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輕揚科技館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不再是一個打電話、發信息的工具,而被賦予了更多的使命。之所以會有這麼的變化,還是由於「晶片」的出現。
眾所周知,我國有著世界頂級的手機廠商,佔據世界手機市場70%的份額,然而,國產手機廠商的發展卻要受制於人!
究其原因,國產手機廠商除了華為有自研的晶片,其他國產手機廠商的晶片全靠進口。
據國內相關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是世界第一晶片消耗大國,然而,我們的晶片自給率卻不足30%,每年都要花費巨資從外進口晶片。
但是,從華為事件中,我們得到了一個教訓,即便是你有錢,別人也不一定賣,我們唯有掌握核心技術,在發展的道路上才不會被卡脖子!
近兩年來,即便是國內企業不斷加大晶片的研發投入,為何還沒有出現一家可以媲美華為海思的晶片設計企業呢?
其實,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首先,基礎薄弱。
設計晶片需要技術積累,即便是華為海思,也是經過了近10年的打磨,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而國產手機廠商曾被「造不如買,買不如租」這種思想的毒害,一味地買買買,而忽視了自研的重要性,以至於缺少這方面的技術、人才的儲備。
其次,晶片的核心技術依然依賴外企。
大家都知道,蓋房子之前要先設計好圖紙,只有這樣,才能建設一座既好看又實用的房子,設計晶片也是同理。
然而,世界上95%智慧型手機晶片的設計架構是由ARM公司提供的,要想設計晶片,必須要得到ARM公司的授權,也就變相地提高了晶片設計的門檻。
前不久,美國英偉達公司宣布將以4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ARM,這在無形之中加大了我國企業自研晶片的難度!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主要是因為ARM一旦被英偉達成功收購,他就要受到美國法律的約束,與我國企業的合作,必須得到有關部門的許可!
試想一下,在現在的這種大環境下,ARM被允許與我國企業合作的機率有多大呢?可能性小之又小。以至於我國工程院倪光南院士公開表示,我們一定要阻止這次併購,並且我們也一定能阻止這次併購!
根據我國《反壟斷法》的規定,英偉達要想收購ARM,必須得到我國的許可,否則,這次併購計劃只能胎死腹中。
其實,讓英偉達頭疼的不僅僅是我國的態度,更讓其頭疼的是,ARM公司的晶片設計架構不再是唯一選擇!
近日,華為消費者CEO餘承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果ARM不再向華為提供晶片設計架構服務,華為完全可以採用另一種晶片設計架構。
筆者覺得,如果arm由於某種原因,不能繼續與華為合作,華為海思很可能採用我RISC-V架構。
據悉,開發RISC-V構架的曾是一家美國公司,但是由於看不慣美國的種種行為,並且從公司長遠的發展考慮,將公司搬到了中立國瑞典。
RISC-V是一種開源架構,並且是我國大力推行的一種晶片設計架構,並且該架構已經得到了我國半導體企業的認可,如阿里巴巴旗下的平頭哥半導體公司設計的晶片大多都是採用的是RISC-V構架。
所以,即便是英偉達收購了ARM,也不會影響我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華為海思依然具有設計晶片的能力。
英偉達確實應該發愁了!
自從英偉達與華為的合作被限制後,英偉達的累計損失已經超過了150億美元,其收購ARM就是為了尋找新的營收點。但是,如果華為採用RISC-V構架,那麼,ARM的架構不再是唯一,其話語權必然下降不少,這不是英偉達想看到的。
據國際半導體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自限制華為的行動開始後,美企的累計損失已經超過了1.1萬億人民幣,英偉達又為這個數字貢獻了多少呢?他不應該頭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