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為何要在武漢布局重點建設五大火車站?

2021-01-06 網易

  

  漢口站,位於武漢市江漢區發展大道上,是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是中國最大的歐式火車站,為武漢三大特等站之一,是武漢鐵路樞紐規劃中「四主兩輔」客站布局的「四主」之一。

  1898年,大智門火車站建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智門火車站改名為漢口火車站;1991年10月,位於大智路的老漢口站退出歷史舞臺,位於發展大道金家墩新建的漢口站全線開通;2008年10月22日,漢口站主站房改造工程正式啟動;2010年9月,漢口站站房改造完工並全面投入使用。

  截至2018年10月,漢口站建築面積為19.3萬平方米,站房總面積8萬平方米,1座人行天橋、3個地下通道、7個候車室,漢口站共有18個站臺面,20條股道。

  

  武昌站位於武漢市武昌區中山路上,隸屬於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為武漢三大特等站之一,是武漢鐵路樞紐規劃中「四主兩輔」客站布局的「四主」之一。

  武昌站始於1917年3月建成運營的通湘門車站;1936年遷至賓陽門,並於12月建成武昌總站;1950年8月,武昌總站改稱武昌南站;1957年10月,武漢長江大橋貫穿,武昌新站建成,又名武昌客車站;1975年7月,武昌客車站改為武昌車站,即武昌站;1981—1982年,武昌站進行了第二次站場擴建;2006年5月8日,武昌站進行站房改造擴建;2008年,改造後的武昌站投入使用。

  2007年12月,經改造擴建的武昌站建築面積達到4.9萬平方米,最多可同時容納8000人;設有9座站臺。截至2012年8月,武昌站車站面積為19350平方米;站場設有股道12條,其中正線2條,到發線9條,機走線1條。

  

  武漢站位於武漢市洪山區白雲路,由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與武昌站、漢口站等車站及線路共同構成「米」字型的武漢鐵路樞紐。武漢站是中國第一座高鐵樞紐站,也是第一個上部大型建築與下部橋梁共同作用的新型結構火車站,實現了高速鐵路、地鐵、公路三者的無縫銜接。

  2004年8月,武漢站選址敲定楊春湖。2006年9月28日,武漢站及其城市綜合配套工程正式開工。2009年12月26日,武漢站正式啟用。2017年8月,武漢站開啟「刷臉進站」模式。

  截至2009年12月,武漢站總建築面積370860平方米,其中站房建築面積114602平方米,站前高架人行平臺13324平方米,無站臺柱雨棚143664平方米,地面層人行通道60650平方米,地面層停車場38620平方米。

  

  武漢東站位於武漢市洪山區流芳街道,主要服務武黃(武昌~黃石)城際鐵路、武岡(武昌~黃岡)城際鐵路、武鹹(武昌~鹹寧)城際鐵路、武九(武昌~九江)鐵路。是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鐵路車站,是武漢鐵路樞紐客運系統「四主兩輔」之一。

  武漢東站歷史概況:1906年,流芳站建成投入使用;2015年7月28日,流芳站拆除重建並對站場進行改造,項目工程名為光谷站;2020年8月31日,光谷站重新定名為武漢東站。

  武漢東站建築面積為3萬平方米,站場規模為5臺12線。

  

  武漢西站位於武漢市三環附近的漢陽區與蔡甸區交界處,是武漢市武漢鐵路樞紐內規劃的一個綜合客運站。其中一種設計方案是在武西高鐵、渝武高鐵、沿江高鐵上新建武漢西站,建設白沙洲鐵路長江大橋,同時沿漢口站、武漢天河站、武漢站規劃設置一條鐵路客運環線,將城鐵、高鐵、城市軌道交通與天河機場進行高效銜接。

  在武漢政府修編研究中,專家給出兩套方案,方案一基本維持現有鐵路總圖方案,經由武漢西站和武漢東站,沿江高鐵經過漢口站,同時沿武漢西站、天河機場、武漢站規劃設置一條鐵路客運環線,將城鐵、高鐵、城市軌道交通與天河機場進行高效銜接。

  方案二則是將規劃中的沿江高鐵引入天河機場,設置天河綜合交通樞紐,將武漢西站的功能調整為漢天、漢潛城際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換乘站。並設置鐵路客運外環,將武漢西站、天河綜合交通樞紐、武漢站等高效聯繫起來,這樣可打造與虹橋樞紐媲美的天河綜合交通樞紐。

  

  武漢西站位於漢陽區快活嶺附近,毗鄰中法生態新城,距武漢城市地理中心南岸嘴約13km,是武漢樞紐客運系統「四主(武漢站、漢口站、新漢陽站、武昌站)兩輔(光谷站、天河北站)」中的特大型客運站,主要承擔襄陽(西安)、宜昌(重慶)方向動車組始發終到(預留張家界、阜陽、廈門方向),兼顧西安、宜昌至九江、杭州、長沙方向動車組通過作業,兼顧部分城際動車組到發作業。武漢西站正線4進4出,初擬規模16臺30線,採用兩場並列布置站型,西南側設動車運用所、綜合維修車間和高鐵物流基地。

  中國鐵路武漢局相關人士介紹,五大火車站分工各有側重,武昌站主要運營京廣、京九等傳統線路的普速鐵路;漢口站滿足滬漢蓉等國幹線的高鐵(動車)及部分普速列車停靠;武漢站則對接京廣高鐵等國幹高鐵線路;光谷火車站主要服務武鹹、武黃、武岡等城際鐵路及部分國幹網線路;新漢陽站則對接漢十高鐵、沿江高鐵等一批新建國省高鐵線路,輻射湖北西部和南部。

  

  為何要在武漢三鎮布局5座火車站?

  「這是經濟發展和高鐵建設的需要。」湖北城際鐵路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武漢市現有三大火車站是歷史形成的,隨著城市發展和全國鐵路網加密,三大火車站的運能擴張和布局優化受到限制。2019年,中國新建成運營高鐵裡程近5000公裡,累計裡程突破3.5萬公裡,由於武漢獨特的「天元」地理優勢,需要不斷開通新線路,導致三大火車站承受的運能壓力越來越大。

  例如,漢十高鐵開通後,始發站暫定漢口站,導致該站的通行壓力大增,必須等新漢陽火車站建成後,才能更好滿足未來武漢至西安全線貫通的運能需求。同樣,目前4條城際鐵路日均開行列車約120對,發送旅客約5萬人,隨著武孝城際接入武西高鐵,武黃城際接入武九客專,武鹹城際等也正在謀劃連接國網幹線,運能將會進一步提升,而現有的三大火車站運能接近飽和,無法滿足城際列車擴能需求,迫切需要光谷火車站分解壓力。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隨著沿江高鐵、鄭萬高鐵、黃黃高鐵、襄荊宜高鐵等一批鐵路線建成,以武漢為中心的「米」字型高鐵網逐步形成,武漢作為全國鐵路樞紐的地位進一步提升,運能加速擴大,必須新建光谷火車站和新漢陽火車站滿足運能擴大需求,進一步完善湖北的鐵路網格局,為武漢乃至湖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 武漢將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
    發布會上,武漢市發改委介紹,武漢將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發揮創新重要樞紐作用。重點是依託科教資源、人才資源位居全國前列的比較優勢,以打通「最先和最後一公裡」為突破,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耦合,打造「四個地」。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
  • 武漢5大火車站,各自主要承擔哪些線路,經過你家鄉嗎?
    武漢,湖北省會,中國四大鐵路樞紐、六大鐵路客運中心,中國重要高鐵樞紐城市。今天我們來看看武漢境內幾大火車站,各自主要承擔哪些線路。武昌站,位於武漢市武昌區中山路的東南端,武漢三大特等站之一,是武漢鐵路樞紐規劃中「四主兩輔」客站布局的「四主」之一,於1917年3月建成運營的通湘門車站。建築面積4.9萬平方米,站臺規模9臺11線。主要線路有京廣鐵路、武九鐵路、武鹹城際鐵路等。
  • 「頂層設計」為武漢未來布局 強化治理效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原標題:「頂層設計」為武漢未來布局 強化治理效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
  • 解析武漢市的五大火車站:武昌地區有三個,新漢陽、光谷站在建設
    本文介紹的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的五大火車站。武漢市原本由漢口、漢陽、武昌三部分組成,在武漢三鎮時期,它們各自有火車站。隨著武漢市的建設,現代的武漢市共有五個火車站,其中三個已經建成、兩個在建。武漢市的五大火車站是武漢站、武昌站、漢口站、光谷站、新漢陽站,後兩個站點屬於在建的狀態。武漢三鎮的武昌地區,最終有了三個火車站。下面是武漢市行政區劃地圖,可以看到武漢三鎮各自的幾個區。下面是武漢市五大火車站的地圖,武漢軌道交通2號線、4號線將幾個火車站連接起來。
  • 湖北打造人工智慧創新高地,在16個重點領域開展布局,東湖高新將作為核心承載區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劉丁維 見習記者張建林)近日,國家科技部正式批覆支持武漢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9月28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解讀武漢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相關情況。
  • 30年風雲際會,五大發電集團不斷在川深耕布局
    30年風雲際會,五大發電集團不斷在川深耕布局 電網智囊團 發表於 2020-12-09 17:07:51 華能集團、大唐集團、華電集團、國家能源集團、國電投集團,被稱為國家五大發電集團
  • 武漢未來將有5個火車站,麻城會迎來第3個火車站嗎?
    在漢陽規劃建設的這座火車站第一次以「武漢西站」的名稱正式亮相,也是武漢現有、在建及規劃的火車站中唯一一座以方位命名的火車站。——摘自《長江網》武漢,是中國交通區位最好的大城市。前不久,武漢提出要新建武漢西站,建成後,武漢將成為全國火車站數量最多的城市,比肩北京交通優勢。
  • 大布局!山東東明石化集團五大重點項目今日奠基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徐德波 菏澤報導12月16日,山東東明石化集團五大重點項目開工奠基儀式舉行盛大。山東東明石化集團黨委委員、董事、總裁李治詳細介紹了五大重點項目情況,施工方代表做了表態發言。陳平指出,今天同時開工的這五大項目對於東明石化繼續完善產業鏈條,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全市化工企業轉型升級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希望東明縣和東明石化要加快工程進度,按照工程總體進度要求,制定工作計劃,搶時間,爭速度,確保項目如期建成並投入使用。同時,希望市直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要加大對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主動圍繞項目的建設、運行、發展,搞好全方位服務。
  • 中部211大學布局廣東!為何選擇落戶名不見經傳的韶關?
    不過,近期來自中部省份湖北的211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也在沿海省份廣東設立研究院,不過研究院設立在了名氣與實力稍低的韶關市。武漢理工大學的實力如何?為何武漢理工會選擇在廣東韶關設立研究院呢?在第四輪教育部學科評估中,學校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獲得A+評價,在全國名列前茅,此外,馬克思主義理論、機械工程、交通運輸工程、設計學也獲得了B+評價,在全國屬於中上遊水平;科研平臺方面,學校建有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水運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水路公路交通安全控制與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船舶動力工程技術交通運輸行業重點實驗室等一大批國家級與省部級科研平臺
  • 廣州火車站擬進行綜合改造,優化周邊交通和用地布局
    廣州擬對廣州火車站及周邊範圍交通樞紐地區進行綜合改造。日前,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的《廣州站交通樞紐地區綜合改造提升規劃》項目公開招標,規劃涉廣州站及其周邊地區的交通和用地布局優化,規劃範圍達1153公頃。
  • 中興智能視覺大數據將人工智慧布局戰略重點落地武漢
    小編了解到,目前中興智能視覺大數據是武漢人工智慧技術發展領軍企業,也是武漢市招商引資重點項目。中興智能視覺大數據在武漢大數據建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包括規劃頂層設計、建設數據中心、打造數據應用平臺和基於大數據的創新應用,以及利用自身的產業鏈號召力,引入更多產業中下遊企業,將武漢打造成「大數據之城」。
  • 2020武漢大爆發!四環線、地鐵、火車站……還有一大波好消息!
    2020武漢大爆發!四環線、地鐵、火車站……還有一大波好消息!109個國家 9308名軍體健兒同臺競技 △ 兩江夜色 楚天都市報記者 宋枕濤攝 如今進入2020 武漢又有好事要發生
  • 黑龍江五大連池市一個大鎮,曾是「北安縣城」,擁有火車站
    黑龍江省黑河市縣級市之一——五大連池市,下轄1個街道和11個鄉鎮。除了市區所在地青山街道外,五大連池市有一個很獨特和突出的鎮,它就是今天要簡單說說的龍鎮。這個鎮的名字就叫龍鎮,以龍命名的「單字」鄉鎮,在五大連池市僅此一個,甚是獨特。
  • 武漢全力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
    長江日報記者汪文漢 王謙 通訊員胡勇慶 羅聶 楊鑫 呂作武     近日,武漢獲批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城市。接下來,武漢還要繼續積極申報成為陸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和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城市。
  • 武漢火車站
    四月的武漢,天清氣朗,春暖花開。武漢火車站,逐漸恢復了往日的活力,因為這一場的疫情,來來往往的旅客,演繹了多少悲歡離合。車輪滾滾,駛向久違的家鄉,一路春風,歸心似箭。4月10日,武漢已解封兩天。我跟隨G590次列車從杭州前往武漢,隨即又乘坐G600次列車從武漢抵達上海,我記錄下乘客們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他們遲來的新年回家路。▲開往武漢的G590次列車上,乘務員正在為小旅客測量體溫。
  • 白春禮:中科院參與五大國家創新高地建設成效顯著
    中科院2020年度工作會議舉行新聞發布會,白春禮院長(中)發布五大國家創新高地建設進展並回答媒體提問。 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1月17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院士17日表示,該院積極參與北京、上海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科創中心)和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發展,總體來看,這五大國家創新高地建設都取得顯著成效。
  • 武漢火車站重大調整,天河北站成功升級!
    武漢火車站出現重大調整,天河北站成功升級根據2017年國家批覆的武漢鐵路樞紐總圖規劃,武漢將建設四主兩輔共6個火車站,其中四主就是武漢站(負責南下高鐵,主要是京廣高鐵)、漢口站(負責東西向高鐵,主要是沿江高鐵)、武漢西站(負責東門至西北方向高鐵,主要是福銀高鐵)、武昌站(負責普速鐵路的運營
  • 政府工作報告鮮明提出:2020武漢重點工作是「著力增強中心城市功能」
    長江網訊謀劃2020武漢重點工作任務,政府工作報告鮮明提出「著力增強中心城市功能」:把握髮展要素向大城市和城市群集聚趨勢,加快提升武漢綜合承載能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更好地服務全國全省改革發展大局以國家戰略為牽引 打造全國高質量發展新動力源放眼全國,武漢要抓住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以國家戰略和重大改革試點任務為牽引,發揮示範引領作用,著力打造全國高質量發展新動力源。聚焦長江經濟帶發展:深入實施「雙十工程」,探索建立城市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體系,加快建設六大綠色發展示範先行區,推進長江新城起步區建設。
  • 大智門火車站-武漢民國建築
    大智門火車站,位於漢口江岸區京漢街,於1903年建成啟用,是中國第一條長距離準軌鐵路——京漢鐵路的終點站。張之洞任湖廣總督期間於1889年著手籌建蘆漢鐵路(北京蘆溝橋至漢口,後稱京漢鐵路),大智門火車站是1896年動工,1903年建成。
  • 武漢建設國家商貿物流中心正當其時
    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提出加快打造全國經濟中心、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努力建設現代化大武漢。    武漢打造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優勢明顯。多位專家在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武漢承東接西、迎南接北,地處長江經濟帶核心,長期積累的交通區位好、產業基礎強、市場空間大、科技資源多等優勢更加凸顯,武漢完全有條件、有能力高標準建設國家商貿物流中心。    ■ 「九州通衢」交通樞紐網不斷完善,打造國家商貿物流中心武漢優勢明顯    12月初,武漢城市圈大通道開工,武漢城市圈高速路網建設又邁出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