,人均GDP升至全國城市之首,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蹟。
40年,深圳培育出華為、中國平安、騰訊等8家世界500強企業,以及眾多燦若星辰的創新型企業。
據新華社報導,來自英國《經濟學人》的評價稱,改革開放40年,中國最引人矚目的實踐是經濟特區。全世界超過4000個經濟特區,頭號成功典範莫過於「深圳奇蹟」。
在過去40年深圳做了什麼?
全球的經濟特區中,沒有一個特區能像深圳一樣長期保持高速增長。
1979年,深圳的GDP不足2億元,2019年達到2.69萬億元,40年間增長超過1萬倍!這是讓世界震驚的奇蹟,也是歷史給予艱難探索者和接續奮鬥者的最有力回報。
40年來,深圳GDP的增長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9倍、全國的1.8倍。這意味著,過去40年世界每向前一步,深圳特區就跨越了近五步。
不止於此,最近揭曉的《財富》世界500強中,有8家企業來自深圳,獨樹一幟。
(制表:中國財富)
深圳特區成績斐然的背後,是其40年不懈推進市場化改革的勇氣與銳氣。
以住房制度改革為例,1980年,深圳開始建設東湖麗苑,這是改革開放後中國第一個商品房小區;1987年,深圳敲響新中國成立以來土地拍賣「第一槌」;如今,深圳在2018年又啟動了「二次房改」,提出到2035年,新增建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總量不少於100萬套,超出商品房的供應量。
在培訓新興產業方面,一個被特區傳為佳話的細節是,1999年,騰訊公司創始人馬化騰在首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獲得了關鍵的第一筆220萬美元風險投資。而這個日後被稱為「中國科技第一展」的技術成果交易會,成了深圳特區在新世紀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開端。
在經歷了「騰籠換鳥」淘汰低端落後產能、技術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後,深圳成為了「三新一高」(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發展的典型代表。
截至2019年,深圳高新技術創新型企業已超過3萬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合計10155.51億元,其先進位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達到72.1%,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比也達到了67.3%。
另外,作為深圳支柱產業之一的金融業,隨著特區發展不斷壯大,2019年金融業總資產超過15萬億元。40年間,深圳金融業始終堅持改革創新,與實體經濟共同成長。據統計,2019年深圳金融業以不到1%的從業人口,創造了全市超1/7的地區生產總值和近1/4的稅收。
證券業方面,2019年末,深圳22家證券公司總資產1.71萬億元。2019年營業收入841.89億元,位列全國第一。保險業方面,2019年深圳保險法人機構達27家,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三;保險法人機構總資產4.85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二。
除了資產規模等各項指標大幅增長,過去40年深圳金融業實現了眾多領先全國的改革創新。在2020年3月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中,深圳列第11位,在國內僅次於上海、香港和北京。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最早於2007年發布,2014年深圳位列第25位,2015年為第23位,2019年升至第14位。這說明深圳金融改革和對外開放所取得的成績得到國際金融界的關注與肯定。
不過,還是有不少人認為,深圳的崛起得益於其區位優勢,毗鄰香港;也有學者認為,其得益於政策優勢,稅收優惠、土地保障帶來巨大紅利;更有學者將其歸納為有為政府加之有效市場。
但很多人忽略了一個方面,深圳很早就在科技創新方面嘗試系統化地設計制度。深圳已經成為制度創新的策源地,不少制度改革經由此推向全國。據2017年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的統計,深圳25年來制定的法規和法規性文件當中,超過三分之一是在國家和地方立法沒有先例的情況下先行先試,這些法規不僅護航深圳的發展,也為國家提供了參考藍本。
就是在不斷的開創性舉措之下,「吃螃蟹」精神在深圳市場經濟的實踐中逐步深化,貫穿了整個40年。
未來深圳的藍圖已經躍然紙上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特區繼續探索前行的使命,從來就沒有終止,也不會終止。
為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新格局,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發布。
未來深圳的藍圖已經躍然紙上:到2025年,深圳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躋身全球城市前列,研發投入強度、產業創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到2035年,深圳高質量發展成為全國典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世界領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到本世紀中葉,深圳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先進城市之林,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
與40年前設立經濟特區一脈相承,這是一份厚厚的歷史重託。同樣,先行示範區也是一個「無人區」,前面的路無人涉足,仍需要深圳再次殺出一條血路。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不久前,深圳上半年的成績單出爐,GDP增速從一季度的-6.6%到上半年的0.1%,演繹「深V曲線」,成為四大一線城市中唯一正增長的城市。這背後,是創新的力量在推動。
歷史,總會在特殊節點給人以啟迪。時間見證了深圳特區40年輝煌巨變,下一個40年,朝著全球標杆城市進發的深圳特區更值得期待!
(本文綜合自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21世紀經濟報導等)
原文轉自:中國財富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