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深化的東風,浙江湖州在打造人才磁場的差異化優勢上,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打造「人才數字大腦」。
在24日開幕的首屆世界青年博士南太湖論暨2020南太湖精英峰會上,湖州推出了浙江地市中首個「人才數字大腦」,全面推進人才工作數位化智慧化轉型。
為打破「數據孤島」、實現人才數據資源共享,湖州市委人才辦運用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興數位技術,搭載阿里雲飛天系統,基於數據中臺、應用中臺的雙中臺理念,打造人才數據倉,實現了人才數據多維在線融合、實時分析、結構化處理,推動各領域人才數據全鏈路歸集共享。
「人才數字大腦」推出人才分類認定、人才工程申報、人才政策資金兌現、人才e碼服務、人才求職招聘、揭榜掛帥、人才雲圖等七大應用場景,形成湖州人才數字大腦「北鬥七星」體系,通過「網絡可達通、系統互聯通、數據共享通、業務協同通、項目管理通」「五通」模式,實現人才類別「秒認定」、人才需求「秒回應」、人才政策「秒匹配」、人才服務「秒推送」、人才事項「秒決策」。
以「最優生態」吸引「最強大腦」,湖州正全力打造面向全球的長三角人才集聚「強磁場」,除了在技術上創新人才服務外,更是從今年初就為引進人才接連出大招,例如出臺招商引才「湖九條」「人才新政4.0版」;與此同時,每年設立10億元專項資金,對頂尖人才給予最高2億元資助,為人才項目提供落地、加速、成長等閉環資助和全方位生活配套服務,提升人才政策競爭力。
據統計,今年1~9月,湖州新引進大學生和其他各類人才超過11萬人。
「我們在對長三角26座城市人才政策系統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湖州實際,制定出臺『人才新政4.0版』,就是為了推進人才強市戰略,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湖州市委人才辦負責人表示。
湖州正全力打造「孵化器—中試基地—產業化基地—人才飛地」人才平臺體系。目前,總投資12億元的上海「人才飛地」——全球招商引才中心已部分投入使用,總投資20億元的湖州科技城智能科學中心和總投資13億元的長三角人才創業港已相繼開工建設,總投資28億元的國際人才大廈已啟動規劃。
而在去年,湖州已率先成立長三角首家人才發展集團,探索人才工作市場化模式;9月1日,湖州長三角人才服務中心啟用,截至目前已入駐人才服務專業機構17家,集聚人才基金規模7.5億元。
據了解,人才政策的區域限制在湖州已慢慢淡化。人才直接認定機制對已入選長三角其他省市人才工程的人才來湖創新創業的,直接視為在湖同一層次人才,享受相應政策待遇。對長期在湖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的高層次人才,不再將戶口、社保等作為申請人才政策的必要條件。
本次峰會舉行時間是從22日~25日,共有20多位海內外院士,800多位青年博士、高端人才參與,內容還包括了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等。湖州在今年的「南太湖精英計劃」中設立了青年專項,全面啟動「南太湖青年學者」招引計劃,引進了一大批青年人才,未來五年還將計劃招引500名青年科技人才。
「這一年來,我發現,湖州的人才發展環境非常優越、人才政策體系相當完備。」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沈樹忠在峰會上表示,近年來,湖州加大了高校院所的招引力度。今年,湖州人才政策再次升級,對頂尖人才給予最高2億元資助。湖州有好平臺、好政策、友好的人居環境,是一個非常適合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