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戶不挨著,下一個門牌號得右轉彎……」三張由社區網格員手繪的「民情地圖」成了中倉街道蓮花寺社區的「導航圖」。遇到居民求助,相關部門可以及時迅速地登門解決,再也不怕在錯綜複雜的胡同裡迷路了。
蓮花寺社區是平房棚戶區,下轄16條胡同,5000多戶人口,其中流動人口多、老年人比例高,老胡同面臨不少老問題。為做好社區治理,社區將16條胡同劃分成5個網格,每個網格內有2到3名網格員,為居民提供便捷精細的服務。
網格員攜帶自製「民情地圖」入戶更便捷
「民情地圖」的繪製者就是蓮花寺社區網格員李少傑。她用三個筆記本手繪的地圖包含三個網格內平房院和居民樓,共300餘戶,遇到事只需翻閱查詢便可一目了然。
「網格員開展工作的基本條件是什麼?入對戶、找對人。聽著簡單,不熟悉情況的人一進那片胡同,真暈。」今年47歲的李少傑是一名老網格員了,她剛當網格員不久就發現不少人一來蓮花寺社區就犯暈。居民家管道堵了,維修人員進胡同半天「不摸門」。包括李少傑自己,當年剛當網格員時也沒少「迷路」。當時,地處轄區深處的蔡老胡同38號院是個大雜院,剛到社區工作的李少傑接到該院居民電話前往處理問題,可由於不熟悉地形,一進來她就轉向了。「不是找不到就是走錯胡同。」急得滿頭大汗的她,無奈打開手機導航,不料導航也在錯綜複雜的胡同裡卡了殼。她只好向社區老同事求助,足足20分鐘才找到地方。
「如果遇到救護、消防等更緊急的情況怎麼辦?」細心的李少傑對這事兒上了心。轄區地形複雜,堵頭胡同多、分岔多、拐彎多,每個大院兒裡住家多、小房多,她琢磨,要是每個網格有一張詳細地圖,就不怕迷路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藉助日常走訪,李少傑準確記錄住戶所處的位置,回到社區居委會用不同顏色的筆畫在筆記本上。慢慢的,三個網格的民情地圖逐漸成形。李少傑又不斷修正,橫平豎直、圈圈畫畫勾勒出了一幅幅讓人一目了然、細緻詳實的網格地圖。這下,門兒清!
今年人口普查初期,「民情地圖」成了網格員入戶調查登記時的「導航」。由於白天居民大多數上班不在家,網格員們只有利用晚上入戶走訪登記。入戶之前,大家會打開地圖查胡同、院落、院內住戶的準確位置,避免了「走瞎道兒」,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今,李少傑手繪的「民情地圖」,她的幾位網格員同事人手一份,社區也保存了一份,方便及時入戶處理問題。「網格就是我們社工的『責任田』。街坊鄰裡、哪家哪戶有事兒,可以根據地圖迅速到場,更快、更好地為大伙兒服務。」
接下來,社區將推廣「民情地圖」經驗,並對「民情地圖」採取動態管理,有變化及時調整更新,不斷提高社區的精細化服務水平。
(責任編輯:吳思)
【來源:通州區文明辦】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