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經開始,各大高速收費站全面實行不停車收費,把原來的人工通道都改成了ETC通道,只保留一個或者是兩個人工收費窗口,供那些沒有安裝ETC或則是出現識別故障的汽車通行。一個ETC的通道相當於三個人工收費窗口的通行效率,這樣可以大大的減少汽車排隊進高速的畫面。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很多ETC通道反而更加擁堵。車主:ETC是否應該繼續普及?
原以為響應國家的政策,辦理了ETC之後,之後出入高速就再也不用排隊了,直接在ETC通道花一兩秒掃描識別就可以通行。但是在很多高速收費站,卻看到ETC、人工通道都在排隊的場景。ETC通道總是會有車輛多次識別失敗的情況出現,要不停的在原地倒車重新識別,這一來二去的就耽誤了很多時間。另外,那些實在識別不了的,就只有走人工通道再次通過,這都是導致高速收費站擁堵的原因。
針對這種情況,從技術原因來分析,可能是改裝得太過於倉促了。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大力推廣ETC以來,就要求要在年底達到90%的安裝率,既然車主紛紛響應,那麼高速收費站的硬體設施也要跟得上需求。可是這些通道多數都是從人工通道改裝而來,在系統的識別上還有一些故障存在,導致車輛扣費失敗。
並且從開始推廣ETC以來,各省各市可謂是「花樣百出」,只是一味的要求達到規定的安裝率,就忽視了技術上的問題,才會在高速上出現這些令人尷尬的畫面。因此2020年,為了讓ETC能夠實現真正的不停車收費,還需要先解決硬體的問題再說。不然老是出現擁堵的現象,不得不讓車主質疑ETC到底有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