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德老師資訊,李恩德老師發現,天貓官宣新代言人「千喵」,意味著虛擬偶像從小眾舞臺走向群眾舞臺。
近期,天貓官宣新代言人是易烊千璽的首個個人虛擬形象「千喵」。音訊一出,該官宣微博曾經有高達100w+的轉發量,「易烊千璽虛擬形象代言天貓」的話題,閱讀量近33億,討論量達523.8w。
不得不說,「千喵」天貓新代言人音訊出圈,一是倚靠了「當紅炸子雞」易烊千璽的影響力;二是超級偶像的個人虛擬形象充任品牌代言人著實新穎。當然,虛擬偶像產業之所以能不時壯大,很大水平上來說,是由於它契合新一代消費者的審美。
和漢服、JK、洛麗塔等文化追求一樣,定義更廣、玩法更多的二次元文化已然是新一代消費者生活不可或缺的一局部。而在新一代消費者消費力逐步崛起的今天,虛擬偶像產業順勢走上臺前,掀起另類「追星」潮流。
虛擬偶像走向群眾化
相比初音將來時期,在技術和二次元文化利好東風的驅動下,虛擬偶像更群眾化了。
追根溯源,一款輸入音調和歌詞便可以合成出本來人類聲音的唱歌軟體VOCALOID呈現後,衍生出了第一代AI虛擬偶像初音將來。不過,第一代的人物形象只能經過3D建模捏制,動作生硬,表情也不夠豐厚,需求大量的後期調整。
緊跟AI技術開展,新一代AI虛擬偶像不時改良,至今已能到達可以媲美真人的地步,這也讓初音將來為代表的虛擬偶像不得人心。
網絡公開數據顯現,初音將來10年間從「二次元」走向「三次元」,帶動了一個超越100億日元的消費市場。依據vocaloid給出的數據,2012年初音Live,每場的收入大約在300萬日元左右,折合錢約17.96萬元,時至今日初音將來的吸金才能更甚。
AI技術推進虛擬偶像產業開展之外,二次元文化的興起和迸發,也加快了虛擬偶像行業走向群眾的步伐。
微博動漫《2020微博動漫白皮書》顯現,截至2020年4月,微博泛二次元用戶達2.92億,較2019年同比增長11.4%,連續四年堅持增長。據發布的數據,在微博動漫用戶中,25歲以下用戶佔比超越61%,25-40歲具有一定消費才能的80、90後用戶佔比31.67%。在城市散布方面,1-2線城市佔比超越38.8%,3線城市增長較為明顯。
以往,虛擬偶像的受眾群體僅是對二次元文化感興味的小眾人群,並且不被外界認可。如今,隨著二次元產業也逐步興起,新一代消費者開端接觸二次元,成為二次元的追捧者和傳播者,喜歡二次元文化的人也越來越多。
假如說,AI技術是虛擬偶像降生的根底,那麼二次元文化迸發則讓虛擬偶像進入繁榮期。而在虛擬偶像產業從小眾到群眾這條路上,直觀的變化除了用戶數量更多、影響力上升、消費力上漲之外,資本的凝視以及商業變現道路越走越順等等都是,虛擬偶像走進廣闊觀眾視野的證明。
商業價值突顯,資本角逐
其實,除了初音將來之外,完成盈利的虛擬偶像IP並不多,但這無妨礙資本在虛擬偶像市場「掘金」。
就當下來看,創業者、網際網路巨頭對虛擬偶像的關注度日益提升,既有騰訊、網易、偉人網絡等做遊戲業務的網際網路巨頭,也有bilibili、愛奇藝、虎牙等做視頻的企業,還有不知名的創業者。
這幾年,騰訊打造「貂蟬」偶像方案,基於《王者光彩》角色推出「無限王者」虛擬男團;偉人網絡斥巨資強勢進軍虛擬偶像市場,推出首位虛擬主播MenheraCHan;網易推出《陰陽師》「安全京偶像方案」,舉行虛擬演唱會。
不過,不同平臺有不同優勢,由此看來虛擬偶像行業還沒有被網際網路巨頭壟斷。網際網路巨頭不缺聲量、不缺技術,但虛擬偶像文化底蘊有所缺乏。反而,立於二次元文化而起的B站,或者愛奇藝、虎牙等視頻平臺,虛擬偶像氣氛更濃。
據悉,Bilibili除了投資相關企業之外,也推出言和、樂正綾、樂正龍牙等5個虛擬偶像,舉行BILIBILI MACRO LINK VR(BML全息演唱會);愛奇藝、酷狗、A站、虎牙等網際網路公司也紛繁涉獵虛擬偶像市場。
能夠發現,無論是網際網路巨頭還是視頻平臺,大多數虛擬偶像主要以主播、藝人等身份活動,多是應用粉絲經濟變現,包括周邊產品售賣、廣告、演出費等等。而今,虛擬偶像賣貨也非常熾熱,洛天依、樂正綾等國內知名虛擬歌手直播買貨局面,能夠比較李佳琪、薇婭等頂流賣貨主播。
而有意義的是,美妝品牌用二次元吸收年輕人的企圖越來越明顯,歐萊雅、屈臣氏等品牌開端孵化屬於本人的虛擬形象,進而提升了虛擬偶像的商業價值。
比方,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歐萊雅官宣全球首個品牌虛擬代言人「M姐」;屈臣氏也早早推出了虛擬代言人「屈晨曦Wilson」。另外,不完整統計,近幾年已有超30個品牌協作過虛擬偶像,包括百雀羚、歐舒丹等。
與當主播、當藝人被當成「另類花瓶」的形象不同,在美妝市場虛擬偶像既是代言人也是導購,它的工具屬性更強。基於AI、大數據等先進技術,虛擬偶像和品牌大數據系統打通,得悉不同客戶的消費愛好和需求,從而提供專業化和個性化的效勞,這也是美妝行業數位化轉型的重要環節。
不論怎樣,資本眼中虛擬偶像的商業價值在不時進步,「掘金」時機更多,競爭也更劇烈了。
新戰局,機遇與應戰並存
辦演唱會、接廣告、當代言人、直播賣貨,虛擬偶像變現才能不時提升,這讓入局虛擬偶像市場的資本有了向上開展的動力,同時新變化也帶來了新應戰。
好的一面是,虛擬偶像受眾範圍越來越廣,以初音將來、洛天依、樂正綾知名的虛擬偶像IP,以及歐萊雅、屈臣氏等美妝品牌用心打造的「代言人」,仍有發掘的商業潛力。
據《2020年中國品牌受權行業開展白皮書》顯現,93%的企業在調研中表示,相比沒有IP的同類產品,受權產品的銷售額均有不同水平的增長。關於同一個IP形象的其他衍消費品或消費體驗,消費者再次購置的消費意願整體較高,復購意願高達81%。
不好的一面是,虛擬偶像市場門檻高、盈利形式五花八門但還未成熟,且資金投入、技術創新,關於初創者來說是很大應戰。市場狼多肉少競爭鼓勵,而且構成知名虛擬偶像IP的培育期很長,這也是創業公司少有虛擬偶像勝利出圈的緣由。
當下虛擬偶像扎堆湧現,市場一片繁榮,但巨頭入局後終會產生兩種結局。一種,相似天貓這樣的平臺,在虛擬偶像上創新開展,即基於真人偶像影響力,讓虛擬人物IP更快的打響。另一種則是初創者,長期在市場中遊走,尋求一個「出圈」的契機。
(新媒體編輯: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