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分享|10首配圖手指謠,鍛鍊寶寶精細動作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2020-11-07 彤寶媽媽愛彤寶

孩子出生後,身體發育有兩個很重要的方面——大動作和精細動作。

大動作是指軀幹運動,趴、坐、爬、站、走、跳、跑等。

而精細動作主要指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運動,通俗點說,就是手的靈活度。

手差不多是嬰兒最先認識的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兩三個月大的嬰兒就會好奇地盯著自己的手看,再大一點,還會把自己的手放到嘴裡吮吸。

孩子手的靈活性遠沒有大動作發育的那麼快,需要很長的時間。

為什麼學樂器一般要等到4歲以後,寫字要等到5、6歲?

因為在那之前,孩子手的靈活度、力度不夠。

誇獎一個人聰明,我們常常會用到「心靈手巧」這個詞,這裡的「心」其實指的是大腦。

大腦皮層中負責感覺和運動的那部分區域的面積、細胞數量,除了臉,手對應的部分是最多的。

只有大腦發育的成熟、發達,手才能變得靈活。

而大腦的發育又需要外部的刺激和感應,手在這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類的手上布滿了豐富的末端神經,使我們能夠感覺事物、完成很多複雜的動作。

對於孩子來說,手更是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

精細運動是神經系統發育的一個重要指標。

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中,「靈巧地運用雙手製作或操作物體的能力」是其身體運動智能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嬰幼兒期精細運動的良好發育,對大腦結構和功能成熟有促進作用,當然認知發展也會受到良好的影響。

所以,「心靈」與「手巧」是相輔相成的。

孩子精細運動的鍛鍊有非常多的方法,搭積木、撿豆子、穿珠子、擰瓶蓋、摺紙、捏彩泥……

還有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一個方法——念手指謠。

手指謠歌謠的內容朗朗上口,孩子易學易記。

邊念歌謠邊做動作,學會了孩子會很有成就感,也很開心!

同時,手的靈活性、記憶力、專注力等也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我家彤寶上幼兒園後,學了不少新的手指謠,像《黑貓警長》《手指變變變》《五隻猴子蕩鞦韆》等等,每天回來都會開心地給我們表演。

下面呢,給大家分享10首簡單易學的手指歌謠,爸爸媽媽們教起很方便哦。

第一首《十隻小猴》

十隻小猴,握握手,上蹦蹦,下跳跳,翻個跟鬥,拍拍手。

這是彤寶學會的第一首手指謠,非常簡單,沒有難度大的手指動作。

第二首《小豬的新房》

兩隻小豬蓋新房,你砌磚,我刷牆,蓋了一間大瓦房。

進屋一看黢,原來忘了留扇窗。

可愛的小豬豬,也如第一首一樣,幾乎沒有複雜的手指動作,歌謠的內容孩子也很容易記住。

第三首《蟲蟲飛》

蟲蟲蟲蟲飛,蟲蟲蟲蟲飛,飛到南山吃露水,露水吃飽了,蟲蟲飛走了。

這首終於有手指的單獨動作啦!家長可以像圖中那樣先手把手教,孩子都是很聰明的,教幾次很快就可以單獨做到了。

第四首《毛毛蟲》

門外有個大木桶,桶蓋上面有個孔,木桶裡面有什麼?原來躲著毛毛蟲。

歌謠內容只有短短的四句,是不是很簡單?

第五首《包餃子》

切切菜,和和面,擀擀皮,包包餃子,搗搗蒜。

這首手指謠文字內容很押韻,雖短短16個字,但手部動作卻足有5個,而且要麼需要兩手配合,要麼兩隻手要同時做動作。

第六首《翻餅烙餅》

翻餅烙餅,油炸餡兒餅,翻過來,調過去,瞧瞧。

和孩子一起玩過家家遊戲吧!

第七首《點豆豆》

點點豆豆,紅豆綠豆,你拿我拿,一抓一大把。

你小時候是不是也和爸爸媽媽玩過這樣的遊戲呢?

第八首《海洋動物》

水母像頂大浴帽,螃蟹舉起兩支螯,章魚舞動八隻腳,海馬尾巴卷海藻。

這首是我選的唯一一首看起來簡單,手指動作卻較難的手指謠,小一點的寶寶做起來還是有難度的哦!

第九首《迎客》

客人請坐下,姐姐泡杯茶,哥哥拿壺酒,茶兒香,酒兒濃,喝得客人臉緋紅。

教孩子當小主人吧!

第十首《土豆》

土豆土豆片兒,土豆土豆絲兒,土豆片兒,土豆絲兒,土豆絲兒,土豆片兒。

非常有趣的內容,翻來覆去就是「土豆絲兒,土豆片兒」,孩子動作熟練後,可以加快念歌謠的速度,鍛鍊一下孩子的反應能力。

這次選的十首手指謠,歌謠的內容都非常簡單,但很有趣,所搭配的動作不複雜,適合年齡小一點的寶寶呦!

相關焦點

  • 精細動作決定大腦發育,7個鍛鍊1歲寶寶腦力的「法寶」
    寶寶「精細動作」的有效訓練和科學開發對寶寶的大腦發育完善有著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很多媽媽們在育兒的過程中都會有意識的把助力寶寶精細動作訓練開發提上日程。
  • 寶寶的精細運動越早訓練越好!孩子心靈手巧,促進大腦發育更聰明
    文 | 小書蟲媽媽剛上幼兒園小班的侄女,已經拿下了幾個「大獎」,分別是「手工小能手」、「手指操小達人」,「穿脫衣服最快獎」。大家可別小看這些「大獎」,從這些獎項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孩子的精細動作做得很好,手眼協調能力和手的靈活性發育得很好。
  • 孩子聰不聰明,看手很關鍵:堅持鍛鍊手部精細動作,促進大腦發育
    我們人體的動作都是由大腦控制的,那麼鍛鍊孩子的精細動作,自然孩子的中樞神經系統也會感受到刺激,讓大腦得到發育而且孩子在做精細動作的是時候也是需要肌肉關節感覺(本體覺) 、前庭平衡覺、視知覺等方面的配合的,那麼這些「零部件」的協調合作, 對孩子的大腦還是身體發育都是有不可磨滅的好處的。
  • 孩子在家玩什麼?5個室內小遊戲,鍛鍊孩子精細動作促進大腦發育
    這樣的活動也是有的,很多動手的遊戲可以在室內進行,而且能發展精細動作,促進大腦發育。精細動作的重要性精細動作簡單來說就是動手能力,是孩子用手或者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運動,是孩子在感知覺、注意力等多方面心理活動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
  • 手指被稱為「第二大腦」,寶寶常做這幾種手指訓練,早教錢都省了
    10%左右,而當手指做精細運動時,大腦中的血流量將會增加35%以上。因此,孩子在鍛鍊手指的靈活性的時候,大腦會同時受到刺激,刺激孩子的大腦發育。所以在寶寶大腦發育期的時候,家長最好能常帶寶寶做幾種手指訓練,鍛鍊手指的靈活性,讓寶寶更聰明
  • 精細動作是大腦發育的標誌,這樣「玩」,寶寶智商將會更進一步
    雖然手部動作不如大動作那麼明顯,常常被父母忽略,但是它的好處非常多,不僅能讓寶寶靈活用手,還能促進孩子認知能力和語言能力的發展。 01、精細動作是大腦發育的重要標誌,其中的好處不容小覷 精細動作是大腦發育的重要標誌!
  • 寶寶的手指暗示大腦發育?抓握越早越聰明,媽媽要多注意
    而事實上,想要讓寶寶變得更聰明,家長們只要抓住寶寶成長中的一些「細節」部分便可以掌握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的鑰匙,比如說關注寶寶的手指發育。有研究表明,寶寶的手指發育暗示著大腦發育狀況,當寶寶越早學會抓握時,他們所擁有的智商更高。
  • 寶寶到處摳,要阻止嗎?精細動作讓孩子探索,是大腦發育的關鍵
    在此階段寶寶習慣性的會用手去感知周圍的一切事物,既有利於寶寶手部力量的訓練,還能夠對寶寶的大腦發育起到不可忽視的關鍵作用。那麼,倘若在寶寶精細動作的發展期,媽媽們出於各種原因無意識的對孩子進行了制止,又會給寶寶的成長帶來哪些不利影響呢?
  • 手部精細動作發展直接影響大腦發育!0-6歲實用手指遊戲一網打盡
    就像日本著名兒科醫生稻垣武說的:積極使用雙手使手指的觸覺變得敏銳,是促進大腦發育的重要刺激。說到手部控制能力,我們就必須提到一個詞:精細動作,相信許多媽媽都不陌生了。精細動作指的是憑藉手及手指的小肌肉群完成的動作,例如「抓、捏、拍、擰、撕」等等,而負責控制手部動作的是大腦的最高區域——皮層的條形區。
  • 一歲到三歲的寶寶多訓練這十個精細動作,促進大腦發育,娃更聰明
    文 | 小書蟲媽媽看過一本育兒書,日本有位著名兒科醫生說「積極使用雙手使手指的觸覺變得敏銳,是促進大腦發育的重要刺激」。精細動作主要是訓練嬰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和手的靈活性,訓練寶寶的手部精細動作為寶寶造就一雙「巧手」,不僅能為孩子未來讀書寫字、彈琴繪畫、甚至運動和做家務的能力打下基礎,同時也邁出了寶寶智力開發最重要的一步。
  • 3-6歲的孩子,用這6個遊戲鍛鍊手部精細動作,促進大腦發育
    這是因為手是孩子探索事物的主要方式,當孩子用手去探索的時候,就會將信息傳遞給大腦,這樣的神經傳遞越多,就會形成更多的神經元連接,孩子的大腦發育更好,也更聰明。所以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重,孩子手部精細動作的訓練,那對大腦具體有哪些好處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能夠提升孩子的記憶力。
  • 12首幼兒園手指操,促進寶寶大腦發育,孩子口齒清晰說話早
    當孩子活動每個手指時,手腦齊動,可以刺激、激活大腦皮層的腦細胞。而且以手為輔助工具的遊戲開展起來十分方便。幼兒手指操,是將兒歌、童謠、順口溜等易於被孩子們接受的語言內容,編成一套手指動作。經常做,促進寶寶聽覺、手部精細動作、語言能力等多方面的發育。
  • 6個幼兒園手指兒歌遊戲,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發展,孩子開口說話早
    手指遊戲是一種一邊念兒歌,一邊協調雙手做動作的遊戲。它既能訓練寶寶手指的靈活性,發展手、口、眼、耳的協調能力,又能培養寶寶的觀察能力。手指遊戲配上朗朗上口的兒歌、順口溜,這種活潑歡快的遊戲形式,能提高寶寶對語言的理解,讓孩子在做手指操的過程中,多張嘴模仿兒歌,說話早。今天就給大家帶來6個幼兒園常玩的手指遊戲,大家可以沒事兒跟孩子玩一玩。
  • 嚶智優:3-6歲手部精細動作訓練遊戲!可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寶寶在小時候,可能一直被媽媽照顧的非常很好,但是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溫室的花朵」,生活自理能力較差,所以我們要在寶寶長大一點後,注重手部精細動作,主要是為了培養孩子能夠開始慢慢獨立。在孩子的手指的靈活性滿足自身需求的時候,孩子就可以自己動手照顧自己了,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 別小看手部精細動作訓練,「它」會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孩子的小手上遍布神經元,通過觸摸、抓、捏、握等動作,孩子可以感知物體的材料、溫度、形狀、大小等等,這些信號傳遞到孩子的大腦中,可以刺激大腦發育。而大腦則像海綿一樣,源源不斷吸收這些新的信號,然後再告訴孩子「這是冰塊」「這是木頭」等等孩子的精細動作做得越好,動手能力越強,說明孩子的大腦對手部肌肉的控制力也越強,這對將來孩子上學以後學習寫字、畫畫、摺紙、彈琴等都有很大好處。培養孩子手部的精細動作,對孩子成長百利無害。那到底該怎麼鍛鍊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呢?是不是讓孩子多動手就可以了?
  • 精細動作決定大腦發育!寶寶出生就該做的事,媽媽們都做對了嗎?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是大腦和身體一起發育的,兩者是相互影響的,寶寶在操控手、眼的時候,大腦也就得到了鍛鍊。比如,寶寶發現一個小球,是眼睛先發現,這個視信號熬傳入到大腦找那個,大腦接收到這個信號,就會從大腦中傳出運動指令,然後大腦控制手部肌肉組織,手指感受到指令,引起肌肉活動,雙手打開,抓住小球。
  • 精細動作|3個遊戲,練就心靈手巧好寶寶
    有個成語叫做心靈手巧,日本有個著名的兒科醫生稻垣武說過:積極使用雙手使手指的觸覺變得敏銳,是促進大腦發育的重要刺激。手部的精細動作對於兒童的發育異常重要。有些孩子在上幼兒園了,吃飯的時候還把飯撒得到處都是,吃到嘴巴裡的卻沒多少;有些孩子到了小學寫字的時候,寫的字歪歪扭扭不說,手還直抖……這些情況都是小時候精細動作沒有練好的原因。那麼,該如何鍛鍊精細動作呢?下面我選了幾個遊戲,爸爸媽媽可以為喜歡的小朋友練起來哦。
  • 寶寶的手指有「發育密碼」,能「驅動」大腦發育,要儘早開發
    而寶寶白嫩的手指,深藏著身體發育的密碼,早早開發,可以有效「驅動」腦部發育哦!然而不少家長把關注的目光,放在了寶寶的人生第一次,卻忽略了寶寶的精細動作發育,手是寶寶認識事物的重要器官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大腦發育程度。
  • 寶寶身上有個部位越靈活,暗示大腦發育越好,這樣鍛鍊能拔高智力
    在孩子出生後,就想著如何促進他們的大腦發育,可其實要想知道娃聰不聰明,可以通過觀察寶寶的「這個部位」。據研究發現,人類的手部擁有100萬根神經組織,且手部與大腦的發育是密切相關的,在大腦下達指令後,支配著手部完成一些精細的動作。且寶寶手部做的動作越精細、越複雜,大腦就能夠得到更好的鍛鍊,智力水平也能夠得到更好的提升。
  • 想讓寶寶更聰明?抓住精細動作發育黃金期,附0-3歲訓練指南
    仔細來說,對寶寶的成長還有3大好處: 促進大腦發育 精細動作是兒童智能的重要組成之一,代表了孩子神經系統發育狀態是否良好,而且手腦關聯性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