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運之心」藝術裝置今亮相 四條線路帶你遇見上海十大航運文化地標
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玉紅)迎接7月11日「中國航海日」,今天,一座名為「航運之心」藝術裝置在人民廣場地鐵站中央展臺亮相,拉開上海航運文化地標巡禮的序幕。圖說:「航運之心」藝術裝置像一滴巨型水滴 採訪對象供圖「航運之心」藝術裝置像一滴巨型水滴,四周10條鋼鑄緞帶象徵10個上海航運文化地標,分別為青龍鎮遺址、商船會館、吳淞口燈塔、吳淞水位鍾、海關大樓、江南造船、洋山深水港、吳淞口國際郵輪港、上海海事大學、中國航海博物館。
-
吳淞工業區轉型吳淞創新城 承載北部城市副中心職能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3月1日報導:吳淞工業區作為寶山區發展最早的老產業基地,在歷史上曾為上海和國家重工業作出了巨大貢獻。隨著改革深入和時代變遷,吳淞工業區佔地規模巨大、產業結構落後、經濟效益低下、環境汙染嚴重問題突出。 日前,上海市規劃資源局會同寶山區政府,組織開展了吳淞工業區轉型發展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對《吳淞工業區轉型發展建設規劃》徵求意見稿聽取公眾意見。
-
穿越百年丨追尋吳淞大學城的印記
從1905-1937年間,方圓5平方公裡的吳淞鎮,先後出現過復旦公學、中國公學、同濟大學、國立上海醫學院、吳淞政治大學、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吳淞水產學校、國立勞動大學農學院等8所院校,其中有5所是在吳淞創辦的,在我國高等教育的百年發展史上產生過重要影響。由於舊中國政治腐敗、經濟落後、社會動蕩、戰亂頻繁,尤其是一·二八、八·一三兩次日軍侵華而爆發的淞滬抗戰,吳淞首當其衝。
-
「規劃」吳淞工業區將轉型為「吳淞創新城」!看看有啥變化?
寶山的居民們肯定對吳淞工業區不陌生!這裡是寶山區發展最早的老產業基地,這裡即將轉型!目前,寶山區政府、市規劃和資源局正在對《吳淞工業區轉型發展建設規劃》公開徵求意見,該地區將轉型為吳淞創新城,力求打造「一核兩心、兩帶五區」的規劃格局,還將構建 「雙環」綠廊結構!快來看看未來有哪些變化?
-
穿越百年|探秘上海近現代城市發展史上的寶山元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今中國正經歷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進行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創新。我們的實踐創新必須建立在歷史發展規律之上,必須行進在歷史正確方向之上。」「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要結合新的實際發揚光大。」
-
上海新北站,給寶山吳淞實現左右逢源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對吳淞副中心是這麼提的:「打造吳淞主城副中心,重點培育航運、商貿、科教研發等核心功能,預留大型文化體育設施空間。適當增加跨外環路通道,提高慢行交通的連通性,增加南何支線、寶嘉線等軌道城際線,沿客流走廊增加軌道交通線路。
-
世界汽車運動百年專題展開幕 展示百年汽車發展歷程
「世界汽車運動百年專題展」分為探索與萌芽、勃興與博弈、傳遞與變革三個部分,以時間為綱,以世界汽車運動大事記時間軸為主要內容。 「探索與萌芽」運用鮮活的故事、數十張生動的創意圖譜、大量手繪插圖和歷史照片,結合模型類、實車類藏品,系統展示汽車運動自誕生以來130餘年的發展歷程。
-
百年上海百座地標,李守白用這幅非遺剪紙長卷傳遞魔都的文化自信
百年上海百座地標,李守白用這幅非遺剪紙長卷傳遞魔都的文化自信 2021-01-02 15: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爭當北上海創新發展「加速器」,吳淞創新城兩個首發項目開建
老工業基地轉型,引領城市更新發展。 6月28日,吳淞創新城項目建設正式「打響第一槍」,特鋼寶楊路L型廠房首發項目、不鏽鋼20號組團首發項目開工建設,標誌著吳淞創新城正式拉開轉型發展大幕。 6月28日,記者從寶山區政府獲悉,吳淞創新城作為上海北部城市副中心功能的重要承載區,將按照「產業耦合、環境融合、功能複合、空間疊合、機制整合」的規劃理念,打造成為全國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和城市更新的示範區、國家創新創意創業功能的集聚區、國際城市文化旅遊功能的拓展區。
-
...吳淞創新城:打造長三角雙創升級版,爭當北上海創新發展「加速器」
作為不可多得的成片開發區域,上海寶山吳淞創新城在上海 2035 城市總體規劃中,被明確定位為上海市六大城市副中心之一,新的定位凸顯了新形勢下吳淞創新城的發展價值。未來,吳淞創新城既要成為產業前瞻布局的承載區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標杆,也要在上海五個中心尤其是科創中心建設中發揮好關鍵支撐作用,在提升上海城市發展能級、開放水平方面和城市競爭力方面發揮好示範帶動作用,在踐行上海新時期三大戰略任務中書寫好「吳淞傳奇」、打造好「吳淞樣板」。據了解,吳淞創新城規劃範圍即吳淞工業區。
-
「文化地標」村史館成為鄉村遊好去處
「文化地標」村史館成為鄉村遊好去處 2020-10-10 08: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化地標建設盤活桃源發展
在潘天壽故居裡,講解員竺美娜幾乎每天都要接待來自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遊客。在寧海的城市建設中,桃源街道猶如棋盤上的「天元」。如何走活這盤棋,則要找準發力點。近年來,桃源街道致力於傳統文化高地和現代文化地標打造,以「天壽故裡、城市客廳」為文化特色,充分發揮區域和地域優勢,不斷深化城鄉一體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和水平,以文化促發展。
-
「文化」上棉八廠、中成倉庫……寶山這些歷史地標「華麗轉身」
坐標①:半島1919歷史建築轉身創意園區半島1919的前身是始建於1919年的上海第八棉紡織廠,這裡完好保存了原廠不同歷史時期建造的各式建築近30棟,它們歷經滄桑,是百年上海的影子。如今的半島1919文化創意產業園將歷史建築與充滿現代氣息的新建築群完美融合,老廠房煥發出了新生命。改造後的文化創意園區內依然保留著棉紡織廠的元素,極具年代感的紡織機、傳送軌道和鐘樓,舊時代廚櫃、優雅風情的古董燈具,精雕細琢的獨特家飾,出自老工匠之手的鐵件木器,創意非凡的工藝品……都記錄著寶山紡織工業發展的歷史。
-
蘇州中南中心助力蘇州經濟 百年經典地標建築指日可待
事實上,蘇州能有此成就,與它本身注重工業有關。蘇州有16萬家工業企業,囊括有35個工業大類、167個中類和489個小類,是中國製造業體系最完備的城市之一。為進一步加強蘇州經濟發展,以打造「獨一無二」地標本色的蘇州中南中心項目順利開展。今年6月28日蘇州中南中心開業典禮盛大舉辦,宣告著蘇州中南中心的建造歷程正式拉開帷幕。
-
百米長卷金粉畫展現數百年漢正街發展歷程
百米長卷金粉畫藝術再現了具有數百年歷史的漢正街發展歷程。從千年前的古琴臺到1683年的山陝會館、1831年的漢口龍王廟碼頭、1910年的漢口義勇消防聯合會大樓;從1980年的漢正街小商品市場、2000年的晴川橋到現在的雲尚武漢國際時尚中心、嘉裡中心、恒隆廣場、漢正街品牌服飾批發廣場......百米畫卷讓你穿越歷史,徜徉古今,感受到漢正街的過去、現在和明天。
-
地標建築對惠州城市發展的推動作用及意義
那麼何為地標?地標建築為惠州城市建設有怎麼樣的意義?又為惠州的市民帶來了什麼?今天小編不妨在裡探討一番。 何為地標? 地標是指某地方具有獨特地理特色的建築物或者自然物,它具有很強的識別性。每個城市都有它特有的地標,每個城市的每個片區也都有它獨特的識別物。
-
從城市天際線到城市地標,這裡展示了天府新區的地標「3in1」
建築地標:產城聚集的城市名片當一個城市開始向外展示自己的城市形象時,標誌性的建築逐漸就成長為一座城市的名片,並以摩天經濟標定城市經濟、產業發展最強勁有力的區位所在。比如上海的東方明珠塔、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廣州的小蠻腰(廣州塔)、蘇州的東方之門等,都以城市地標的形象深刻地印在大家的腦海中。
-
劇場,從「文化地標」到為城市的精神「畫像」
資料圖片上海文化廣場內景。郭新洋攝上海保利大劇院。郭新洋攝上海正在掀起新一輪劇場建設高潮。上一輪全國各地建設「大劇院」的風尚,也是由1998年落成的「上海大劇院」掀起的。在火熱的大劇院建設潮流中,全國各地的「大劇院」紛沓而至,都成為城市的「文化地標」。
-
成都近百年地標建築,從30米到677米,無一不讓人感嘆
各個地區的地標建築都有一個城市的名片,比如上海的東方明珠電視臺、臺灣省臺北市的臺灣101樓、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蘇州的蘇州東方之門(通稱大褲衩)、亞洲最大的單體建築成都環球中心等,這些地標建築牽引著城市的商業發展,商業是第三產業,在經濟發達的城市中比重很大,這些標誌性的建築讓人們馬上想起建築的樣式和所在地
-
城市地標折射了什麼(文化隻眼)
提起城市地標,大家都不陌生,不論是巴黎艾菲爾鐵塔、舊金山金門大橋、紐約時代廣場,還是北京故宮、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深圳拓荒牛雕塑,都因其凝結著城市的歷史記憶、體現著城市的文化特質、折射出特定時代的城市風貌而具有廣泛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