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在預付式消費時應當保持理性 避免一次性充值金額過多

2020-12-15 中國經濟網

預付式消費通過售卡打折等方式讓消費者獲得實惠,又有利於經營者回籠資金和鎖定客戶。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近年來,預付式消費已成為百貨零售、美容美髮、休閒健身、洗車、餐飲、洗染、蛋糕、培訓等行業的新興消費業態。但隨之暴露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陷阱多、金額高、維權難的問題普遍存在。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為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規範預付式消費市場秩序,增強人民群眾的消費信心,嶽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和嶽陽市消費者委員會提醒廣大消費者,增強防範意識,做到理性、科學、健康消費。

在預付式消費時應當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在消費辦卡前了解商家的證照資質和信譽,明確消費期間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籤訂合同後再付款。

在預付式消費時應當保持理性,不被經營者承諾的超高優惠和返利誘惑,根據自身實際需要、時間安排和經濟承受能力選擇服務。

避免一次性充值金額過多或籤訂服務時間過長的合同。經營者是企業法人的,辦理單張記名預付卡金額不超過5000元,單張不記名預付卡金額不超過1000元;經營者是個體工商戶的,預付卡金額要更加慎重。

注意保留消費憑證,發生消費糾紛時可撥打12315或向當地消費者委員會投訴。若遭遇商家惡意捲款跑路、涉嫌詐騙的,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預付消費有風險 辦卡充值需謹慎
    李垂七 周鼎預付式消費通過售卡打折等方式讓消費者獲得實惠,又有利於經營者回籠資金和鎖定客戶,近年來,已成為百貨零售、美容美髮、休閒健身、洗車、餐飲、洗染、蛋糕、培訓等行業的新興消費業態。預付消費主要存在七大消費風險:一是銷售「預付卡」經營者未按照事先約定或承諾,履行相應義務;以關門歇業、易主、變更經營地址等為由不履行法定義務,甚至惡意騙取預付款後「一跑了之」。二是辦理「預付卡」時設置「霸王條款」,利用章程、協議、格式條款等方式加重消費者責任、排除消費者權利、減輕或免除經營者責任。
  • 河南駐馬店消費者協會:辦理預付卡消費時應當理性
    近年來,在商場超市、娛樂健身、美容美髮、KTV、餐飲住宿、教育培訓、修理服務、洗浴洗車等眾多日常消費領域,辦卡充值(購物卡、儲值卡等)的預付式消費已經成為越來越多行業的標配。但由於部分發卡商家誠信缺失,許多消費者手上的預付卡一度變成了「糟心卡」,由此引發了大量的消費糾紛。
  • 當預付式消費遇上疫情 充值金額如何不打水漂不打折?
    當預付式消費遇上這場不可抗力的疫情,在買賣兩端「停擺」兩個月後,如何保障好消費者的充值金額,讓其不打水漂的同時,亦不打折?此外,又有哪一些責任和損失是該消費者與商家共同承擔的? 針對在疫情期間,消費者在教育、餐飲、旅遊、健身美容等領域預付式消費時所遇到的普遍問題,新快報記者採訪了多名法律專家、政協委員「對症下藥」——面對疫情這一不可抗力因素,消費者的預付式消費可以要求解約或延期,但關鍵要與商家理性溝通,同時注意保留好單據、記錄、合同等書面憑據和電子憑據。 ●問題一:教育培訓班授課線下轉線上,是否能要求退中間差價?
  • 預付卡充值金額別太大 浙江去年受理預付式消費投訴9000件
    【摘要】預付學費遇商家歇業、充值後老闆跑路無法退款,預付式消費成為2015年浙江消費投訴的「重災區」。據統計,去年全省受理預付式消費投訴9000多件,其中永琪美容美髮的投訴量是1856件,在預付式消費投訴中高居榜首。
  • 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消費提示:預付式消費隱患多 消費者充卡...
    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預付式消費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隱患:一是辦卡或者交納預付金後商家不按其承諾提供服務(商品),或服務質量變差,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二是商家故意隱瞞實際經營情況,在已經出現經營不善、集資周轉困難、經營場地租賃到期等無法持續經營的情況下,仍然推銷預付費卡或者收取預付金,而後關門跑路;三是經營者將店鋪轉給他人後雙方責任關係不明確,消費者之前辦理的預付卡或預存的款項無法繼續消費
  • 提醒:預付卡消費有風險 辦卡充值須謹慎
    記者昨日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2018年該局共受理預付式(卡)消費類投訴3551起,反映問題主要集中在文化娛樂、美容美髮等服務類消費領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醒消費者,預付式(卡)消費有風險,辦卡充值要謹慎。
  • 雙元中路奢*造型「跑路」,消費者訴求無門!預付式消費你還敢嗎?
    網友Wendy85:我是聚幫時衝的卡,還有兩百多  網友我是一片海:不要貪那點小便宜,真心的不能充卡!  網友富士山:凡是要求充值消費的,一律不充!  充卡消費,商家關門倒閉的案例數不勝數,然而並沒有引起廣大消費者的重視,照樣辦理會員卡,等自己「中招」了,後悔莫及!而且該網友竟然在一家理髮店充值4000元,令人無法理解。小編認為即使要充值會員卡也不應充值這麼高的金額,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需求來充值。 消費者在選擇預付會員消費時一定要慎重,若是一定要充 值,應儘量選擇大品牌商家。
  • 「預付式消費」陷阱就在身邊,充值要三思
    2020-12-10 00:32:06 來源: 海報新聞 舉報   近年來,「預付式消費
  • 消費警示!掌握這些辦法遠離預付式消費陷阱!
    5月14日,山東省消費者協會召開新聞通氣會,針對預付式消費等領域投訴易發多發、維權難等問題,發布了《預付式消費需謹慎,籤訂合同是關鍵》的消費警示。近年來,預付式消費作為一種新型消費模式,已在美容美髮、健身、餐飲、教育培訓等諸多行業中廣泛應用,新冠疫情讓一些個體私營美容美髮、健身等行業遇到一定困難,預付式消費投訴量增加。為更好地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不要貪圖便宜和折扣優惠,謹慎辦理預付卡,山東省消費者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辦理預付式消費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 深圳出硬招規範預付式消費
    預付了一兩年學費,課沒上幾節,校外培訓機構卻「跑路」了。今年以來這種情況頻頻出現,刺痛了家長的神經。據市商務局等部門對市人大代表建議的答覆,我市各部門正採取行動,規範預付式消費。其中,教育局明確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3個月費用。
  • ​深圳出硬招規範預付式消費 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3...
    深圳出硬招規範預付式消費家長朋友注意: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3個月費用據市商務局等部門對市人大代表建議的答覆,我市各部門正採取行動,規範預付式消費。其中,教育局明確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3個月費用。我市預付式消費投訴一年近兩萬宗很多市民錢包裡都有幾張預付卡,包括健身卡、美容美髮卡、洗衣卡、餐飲卡、商場超市購物卡等等。
  • 深圳出硬招規範預付式消費 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3個月...
    原標題:深圳出硬招規範預付式消費家長朋友注意: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3個月費用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02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李舒瑜)預付了一兩年學費,課沒上幾節,校外培訓機構卻「跑路」了。
  • 預付消費待法治·現象丨充值享優惠,預付卡花式「圈錢」
    不過,三湘都市報記者調查發現,愈演愈烈的預付式消費,其背後卻存在商家跑路、退卡退費難、虛假宣傳等諸多問題。湖南省消費者委員會發布的《2019年湖南省預付式消費維權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全省持有預付卡的消費者中,14%有過維權經歷。
  • 警惕預付式消費陷阱
    警惕預付式消費陷阱    預付式消費也稱提前消費,是指消費者為了特定的商品或服務向經營者預先交付一定的費用,從經營者處按次或按期享受商品或服務的一種新型消費方式。如今,在美容美髮、洗車、健身、教育培訓等服務領域,預付式消費已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消費模式,在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創造著雙贏。它以其可以快速增加穩定客戶及融資特點吸引著各消費領域的商家,同時又以其優惠和便利等特點受到一些消費者追捧。  然而,這種本該刺激消費、合作雙贏的消費模式,卻存在諸多問題。
  • 餡餅變成陷阱,預付式消費問題多,遵義老城某健身俱樂部成焦點
    美容美髮、健身、餐飲、教育培訓等諸多行業的商家,很多都推出了預存金額消費的活動。前段時間,受疫情影響,一些商家遇到一定的困難,預付式消費投訴量增加。針對該情況,紅花崗區市場監管局、紅花崗區消費者協會發出關於預付式消費的消費警示,提醒消費者理性消費,謹慎辦理預付卡。
  • 市消協發布消費警示 預付消費有風險 當心權益受損失
    (購物卡、儲值卡等)的預付式消費成為越來越多行業的標配。但由於部分商家誠信缺失,消費者手中的預付卡變成「糟心卡」,由此引發大量消費糾紛,連續多年成為我市當年度消費投訴熱點之一。11月23日,市消費者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選擇辦理預付費(購物卡、儲值卡等)業務時,首先要明白預付卡消費存在的風險。有的經營者發放預付卡的隨意性較大,誠信意識、擔當意識缺失,關門跑路後消費者維權難以保障。如果必須使用預付款消費,不要一次充太多錢,避免承擔較大風險。
  • 青島公布預收款消費投訴「黑名單」附預付費式消費合同範本
    下一步,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將綜合運用消費投訴信息公示、「黑名單」曝光等形式,保障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促進公眾監督,倒逼經營者切實履行保護消費者權益主體責任,促進消費維權社會共治。為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預付消費糾紛,大力推行《青島市預付費式消費合同範本(試行)》,進一步明確雙方當事人權利義務,充分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 商家中途跑路 疫情期間預付式消費糾紛將如何解決
    而消費受限,直接觸發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的矛盾,這在預付式消費合同中體現得最為明顯。  這也成為今年「3·15」最值得關注的話題——疫期預付式消費糾紛明顯增多,消費者該如何維權?  近日,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聯合消費者網發布《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預付式消費維權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稱疫期預付式消費糾紛問題主要集中在疫期暫停營業退費糾紛、服務方式變更、使用期限受限以及商家關門或倒閉四個方面。
  • 安徽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預付卡消費「四注意」
    隨著消費習慣的改變,預付式的消費形式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與之相關的消費投訴也越來越多。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時尚頻道了解,預付卡屬於先付款後消費,消費糾紛多消費風險大,特別是預付式消費領域法律法規還不健全,監管體系還未建立,商家誠信意識較差,消費侵權行為時有發生。
  • 預付卡消費套路多風險大 法官:要保持理性
    據北京二中院民二庭庭長鄒治介紹,每逢假期,消費者外出旅遊意願強烈。比如,旅行社、酒店推出「充值入會額外贈送消費禮金」等活動,以此吸引消費者預存大額費用。  法官表示,消費者預先支付服務費用,但經營者並未開始提供服務,消費者與經營者處於不對等地位,容易產生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