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政府大服務,重慶高新區環評審批制度改革初見成效

2020-12-28 澎湃新聞

小政府大服務,重慶高新區環評審批制度改革初見成效

2020-11-04 21:3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2020年7月1日,重慶高新區環評審批制度改革正式實施,打響了「助力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實現『小政府大服務』,加快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和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第一槍。

數月過去,重慶高新區環評審批制度改革的施行效果如何?高小新帶你一探究竟。

三評合一:節約經費30萬元

重慶海吉亞腫瘤醫院二期工程項目是高新區環評審批制度改革實施以來首個「三評合一」審批的項目。

據介紹,為指導企業開展「三評合一」工作,高新區生態環境局行政服務許可科工作人員與建設單位負責人、環評編制單位技術人員多次交流,講解改革要求、報告編制技術指南要求、梳理本項目報告編制重點、可以簡化的內容和需要細化章節等。

經近2個月的不斷討論,最後環評編制單位完成了「三評合一」報告的編制。報告編制完成後,企業一次性提交審批材料,生態環境局根據項目特徵一次性組織各專業專家評審,最後獲得一個「三評合一」內容融合的批准文件。

據計算,「三評合一」後累計給企業節約經費約30萬元,節約審批時間20個工作日。

同步辦理:一舉解決環評難題

重慶長安跨越商用車有限公司基地技改是在北奔汽車生產項目的基礎上進行技術改造的一個項目,是重慶市和高新區重點項目之一。受今年疫情影響,該項目環評工作遲遲無法完成,導致無法開工建設,更無法按計劃在8月中旬前完成排汙許可申報、9月初投產。

6月初,高新區環評審批制度改革內容初步確定,高新區生態環境局第一時間聯繫了重慶長安跨越商用車有限公司,指導企業同步準備排汙許可與環評申報材料。

改革文件發布後,建設單位在7月初同步提交了排汙許可與環評審批申請。建設單位在承諾其汙染防治措施、汙染物排放種類、濃度、總量等滿足環境影響評價要求前提下,高新區生態環境局為企業同時批准了環評和排汙許可,真正做到企業承諾,同步受理,同步審批,將建設項目環境管理重心放在事中事後監管上,監督企業按照「三同時」要求履行好環境保護職責。

環評審批制度改革有哪些?

◆ 實施「三評合一」

高新區生態局肩負生態環境與水利兩項行政職責,利用行政管理優勢,在全國率先提出「三評合一」,將關聯性很強的環境影響評價、水土保持方案、入河(湖、庫)排汙口設置論證三個相近審批事項進行融合,實行一次審核、一次審批。為順利執行改革,配套發布了《重慶高新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技術指南》。改革至今,高新區生態環境局已審批重慶海吉亞腫瘤醫院二期工程、高騰大道三期工程等項目。

◆ 全面推行告知承諾制

在全市率先提出環評報告表告知承諾審批即來即辦,一小時即可批覆。為加強告知承諾制環評報告事中事後監管,同時發布了《重慶高新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實施告知承諾制改革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通過推行環評報告表告知承諾制審批,企業按材料清單要求提交4項必須材料,高新區生態環境局接件人員審查無誤後即刻擬定環評批准書,經授權審批首席代表籤發後即可核發批准文件,做到即來即批,一小時內完成批准書的核發。改革至今,高新區生態環境局已共計完成40餘個環評報告表的審批,高效審批不僅讓建設單位和諮詢單位驚訝,更得到他們的點讚。

◆ 發布「正面清單」和「不納入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名錄清單」

在全市率先提出「正面清單」,將18類環評報告書項目降級為環評報告表;在重慶市生態環境局提出的「不納入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名錄清單」基礎上,新增71類建設項目,並實行環評與排汙許可證雙豁免。改革至今,已豁免標準廠房等50多個建設項目環評手續。

◆ 試行環評與排汙許可同步辦理

全國領先實施排汙許可與環境影響評價統一受理,並聯審批。改革至今,已為重慶長安跨越商用車有限公司基地技改工程等建設項目同時辦理環評與排汙許可審批手續。

◆ 減材料減時間

審批歸口,高新區生態環境局將生態環境、水利所有審批事項歸口到行政許可服務科,利用一個部門辦件優勢縮減申報材料,避免材料重新提交。經反覆討論決定,最終將36個審批事項共196項材料精減到133項材料,共減材料61項,單項最高減材料10個;將總法定審批時間905個日曆天縮減到185個日曆天,總共節約720個日曆天,單項最高縮減時間58個日曆天。為達到減時間,部分審批事項全面授權,將告知承諾制環評審批、夜間施工等多項審批權限授權給審批首席代表,減少審批環節,節約審批時間,部分達到即來即辦。

◆ 推行「不見面」審批

「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全面實施「渝快辦」「網上辦」,自實施以來,已辦理120餘個環境影響評價、洪水影響評價、排汙許可、夜間施工等「不見面」審批事項。

END

原標題:《小政府大服務,重慶高新區環評審批制度改革初見成效》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奮進科學城】重慶高新區積極探索「小政府、大服務」改革,助力...
    重慶高新區充分發揮大部制運行優勢,持續深化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在多個領域深入探索「小政府、大服務」改革,為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提供有力保障。01「小政府、大服務」 ,優化營商環境一直以來,重慶高新區從監管、貿易、金融、人才等多領域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近日,重慶高新區召開多次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小政府、大服務」運行機制改革,助推營造優良營商環境的各項舉措不斷向縱深發展。
  •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成效問題及模式淺析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成效問題及模式淺析簡政放權既是法治政府建設的基本內容,也是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職責的重要目標。本屆中央政府成立以來,從中央到地方不斷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深入落實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取得了顯著成效。
  • 無錫市行政審批局領導調研江陰高新區「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工作...
    中國江蘇網5月29日無錫訊 5月24日,無錫市政府副秘書長、市行政審批局局長顧偉帶領無錫市行政審批局一行8人到江陰高新區調研「證照分離」改革試點情況。調研組在江陰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陳興華的陪同下視察了江陰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並參加了「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情況座談會。座談會上,調研組聽取了黨群部有關江陰高新區集成改革總體情況的匯報和審批局關於推進「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工作的匯報。
  • 6條線路環評公示,重慶軌道交通嗨起整!
    由此見,2020年重慶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提速實施『850+』城市軌道交通成網計劃」,達成大有希望。順子哥是樂見這樣「嗨起整」的局面,畢竟前幾年建設進度太慢了。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公布的四期第一批方案,共有9條線路,這次推出的環評公示只有6條線路,沒了7號、17號和24號線。
  • 蕪湖市生態環境局積極推進環評審批及承諾制放管服工作
    蕪湖市生態環境局積極推進環評審批及承諾制放管服工作,2020年1-9月共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246件,其中,報告表199件,報告書19件,告知承諾制審批項目28件。(一)實施環評審批正面清單為落實好《關於統籌做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工作的指導意見》,紮實推進環評審批正面清單落地見效,嚴格按照《安徽省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豁免名錄(2020年本,試行)》(以下簡稱「《名錄》」)中相關規定,對列入《名錄》中的項目,免於辦理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手續。
  • 生態環境部介紹「深化環評與排汙許可改革,落實『六穩』『六保...
    在今年我部3月10日的發布會上,我向大家介紹了關於環評應急保障和環評審批正面清單的有關做法。幾個月來,我們狠抓落實,取得積極進展。一是通過三個一批(豁免一批、告知承諾一批、優化服務一批)實施環評審批正面清單。截至7月22日,納入改革試點的44個小行業中,全國已有13374個項目環評實施告知承諾制審批;納入豁免的30個小行業中,約7.6萬個項目豁免登記表備案手續,受到廣大小微企業歡迎。
  • 國脈智庫 | 行政服務無人化審批改革探索——全面轉變政府職能...
    沿著這一思路,我們思考政務服務改革未來的形態,比如「無人化」。而我們也知道,在政府行政管理權利\職責中最核心的是行政審批權,該權利也是政府真正轉變職能的關鍵,是整個「放管服」改革或政府治理改革的當頭炮,近年來全國多地都在推進行政審批改革,並湧現了很多創新實踐,結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發展趨勢,本文將聚焦「行政服務無人化審批改革」展開探討。
  • 在行動|西部(重慶)科學城推出「容缺審批」創新機制
    重慶日報訊 (記者 李星婷)12月20日,重慶日報記者從重慶高新區獲悉,西部(重慶)科學城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出「容缺審批」等創新措施。通過「以函代證」、分段辦理施工許可證等方式,助力重大項目工程建設提速開工,確保高質量完成科學城各項重點項目建設任務。
  • 生態部:八成項目環評無需審批 將進一步提高效率
    生態環境部日前印發指導意見,將進一步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提升環評審批效率。  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司長崔書紅介紹,環評「放管服」改革作為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經濟健康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一些進展。  他介紹,目前環評涉及的5項行政許可中,已經依法取消部門預審、試生產審批、竣工驗收許可3項,保留2項。
  • 幫扶案例 安徽篇④丨合肥市優化環評服務,助力項目落地
    「六保」任務、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兩個正面清單」效能、幫助企業和地方政府解決環境治理方面問題和困難的典型案例,今天,我們推出安徽省的典型案例第四篇,供大家參考借鑑,汲取相關經驗。為助力項目又好又快落地,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分級審批,提升服務精準度由於建設項目類別不同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各異,環評審批中涉及的不同項目,其程序及規範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結合「簡政放權」的相關要求,大力推行建設項目分級審批制度,全面、準確的服務好項目落地。
  • 四川環評審批「服務到家」
    12月23日,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就2020年全省環評服務高質量發展情況作通報。據行政審批處處長史鴻樂介紹,截至目前,全省完成項目環評審批7556個。
  • 深化「放管服」改革,青島市環評告知承諾審批僅需1個工作日
    今年以來,青島市生態環境局以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化『放管服』改革,打好高效青島建設攻勢,全市生態環保工作取得新的明顯成效。淨土保衛戰取得實效  推動全面實施《土壤汙染防治法》,嚴格落實監督性監測和執法檢查等土壤環境監管制度構建起較為完善的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全市設立323個國省控土壤、農產品產地例行監測點位,督促指導131家重點單位開展隱患排查、環境監測。
  • 西部(重慶)科學城推出「容缺審批」創新機制 助力重大項目建設提前...
    12月20日,重慶日報記者從重慶高新區獲悉,西部(重慶)科學城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出「容缺審批」等創新措施。
  • 權力「瘦身」 效能「健身」——玉門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邁出新步伐
    權力「瘦身」 效能「健身」——玉門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邁出新步伐玉門市民中心服務大廳內景。工作人員幫助辦事人按序抽號。楊棋焜楊棋焜所有進駐玉門市民中心的事項審批時限在法定時限基礎上壓減了73.57%;工程建設項目政府投資類最多70個工作日完成審批,比全國平均水平的120天快50天,社會投資類最多35個工作日,比全國平均水平快45天;企業開辦由商改前的15天縮減到現在的半天……這是2020年玉門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的最新成績單。
  • 平頂山市新華區:環評審批有力度 監督服務有溫度
    近年來,該區圍繞環評審批、排汙許可等方面,積極推進「放管服」改革,探索實施生態環保審批改革,採取「承諾制」的審批方式,項目受理時一次性告知企業需要準備的材料,並按時進入審批程序,縮短項目的辦理時間。 為更好地服務企業,該區改變被動等企業和項目單位提報環評材料的模式,超前介入、靠前服務,對重點項目派人參加項目專班或登門服務,在環評報告編制前就為企業做好指導服務,對重點問題超前深入現場調研,提高了環評質量,加快了審批速度。
  • 一顆印章管審批——曲靖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綜述
    曲靖市持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2019年底縣域全面實現「一 顆印章管審批」,高效便捷、權責明晰、統一協調、運行規範的審批服務體系基本建成,營商環境明顯優化,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助推曲靖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 西部(重慶)科學城啟動政務服務代辦點建設
    12月8日,在重慶高新區「科學政務+」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上,重慶高新區政務服務和社會事務中心與郵政、電信、銀行等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充分利用後者輻射廣泛、技術先進的網點服務體系,在西部(重慶)科學城率先推行「科學城政務服務代辦點」政務服務新模式,讓政務服務事項出門就能辦。
  • 深化重慶「放管服」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的實踐與思考
    黨的十九大提出「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近年來,重慶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緊密結合發展實際,堅持不懈把「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不斷提升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滿意度,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面臨「放不下」「管不到」「服不好」的現實困境。
  • 我市再啟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 流程現為4個階段
    這是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7月17日召開的亳州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的消息。同時結合我市「服務企業年」活動,繼續深化改革,主動服務企業,讓改革成果服務企業,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我市將進一步精簡審批事項,在原有改革的基礎上,對審批事項、審批流程、審批材料和審批時限進一步壓縮。
  • 合肥高新區高位推動綠色發展
    推進實行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制度。蜀峰灣 包靜園攝二是服務發展持續給力。堅持綠色招商,研究制定主導行業環保準入判定模板。深化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環評審批服務,推行承諾告知制,僅需1個程序、最多3份材料,企業當天就可拿到環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