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於2001年的鏈家地產即將迎來它的15周年。鏈家創始人左暉,用了15年時間,將鏈家從一家不到40名員工的小門店,發展到如今年銷售額突破7000億元的規模,居中國房地產中介企業首位。
左暉今年45歲,1992年從北京化工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畢業。畢業後左暉沒有進入IT業,而是選擇了與銷售沾邊的工作,他嘗試過電腦銷售,軟體銷售,還做過保險代理。左暉創立鏈家的契機很偶然,2000年左右,北京個人買房的比例大增,但對應的房產信息卻極度不對稱,深有感觸的左暉開設了一家房產信息平臺,並在第二年,水到渠成地創立了北京鏈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
這個社會需要鏈家嗎?從鏈家誕生之初,這個問題就縈繞在左暉腦海中。房產中介是一個門檻低、競爭激烈的行業。回溯到10多年前,這個行業幾乎是一片混亂。特立獨行的左暉堅持不吃差價、提供真房源等衝擊行業潛規則的舉措,儘管鏈家的佣金高,但是幾年後,鏈家的「誠實」就有了結果,鏈家迅速崛起。
發展至今,左暉把中介行業分成三大陣營,傳統中介、網際網路中介和鏈家,他認為,目前鏈家不存在同一水平線上的對手。左暉的高傲有他的底氣,現在鏈家每年業績增長超過50%。左暉說他肩負著一種使命,那就是如何讓房地產中介行業加強基礎服務質量,標準化、規則化;同時,如何讓房地產經紀人的地位上升,讓這個行業真正職業化,獲得信任和尊重。
左暉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慢就是快」,這也大可視作他本人的座右銘。「我非常抗拒捷徑,」左暉坦言。鏈家的成功從某種程度上證明了一件事情,只要你有價值,慢慢做,做難和正確的事,市場會給你回報的。
行業要做輕,但鏈家要做重
今年,左暉曾給員工寫了一封公開信,描述未來房地產交易的前景:「行業有兩個巨大的機會在今天這個時點交匯,一是整個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正從一線到二三線城市梯次進入存量房佔主導地位的市場;另一個是網際網路和IT技術正深刻地影響著行業,將會極大改善消費者的體驗和提升執業經紀人的服務效率。這兩個巨大機會所孕育的是年交易額數萬億,數十萬經紀人和百萬級的消費者的房地產交易生態。」
這是鏈家發力的大背景。2015一年,在左暉的指揮下,鏈家以近乎掃蕩式的氣勢,先後在成都、上海、北京、深圳、杭州、重慶、濟南、廣州、大連、煙臺等一二線發達城市以不同方式合併了伊誠地產、德佑地產、易家、中聯(地產)集團、北京高策、盛世管家、大興業、孚瑞不動產、滿堂紅、好旺角、元盛房產等共計11家房地產中介企業。
這11家房地產經紀公司,每一家都堪稱「地頭蛇」。其中,伊誠地產是西南地區最大的二手房中介,孚瑞不動產是濟南最大的直營經紀公司,德佑地產是上海第二大中介,中聯地產是深圳歷史最悠久的經紀公司,滿堂紅也在廣州排名前三位。收購之後,鏈家的經紀人數量從5萬人猛增至近10萬人。左暉也笑說,現在全國稍微靠譜一些的中介都已經被鏈家收購了。
鏈家一向低調謹慎,因此左暉的舉動很讓外界吃驚。經紀人的重要性不可而喻,一直是中介公司搶奪的目標,但近年來,行業正不斷把 自己變「輕」,以愛屋吉屋、搜房網房天下為代表的網際網路中介企業,利用低廉的佣金為突破口,打起「消滅門店」的口號,從傳統中介公司手中搶奪蛋糕。我愛我 家、中原地產等不少中介企業也在收縮陣地,減少門店。與此同時,鏈家的經紀人卻創紀錄地突破10萬人,在24個城市覆蓋了2.3億的人口。鏈家不斷把自己加「重」的舉動讓很多人迷惑,左暉是不是瘋了?
對於這些問題,左暉輕描淡寫地說:「鏈家收購的價值不在於房源,而在於這些經紀人。鏈家要把最優秀的經紀人匯聚到鏈家這個平臺上。每個競爭者都把鏈家當作對標,但其實我們已經很久不看競爭者。」
「這些年由於網際網路的影響,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我們到底是做得更輕一點還是做得更重一點。這個行業的輕和重,就是你和經紀人之間的關係,更經紀人關係近,就重了,你付出的成本也更大。」到底要不要擔那麼多的事兒?他問自己。左暉思考的結果是,要做重。
在一次公開演講中,左暉袒露了中介行業沒有辦法做輕的三大客觀因素:一來,行業百廢待興,基礎設施薄弱,房產市場信息不透明。 以北京為例,住宅信息其實是短缺的,哪個小區有多少套樓,哪套樓的地理信息如何,哪幢樓附近有垃圾站,全得靠鏈家的經紀人一個個去實地勘查;二、行業服務 質量不成熟,信譽備受詬病,經紀人的平均年齡大概在22歲左右,流動性高,服務參差不齊;三、消費者也不成熟,比如,不少消費者不重視信用,會為了避免繳納租金,在籤單後私下找到房主交易從而逃單,另外抵抗交易風險的能力也比較弱。
左暉坦言,誰都想做輕鬆的活兒,大家的核心思路都這樣,鏈家也有條件去做「輕」,但鏈家選了一條很少人走的路,它想為行業背書,解決行業的一些弊病,將整個行業的服務質量穩定化、標準化。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培養經紀人的專業能力。這是客觀所限,也是左暉的使命感使然。
「我們對機會和捷徑這種『好事』有天然的排斥和厭惡感,」左暉正色道:「鏈家會幹什麼活,不會幹什麼活,我們非常清楚。第一,我們會幹難的活,第二,我們會幹累的活,第三,我們會幹慢的活。」
不少人質疑鏈家的擴張存在很多風險,對此左暉很不以為然,他認為10萬經紀人都不夠,15萬才行:「我將經紀人擴張至10萬人,因為我有能力提供這麼大的平臺。有人說鏈家用人海戰術,你憑什麼這麼說?我的平臺能力可能是你的100倍,但是我的人數只是你的50倍,人均效率遠遠超過你。」
鏈家憑什麼收最貴的中介費?
實際操作中,北京傳統中介公司的佣金一般在2.7%左右,而有的網際網路中介佣金降到1.5%甚至更低。鏈家憑什麼收那麼高的佣金?左暉建議大家去體會一下低佣金的服務,他坦言買房不像買瓶水那樣簡單,服務好壞的核心就是能不能完成基本需求,低佣金的問題在於基礎服務都達不到,更別提增值服務。
「中產階級的核心特點在於,經過市場這麼多年教育後,慢慢相信了這個世界上壓根沒有物美價廉這件事。物差價也高是有的,但價格低了,這個物絕對好不了。中產階級慢慢願意為品質付出一些代價。」他意味深長地說。
事實上,左暉的所有舉措都來自於一個終極思考,那就是,鏈家到底能提供什麼服務來解決客戶的問題?
猶記得2012年,鏈家向社會承諾全渠道100%真房源,幾乎在行業內炸開了鍋。真房源到了怎樣稀缺的地步?舉個例子,鏈家在收購了深圳中聯地產後,將張海明派往深圳擔任總經理,結果發現中聯地產的系統中的十萬套房屋信息,大約九萬套都是虛假房源。
「真房源,全中國所有的經紀人,所有的網際網路平臺,除了鏈家沒人能做到。」左暉斷言。
為什麼那麼多家中介不願意承諾真房源?最大的問題在於經紀人不願意做。經紀人只要發布真的房源,價格肯定高,消費者就不來找他。因此,一個常見的現象是,經紀人用價格低廉的虛假房源欺騙顧客,招攬到顧客後,經紀人會以「房子租出去了」、「屋主不賣了」等各種理由推脫。
當初左暉這個真房源的建議,在鏈家內部也引起軒然大波,不少人反對左暉的這個想法。左暉也不獨斷,但他在兩年內不斷說服他的員工。兩年後,終於有超過2/3的人同意,這個決定才得以實施。
但具體實施也對鏈家管理層的執行力提出了考驗。在給經紀人作培訓的時候,左暉也跟他的中層管理人員說,誰敢發真房源,保你第二天流量立刻下降30%。
好在鏈家今天所有的分公司總經理、運營總監都是第一代的經紀人,被稱為「子弟兵」,這些人基本從大學畢業後就一直在鏈家工作,對鏈家的理念和價值十分熟悉,也服從左暉的指揮。左暉就告訴他們,只要堅持發真房源,扛過這100天,消費者一定信你,會來找你。
對消費者誠實,這句話沒什麼特別,但在中介行業確實稀缺,鏈家的核心競爭力也體現在這裡。
「全都是一幫很聰明的經紀人,只有我們傻,這個社會傻瓜太稀缺了。只有我們說,你可以見房主,我們不吃差價,價格就是房主的報 價,說每條房源都是真的,說房子旁邊有一個垃圾站。」左暉介紹說,鏈家實行陽光交易模式,「鏈家網」上的信息幾乎都是透明的,消費者可以查看每套房源的地 理位置、周邊設施等。
發展至今,鏈家在全國特別是北京的消費者市場,已經有了很大的話語權。除了搶奪經紀人以外,中介企業競爭激烈的還有籤約獨家房源,然而左暉刻意放慢了鏈家的腳步。
「今天在北京有10萬套的報盤,但我們內部的要求是獨家絕對不允許超過1萬套。為什麼?我們絕對不會愚蠢到這種程度,把10萬套房子全籤了。因為我的獨家房源消化能力一個月就1萬套。籤10萬套,一定有幾萬個業主對我非常不滿意,鏈家要保證在獨家房源的流量和資源是超配的。大多數中國企業都是資源佔有型的思維方式,而不是價值型的思維方式,想的都是怎麼把所有的房子給籤成獨家。這就是鏈家與他們的區別。」他說。
鏈家強調要給予經紀人安全感
大約2004年、2005年,創立初期的鏈家在北京快速擴張,當時,鏈家大量的經紀人是剛從職高、技校畢業的年輕人。左暉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也很好笑,因為經紀人沒什麼經驗天天被消費者罵。
而如今,經過多年的培訓,鏈家的經紀人在其他中介中已經有較強的競爭力。「我敢說算稅費全北京沒有哪家中介比鏈家算得快。」
左暉是個強勢的領導者,他十分堅持自己的一套理念,並要求公司的所有員工嚴格執行,被中原地產創始人施永青稱為「中央集權式」 式管理。在鏈家內部,從員工著裝到服務內容,都有一套明文規定。鏈家也有禁區,只要觸犯到左暉的紅線,那就必須辭退,學歷造假、接私單、吃差價等都屬於這 個範疇。顯然,這對於很多經紀人來說,都是莫大的壓力,也有不少人因為忍受不了鏈家嚴格的管控而離開。
「對經紀人,任何一件都不是小事,」左暉說,經紀人不是口吐蓮花就能幹成的,但過去15年,中國的經紀人一直被這麼教育,就是「如何拿下」消費者。
「我最反感的就是經紀人跟消費者之間的眼神,是那種互相防備的眼神。我希望大家都互相真誠一些。」左暉感嘆,其實房地產中介人員天生就比較容易得到消費者激勵,如果他做得足夠長,不騙人,專業能力過關,就能做得非常好,收入也不會低,並且他會得到尊重。
「(收購中聯地產後)我們為什麼從北京調了1000多 個人到深圳去,北京經紀人到深圳去好用嗎?他們東南西北都找不著,但北京經紀人有一個好處,就是他們被消費者激勵過。不管是被逼的還是怎樣,總之他已經適 應了。發真房源剛開始沒人找,難受,想發假消息,但一幫人盯著你,最後挺了三個月,慢慢有人找他了,流量高了,客戶豎著大拇指說,你們真不錯。這些人知道 只要堅持一段時間之後,我獲得的競爭力是其他人很難獲得的。」左暉說。
當然,鏈家的服務不是十全十美的,面對鏈家經紀人頻繁的電話騷擾,消費者投訴不少見。左暉也不想反駁,他也沒因此改變鏈家的業務方式,他坦承,鏈家的核心思維就是滿足75分。
「我不太要求鏈家給消費者提供非常好的服務,顧客是不是能夠得到100分的服務,這需要看他的運氣。但是我的要求是鏈家絕對不允許給消費者提供低於75分的服務,這是我的底線。我自己覺得我們這代人把各行各業都做到75分就能非常好。」他說。
2015年, 每次鏈家宣布合併一家公司,左暉就會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發表一封公開感謝信。每封信幾乎就談三件事兒。第一,客戶至上;第二,希望兩家公司的員工們坦誠溝 通,相互融合;第三,迎接全新的經紀人時代。左暉眼裡,未來是經紀人贏得職業尊嚴的時代。左暉急迫地想要推動經紀人的職業化,推動認證經紀人的權利義務落 地,這樣,這個職業才會吸引並留住人才。
「今天很多的網際網路中介,一個方向就是去Push經紀人給他們更多的壓力。我們是另外一種方向,我們強調經紀人要有安全感。」左暉說,安全感來自於1、給他提供較高的底薪;2、給他比較好的保障,比如經紀人被跳單了,鏈家會對他做出補償;3、提供支持服務,比如開學校,給經紀人提供定期的培訓。
「你很難想像一個沒有安全感的經紀人怎麼服務好客戶。安全感寫在臉上,鏈家的經紀人一定長得跟別人不太一樣。」左暉很驕傲,他說鏈家的經紀人別人搶不走:「北京鏈家經紀人月度的流失率只有3%,全行業平均水平肯定超過10%,日本大概是4%。我們這個行業天然就有流動性,但我已經做到這種程度了,你憑什麼跟我競爭?」
近兩年,鏈家布局了金融平臺,申請支付牌照,將鏈家的線上線下進行了分離,鏈家網開始獨立,還上線了海外房產等新業務。如何快速整合全國10萬數量的經紀人,如何充分挖掘鏈家網拆分的價值,如何深度發力金融業務,未來一年,左暉面臨的挑戰是巨大的。
截至2015年12月31日,鏈家的銷售規模已經超過7000億元。左暉的階段性目標是2017年,這個數字將達到萬億。
來源: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