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被封堵新聞剛過,海外抖音TikTok被「圍剿」又成了新話題。
據美國Politico新聞網20日報導,當天,美國眾議院以336比71票通過了由科羅拉多州共和黨籍議員巴克(Ken Buck)提出的一項針對TikTok的法案,該法案是《國防授權法》修正案的一部分,禁止聯邦僱員在政府的設備上使用TikTok,受影響人群包括美國政府官員、國會議員、國會僱員等人群。
與此同時,參議院也正在討論一份針對TikTok的類似提案。22日,參議院國土安全和政府事務委員會將審議密蘇裡州共和黨籍議員霍利(Josh Hawley)和佛羅裡達州共和黨籍議員斯科特(Rick Scott)的提案,這與眾議院的《國防授權法》修正案一致,禁止在聯邦設備上使用TikTok。
如果這項禁令在眾議院和參議院通過,相關議案可能很快就會成為美國法律。白宮辦公廳主任梅多斯(Mark Meadows)表示,政府正在對TikTok進行權衡,這項禁令預計將在「幾周內,而不是幾個月內」頒布。
從7月初開始,美國政府就有意無意先後對TikTok發出了兩次「死亡威脅」。
先是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Mike Pompeo)7月6日表示,考慮到國家安全和隱私保護,川普政府計劃禁止包括TikTok在內的多個中國社交媒體應用程式。
7月16日,白宮經濟顧問拉裡·庫德洛(Larry Kudlow)表示,鑑於美國政府對短視頻平臺數據安全問題的擔憂日益增長,他預計,TikTok將在組織結構上與其母公司字節跳動分開,作為美國公司獨立運營。(分拆後TikTok與國內的字節只能是獨立的兩個公司,說白了就是完全去中國屬性。但凡雙方存在一丁點股權關係,都可能逃不過美國的制裁。但這種分拆基本就等於字節把TikTok完全賣給了美國資本。)
在美國動作之前,印度已對 TikTok 等中國應用下了徹底的 &34; 令。
6月29日,印度封禁了包括TikTok和微信在內的59款中國應用,理由是這些應用從事的活動有損印度主權、國防、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TikTok出現在這份封禁列表中的第一位。在這之前,TikTok在印度已經歷了全民抵制運動、&34; 等抵制風波。
毫無疑問,TikTok是字節跳動目前最成功的中國出海應用。根據第三方機構Sensor Tower今年6月報告,TikTok是2020年5月全球下載量最大的應用程式(非遊戲),安裝量超過1.119億臺,比2019年5月增長了2倍。5月,安裝該應用程式最多的國家是印度,佔其總下載量的20%,美國佔9.3%。
TikTok承載著字節跳動全球化的野心。短短3年時間,TikTok一躍成為全球下載量最高的短視頻應用之一。字節跳動估值已經達到1500億美元。這其中,國際化是字節跳動估值和想像力的重要支撐。
在折戟印度之後,面對美國政府的封禁在即,張一鳴正在做他所能做的一切。總之,竭盡全力變得「本地化」。
今年2月,字節跳動針對「禁止運輸安全管理局員工在政府配發的手機上使用或安裝視頻社交TikTok」進行遊說。第一季度就花了30萬美元,而第二季度則花了50萬美元。
此外,TikTok全球高管團隊也全面調整,原迪士尼高管凱文·梅耶爾接任全球CEO,曾供職微軟法務部門超過20年的埃瑞克·安德森,曾供職美國空軍、國防部的諾蘭德·克勞迪,曾任職華納音樂的奧萊·奧伯曼先後加入TikTok,分別負責法務、信息安全和音樂版權。
在員工層面,早期拓展TikTok國際化的員工已經被全面召回,各地業務都留給了當地的本地化團隊。目前TikTok在美國的員工數量已經從1月份的500人增加到1,400人;據Axios報導,公司將在未來三年再招聘1萬名員工。
此外,6月份消息稱字節跳動開始禁止中國內部員工訪問海外產品的代碼庫。
組織上字節跳動在做有利於「本地化」的切割,而品牌上也是如此,字節跳動極為介意將TikTok形容為「抖音海外版」。
另,此前消息稱字節跳動計劃投資30億英鎊在英國倫敦設立全球總部,但鑑於美國等國家以信息安全為由對TikTok頻頻施壓,或將改變這一計劃,在美國而非英國設立全球總部。
從品牌、人事任命到全球總部選址,字節跳動一系列動作都是為了表明TikTok目前的獨立運營狀態。但很顯然,美國監管方面對此並不買帳。
引發印度、美國等各國政府對TikTok採取監管措施的 &34; 主要是數據隱私安全。
由於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位於中國,美國政府擔心TikTok可能會與中國政府共享用戶數據,無論是有意的數據請求方式還是無意的監視軟體方式。
其實數據隱私安全問題絕不孤立存在於單個 APP 上,這幾乎是時下移動應用最有爭議的焦點話題之一。美國社交應用Facebook、Twitter、WhatsApp等都存在數據隱私、數據洩露問題,2018 年,Facebook更因被曝出數據洩露問題而聲譽大損。
TikTok遭遇一系列監管重錘背後,絕不僅簡單因為數據問題,而更多是出於地緣政治因素。
或許在政府眼裡,社交APP和資訊APP直接關係到意識形態的競爭,所以只要條件允許,就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
與此同時,TikTok的競爭對手自然也不會任憑這個機會窗口白白流逝。
Facebook曾推短視頻Lasso迎戰TikTok,但Lasso數據始終表現平平,於7月被關閉。Facebook最終選擇讓Instagram親自下場。在印度封禁TikTok後,Facebook開始在印度測試Instagram Reels,一周後,Instagram宣布在美國和其他50個國家推出Reels。印度本地應用也不甘其後。印度短視頻應用Roposo在禁令宣布兩天後,新增了2200萬次下載。
據The Information報導,YouTube將在今年年底前推出短視頻應用Shorts,加入TikTok的直接競爭對手行列。TikTok目前在美國仍然運行正常,但已有一些內容創作者開始將粉絲轉移到其他平臺,包括Instagram和YouTube。
Facebook、快手迎戰TikTok,為什麼像素級模仿並不奏效。Facebook Lasso最終被關閉,快手海外短視頻產品Zynn因涉及內容抄襲問題先後被谷歌、蘋果商店下架。TikTok的崛起的要義並不在於像素級模仿的前端,也不在於激進的投放策略,而在於由算法推薦的內容。
無論結果如何,TikTok都會成為複雜多變的監管局勢下,網際網路產品出海的一個樣本。《紐約時報》評論稱,審查和政治正在瓦解全球網際網路,孤立了那些原本不在乎國界的用戶和行業。
目前,美國尚未對是否封禁TikTok下定論,不論結果怎樣,可以肯定的是,對於美國及相關市場而言,任何程度的封禁都將損失用戶、收入以及與海外公司合作的能力。
今年,對於出海的中國企業來說,尤其風急浪高。這一舉動,無疑也會讓中國其他全球化的網際網路公司感到威脅:這把刀一旦揮舞起來,不知道會扎到誰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