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補助被砍 公務員沒年終獎 60歲甭想退休
歐洲高福利神話破滅
□王興棟 國際周刊專稿
高福利是戰後歐洲的標籤。生孩子有補助,夏天有很長的假期,失業工資比工作時少不了多少,上學學費很低,醫療服務也是物美價廉,這些好待遇讓全世界都羨慕。不過,伴隨著債務危機的蔓延,各國開始緊縮開支,高福利首當其衝,以前的這些好待遇被砍得七零八落,生孩子的補助沒有了,失業保險也沒多少錢可拿,都是些再上崗的就業培訓,公務員的工資凍結增長,退休年齡往後推遲,退休金也不再掛鈎通貨膨脹。由於國家再也無法承擔高福利的費用,很多人開始慨嘆歐洲高福利走向了終結。
債務危機蔓延各國勒緊褲帶
近來,歐洲一些國家發生債務危機,導致金融市場不穩定。至於債務危機發生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但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政府花得太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之後,經濟不景氣,政府收入減少,而且還要拿出大量的資金去救市,因此就發生了債務危機。要應對債務危機,人們首先想到的當然就是削減開支。一些歐洲國家已經出臺了緊縮開支的政策。
英國新政府24日公布了一項62.5億英鎊的削減政府支出計劃,涉及削減信息技術領域開支、控制政府新招募公務員數量、減少政府官員公務出行費用等多個方面。義大利政府25日也通過了財政緊縮措施,計劃在2011至2012財政年度削減政府開支240億歐元。之前,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家也都通過了類似的緊縮措施,削減政府開支,以避免國家陷入破產、被迫向外求援的尷尬境地。歐盟的另外兩個大國法國和德國也醞釀出臺相關的措施。為此,一些媒體評論稱歐洲國家已經進入了「勒緊褲帶」時代。
公務員薪水凍漲 年終獎被砍
政府勒緊褲帶,首當其衝的當然是公共部門和公務員。義大利推出的財政緊縮措施就包括凍結公共部門的薪水支出,削減高收入公共部門負責人、部長和議員的工資,義大利總理府國務秘書詹尼·萊塔警告說,義大利需要付出「嚴酷犧牲」以避免出現類似於希臘那樣的危機。英國推出的削減方案也要把矛頭對準公務員,財政部第一副大臣戴維·勞斯說,削減政府「低價值」開支意味著內閣部長不再擁有專車和司機,公務人員將更多依賴步行、公共運輸工具、與他人「拼車」或選擇客機經濟艙出行。
作為本次債務危機的起源國希臘,削減政府開支和公務員收入是獲得國際援助的重要前提條件。以前,希臘公務員除了工資之外每個月還可以獲得介於5歐元至1300歐元之間的額外獎金,而發獎金的名目林林總總,包括會使用電腦、會說外語、準時上班等。儘管希臘法律保護公務員免於被辭退,但卻允許他們在過了40歲之後就退休和領取退休金。如今這些獎金和高福利有一部分將被砍掉,比如月收入3000歐元以上的公務員將會失去類似於年終獎的兩個月額外加薪 (一次是在聖誕節時發放,另一次是在復活節到夏天假期之間發放)。
生育補助被砍 失業保險縮水
政府削減開支,受影響的不僅是公共部門,一些個人福利也被納入削減之列,特別是高福利社會所特有的一些實惠政策紛紛被取消。比如生育福利,一些歐洲國家為了鼓勵年輕夫婦生孩子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在英國,每戶家庭新生一個兒童會獲得250英鎊的補助,並且對於有小孩的家庭實施兒童稅收抵免政策。在西班牙,新生一名嬰兒會獲得2500歐元的補助。如今,隨著緊縮政策的來臨,這些優惠將被取消。
在失業保險方面,一些歐洲國家之前也相當慷慨,不上班的收入也能差不多維持生活,為此有人認為這種制度孳生了大批的懶漢,如今這樣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在德國,如果你50歲以前失業,那麼失業後領得的薪水只有你最近一次薪水的六成,這樣的保險也只持續一年。目前德國正在評估是否要對這一政策進行改革。 「我們必須調整我們的社會保障系統,以激勵人們接受正常的工作,而不是讓人們去懶惰,給人們一些偷懶的刺激性政策。」德國財政部長沃爾夫岡·紹伊布勒說。在葡萄牙,失業福利也將被大量削減,新政策規定對於失業者來說,只要就業市場上有工作收入比失業補貼高一成,那麼不論是什麼工作都必須接受。
養老金零增長 退休年齡後延
緊縮政策除了影響公務員和現在上班的人之外,已經退休的人和快要退休的人都難逃其負面影響。英國已經計劃延長退休年齡,女性從60歲提高到65歲,男性從65歲提高到66歲,在這之前退休將無法領到退休金。
法國政府也正積極考慮提高退休年齡。目前,許多法國人60歲退休,退休工資是退休前平均工資的一半,對於公務員、有三個到四個孩子的人以及退伍老兵,還會有額外的資金。這些都有可能被改掉,今年9月,法國議會將就改革福利制度進行辯論。對此,法國工會非常反對,他們將組織民眾進行罷工和示威遊行,抗議提高退休年齡。
在西班牙,政府決定退休金零增長至少要維持兩年,以前為了抵禦通貨膨脹對退休金的侵蝕,退休金每年都會有一定比例的增長。「這些政策對我們的打擊真的很大,」92歲的西班牙退休老兵費德裡科·卡博尼羅說,他預計更糟糕的時候還沒有到來,但估計自己活不到那一天。不僅退休金零增長,西班牙還計劃將將退休年齡從65歲提高到67歲。
而在希臘,如今希臘人必須繳滿40年才能獲得全額退休金,而在之前是37年,如此一算60歲退休算是最早的,但一般不大可能。
高福利不堪重負 改革勢在必行
如此大幅度削減福利或許意味著高福利制度的終結,至少政府在福利方面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慷慨了。「現在福利國家已經負擔不起了,」美國卡內基基金會國際經濟項目的研究主任烏裡·達杜什說,「不過這不單是歐洲國家面臨的問題,所有工業化國家都是如此,只不過危機讓最終的清算日早到了好幾年。 」
高福利一直是歐洲式的資本主義與美國式的資本主義的一個主要區別。美國式的資本主義注重競爭,被喻為是「狗咬狗」,歐洲的資本主義更注重公平,一年有六個星期的假期,一到夏天歐洲的主要城市都成了空城,在全球的度假勝地到處都是歐洲人,失業之後能領到大半工資,上大學的費用都不夠買一臺筆記本電腦 (德國每年只收1000歐元,而美國哈佛的年學費是35000美元以上),這種建立於二戰之後的福利制度被稱為是均富社會和避免衝突的理想模式,成為世界很多國家羨慕的對象,也是歐洲軟實力的一大標籤。如今,債務危機的到來突顯了這種模式的浪費以及其它各種問題,比如競爭力不足和缺乏創新等,而且這種模式已經越來越成為發展的障礙,改革勢在必行。
「我們必須改變,必須適應。 」歐盟負責經濟事務的專員阿爾穆尼亞說。但改變短期內也有負面作用,專家警告稱削減開支可能會損害經濟增長,而沒有足夠的經濟增長,也無法將國家的收支情況拉回到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福利應是投資 北歐做法可借鑑
高福利是不是必然就無法持續,其實福利如何發放很關鍵,北歐的一些國家在改革社會福利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鑑。丹麥和其它幾個北歐國家因為高稅收高福利而聞名於世,但這些國家較早意識到純粹的高福利有很多問題,於是對福利制度進行了一些調整,比如丹麥的制度就兼顧靈活性和社會安全性,既能方便顧主聘用和解聘工人,同時也有相關的制度設計讓失業者參加培訓重新找到新工作。今年一季度,丹麥的失業率為7.5%,比歐盟9.6%的平均水平要低不少。瑞典和芬蘭的失業率差不多都在8.9%左右。
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位於馬德裡的西班牙企業學院經濟環境研究方面的教授蓋勒·阿拉爾德認為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失業補助體系更強調的是讓人們重新就業而不是讓他們在失業時日子過得不錯。如今,歐洲其它國家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發放福利不能養懶人,而是刺激人們更勤勞。福利應從單純的社會保障措施向對未來的投資轉變,這在制度設計上應該做得到。不過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教授伊安·貝格認為,目前很多歐洲國家的民眾在過完舒服日子之後對於這樣的轉變還沒有多少興趣,一聽到要砍福利就上街示威,改革任重道遠。
(責任編輯:李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