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一些呼聲:「程式設計師行業已經飽和了,不少程式設計師都找不到工作,過個5年10年,這崗位會不會消失啊?」
其實這種說法,大概每年都會有所耳聞。知乎上也有多個相關話題:「中國程式設計師是否過多了。」「感覺中國程式設計師前景一片黑暗。」
有人回答說,早在2000年左右,配合美國網際網路泡沫破裂,就有無數人說「別學計算機,飽和了。」
可現實卻是……
在多年後的今天程式設計師也依舊火爆,小青也是近兩年才接觸的程式設計師,也因為工作的原因認識了很多程式設計師,其中有在公司做管理的80後,有剛畢業的小白。做管理的朋友說,想找到一名能力強的程式設計師真的很難,他們有很多獵頭在等著挖,手裡基本都有3個offer,是員工選公司的典型代表。
其實每年,不光是聽說程式設計師這個行業已經飽和,貌似任何一個行業都會聽到已經飽和了、找不到工作這樣的說法。然而卻都是跟「程式設計師 」這個行業一樣是流於表面的「看起來飽和」而已。
心理學中有個名詞,叫「投射效應」,是指人們傾向於按照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外界,以自己為標準去衡量。
用個人經歷代替行業趨勢,用主觀判斷代替客觀現狀。無數人說IT行業不景氣,卻忽視了層出不窮的網際網路新職業;無數人說新媒體大勢已去,卻忽視了哪怕做副業,月入過萬的也比比皆是。
就拿「程式設計師是否飽和」來說,特別認同一位知乎網友的答案:
專業的程式設計師供不應求,湊數的程式設計師供大於求。
說句挺殘酷的話,有時候可能只是你不行,而不是行業不行。
有人說:就算行業行,那萬一市場突然崩塌了呢。
只能說,可能性極小,至少目前。
我們國家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快速發展,IT領域需要的專業人才持續增加,尤其是高質量人才和新職業人才的缺口很大。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曾聊過,僅人社部等官方在今年聯合發布了13個平均年薪25萬的新職業,就有100萬以上的市場缺口。
它們都是以計算機為基礎,生根發芽的新物種。
查理·芒格說得很對,事情一定要習慣反過來想。所以你發現沒:
行業激烈變化時,恰恰是機會最多的時候。
大環境不好時,恰恰是優質人才出頭的時候。
所以不必太受外環境的影響,不管何時何地,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創新自己,讓自己更有競爭力,下崗的那個人永遠不會是你。
多個選擇多條路,沒有誰的一生是一成不變的!
2020,來北大青鳥瀋陽三好校區免費試聽熱門方向IT課程!課程那麼多,總有一款是你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