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早期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 愛的教育
愛是孩子生理正常發展最重要的條件之一,我們除了要解決好寶寶的溫飽問題,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寶寶的心理及情感的需求,要給寶寶一片愛心,父母親、照看者可以通過注視、微笑、擁抱、撫摸、親暱、逗引等形式,將愛的信息傳達給孩子,使孩子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別人對他的無私的愛.同時,還要創造歡愉的家庭氣氛.家庭成員間親密和諧,互敬互愛,就會使孩子感受到一種溫馨和愉悅,在愛的環境下成長,孩子就會對周圍有信任感和安全感。
二 感官刺激
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寶寶的感覺器官進行豐富刺激不僅可以使寶寶認識周圍世界,還能有效地促進寶寶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觸覺的發育,進而促進寶寶大腦的發育和智力的開發,家長可以採取在寶寶的居室內布置些色彩鮮豔的氣球、大型布藝玩具,有利於刺激寶寶的視覺及色覺的發育.也可選擇一些玩弄時能發出悅耳聲音的帶響玩具,如手搖鈴、撥浪鼓等。動物園裡的飛禽走獸,郊外的花草樹木,鄉間的田野溪流,街上的熙熙嚷嚷,兒童連環畫,電視中豐富的色彩,變動的畫面,動聽的音樂等,都是對孩子的大腦和心理的發育和發展有好處的感官信息刺激.應多帶孩子到處看看,聽聽,摸摸,讓他們熟悉、感知周圍的事物,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三 動作訓練
寶寶的動作訓練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大運動訓練(抬頭、翻身、坐、爬、走、跑、跳等)和精細動作訓練(捏、按、摳、擰、塞等),通過有趣的遊戲活動讓嬰幼兒的大肌肉動作和手部動作得到充分的訓練,鍛鍊其全身的肌肉和骨骼,促進寶寶運動感覺功能、觀察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促進寶寶感覺器官與運動的協調性。
四 語言能力
是鑑別其智力發展的重要標誌.從訓練嬰幼兒的聽音和發音練習人手,給他們營造豐富的聽說環境.如每天讓寶寶聽一段聽優美的音樂、多和寶寶做語言遊戲、經常給他們讀三字或五字、五旬到六句的兒歌,多感官參與學習事物、創造有趣的會話環境,讓寶寶的愉快、溫馨的氛圍中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
五 行為習慣
0—3歲的嬰幼兒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強,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家庭是孩子最先接觸社會的橋梁,家長是他的第一位教師,家長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也一定會對寶寶產生很重要的影響.家長應該負起責任,尊重孩子的興趣需要和生長發育的年齡特點,加強學習,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習慣.家長時刻應以身作則,這樣才會給幼兒一個正面的刺激,在家長言行的影響下,經過長時間的積累、重複而形成好的行為習慣。家長也可以藉助圖書和音像等資源在孩子習慣養成上發揮作用。
六 社會交往能力
家長從小就注意培養寶寶與人交往的意識,寶寶長大後會擁有良好的與人交往能力,這對寶寶以後的生活和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導寶寶主動與人說話和模仿發音,積極為寶寶營造良好的交際環境.家長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和寶寶一起做遊戲,鼓勵寶寶與他人交往,學會和其他寶寶分享自己的物品,尊重寶寶的行動權,讓他學會在與他人玩樂中管理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