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歲男孩,放學途中撿到一枚玉璽,專家:國寶級文物
但幸運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末,13歲的一孩子,竟撿到一塊玉璽。撿到印章皇后之璽1968年一天,13歲的孔忠良在放學途中,偶然間,看到一塊特別的石頭。這塊石頭在夕陽的照射下閃著光芒。一次,當孔忠良在家拿出石頭把玩時,父親隨即拿過石頭,仔細端詳後,覺得此印章非比尋常。孔忠良的父親讀過幾年書,也有點見識,覺得印章不簡單。他就拿著印章前往陝西博物館請教相關專家鑑定。
-
小學生撿到一枚玉璽,上交國家後獲20元獎勵,45年後專家再上門
曾經有一個13歲的男孩兒,路上無意中撿到了一枚玉璽,上交給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後,獲得了20元路費,45年後專家卻再次上門,這是為何呢?這個撿到玉璽的小男孩,名叫孔忠良,有一天他放學回家沒有直接回去,而是在河邊跟小夥伴玩耍。
-
小學生在路邊撿到「石頭」,經鑑定是國寶,上交國家後獲20元獎勵
小學生在路邊撿到「石頭」,經鑑定是國寶,上交國家後獲20元獎勵每一座城市,都是含有一些歷史性存在的,因此有了博物館,也就可以展現出那些珍貴的寶物。陝西歷史博物館內的珍寶不在少數,甚至還留有了許多的說法。
-
13歲男孩撿到白玉石頭,竟是傳國玉璽,44年後迎來遲到表彰
但是因為盜墓者的猖獗,再加上我國近代戰亂頻繁,很多文物都流失在海外,有人撿到文物時,會被利慾薰心,將文物佔為己有。但也有人更加在乎國家的利益,將文物主動上交,比如那位釣到青銅黿的河南大爺,還有撿到漢朝皇后玉璽的孔忠良。
-
小學生撿到漢朝皇后呂雉玉璽,世間僅此一件,專家獎勵20元路費
1968年9月,一位陝西鹹陽韓家灣鄉狼家溝的小學生孔忠良,放學的時候並沒有選擇回家,而是在距漢高祖與呂后合葬墓長陵的西邊一處小樹林玩耍。這個小樹林是他的「秘密基地」,每當他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來到這裡散步。
-
小學生撿到玉璽,上交國家獲得20元獎勵,45年後專家又找上門
一些利益薰心之輩,為了賺取錢財,還四下尋找被埋藏的古墓,挖掘文物,販賣海外,也就是盜墓賊。盜墓賊在破壞古墓之後,將其中的珍寶帶走,留下一篇狼藉的古墓遺蹟,行為令人髮指。在黃土下埋葬的文物,總會在不經意間被人所發現,一名13歲的小學生偶然之間便撿到了一塊玉璽,上交給國家之後他獲得了20元的獎勵,而在45年之後專家再次找上了門。
-
小學生撿到玉璽,上交國家獎勵20元,45年後為何專家又來找他
1968年,孔忠良只有十三歲還是一個小學生,因為年紀小貪玩每天放學路上,他在路過一條小河的時候都會玩耍一會,有一次他在玩耍的時候突然在岸邊發現一個白色方正的石頭,當時他想拿回去用這塊石頭做一個印章,於是就帶著石頭回家了,但是他的父親見多識廣,覺得這塊石頭並不普通。
-
17歲少女撿到「小船」,上交後獲68元獎勵,現在價值上千萬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我國對文物保護意識的不斷加強,現如今,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文物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在這種情況之下,許多民眾都自願的參與到了文物保護的事業當中。曾經,有一位十七歲的少女,她無意中撿到了一艘小船,而在將其上交國家之後,也獲得了六十八元的獎勵,但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後來,這艘小船的價值已經達到了上千萬元。
-
陝西一名13歲小學生水溝裡撿到國寶,上交國家後獲得20元獎勵
其實這些人的覺悟還不如四川一個小學生,他在小水溝玩耍的時候撿到了一個國寶,最終將其上交給了博物館,並且他本人也得到了博物館獎勵的20塊錢。 13歲的孔某良(化名)是陝西鹹陽人,在當地的一所小學讀書。在他上學的路上有一條小水溝,張某成喜歡和同學一起在水溝附近玩耍。
-
1954年,17歲農村女孩撿到「小船」,上交博物館獲68元,現價值千萬
17歲女孩撿到「小船」 66年前,也就是1954年,位於浙江的一個小村莊,一位名叫何招弟的17歲女孩正如往常一樣到山上去鋤草。因此,這一消息知道的人越來越多,最後被是博物館的人得知,博物館的文物研究人員很快意識到何招弟撿到的是一件珍貴文物,應該立即派人前去一探究竟。沒過幾天,博物館人員在村民的指引下來到了何招弟家中,並對她的家人說明了來意,讓他們意識到文物屬於國家,撿到文物在第一時間應當上交國家,如果將文物據為己有可能會遭受處罰。
-
小學生撿到玉璽,上交國家獎勵20元,45年後專家為何又來找他
這讓不少人都十分想去陝西看一看,想要去看看陝西這遍地是寶的地方能不能讓自己也撿到一兩個文物開開眼。今天,我們要說的便是一位撿到了文物的小學生。 這位小學生名為孔忠良,那時的他還只是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在他放學回家的路上,他路過了一條小河,小河裡一塊白色發亮的石頭吸引了他的目光,他便開心地將石頭帶回了家。
-
小學生路上撿到印章,上交後成陝西博物館鎮館之寶,得到20元獎勵
文物是屬於全人類的寶藏,而在我國,要是撿到文物,都屬於是國家的東西,自然是要上交的,之前國家也為不懂的民眾科普過這些事情,所以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越來越強,其實有不少國寶,可都是農民們撿到的。孔忠良是個14歲的學生,家住在鹹陽韓家灣公社,那會是1968年,他這個年紀也才上小學,大家都知道,陝西的地裡可出過不少的寶貝,這個孩子也比較貪玩,走在路上東看看西看看。(西漢呂后印章)村子裡常有兔子,他在渭惠渠的南邊,發現有個東西白白的,他以為那有一隻小兔子,所以就跑過去看想要抓兔子,結果過去發現,這個東西有一半都埋在土裡,於是他就挖出來一塊白色的東西。
-
老農蓋房挖出一頭銅犀牛,專家趕來後勸其上交,文物來歷至今成謎
眾所周知,陝西省的地下文物很多,現在很多國寶級的珍貴文物,都是在陝西境內被當地農民們挖土時發現的。同樣的,在1963年2月,陝西省興平市豆馬村的一個叫趙振秀的老農在取土蓋房子時,也從土裡挖出了一頭銅犀牛。這尊犀牛是一年古代文物,它的造型很精緻,不過體型並不大,只有大約2尺高1尺長。趙振秀雖然是個農民,但是也明白這尊銅犀牛的價值,於是將其帶回了家中。
-
浙江17歲女孩鋤地撿到「小船」,上交後獲68元獎勵,如今價值千萬
1954年4月的某天,陽光明媚,家住浙江龍泉縣上嚴兒村的何招弟如往常一樣,早早來到山腳挖黃花草以補貼家用。日復一日的勞作,早就將何招弟的雙手,變得無比粗糙,年僅17歲的她臉上帶著濃濃的成熟感。
-
小孩撿到「價值連城」寶貝上交,44年後有人找上門獎勵,老人哭了
小孩撿到「價值連城」寶貝上交,44年後有人找上門獎勵,老人哭了!做為一個具有燦爛文明的文明古國,中國因為歷史悠久,文化繁榮,因此具有許多的文物和財富流傳下來。而由於近代中國內憂外患,因此在動蕩期間,很多珍貴的歷史文物流落民間,因此在抗戰時期和建國初期,經常可以看到報導說某個人無意間就挖到文物。其中,比較轟動的一件事就是具有幾千年歷史的玉璽被撿到。那是在十九世紀末的時候,有一位小孩在路上無意間撿到一塊文物,=後來被證實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太后呂雉執政期間所使用的玉璽。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無法估計的價值。
-
為什麼撿到的文物要求要統一上交,原因出在中國古代的制度上!
為什麼在中國撿到文物統一要上交?很簡單,對於宋代之前的大部分文物都禁止交易,所以一件文物放在私人手裡是沒有任何價值的,你無法進行交易。而且私人對於文物的保護都是有限的,只能通過上交的手段讓文物得到延續。
-
17歲女孩撿到一條「瓷船」,無償上交獲68元獎勵,如今值多少錢?
在1954年的時候,土生土長在浙江的一名少女和往常一樣吃完早飯之後就去田野邊割豬食,這是她每天的工作,照顧好家裡的幾頭豬,等它們長大了之後好去賣錢。可是當天因為有一點下雨,17歲的少女因為泥路上有水滑倒了,手上的鐮刀剛好還碰撞到了一個非常堅硬的東西。
-
浙江女孩挖草撿到文物,交博物館獲68元獎金,專家:至少一千萬
1954年的春天,17歲的何招弟吃完早飯後,就像按照自己平時的習慣,去到了村邊的山腳挖黃花草。剛挖了沒一會兒,就突然發現土地裡冒出了一個造型奇特的瓷器。他向何招弟一家人解釋,任何在中國土地上出土的文物都是屬於國家財產,不可私藏侵吞,如果不上交國家就是犯罪,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何家人一聽這話,當場就傻了眼。於是第二天早上,他們就帶著這件小船瓷器,去到了縣裡上交給了博物館。
-
浙江一女孩撿到「小船」,上交收到68元獎金,專家稱價值超1000萬
在中華上下5000年的歷史洪流中,人們對瓷器藝術的追求一直延續至今。能追溯到最早出現第一批瓷器時間是4200年前,屬於原始青瓷,是所有瓷器的前身,在各朝代延續下來的寶物中,一定還有沒有被發現的。有些時候,自己在野外偶然撿到一些東西說不定在以後就成了「國寶」。
-
陝西小學生路上撿到皇后玉璽,上交國家,獎勵二十塊,外加一頓饃
大家可能聽過一句話,就是發現文物要上交國家,聽起來有點幽默,其實這是正常的,在中國的歷史上,很多國寶級的文物都是由農民發現並上交國家的。比如四羊方尊,這個大家都聽過吧,是青銅器裡的精品,中國十大傳世國寶,它就是一個農民發現的。發現者是湖南的姜景舒、姜景橋、姜喜橋三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