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4 21:3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2020年7月1日,重慶高新區環評審批制度改革正式實施,打響了「助力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實現『小政府大服務』,加快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和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第一槍。
數月過去,重慶高新區環評審批制度改革的施行效果如何?高小新帶你一探究竟。
三評合一:節約經費30萬元
重慶海吉亞腫瘤醫院二期工程項目是高新區環評審批制度改革實施以來首個「三評合一」審批的項目。
據介紹,為指導企業開展「三評合一」工作,高新區生態環境局行政服務許可科工作人員與建設單位負責人、環評編制單位技術人員多次交流,講解改革要求、報告編制技術指南要求、梳理本項目報告編制重點、可以簡化的內容和需要細化章節等。
經近2個月的不斷討論,最後環評編制單位完成了「三評合一」報告的編制。報告編制完成後,企業一次性提交審批材料,生態環境局根據項目特徵一次性組織各專業專家評審,最後獲得一個「三評合一」內容融合的批准文件。
據計算,「三評合一」後累計給企業節約經費約30萬元,節約審批時間20個工作日。
同步辦理:一舉解決環評難題
重慶長安跨越商用車有限公司基地技改是在北奔汽車生產項目的基礎上進行技術改造的一個項目,是重慶市和高新區重點項目之一。受今年疫情影響,該項目環評工作遲遲無法完成,導致無法開工建設,更無法按計劃在8月中旬前完成排汙許可申報、9月初投產。
6月初,高新區環評審批制度改革內容初步確定,高新區生態環境局第一時間聯繫了重慶長安跨越商用車有限公司,指導企業同步準備排汙許可與環評申報材料。
改革文件發布後,建設單位在7月初同步提交了排汙許可與環評審批申請。建設單位在承諾其汙染防治措施、汙染物排放種類、濃度、總量等滿足環境影響評價要求前提下,高新區生態環境局為企業同時批准了環評和排汙許可,真正做到企業承諾,同步受理,同步審批,將建設項目環境管理重心放在事中事後監管上,監督企業按照「三同時」要求履行好環境保護職責。
環評審批制度改革有哪些?
◆ 實施「三評合一」
高新區生態局肩負生態環境與水利兩項行政職責,利用行政管理優勢,在全國率先提出「三評合一」,將關聯性很強的環境影響評價、水土保持方案、入河(湖、庫)排汙口設置論證三個相近審批事項進行融合,實行一次審核、一次審批。為順利執行改革,配套發布了《重慶高新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技術指南》。改革至今,高新區生態環境局已審批重慶海吉亞腫瘤醫院二期工程、高騰大道三期工程等項目。
◆ 全面推行告知承諾制
在全市率先提出環評報告表告知承諾審批即來即辦,一小時即可批覆。為加強告知承諾制環評報告事中事後監管,同時發布了《重慶高新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實施告知承諾制改革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通過推行環評報告表告知承諾制審批,企業按材料清單要求提交4項必須材料,高新區生態環境局接件人員審查無誤後即刻擬定環評批准書,經授權審批首席代表籤發後即可核發批准文件,做到即來即批,一小時內完成批准書的核發。改革至今,高新區生態環境局已共計完成40餘個環評報告表的審批,高效審批不僅讓建設單位和諮詢單位驚訝,更得到他們的點讚。
◆ 發布「正面清單」和「不納入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名錄清單」
在全市率先提出「正面清單」,將18類環評報告書項目降級為環評報告表;在重慶市生態環境局提出的「不納入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名錄清單」基礎上,新增71類建設項目,並實行環評與排汙許可證雙豁免。改革至今,已豁免標準廠房等50多個建設項目環評手續。
◆ 試行環評與排汙許可同步辦理
全國領先實施排汙許可與環境影響評價統一受理,並聯審批。改革至今,已為重慶長安跨越商用車有限公司基地技改工程等建設項目同時辦理環評與排汙許可審批手續。
◆ 減材料減時間
審批歸口,高新區生態環境局將生態環境、水利所有審批事項歸口到行政許可服務科,利用一個部門辦件優勢縮減申報材料,避免材料重新提交。經反覆討論決定,最終將36個審批事項共196項材料精減到133項材料,共減材料61項,單項最高減材料10個;將總法定審批時間905個日曆天縮減到185個日曆天,總共節約720個日曆天,單項最高縮減時間58個日曆天。為達到減時間,部分審批事項全面授權,將告知承諾制環評審批、夜間施工等多項審批權限授權給審批首席代表,減少審批環節,節約審批時間,部分達到即來即辦。
◆ 推行「不見面」審批
「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全面實施「渝快辦」「網上辦」,自實施以來,已辦理120餘個環境影響評價、洪水影響評價、排汙許可、夜間施工等「不見面」審批事項。
END
原標題:《小政府大服務,重慶高新區環評審批制度改革初見成效》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