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家欲通過3D列印製造新型光學傳感器

2020-12-27 RFID世界網

據麥姆斯諮詢介紹,立體光刻(Stereolithography)也稱為光固化立體成型,是用於創建模型、原形、圖案等的一種3D列印技術。它採用光聚合法通過光照射讓小分子連結,形成聚合物。這些聚合物構成了固化的立體3D物件。立體光刻技術的進步,使其成為製造一系列產品原型的一種有吸引力的方法,最近的研究突破提升了該製造工藝的速度和功能性。

然而,如果將多種原材料摻入到立體光刻過程中,這仍然具有較大的挑戰性。雖然,在立體光刻過程中替換原材料(聚合物)的方法已經有了不少研究,但是,還必須考慮如何避免不同原材料之間的汙染。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橫濱國立大學(Yokohama National University)的研究項目現已開發出一種自動化平臺,能夠利用不同的原材料製造多色3D微結構,有望為製造新型光學器件(如傳感器和執行器)提供一條途徑。


3D列印多色3D微結構

上述研究成果在《光學材料快報(Optical Materials Express)》上發表。這項研究涉及設計一個可容納光固化樹脂和清洗溶劑的平移XY平臺,以及一個在使用後用空氣吹除清洗溶劑的系統。


橫濱國立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立體光刻裝置,可以在原材料切換時防止交叉汙染

「可以使用多種原材料的組合來創建僅用一種原材料無法實現的結構和功能。」橫濱國立大學Shoji Maruo表示,「像我們這種製造多材料結構的方法消除了組裝過程,從而可以生產出高精度、低成本的光學器件。」

該研究小組的平臺使用405納米雷射從下面照亮一個玻璃調色板(glass palette),在調色板頂部有不同顏色的可光固化樹脂材料液滴。調色板上方的固定玻璃基板充當3D模型成型的位置,平移XY平臺移動調色板,以便將可光固化樹脂分別帶到雷射的焦點上並附著到基板上。調色板中還內置了兩個清潔槽和一個用於乾燥的空氣噴嘴。


橫濱國立大學利用新的裝置和製造方法,能夠同時使用多種不同的3D列印原材料

在可光固化樹脂聚合之後,平移XY平臺將其基板上的3D結構轉移到一個清潔槽中,在其中用乙醇清洗10秒鐘,並使用空氣噴嘴乾燥,然後返回到要施加下一種可光固化樹脂的位置。

清除氣泡

替換可光固化樹脂的時候會產生氣泡,因此在最終的成品器件中產生空隙是多材料立體光刻的一個特殊問題。到目前為止,避免該問題的最佳方法是降低每種新樹脂引入成型3D模型的速度。

橫濱國立大學研究小組嘗試了另一種方法,即使用平移XY平臺在接觸新的一滴樹脂時,以編程的方式在XY平面上移動3D模型。在3D模型和調色板之間的間隙設置為30微米的情況下,此運動將夾在兩個表面之間的氣泡推向製造區域的邊緣,並最終完全將氣泡清除出來,然後再用雷射將樹脂固化。

「所有的製造過程,包括3D列印、樹脂替換、氣泡去除和清洗,都使用我們自己開發的軟體自動化進行。」Maruo說道,「這使得多色3D微結構能夠自動創建完成。」

在一項試驗中,橫濱國立大學開發的立體光刻裝置被用於創建一個邊長為1.5毫米的立方體。該立方體由50層多種不同的可光固化樹脂製成,樹脂在6小時內成功替換了250次。研究人員還表示,調整多色樹脂的層數可以創建具有不同顏色的3D微結構。


橫濱國立大學利用多種不同顏色的原材料3D列印一個50層的立方體

「這種方法不僅可應用於多色樹脂,而且可應用於更廣泛的原材料。」Maruo總結說,「將各種陶瓷微顆粒或納米顆粒與光固化樹脂混合,可以3D列印出各種類型的玻璃。它還可與生物相容性陶瓷材料一起使用,以製造用於再生骨骼和牙齒的支架。」

1

相關焦點

  • 首爾科學家3D列印多功能軟體傳感器可實現人機互動
    中國3D列印網12月18日訊,首爾國立大學(SNU)的研究人員開發了新穎的3D列印傳感器,使人類能夠與變形的軟機器人系統進行遠程交互。事實證明,該多功能設備能夠隨意拉伸和彎曲成複雜的形狀,它還具有光學,微流體和壓阻傳感功能。
  • 快訊:首爾科學家3D列印多功能軟體傳感器可實現人機互動
    打開APP 快訊:首爾科學家3D列印多功能軟體傳感器可實現人機互動 機器人大講堂 發表於 2020-12-23 09:25:50
  • 生物3D列印皮膚傳感器,紫外線問題的增材製造解決方案
    利用他們的新混合物,科學家們已經能夠3D列印皮膚友好的生物傳感器,使用戶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過度暴露於太陽光線所造成的任何損害。 論文作者之一Silvana Andreescu說:"我們決定探索3D生物列印的能力,以製造這些可穿戴戴的紫外線傳感器,因為3D印表機已經變得便宜和容易獲得。當傳感器的鈦被來自太陽的紫外線激活時,染料會反應並改變顏色。
  • 3d列印汽車零部件與普通製造廠家的區別?
    做個白車身設計圖給你參考,3d列印汽車零部件與3d列印地方社團:3d列印零部件使用方法及構造3d列印汽車零部件物料需求表可以提供模型及一般型號車輛零部件加工製造服務,其中主要是普通汽車零部件加工,也包括像abs、減振器、減振器罩等用於增材製造的零部件。
  • 德拉瓦大學科學家3D列印5G彎曲鏡頭
    德拉瓦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新型增材製造的Luneburg鏡片,能夠在5G頻率下進行通訊。 通過FDM 3D列印,該團隊生產了數個具有平坦表面的微型天線,使其能夠被添加到電子設備,傳感器甚至手機中。但是,使用轉換光學(TO)工藝,可以將Luneburg鏡頭轉換為與常規衛星更兼容的平面。 儘管在該領域已成功部署了TO,但由於鏡片進給中存在反射而阻礙了進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該團隊提出了使用3D列印的理論,即有可能添加抗反射(AR)層,從而生產出具有多頻功能的Luneburg器件。
  • 克拉克森大學開發出3D列印的可穿戴生物傳感器以防曬傷
    利用他們的新混合物,科學家們能夠3D列印對皮膚友好的生物傳感器,從而使用戶能夠將因潛在過度暴露於太陽光線而造成的任何損害降至最低。該論文的作者之一西爾瓦娜·安德列斯庫(Silvana Andreescu)表示:「由於3D印表機已經變得便宜且易於使用,我們決定探索生物3D列印製造這些可穿戴的紫外線響應傳感器的能力。
  • 科學家開發3D列印人機互動傳感器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近期開發出一種新的3D列印傳感器,使人類擁有能夠與軟機器人系統進行交互的能力。 可植入軟機器人是設備中的3D列印傳感器 該團隊3D列印了一個多功能傳感器,該傳感器能夠檢測單個變形模式並立即將它們全部解耦
  • 科學家研發新型凝膠,用於3D列印定製食品
    打開APP 科學家研發新型凝膠,用於3D列印定製食品 cnBeta.COM 發表於 2020-12-07 14:12:22 根據一項最新發表的研究,巴西和法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澱粉基凝膠,可用於3D列印食品等。
  • ...日本政府推動「AI婚介」;3D列印多功能軟體傳感器可實現人機...
    首爾科學家3D列印多功能軟體傳感器可實現人機互動    首爾國立大學(SNU)的研究人員開發了新穎的3D列印傳感器,使人類能夠與變形的軟機器人系統進行遠程交互。事實證明,該多功能設備能夠隨意拉伸和彎曲成複雜的形狀,它還具有光學,微流體和壓阻傳感功能。
  • 3d列印是把現實世界中,一些看不見的物體通過製作成實物的技術
    3d列印是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有「把現實世界中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體通過數控設備製作成實物」的技術。2d快速成型技術產品,因是使用模型或概念模型等三維實體模型,將人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轉化為現實。3d列印技術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新型製造技術,可大量生產物體,所以稱為3d快速成型技術。你要做的東西和對手做出來的東西相差太遠利用你需要的效果創造成本最低的解決方案。總覺得在中國做任何一件事的方法都是看投入產出比。至於方法論,是要和現有生產工藝的工藝水平和產品的理念結合在一起看的。建議書也沒有什麼用。
  • "梯度折射率"光學設計:3D列印的特種玻璃
    非均勻折射率分布不僅會引起奇特的自然現象,也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深入研究,逐漸發展為成像光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梯度折射率(GRIN)光學。近日,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利用多材料3D列印技術,製造出了定製梯度折射率的玻璃光學元件,該方法允許將一些原本需要曲面透鏡的光學功能直接添加到平面玻璃元件中。這項技術有望應用在軍事光學和VR眼鏡領域。
  • 美國科學家開發新型生物墨水,能直接「列印」出骨組織
    3D列印技術不僅能用於工業,在醫學上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此前,許多科學家已經在研究利用3D列印技術直接「列印」出人體組織。近日,Akhilesh K.Gaharwar博士,一名副教授,已經開發出一種高度可列印的生物墨水,作為生成解剖級功能組織的平臺。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的《應用材料與界面》雜誌上。生物列印是一種新興的增材製造方法,它利用水凝膠等生物材料,將它們與細胞和生長因子結合,然後列印出模擬自然組織的組織樣結構。
  • 西班牙科學家開發3D列印RFID標籤
    在天線系統的開發中,增材製造的潛力已經逐漸開始實現,比如3D列印的5G網絡天線、太空任務印刷金屬傳感器等等。而西班牙的科學家團隊藉助3D列印系統,創造了擁有更強性能、更可靠的UHF-RFID(射頻識別)標籤。RFID晶片廣泛用於工業領域,作為跟蹤庫存,控制人員訪問和各種物流應用的一種手段,但是它們仍然有局限性。
  • 智能製造:複合材料3D/4D列印技術
    FDM是通過加熱噴嘴或擠出機頭來分配材料,完成一層後噴嘴向上移動列印下一層。而MJ比FDM原理更為複雜,其列印頭帶有加熱功能和數百個噴孔,材料先在列印頭內先加熱到特定溫度,再隨列印頭移動到指定位置,最後從數百個噴孔中噴射出來。MJ技術對材料和機器的要求高,優點是列印速度快、成型精度高,列印出的產品精度可以達到±0.1%。
  • 3D列印模具注塑零件的方法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Structur3d正在嘗試通過其最新產品將注塑成型技術引入臺式機。Inj3ctor平臺是用於注塑成型橡膠零件的低成本方法,可能會影響原型設計和小批量生產。產品發布一年多之後,Inj3ctor現在可以購買了,並已經開始發貨。
  • 混合3D列印可以同時生產金屬塑料零件
    早稻田大學(日本)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的混合3d列印技術同時生產金屬和塑料物件。在傳統的方法中,塑料物體被3D列印出來,然後浸入含有鈀(Pd)的溶液中,鈀會附著在物體的表面。然後,將工件浸入化學鍍液中,使用沉積的Pd作為催化劑,使溶解的金屬離子粘在物體上。雖然技術上可行,但傳統方法產生的金屬塗層是不均勻的,粘附在塑料結構上很差。
  • 美國LLNL國家實驗室3D列印定製梯度折射率的玻璃光學元件
    LLNL平面替代曲面光學加工的研究和發展是走向自由曲面光學元件、光學、可以做幾乎任何複雜形狀的,美國LLNL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計劃通過改變玻璃的成分來嘗試3D列印高質量的光學和漸變折射率透鏡。通常來說,FDM和立體3D列印技術不能夠完全熔化玻璃問題,導致多孔或非均勻結構。LLNL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系列定製玻璃油墨,他們認為他們已經解決了那些導致多孔或非均勻結構的問題。LLNL的方法使得原來需要通過曲面來實現的光學功能直接通過平面玻璃元件就可以實現。3D列印梯度折射率玻璃。
  • 日本武藤工業推出新型電弧焊接金屬3D印表機
    提到金屬3D列印,出現在你腦海中的八成是那些大型、昂貴,並且擁有製造高質量終端產品的專業設備。
  • 3D列印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快,越來越強
    該橋於2018年首次公開展示,目前正在測試中,傳感器已經提前安裝在阿姆斯特丹運河上。圖為 MX3D 印表機在列印金屬橋過程中的情景。 圖片來源: Olivier de gruijter / mx3d位於洛杉磯的加利福尼亞初創公司 Relativity Space 表示,該公司正在建造一枚幾乎完全3d 列印的火箭。
  • 微量金納米粒子的神奇效果,3D列印變色杯會隨著光線改變顏色
    3d列印的高腳杯是二向色的,意思是它在不同的光線下會改變顏色。視頻顯示,當光線通過杯子時,杯子會從透明的紫色變成不透明的棕色。幾個世紀以來,納米顆粒一直被用來給材料著色,儘管工匠們不知道為什麼它們會有這樣的光學效果。 來自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和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利用金色納米粒子製造出了這種二向色溶液。他們使用檸檬酸鹽將金離子還原為金納米粒子,這種二向色溶液可以呈現出不同的神奇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