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的背後,其實是兩個政體的交鋒,早在二戰結束時就開始了

2020-12-24 影視看生活

美國和朝鮮相隔千萬裡,美軍為何會進入朝鮮,參加韓戰呢?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除了中國在進行內戰,其餘的大部分國家都進入了和平期,開始發展國內經濟,美國也是一樣,美國既結束了經濟大蕭條,又在二戰中撈足了油水,成為二戰中唯一沒有在本土發生過戰爭的國家,美國大多數人都在享受著戰亂之後的平靜生活。可是一場戰爭已經註定要爆發了,那就是韓戰。

二戰時期,朝鮮半島被日軍佔領,進行奴役統治,二戰末期,日軍戰敗,太平洋諸島被美軍攻打,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被蘇聯攻打,最後在兩顆原子彈的攻勢下,選擇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其實在日本投降以前,美蘇就曾對朝鮮進行過交涉,兩國一致認為應該對朝鮮半島進行託管,只是託管的模式各不相同。

日本投降前夕,美國曾連夜召開會議,討論朝鮮半島的治理,當時美國並沒有能夠立即投入朝鮮的兵力,哪怕最近的一支部隊,也在距離朝鮮半島600英裡的衝繩島,而蘇聯軍隊則已經在中國東北勢如破竹了。按照這個情況,蘇聯將先一步佔據朝鮮半島,哪怕美國當即朝朝鮮半島進軍,也只能佔據一小部分。經過討論,美國決定以北緯38度線為要求,和蘇聯談判,北緯38度以南歸美國,以北歸蘇聯,在史達林同意之後,這條普通的緯度線有了不一樣的含義。

以38度線為劃分,朝鮮3000萬人口,40%的人口在三八線以北,60%的人口在三八線以南,但三八線以北的土地面積佔57%,以南土地面積佔43%。從這個數據來看,兩邊相差不多,甚至蘇聯佔據更多的利益,但其實不然,因為朝鮮首都漢城在三八線以南。

如果僅僅是託管,這樣劃分朝鮮半島也不是不行,但兩國的政體不一樣,蘇聯是共產主義國家,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朝鮮半島就成為了兩個政體的交鋒處。

朝鮮半島被分割之後,三八線以北的地區,在蘇聯的支持下,金正日建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三八線以南,李承晚則在美國的支持下建立了大韓民國,朝鮮半島就自此分裂了,成為了兩個政體。這期間,美蘇也逐漸形成了冷戰的局面,軍備競爭開始了,朝鮮半島成為了兩國的試驗場,各種武器裝備開始運抵朝鮮半島。韓戰爆發前,南朝鮮軍隊11.4萬人,裝備有105毫米的榴彈炮,82毫米、60毫米的迫擊炮,以及57毫米的反坦克炮,60貓咪的火箭筒。而北朝鮮這邊,軍隊也達到了10萬人,裝備有200架飛機,以及T-34型坦克,122毫米榴彈炮、76毫米榴彈炮、76毫米自行火炮以及45毫米反坦克炮。

南朝鮮和北朝鮮都希望能夠統一,而美蘇兩國則將這裡當作了各自政體發展的前沿陣地,美國更是如此,在二戰沒有結束以前,美國就已經開始計劃限制蘇聯了。如果朝鮮半島被蘇聯支持的北朝鮮佔領,那亞洲周邊國家將不會再反抗蘇聯,這是美國的推斷,而如果朝鮮半島被美國支持的南朝鮮佔領,那我國和蘇聯都會遭到美國的限制,而且當時美國支持的是國民政府。

在兩個大國的推動下,朝鮮半島的戰爭遲早會打響,這是毋庸置疑的,而美國的參戰,主要是為了擴大戰果,美國算準了蘇聯不敢參戰,因為美國參戰是以聯合國的名義,最後也拉了二十多個國家進入朝鮮戰場,而蘇聯如果參戰,那將意味著美蘇開始在正面戰場上交鋒,戰爭一旦打響,將會走向未知,所以蘇聯不敢直接介入戰場,不然很可能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甚至是核戰爭,當時蘇聯也已經研發出了核武器。

可是美國沒有算到中國,中國內戰剛剛結束,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成立,且中國近一百年以來一直是受欺負的存在,這才剛剛結束被侵略的局面,美國認為中國不可能會介入韓戰,他們面對的只有北朝鮮的軍隊。可是事情往往都會向你沒有想到的地方發展,中國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這支美國等「聯合國軍」不放在眼裡的軍隊,不僅打敗了他們,更將他們趕回了三八線。

相關焦點

  • 韓戰時,美國為何沒有擴大戰爭?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到底是啥?
    韓戰的爆發,美國認為背後的主謀一定是史達林。當時美國一家很有影響力的主流媒體《紐約先驅論壇報》曾經在頭版頭條刊登一則標題為「蘇聯紅軍入侵韓國,坦克部隊直搗漢城」的新聞。到底是不是史達林,爭議很大。二戰結束後,隨著英法德日帝國的崩潰,廢墟上取而代之的是美蘇兩國,兩大巨頭博弈是不可避免的。到韓戰爆發時,美蘇之間的冷戰達到白熱化的程度。美國和蘇聯到底有啥矛盾呢?這要從二戰說起。
  • 1950年韓戰,朝鮮變成二戰中的橋頭堡,朝鮮南北政府矛盾加深
    朝鮮半島位於亞洲大陸的東南部,像一截突出的樹幹,從亞洲大陸北部向東南插入太平洋的黃海與日本海之間。二戰結束後,在美國的世界戰略中,朝鮮並不是美國的重點戰略地帶。然而,就在這裡,發生了美國在二戰後進行的第一次大規模的地面戰爭,對遠東乃至整個國際形勢產生了重大影響。
  • 二戰後美軍有1000多萬軍隊:為何韓戰中卻兵力不足了
    【話說軍世】在韓戰中,美軍總計投入了54萬人,相比較二戰中的千萬級美軍規模要小得多,因此不少網友說,美軍並未出盡全力等云云,不過這裡其實要考慮到美軍當時的兵力總規模以及戰略重點,就兵力規模和裝備補給投入而言,美軍確實已經盡了能動用的全力了,只是結果還是停留在了起點。
  • 韓戰時,美國揚言要用原子彈,為何最後沒用?我國啥態度?
    其實早在1941年美國剛開始研製原子彈時,蘇聯就得到了情報,甚至史達林比杜魯門知道原子彈的時間要早得多,後來蘇聯也搞到了關鍵性的技術情報。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了一顆原子彈,震驚了世界,促使日本無條件投降。
  • 二戰期間,邱吉爾密會史達林和羅斯福瓜分世界,韓戰因此而起
    二戰即將勝利,邱吉爾主動發起了一次秘密邀請,受邀對象有兩個,蘇聯的元首史達林,美國的總統羅斯福,兩人如約而至後,邱吉爾扭動著他肥胖的身軀走進了房間。「兩位先到了啊!萬分抱歉!有點事耽誤,我來遲了!」邱吉爾邊說話邊脫下自己的大衣。
  • 韓戰最疑惑的點:韓戰結束,沒有人歡呼,全都號啕大哭
    韓戰最疑惑的點就是:當得知韓戰結束之後,已經連續作戰14天的戰士們,沒有人歡呼,全都號啕大哭。韓戰中的最後一戰——金城反擊戰連續作戰14天。剛完成任務回到駐地的志願軍們在這14天中幾乎沒有合眼,然而他們剛躺在床上就聽到了集合的哨聲。
  • 韓戰:澳軍三軍出動不自量力
    澳大利亞從17世紀開始淪為英國殖民地 ,1900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澳大利亞聯邦法以及不列顛自治領條例,1901年1月1日把原來各自為政的殖民區改為州,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英國的自治領。作為大英國協的象徵,英國女王成為澳法定國家元首,並任命總督代表其統治。1999年11月6日,澳大利亞舉行全民公決,決定澳大利亞是否實行共和政體。
  • 韓戰,美國為何沒有投放核武器?毛澤東:原子彈就是紙老虎
    抗美援朝爆發時,世界正處於美國的核震懾之下,美國之所以敢於發起韓戰,很大程度上也是仰仗這一秘密武器。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時任美國戰略空軍司令的萊梅曾經哀嘆:「在歷史上第一次對核武器的恐懼主導了我們的政策,妨礙我們贏得一場完全能夠取勝的戰爭。」
  • 韓戰,究竟是誰打響第一槍?
    沒有三八線,韓戰從何打起朝鮮半島南北長約800多公裡,東西寬約200多公裡,面積大概22萬平方公裡。如此小塊的面積版圖,卻吸引著世界列強的眼光。其實,並不是因為它的美麗,而是它所處的地理位置,戰略意義不可忽視,佔有它就輕易取得入侵遠東的最便捷途徑。
  • 對於韓戰美國為何選擇遺忘?真實答案讓人憤怒
    2020-12-25 23:50:15 來源: 小月兒話天下 舉報   韓戰是二戰結束之後的一次大規模的戰爭
  • 西方如何看待韓戰?這場戰爭對於中國相當於獨立戰爭於美國!
    衝鋒中的志願軍先烈當年新中國剛剛成立之時百廢待興,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恢復過來,可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和壓迫,中國沒有害怕沒有退縮,毅然決定出兵朝鮮,抗美援朝戰爭爆發!被圍殲的美軍機器化部隊當年志願軍先烈面對的對手是以美國為首的十六國聯軍,尤其是美軍,剛剛經歷過二戰,二戰紅利大部分都沒美國收入囊中,無論是科技還是經濟或者軍事,都不是中國可以比擬的。
  • 韓戰結束後,所有參戰國:我們是勝利者!紛紛扭頭,你也是?
    前言對於韓戰的認識,作為中國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彭德懷元帥領導的抗美援朝戰役,這也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役,是中國的立國之戰。殊不知這也是韓戰的一部分,韓戰原本是南北內戰,卻因為之後的各國的加入,開始變得複雜。
  • 英美同盟真的牢不可破嗎,那韓戰中英國為什麼要反對美國
    眾所周知,韓戰裡,英國和美國是一夥的,不光跟著一起吆喝,還擼起袖管親自下場,派兵參戰,看上去妥妥地美國小跟班。  但英國作為一個曾長期掌控世界的老牌帝國,就真的對美國俯首帖耳嗎?  英國在朝鮮戰場的所作所為,其實不像事情表面看來那麼簡單,英國沒有那麼聽話,英美之間也有著矛盾。
  • 韓戰的聯合國軍有17個國家,是哪17個?如今的現狀如何?
    韓戰原本只是朝鮮半島同屬朝鮮民族建立的南北兩個國家——大韓民國(簡稱韓國,別稱南朝鮮)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朝鮮,別稱北朝鮮)的內戰,但隨著美國及其盟國派軍支持韓國,中國為了長遠考慮也派出志願軍支持朝鮮,演變成大規模局部戰爭。
  • 到底是誰挑起了韓戰?朝鮮?韓國?還是它們背後的蘇聯與美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朝鮮人民終於擺脫了日本長達35年的殖民統治。當朝鮮人民正沉浸在民族獨立的無限喜悅中的時候,美國早在8月10日就炮製了一條「三八線」作為美蘇兩軍接受日本投降的軍事分界線。這條「三八線」經過了杜魯門的批准,又得到了史達林的默許,於是在1945年9月2日,「三八線」以軍事分界線之名把朝鮮半島一分為二。
  • 文在寅稱韓戰還沒結束,朝鮮閱兵又透露哪些新意?
    韓戰還沒有結束?上周,韓國總統文在寅在韓國協會晚宴發表視頻講話時,呼籲韓美兩國聯合宣布韓戰正式結束。此時,在美國的許多人才明白——原來朝鮮南北至今依然處於戰爭狀態。 文在寅提出,「韓國與美國應聯合宣布1950年至1953年的韓戰正式結束」。他還說,「這是打開朝鮮半島和平之門並進一步鞏固韓美同盟的方式」。從事實陳述來看——1950年爆發的韓戰,以1953年在板門店籤署《朝鮮停戰協定》而告一段落。這份《停戰協定》的全稱是《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及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一方與「聯合國軍總司令」另一方關於朝鮮軍事停戰的協定》。
  • 韓戰結束後,國軍不斷騷擾大陸,解放軍當即決定:炮擊金門
    在準備下次進攻期間韓戰爆發,解放軍不得不把重心轉移到抗美援朝戰爭中。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應朝鮮的請求奔赴朝鮮與朝鮮人民軍共同作戰,抵抗以美國為首「聯合國軍」作戰。經過3年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志願軍及朝鮮人民軍終於逼迫「聯合國軍」在《朝鮮停戰協定》籤字。
  • 在韓戰中,這五個問題至今都沒有弄明白!
    在韓戰中,這五個問題至今都沒有弄明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朝鮮半島用北緯三十八度將其分為了南朝鮮與北朝鮮兩部分,蘇軍與美軍分別駐紮在南朝鮮與北朝鮮。一九五零年,蘇聯撤軍於北朝鮮,在史達林的默許下,北朝鮮在金日成的代表之下開始攻打南朝鮮,戰爭一觸即發,中國與美國也相繼捲入了這場戰爭。
  • 為何說沒有韓戰,就沒有日本如今的繁榮?那時日本已慘不忍睹
    導讀:日本作為二戰的罪魁禍首之一,在戰後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加之在戰爭期間自身也受到重創,造成數千萬人流離失所,物資極度匱乏,物價飛漲,社會矛盾重重,所以戰後較長一段時間內日子過得很悲慘。但是,韓戰爆發,卻立即改變了日本瀕臨崩潰的經濟,改變了日本的命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解放九成的朝鮮領土,殲滅了美國一個師
    早在19世紀60年代時,就有大量朝鮮人逃荒至東北,成為所謂的「歸化人」。1910年,朝鮮被日本吞併後,大量朝鮮人隨日本人進入中國定居。到了二戰結束時,東北的朝鮮族已經達到217萬人之多。 日本投降後,大約有100萬朝鮮人返回了故鄉。但在東北,仍有100多萬朝鮮人在此定居。許多朝鮮人,早已將自己視作中國人。 出於抗擊日本、解放東北的需要,我軍早在1931年,就十分注重吸納和培養朝鮮族的幹部。無論在抗聯,還是八路軍、新四軍,都有大量朝鮮族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