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針扎不好?關於靜脈留置針那些事兒,都在這篇!

2020-12-22 騰訊網

留置針那些事兒,送你4步單手退針 5大固定要點 3條封管注意

話題

@小洽

我是才輪轉到骨外科病區的護理小白,病區裡手術病人很多,科裡要求所有做手術的患者,都要留置留置針,可我翻遍護理教科書《基礎護理學》,並未找到專門講述靜脈留置針的使用相關篇章,想請教下各位老師,靜脈留置針的臨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謝謝!

解 讀

現在,靜脈留置針在臨床上已經很普遍,在ICU、急診、手術病人以及兒科,留置針已經普及應用,醫院內隨處可見手上、胳膊上留置有留置針的患者,留置針可謂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基礎操作。

可是,正如上面的護理小白@小洽所說,我們的教科書《基礎護理學》上,關於靜脈留置針的內容極少,翻遍全書,就只在密閉式周圍靜脈輸液法中輸液注意事項裡,提及一條:

「若採用靜脈留置針輸液法,要嚴格掌握留置時間。一般靜脈留置針可以保留3-5天,最好不要超過7天。嚴格按照產品說明執行」。

下面,我們就靜脈留置針的穿刺方法、固定要點和封管注意事項,進行詳細解讀,給大家分享關於留置針的具體內容。

一、穿刺準備篇

穿刺部位的選擇

原則:由近心端向遠心端,選擇管徑≥3mm、粗直、血流充盈、富有彈性、易固定,且避開關節、硬結、受傷感染的靜脈。

部位首選上肢,其次為下肢。因下肢靜脈血液回流緩慢,藥物滯流時間長,對下肢血管刺激性大,血栓形成機率高於上肢,尤其是長期臥床者血栓形成機率是上肢的3倍。

如有特殊情況需要選擇在下肢靜脈穿刺,輸液時可抬高下肢20°~30°,以加快血液回流,縮短藥物和液體在下肢靜脈滯留時間,減輕對下肢靜脈的刺激,同時減少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機率。

靜脈留置針的選擇

外科系統病人通常血管較粗、直,留置針選擇可以較大型號,以外套管柔韌度好、刺激性小、可隨意彎曲回彈性好、適宜型號的留置針為宜,減少留置針與血管壁之間的摩擦,降低機械性損傷靜脈炎的發生機率,可相對延長留置時間。

二、留置針穿刺篇

留置針穿刺時,進針之後見回血,開始送軟管,退出針芯,固定即成。

但有點護士會出現這種情況,留置針穿刺總失敗:明明回血很好,怎麼一送針就不行?

可能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進針時剛進血管,見到回血,換左手扶住針柄右手退針芯,同時推送套管,這時因為有鬆開繃皮膚的手然後又繃緊皮膚的動作,這個過程中因為原來留置針進入血管不多,再繃緊時外套管已經滑出了血管。

第二種,患者血管脆性大,送套管時外套管觸碰血管內壁導致血管破裂。

破解之道是,操作者可以練習單手送套管,這樣沒有換手的動作,血管固定拉直,有助於套管送入,且進針和送套管動作輕柔。

留置針穿刺:四步掌握單手退針法

四步單手退針法

第一步:打開留置針,除去針套,鬆動針芯,右手將膠塞與持針手柄置於同側,持針手柄位於下方,左手繃緊皮膚,針頭斜面朝上與穿刺點皮膚成 15~30°在靜脈上方或側方進針。

第二步:見回血後降低穿刺角度,沿血管方向鋼針和導管再進 1~2 mm,確保此時軟管已經完全進入血管。

第三步:確保軟管進入血管內,這時候來到關鍵一步。右手大拇指向前頂住連接軟管的膠塞處,而食指則後退持針手柄 1~2 mm 以確保鋼針此時進入軟管內,這時候我們便沿著血管方向繼續將軟管完全推送至血管內。

第四步:軟管全部送入血管內,這時我們繼續上述方法單手退針至最大限度,此時鋼針未完全拔除。

此時,我們可以將連接延長軟管的膠塞與持針手柄翻動到兩側,左手固定膠塞,右手繼續拔出鋼針。然後,就是固定嘍!

三、留置針固定篇

需要指出的是,固定留置針,曾經在臨床上被廣泛使用的彈力繃帶固定留置針等血管通路的方法不再被推薦。

彈力繃帶對關節和被固定部位的加壓作用來自於繃帶的張力,因此包紮時必須保持均勻適當的力量來拉緊繃帶。

但臨床應用不當,就會出現上述圖片中的不良影響,處理應對不利,極易誘發醫患糾紛。

固定留置針,這種常用方法別再用了!真實案例請注意

留置針固定都有哪些值得護理人員注意的地方?

1.留置針固定和保護的最佳方案,應考慮患者年齡、皮膚張力和完整性、既往的皮膚損傷以及穿刺部位的滲液。

2.避免使用膠布和縫合線,它們無法有效取代固定裝置。

3.不可使用有彈性或無彈性的卷繃帶來保護任何類型的血管通路裝置。因為它們不足以保護血管通路裝置,並會掩蓋併發症的症狀和體徵,甚至會破壞血液循環或液體輸入。

4.更換固定裝置時對皮膚進行檢查;評估由於年齡、關節運動及出現水腫導致的皮膚損傷的潛在風險。

對於留置針的固定,寧波董明芬老師更有獨到心得:真人示範:5大留置針固定要點,分分鐘就掌握

概括成一句話。留置針固定:一個中心,5 個基本點。

一個中心:貼膜以穿刺點為中心進行固定。

要點 1:貼膜封閉隔離塞;

要點 2:延長管 U 型固定,Y 型接口向外;

要點 3:肝素帽位置須高於導管尖端;

要點 4:固定時使用高舉平臺法;

要點 5:封管夾靠近穿刺點。

最後,輸液完畢,就要進行留置針的封管環節了。

四、留置針封管篇

輸完液,封管之後,護士和患者都要面對一個現實命題:為什麼都封管了,留置針管內依然會有回血?

明明都封管了怎麼又回血?看這幾點你做到了嗎?

破解之道:使用正壓技術,儘量減少血液回流至血管通入腔。每次使用後立即封住外周留置針。

a. 衝管過程中,普通注射器(非預充式導管衝洗器)中應剩餘少量衝管液,大約 0.5 到 1 ml。 以防止出現血液返流,且無需持續推壓注射活塞。預充式導管衝洗器也可以用於防止出現反流。

b. 按所用的無針接頭的類型確定順序進行衝洗,夾閉和脫管,預防脫管回流。

c. 使用脈衝式衝管技術,以短暫停頓的脈衝式衝管技術,每次輸注 1 ml 液體,連續十次,更有利於固體沉積物的清除。

相關焦點

  • 都是輸液打針,一次性靜脈輸液針與靜脈留置針應該怎麼選?
    王奶奶因長期住院需長期輸液扎針,手上因使用一次性靜脈輸液針帶來的不舒適鼓了個小包兒。 早前,護士們建議奶奶選擇留置針進行輸液治療,但奶奶擔心留置針會給自己日常行動造成不便而拒絕。 這一次,護士長又拿出圖紙和奶奶耐心的解釋,再次給奶奶科普留置針的優點。
  • 留置針和普通打針有什麼區別,關於寶寶打留置針的注意事項
    了解留置針首先先介紹一些留置針,很多有娃的家長們雖然也見過,但具體的留置針各部分是什麼,有什麼用都不太了解。靜脈留置針又叫靜脈套管針,具體包括8個部分,分別是:鋼質針芯、軟外套管、隔離塞、持針柄、延長管、封閉夾、肝素帽、白色端帽。
  • 兒童輸液留置針部位選擇和穿刺技巧
    估計每個兒科護士都聽過家屬這樣的抱怨: 「護士,我們不想扎頭上,我怕他晚上睡覺會把留置針蹭掉……」 「不行不行,我家寶寶手總是亂動,留置針扎手上會跑針的……」 「什麼?
  • 靜脈留置針貼膜究竟該怎麼貼?
    案例一實習護士小高剛剛輪轉到我科,在一次為患者穿刺靜脈留置針時,帶教老師邊穿刺邊講解,固定完畢,離開病房後,小高悄悄的問老師說:「以前在上一個科室實習時,老師固定靜脈留置針時,透明敷料都是豎型固定的,說這樣固定留置針的隔離塞就很容易被貼膜覆蓋住
  • 靜脈留置針併發症這麼多,手把手教你如何輕鬆應對
    護理對策:護理人員要有過硬的技術操作能力,熟練掌握靜脈留置針的操作規程及技巧,穿刺時動作要輕穩、準確,合理選擇穿刺部位及留置針,提高穿刺成功率,才能有效避免或減少皮下血腫的發生。2液體外滲和滲出原因:進針角度、病人配合度及固定效果等因素均與液體滲透形成有關。病人情緒焦躁不安易動、靜脈留置針套管未進入血管管腔內、套管與管壁接觸面積過多均可引發液體外滲和滲出。
  • 門診輸液室推廣留置針的使用
    為減輕患兒痛苦,減少家長顧慮,輸液室推出了一項新服務——靜脈留置針。該技術因受護理條件等限制,以前只用於住院病人。今年9月份,科室派多名護士去上級醫院專門進修留置針技術,科室內部以小講課、小比武的方式,相互切磋,悉心探討,在熟練掌握這一技術之後,我們於10月份正式將留置針技術應用於門診輸液。
  • 臨床護士一定要知道的留置針注意點
    導語 你曾為留置針困擾過嗎? 臨床上使用留置針已經是一個普遍現象,但是好多問題依然會困擾我們。比如: 留置針留多久? 如果沒在規定時間內更換留置針,出現了靜脈炎怎麼辦?
  • 留置針輸液外滲的原因分析、防範措施及處理方法
    靜脈留置針又稱靜脈套管針,它的使用能減少患者因反覆靜脈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對打針的恐懼感,減輕了其焦躁情緒,因其操作簡單、使用方便、靜脈內留置時間長、保護血管,隨時進行輸液治療,減輕護士的工作量,因而靜脈留置針在臨床廣泛應用。輸液外滲在臨床十分常見,一般認為是由於操作者穿刺時刺破血管壁或針頭斜面未完全進入血管內而引起液體滲漏。
  • 留置針堵管,是拔針還是強行衝管?
    「昨天剛扎的留置針,今天怎麼就堵了? 」這幾乎是每位護理人員都遇到過的問題,這時候該怎麼辦呢?;③輸液瓶懸掛過低;④排氣管受壓或堵塞;⑤輸液管扭曲或打折;⑥靜脈留置針封管方法不當、沒有定期衝管或留置時間過長等。
  • 10% 氯化鉀可用外周靜脈留置針泵入?千萬注意這 1 點
    一天,她分管了一個年輕的女性患者,該患者神志清楚,鼻導管吸氧,生命體徵平穩,右上肢一個外周靜脈留置針,接液體靜脈點滴。給她查血氣,顯示血鉀很低,於是醫生下醫囑:氯化鉀 20 ml  4 小時靜脈泵入。第二天,小張很利落的按上了微量泵,抽好了氯化鉀,連接了甭管和三通,準備給患者泵鉀。
  • 留置針拔除後穿刺點感染,應該怎麼辦?
    外周靜脈留置針已經是臨床上普遍應用的輸液工具,可以避免反覆穿刺,降低藥物外滲的發生率,減輕患者痛苦。在留置一定時間、出現併發症或者治療結束後,會將留置針拔除,按壓止血後會常規囑患者24小時避免洗澡,以防感染。
  • 掌握兒童留置針居家護理10大要點,寶寶安全,媽媽安心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頭疼、發熱、腹瀉、牙疼等各種不適,有時寶寶需要在門診進行靜脈輸液治療。為了減少對寶寶反覆的靜脈穿刺,護士一般會建議給寶寶使用靜脈留置針。 但是家長們缺少護理經驗,心裡對留置針也充滿疑惑:為什麼要打留置針啊,打個一次性的鋼針不行嗎?帶有留置針的寶寶能洗手嗎?敢活動嗎?裡面好像有血怎麼辦啊?寶寶亂動針頭會不會穿破血管?會不會有什麼後遺症?
  • 留置針拔除後針眼感染化膿,罪魁禍首竟然是這個
    經過詢問當事人後,此案例感染原因判定為:護士穿刺時手接觸過針柄、延長管,左手固定過局部皮膚範圍,可能與手衛生處理不到位而汙染有關,而上述之處都在敷貼的範圍,時間一長,汙染處易滋生細菌,細菌沿著局部皮膚潛入針眼血管造成感染。其次,護士拔針後宣教不到位,穿刺點未封閉,患者拔針後接觸水,也導致感染的發生。
  • 如何處理留置針引起的壓力性損傷
    安全型留置針因其材質柔軟、留置時間通常為72~96小時甚至更短時間,因此較少報導有老年患者因安全留置針引起MDRPI。 本文分享1例老年患者發生二期MDRPI的案例。 經過描述: 患者3日前予左手背留置套管針,每日遵醫囑靜點補液治療約1 500 ml,過程順利。 1日前(2020年8月8日)責任護士查房中發現患者套管針回血暢,血管通透性增加,雖處於封管狀態但左手手背輕度水腫,故拔除套管針。
  • 423萬個低值耗材,中標結果公布:BD、貝朗、駝人…|留置針|使用率|...
    如密閉性留置針含DEHP普通型入圍名單包括蘇州碧迪、山東新華安得、江西科倫等械企;密閉性留置針不含DEHP安全型入圍名單包括蘇州碧迪、浙江康德萊、貝朗醫療等械企;開放性留置針含DEHP普通型入圍名單包括威海潔瑞、蘇州碧迪、河南駝人等械企。
  • 小兒留置針針眼被尿液汙染後怎麼辦?
    入院後給予藍光療法及下肢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留置針使用第三天,連接液體時發現滴入不暢,給予拔除,告知家屬局部保持幹澡。次日8:00時查房時,發現患兒腳踝處紅腫,針眼處有白色腫栓(圖1)。患兒家屬訴夜間針眼處曾被尿液浸溼。隨後通知醫生,給予碘伏局部消毒,乾燥後百多邦塗抹3次/日。第二天如圖2。?1?3第三天紅腫消退,第四天針眼結痂好轉。如圖3、圖4。
  • 固定留置針Y型接頭,我們使用「肉貼貼」
    靜脈留置針現已廣泛用於臨床,不僅可以保護血管膜,減少穿刺的次數,和穿刺帶來的痛苦,而且便於及時搶救,可提高護士工作效率。在臨床中,如果護理人員操作不當,發生透明敷貼卷邊或Y型接頭固定不良,那麼會增加非計劃性拔管。
  • 留置針、輸液器……低值耗材省級帶量採購要來了!
    近期,河北省醫療保障局發布了《河北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文件(一次性使用輸液器類和靜脈留置針類)(徵求意見稿)》。小小的留置針、輸液器開啟集採後,究竟能為我們省下多少?資料圖:一名護士在為患者輸液。中新社發 徐宏星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河北發文徵求意:一次性使用輸液器也要帶量採購!
  • 解讀留置取代「兩規」:留置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兩規」終結,留置登臺  中央紀委副書記肖培在十九大報告解讀專題發布會上表示,以留置取代「兩規」措施,這是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懲治腐敗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徐天  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制定國家監察法,依法賦予監察委員會職責權限和調查手段,用留置取代「兩規」措施。
  • 關於靜脈採血那些事,80%護士做錯了!
    原來昨天王護士遵醫囑給21床患兒採集生化全套、血常規、血凝分析等血標本,她給患兒進行留置針穿刺成功後,先留取的血標本,再連接輸液器進行輸液。沒想到其中一管血溶血了。檢驗科打電話告知病區後,又給患者重新採集血標本送檢,導致患兒家長的不滿,投訴到了醫患關係辦公室。上個月,剛好也是王護士班上有一個患兒抽取的血標本發生了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