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到處摳,要阻止嗎?精細動作讓孩子探索,是大腦發育的關鍵

2021-01-08 囧爸育兒

文/囧爸育兒(專注於原創優質文章,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相信媽媽們一定遇到過這樣的現象--寶寶突然喜歡用小手到處去摳周圍目之所及的一切事物,習慣性的對周圍的東西反覆抓握把玩,有時候甚至連垃圾都不放過。

這看似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小小變化,然而媽媽們應對寶寶如此行為的態度和方式將會對寶寶的成長產生重要影響。

前幾天,去表姐家給她的寶貝女兒朵朵慶祝一周歲生日,朵朵由於長的水靈可愛,因此備受家族喜愛。距離上一次相見已經能夠明顯感受到孩子的成長進步,小姑娘已經開始嘗試著蹣跚學步、咿呀學語,再加上孩子特有的天真爛漫,瞬間一股融化人心的超強魔力就撲面而來。

除此之外,表姐家的家居陳列也格外惹人注目,客廳除了朵朵的玩具沒有任何其他多餘物品,並且朵朵的玩具都是以環保材料為主,每隔幾小時就會做一次消毒清潔。

許久未見的思念致使和表姐之間有著止不住的交談,歡聲笑語中總能勾起很多兒時的記憶。在我和表姐交談期間,朵朵乖乖的坐在客廳,不時的就會對自己的玩具進行把玩,還習慣性的用手「摳」來「摳」去,瞬間我就明白了表姐之所以定期對寶寶玩具清潔消毒的用意所在。

相信在生活中,也有不少的媽媽們在處理寶寶習慣性用手摳周圍物品時態度和表姐截然不同。網友A女士就曾經表示一看到寶寶用手摳東西,她就莫名充滿擔憂,生怕寶寶動了髒東西威脅了身體健康,所以她的應對方式就是只要看到寶寶萌生了想要用手摳東西的動機,就會立刻嚴厲呵止。

首先,媽媽們需要明白,寶寶之所以在成長的一些階段喜歡用手去摳東西,是因為這是寶寶到了精細動作發展期的正常表現。何謂精細動作?即寶寶手指、手腕等手部所做的動作。在此階段寶寶習慣性的會用手去感知周圍的一切事物,既有利於寶寶手部力量的訓練,還能夠對寶寶的大腦發育起到不可忽視的關鍵作用。

那麼,倘若在寶寶精細動作的發展期,媽媽們出於各種原因無意識的對孩子進行了制止,又會給寶寶的成長帶來哪些不利影響呢?

精細動作發展期,媽媽們別急著阻止

不利於寶寶認知能力的開發;

相關調查研究表示,寶寶的精細動作在得到發展的同時,前額也會處於興奮活躍狀態,而大腦中負責認知能力的部位恰好正是前額葉。

因此,當媽媽們在寶寶精細動作的發展期,無意識的對孩子進行了制止,將會對寶寶認知能力的開發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不利於寶寶手、腦等協調能力的培養;

精細動作的發生是寶寶在手、眼、腦多方相互協調配合中完成的指定動作,例如「吃飯」這個動作就是大腦向手部發出的指令,而後在手部與眼部的協調配合中達成。

當媽媽們在寶寶成長過程中忽視了對寶寶精細動作的開發培養,很有可能會導致孩子在今後的生活中手、腦等部位協調配合能力不佳。

不利於寶寶高效學習

如果寶寶的精細肌肉沒有得到有效開發,首先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孩子手部力量的缺乏,其次就是認知能力的不足。從而導致孩子在寫作業時由於手部力量不足出現提筆困難,再加上前額葉未得到有效激發致使閱讀困難,都是不利於孩子高效學習的表現。

康德曾經說過:「手是身體的大腦」,由此可見手部精細動作發展鍛鍊對寶寶大腦發育的重要性。

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有哪些方式可以助力寶寶精細動作的開發呢?

有意識的引導寶寶「動手」習慣;

一般而言,寶寶在3個月開始就已經對自己的雙手充滿了好奇,不僅時不時會把自己的雙手放在眼前把玩許久,還會無意識的出現想要抓、握周圍物品的動機。

自此。媽媽們就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寶寶「動手」習慣,例如拿一個寶寶感興趣的玩具在互動中配合寶寶抓、握行為的發生,幫助寶寶手部精細動作早早的得到開發鍛鍊。

藉助寶寶感興趣的遊戲活動鍛鍊精細動作:

對於兩三歲的寶寶而言,媽媽們就可以藉助孩子感興趣的諸多遊戲活動來鍛鍊寶寶的精細動作,例如串珠子、塗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媽媽們在寶寶穿珠子、塗鴉的過程中也需要全程互動參與指導,這樣不僅幫助寶寶的精細動作得到了鍛鍊、專注力得到了提升,還增強了親子關係。

引導寶寶學做「手部操」

針對於寶寶精細動作的開發鍛鍊,市面上有很多簡單並且易於學習的手部操訓練,媽媽們可以自己先行學習,隨後再教會寶寶。

在寶寶學會了「手部操」訓練後,媽媽們可以把每周的某一天固定為鍛鍊日,在引導中讓寶寶進行反覆練習,助力寶寶精細肌肉的鍛鍊和開發。

除了以上幾點助力寶寶精細肌肉發展的方法外,媽媽們也需要特別注意在給寶寶挑選玩具或任何可能接觸的物品時都要以環保健康材料為主。

因為寶寶在精細動作發展的敏感期,會習慣性的用手去觸摸探索外界的一切事物,偶爾還會把小手放進嘴巴裡,因此為了杜絕一切對寶寶健康成長的不利風險,媽媽們都需要做到格外關注和上心。

希望媽媽們在看完今天這篇文章的分享後,能夠明白寶寶喜歡用手去摳東西這一現象是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是寶寶精細動作發展期的必經現象。

切忌以各種理由對寶寶如此行為進行制止,同時還應當意識到精細動作發展對寶寶大腦發育的重要性,並結合相關科學有效的方法助力寶寶精細肌肉的開發鍛鍊。

今日互動話題:關於如何科學開發鍛鍊寶寶的精細動作,你還有哪些方法?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精細動作是大腦發育的標誌,這樣「玩」,寶寶智商將會更進一步
    雖然手部動作不如大動作那麼明顯,常常被父母忽略,但是它的好處非常多,不僅能讓寶寶靈活用手,還能促進孩子認知能力和語言能力的發展。 01、精細動作是大腦發育的重要標誌,其中的好處不容小覷 精細動作是大腦發育的重要標誌!
  • 寶寶的手指有「發育密碼」,能「驅動」大腦發育,要儘早開發
    然而不少家長把關注的目光,放在了寶寶的人生第一次,卻忽略了寶寶的精細動作發育,手是寶寶認識事物的重要器官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大腦發育程度。越早訓練寶寶精細動作的能力,孩子越聰明!,這一動作不光有助於寶寶抬頭,還有利於寶寶手部的發育,當寶寶習慣趴著時,會自然地打開手掌,訓練寶寶俯趴時,一定要有人看護。
  • 精細動作決定大腦發育!寶寶出生就該做的事,媽媽們都做對了嗎?
    寶寶的腦子也是越用越活的。所以說,寶寶的精細動作的發育和大腦發育是相輔相成的,所以想要培養出一個聰明伶俐的寶寶,那麼精細動作的培養一定不能少。如果是籠統的說,其實是很簡單的,就是創造機會讓讓寶寶在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充分地去抓、握、拍、打、敲、叩、擊打、挖、畫……這是一份0-3歲孩子精細動作發育標準,家長可以作為參考。
  • 寶寶吃飯時這個「壞毛病」可以促進大腦發育,爸媽先別忙著阻止
    每當看見寶寶有這個舉動,總是會制止寶寶或者輕拍寶寶的小手「警告」。其實呢,寶寶用手抓食物對寶寶發育可是有著意想不到的好處呢!手抓食物對大腦的好處有科學研究表明,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對腦部發育有重要的影響。大概從寶寶9個月左右就會開始用手抓食物進食。
  • 3歲前這些表現可能是寶寶精細動作發育遲緩!嚴重影響大腦發育
    寶寶抓、捏、拿、握,以及手眼協調這些動作就叫寶寶的精細動作。寶寶抬頭、翻身、爬、坐、站、走等這些屬於寶寶大運動。每個寶寶情況的不同,大運動的時間也不完全相同。像這樣的大運動是自然而然發生的運動,一般不需要人為幹預,而精細運動的發展是需要不斷引導和訓練的。
  • 寶寶聰不聰明,關鍵要看手掌部位的這個信號!直接影響大腦發育
    剛出生的寶寶看似除了哭鬧、吃飯和睡覺,剩餘其他什麼都幹不了。但現在很多文章中裡都說,可以通過寶寶的手部發育,進而來判斷孩子的大腦發育,那麼這樣的說法有什麼依據嗎?小寶寶在剛出生的時候,手部就具備「抓握」的反射了,比如家長把手指放到寶寶的手裡,寶寶會很自然地牢牢抓住家長的手指。雖然這是條件反射式的無意識抓握,但在寶寶抓握的過程中,其實也是手部精細動作在發展的過程。
  • 一歲內寶寶精細動作發展暗示智力發育,你家達標沒?附上早教方法
    因為動作發育是由大腦的神經系統帶動的,可以說動作發育是大腦發育的一個重要指標。如果只是長高長胖但動作發育遲緩,說不定可能是大腦某方面功能發育不足。家長如果能及時發現並做出適當的改善方法,對寶寶的智力發育有深遠作用。寶寶的動作發育包括大運動和精細動作兩方面。其中精細動作發育是指寶寶帶動手或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群做運動。
  • 精細動作決定大腦發育,7個鍛鍊1歲寶寶腦力的「法寶」
    寶寶「精細動作」的有效訓練和科學開發對寶寶的大腦發育完善有著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很多媽媽們在育兒的過程中都會有意識的把助力寶寶精細動作訓練開發提上日程。
  • 寶寶「精細動作」怎麼練?0-3歲發育標準,家長別再幫倒忙
    其實比起這些大動作,手部的「小動作」對寶寶的智力發育也很重要,不同月齡的寶寶關於精細動作發育的標準也不同,家長一定不要忽視寶寶精細動作的發育。 0-3歲寶寶「精細動作」發育標準 精細動作是指:寶寶有意識的帶動手部肌肉和肌肉群的運動,是寶寶神經系統發育的重要指標之一。
  • 0——3歲如何促進寶寶大腦發育
    0-3歲早期教育的主要內容一 愛的教育愛是孩子生理正常發展最重要的條件之一,我們除了要解決好寶寶的溫飽問題,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寶寶的心理及情感的需求,要給寶寶一片愛心,父母親、照看者可以通過注視二 感官刺激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寶寶的感覺器官進行豐富刺激不僅可以使寶寶認識周圍世界,還能有效地促進寶寶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觸覺的發育,進而促進寶寶大腦的發育和智力的開發,家長可以採取在寶寶的居室內布置些色彩鮮豔的氣球、大型布藝玩具,有利於刺激寶寶的視覺及色覺的發育.也可選擇一些玩弄時能發出悅耳聲音的帶響玩具
  • 孩子早期有這些"討厭"行為,這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別埋沒
    其實細心的父母會發現,孩子在幾個月大甚至1歲的時候都會有這些&34;,作為家長我們非常討厭這些行為,但恰恰是這些行為,在幫助我們的孩子悄悄的感知周圍的一切,去探索去發現,去豐富刺激孩子神經元的發展,促進我們孩子的整體身體機能的發展。家長不知道這些隱藏的秘密,去阻止孩子,恰恰&34;了孩子探索發現看世界的媒介,阻止孩子腦部及大運動發育,自然也無法培養出聰明的寶寶。
  • 一歲前寶寶有三個表現,恭喜,你家娃智力發育達標了
    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一、喜歡往嘴裡放東西0~3個月的寶寶都有著同一種喜好:遇上什麼東西都要往嘴裡放,例如手、腳丫、玩具等,很多家長都害怕這樣會讓孩子感染細菌,所以會粗暴阻止。事實上,這一階段正處於寶寶的「口欲期」,會通過往嘴裡放東西來獲得滿足感,這也是他們探索周圍環境的一種獨有方式,說明其智力水平及認知能力開始萌芽。如果在3個月以後寶寶依舊不會往嘴裡放東西,且不主動抓握東西、反應遲鈍、精神渙散,可能是大腦發育或肌肉神經系統出現問題,應及時就醫診斷。
  • 育兒分享|10首配圖手指謠,鍛鍊寶寶精細動作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孩子出生後,身體發育有兩個很重要的方面——大動作和精細動作。大動作是指軀幹運動,趴、坐、爬、站、走、跳、跑等。而精細動作主要指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運動,通俗點說,就是手的靈活度。為什麼學樂器一般要等到4歲以後,寫字要等到5、6歲?因為在那之前,孩子手的靈活度、力度不夠。誇獎一個人聰明,我們常常會用到「心靈手巧」這個詞,這裡的「心」其實指的是大腦。
  • 0-3歲寶寶「精細動作」發育標準,別再順其自然,錯過很難補救
    生理學研究證明,在大腦神經中樞中,有一部分是專門掌管手部運動的,手部運動越精細大腦與之對應的神經元就越發達。其實比起這些大動作,手部的「小動作」對寶寶的智力發育也很重要,不同月齡的寶寶關於精細動作發育的標準也不同,家長一定不要忽視寶寶精細動作的發育。寶寶被幼兒園「退貨」了小秋的兒子今年3歲,上個月送到了家附近的一個幼兒園,誰知沒過幾天兒子就被「幼兒園」退貨了。
  • 0-3歲寶寶「精細動作」發育標準,別再順其自然,錯過很難補救
    其實比起這些大動作,手部的「小動作」對寶寶的智力發育也很重要,不同月齡的寶寶關於精細動作發育的標準也不同,家長一定不要忽視寶寶精細動作的發育。「精細動作」發育標準精細動作是指:寶寶有意識的帶動手部肌肉和肌肉群的運動,是寶寶神經系統發育的重要指標之一。
  • 寶寶的精細運動越早訓練越好!孩子心靈手巧,促進大腦發育更聰明
    大家可別小看這些「大獎」,從這些獎項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孩子的精細動作做得很好,手眼協調能力和手的靈活性發育得很好。所謂精細運動就是相對更精準、細微的運動,比如抓、捏、拿、握,以及手眼協調,這能讓寶寶學會更好地控制身體,促進大腦發育。手部動作都是靠大腦來協調的,所以精細動作既考量孩子的大腦發育程度,也是在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
  • 寶寶出生頭兩年,家長做到「3要2不要」,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尤其是在寶寶出生的「頭兩年」,對於新手父母來說,被寶寶莫名其妙的哭鬧搞得不知所措。所以讓很多家長把精力放在了,寶寶吃沒吃飽、睡沒睡好、拉沒拉、尿沒尿這些瑣事上,卻忽略了這兩年是大腦飛速發育的時期。就是頭兩年,如果父母把孩子引導、教育得好,對於孩子的大腦發育和智力發育都有良好的作用。所以作為新手父母們,別天天沉溺於孩子的屎尿屁這些小事兒中,該了解一下如何培養出一個聰明寶寶!針對2歲以內寶寶的心理特徵和行為特點,總結出這「3要2不要」,一起來看看吧!
  • 0-3歲了解寶寶大腦發育規律,結合3大方向培養高智商寶寶
    3歲前寶寶的大腦發育就像是海綿,不斷的輸入,寶寶則會不斷吸收,而有些家長可能會問,3歲前寶寶的大腦不開發,以後再去開發可以彌補嗎?其實概率很低,就像我們熟知的狼孩,在狼群中長大,即便後來回歸正常人群生活,但是很多技能也都退化了,沒有辦法像個正常孩子一樣生活。
  • 精細動作決定大腦發育,1歲寶寶應該這樣練習
    精細動作決定大腦發育,1歲寶寶應該怎麼練習?,比如什麼時候學會抬頭、翻身、坐、爬、走、跑等,卻比較容易忽視精細動作發育。精細動作技能是指將手、眼、腦協調起來,用手自主抓握和操控物體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指小手的靈活程度。寶寶每天都在鍛鍊他的小手,無論是喝奶、拿餐具、拿食物、玩玩具,還是日後的刷牙、穿衣、寫字、畫畫、剪紙、翻書等,都是精細動作發展良好的表現。1 歲的寶寶會用拇指和食指來拿捏物體了,你可以通過下面這些練習,幫助他進一步鍛鍊精細動作能力。
  • 精細動作不好,孩子就語言發育遲緩,專家如是說
    Liu T和 Breslin CM在他們的論文裡明確指出,精細動作是「手」及「手指」等部位的運動,就是與手或手指相關的動作。「心靈手巧」說的就是,孩子要是「心靈」那他一定「手巧」,即「手巧」的人就會「心靈」,心靈,可以理解為聰明,兒童的大腦長在指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