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氯化鉀可用外周靜脈留置針泵入?千萬注意這 1 點

2020-12-27 健康界

護士小張是今年的新職工,入院時已取得了護士職業證書,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和歷練,已經能獨自護理一些病情較為輕的危重患者了。

一天,她分管了一個年輕的女性患者,該患者神志清楚,鼻導管吸氧,生命體徵平穩,右上肢一個外周靜脈留置針,接液體靜脈點滴。

給她查血氣,顯示血鉀很低,於是醫生下醫囑:氯化鉀 20 ml  4 小時靜脈泵入。

第二天,小張很利落的按上了微量泵,抽好了氯化鉀,連接了甭管和三通,準備給患者泵鉀。

突然,我看見了該患者是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沒有深靜脈導管,於是我叫住了她,吩咐她去忙別的工作,便接過了她手中的氯化鉀。

事後,我對她說:「幸虧你沒有執行醫囑,否則這麼高的藥物濃度,萬一外滲了,導致皮膚壞死,那將會是一個慘痛的醫療事件!」

於是我給她講了一些我的臨床經驗,並搜索了一些資料給她看。

小張看完後,不禁嚇出了一身冷汗。

於是,我聯繫醫生,要求醫生給患者穿深靜脈後再泵氯化鉀。

醫生考慮到患者病情轉輕,沒有穿深靜脈的必要,是改成了液體加氯化鉀靜脈點滴,另外再口服氯化鉀溶液來補鉀對症支持治療。

認識氯化鉀注射液

10% 氯化鉀注射。

類別:電解質補充藥,屬高危藥品。

規格:10 ml:1.0 g。

主要適用症:低鉀血症,用於嚴重低鉀血症或不能口服者。

禁忌症:高鉀血症患者。

不良反應:靜脈滴注濃度較高,速度較快或靜脈較細時,易刺激靜脈內膜引起疼痛,高濃度氯化鉀外滲易導致局部皮膚壞死。

注意事項:使用前需要將濃度稀釋到 0.3% 以下,一日用量根據病情而定,未經稀釋不得進行靜脈滴注,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既然未經稀釋不得進行滴注,為什麼醫生還下氯化鉀原液泵入的醫囑?

氯化鉀注射液的一般用法是,將濃度稀釋到 0.3% 以下,即將 10% 氯化鉀注射液 10~15 ml 加入 500 ml 液體中滴注。

補鉀劑量、濃度和速度根據臨床病情和血鉀濃度及心電圖缺鉀圖形改善而定。

一般補鉀速度不超過 0.75 g/小時,每日補鉀量為 3~4.5 g。

如病情危急,補鉀濃度,速度和量均可超過上述規定,但需嚴密動態觀察血鉀及心電圖等,防止高鉀血症發生。

故對 ICU 病情危重的患者,醫師經常下醫囑是氯化鉀原液靜脈泵入補鉀對症支持治療。

對於神志清的患者為什麼不能通過外周靜脈留置針泵鉀?

首先,靜脈滴注濃度較高,速度較快或靜脈較細時,都會刺激靜脈內膜引起疼痛,這就是為什麼在滴注含鉀液體時,患者會有針眼兒疼痛的現象。

調低滴速,或調節針頭位置,或重新穿刺會得到改善。

其次,經稀釋到 0.3% 濃度以下的的液體,如果滴速快或靜脈細時,病人還會感到疼痛。

如果是原液,又是清醒的患者,肯定會劇烈疼痛,這也不符合人道主義精神。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旦發生藥液外滲 ,很容易導致皮下組織壞死且癒合較慢 ,給患者增添了額外的痛苦與花費 ,容易引起醫療糾紛。

對於神志不清且沒有中心靜脈的患者可以試著從外周靜脈留置針泵鉀嗎?

有人會問了,對於神志不清楚,感覺不到疼痛的患者,又沒有中心靜脈的患者可以試著從外周靜脈留置針泵鉀補鉀對症支持治療嗎?

我會時刻關注靜脈留置針的回血情況,保持通暢,防止外滲。

答案:不可以!

不可以抱著僥倖的心理去操作。

首先,對於危重患者,由於患者的病情影響,會導致血管的條件變差,極易造成通透性增加而增加液體外滲的機會;

其次,短時間內輸入大量高濃度藥物,會對血管內膜產生刺激,進而增加通透性而造成液體外滲;

最後,即便我們時刻關注靜脈留置針回血情況,保持通暢,就不會發生外滲了嗎?事實證明很小的外滲時是不能輕易的被發現的,當真正發現時為時已晚。

總之,回血良好,不代表液體沒有外滲!

只能從深靜脈泵鉀補鉀嗎?

答案是:不一定

如果是靜脈泵鉀,也可以從 PICC 泵入。

如果病情允許的話,也可以將氯化鉀充分稀釋後靜脈點滴補鉀。

如果可以口服,或是病人帶有鼻胃/腸管,也可以直接口服/鼻飼補鉀。

氯化鉀外滲後如何處理?

1.立即停止10% 氯化鉀注射液的注入,可保留針頭接注射器,儘量回抽漏於皮下的外滲藥物後再拔除針頭。

2.立即通知護士長和值班醫生。

3.遵醫囑更換部位重新給予靜脈穿刺,或配合醫生進行深靜脈穿刺置管。

4.遵醫囑給予局部皮膚封閉,給予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或酚妥拉明局部封閉。

利多卡因可起到阻斷疼痛的作用,地塞米鬆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抗炎的作用,同時減少炎症擴散,酚妥拉明能擴張血管,改善毛細血管通透性,降低局部皮膚壞死。

5.50% 硫酸鎂溼敷。

6.密切觀察局部皮膚情況。

7.加強交接班。

8.如潰瘍形成,則配合醫生進行定期清創換藥,不過這將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9.最後上報不良事件,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避免類似事情再次發生。

參考文獻:

1.李敏,潘瑞麗. 一例含鉀藥液外滲致皮下組織壞死患者的護理. 護士進修雜誌 [J].2016,30(16):1534-1535

2.李新穎,等. 一例氯化鉀注射液外滲致組織壞死患者的護理 [J]. 中國實用護理雜誌.2015,31:122

相關焦點

  • 靜脈留置針貼膜究竟該怎麼貼?
    另外再諮詢一下,留置針穿刺時必須戴手套嗎?」針對以上兩個案例,筆者查閱了一些相關資料,共同分享如下:1、靜脈留置針固定時貼膜到底是豎著還是橫著固定呢?王春英,徐軍等主編的《實用護理技術操作規範與圖解》靜脈留置針的固定方法中講到無菌透明敷料採用無張力、豎向或橫向塑型密閉式固定。
  • 留置針扎不好?關於靜脈留置針那些事兒,都在這篇!
    ,想請教下各位老師,靜脈留置針的臨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謝謝! 可是,正如上面的護理小白@小洽所說,我們的教科書《基礎護理學》上,關於靜脈留置針的內容極少,翻遍全書,就只在密閉式周圍靜脈輸液法中輸液注意事項裡,提及一條: 「若採用靜脈留置針輸液法,要嚴格掌握留置時間。一般靜脈留置針可以保留3-5天,最好不要超過7天。嚴格按照產品說明執行」。
  • 臨床護士一定要知道的留置針注意點
    證據一:2014年5月1日正式實施的《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範》中規定:外周靜脈留置針應72~96h更換一次。 注意:輸注對血管有刺激性的藥物如注射造影劑後、術中使用麻醉藥物後宜進行更換;出現靜脈炎等併發症時應立即拔管,更換新的部位重新置管。
  • 看著留置PICC挺嚇人?不怕,這五大優點和注意事項來了解一下
    有根小管子就能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PICC。那什麼是PICC呢?PICC全稱是經外周靜脈置入的中心靜脈導管,它是由矽膠或聚氨酯製成的一條柔軟、有彈性、親水性強的導管,一般在肘部或上臂的靜脈置入,最終到達最粗的靜脈(上腔靜脈)。
  • 留置針拔除後穿刺點感染,應該怎麼辦?
    外周靜脈留置針已經是臨床上普遍應用的輸液工具,可以避免反覆穿刺,降低藥物外滲的發生率,減輕患者痛苦。在留置一定時間、出現併發症或者治療結束後,會將留置針拔除,按壓止血後會常規囑患者24小時避免洗澡,以防感染。
  • 留置針拔除後針眼感染化膿,罪魁禍首竟然是這個
    護士在拔針時必須告訴患者及家屬壓迫3~5分鐘,使用血管擴張劑及凝血機制障礙者,應延長壓迫10分鐘以上,不宜使肢體過早活動或受力。《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範》中指出,外周靜脈留置針應72-96小時更換一次。2016版INS指南建議,不能僅僅根據留置時間的長短來拔除血管通路裝置,因為最佳留置時間尚未可知。2.出現導管相關併發症。
  • 小兒留置針針眼被尿液汙染後怎麼辦?
    入院後給予藍光療法及下肢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留置針使用第三天,連接液體時發現滴入不暢,給予拔除,告知家屬局部保持幹澡。次日8:00時查房時,發現患兒腳踝處紅腫,針眼處有白色腫栓(圖1)。患兒家屬訴夜間針眼處曾被尿液浸溼。隨後通知醫生,給予碘伏局部消毒,乾燥後百多邦塗抹3次/日。第二天如圖2。?1?3第三天紅腫消退,第四天針眼結痂好轉。如圖3、圖4。
  • 都是輸液打針,一次性靜脈輸液針與靜脈留置針應該怎麼選?
    王奶奶因長期住院需長期輸液扎針,手上因使用一次性靜脈輸液針帶來的不舒適鼓了個小包兒。 早前,護士們建議奶奶選擇留置針進行輸液治療,但奶奶擔心留置針會給自己日常行動造成不便而拒絕。 這一次,護士長又拿出圖紙和奶奶耐心的解釋,再次給奶奶科普留置針的優點。
  • 留置針和普通打針有什麼區別,關於寶寶打留置針的注意事項
    適用於為兒童輸液靜脈留置針主要用於靜脈輸液,軟管套短期內處於靜脈中對血管的刺激小,這也和製作材質有關。此外,相比傳統的鋼針靜脈輸液。穿刺的位置選擇位置選擇一般選儘可能會成功保留的靜脈位置,手的前臂較多,另外不會走路的寶寶也會考慮腳部位的靜脈,另外嬰幼兒會選頭部,這一點很多家長不理解,應該覺得頭部比較危險。
  • 解密:中心靜脈置管的方方面面
    3.置入點最常用的CVC穿刺點包括:頸內靜脈、鎖骨下靜脈、股靜脈、經外周靜脈置入的中心靜脈如(貴要靜脈、頭靜脈、肱靜脈,也就是PICC技術)。4.導管選擇但是解剖學標誌在一些情況下會有變異,比如頸內靜脈通常就有10-20%的變異;這些變異降低了穿刺的成功率,增加了併發症的發生率。這些認知促使了CVC穿刺中超聲的應用。三個Meta分析表明使用超聲實時引導進行CVC置管對比於傳統解剖學標誌引導的置管有一定的優勢。儘管大量的研究(包括最近的一些Meta分析)都是針對於頸內靜脈,但是可以認為,超聲指導鎖骨下靜脈和股靜脈置管同樣有益處。
  • 留置針堵管,是拔針還是強行衝管?
    「昨天剛扎的留置針,今天怎麼就堵了? 」這幾乎是每位護理人員都遇到過的問題,這時候該怎麼辦呢?;③輸液瓶懸掛過低;④排氣管受壓或堵塞;⑤輸液管扭曲或打折;⑥靜脈留置針封管方法不當、沒有定期衝管或留置時間過長等。
  • 腫瘤患者靜脈輸液裝置該怎麼選,讓自己少受罪?
    腫瘤患者的輸液治療量大,經外周靜脈輸液時間相對較長。 本文著眼於留置方法時間、部位、適用人群、適應範圍、禁忌症、併發症、優勢和不足等方面,將靜脈留置針、CVC、PICC、輸液港等技術作比較,希望對大家有所裨益。
  • 靜脈留置針併發症這麼多,手把手教你如何輕鬆應對
    但在留置針使用過程中也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1皮下血腫原因:操作技術不熟練、在同一部位反覆穿刺或針管固定不牢等因素而導致留置針穿破血管壁形成皮下血腫。護理對策:護理人員要有過硬的技術操作能力,熟練掌握靜脈留置針的操作規程及技巧,穿刺時動作要輕穩、準確,合理選擇穿刺部位及留置針,提高穿刺成功率,才能有效避免或減少皮下血腫的發生。
  • 掌握兒童留置針居家護理10大要點,寶寶安全,媽媽安心
    >1.什麼是留置針?傳統靜脈輸液鋼針 這是因為,給寶寶進行靜脈輸液時,相比傳統鋼針,留置針是具有很多優勢的 要想做到寶寶安全、媽媽放心,我們需要做到以下10點: 護理人員會使用透明的敷貼、膠布等妥善固定留置針,我們要注意避免寶寶撕拉敷貼或膠布,以防導管脫落;不要旋動留置針尾端的封閉接頭(也就是肝素帽哦),以防血液滲出;不要玩耍肝素帽及延長管上的小夾子(輸液結束後小夾子應處於關閉狀態),以免造成留置針堵塞
  • 持續大劑量靜脈泵入多巴胺,小心外滲
    4、注意事項:應強調按個體差異用藥,用藥前要注意補充血容量,不能與鹼性藥物合用,靜注不應漏出血管,心動過速者禁用。案例李某,男患,75歲。主因「上腹部不適3天,嘔血2小時入院」診斷為「上消化道出血。」多巴胺外滲原因分析1、藥物因素:持續大劑量應用多巴胺,可使外周血管收縮,引起穿刺部位皮膚蒼白,血管對缺血缺氧的耐受性降低,使血管內膜受損,通透性增加。容易發生藥液外滲的情況。
  • 關於靜脈採血那些事,80%護士做錯了!
    2首選肘正中靜脈,不推薦通過靜脈留置導管採血。消毒範圍應以穿刺點為中心直徑≥5 cm,因此止血帶綁紮應在穿刺點上7-10CM。3 採血管尾端位置向下,首支採血管有血液流入時鬆開壓脈帶,時間不超過40秒。4 多管採集時的採集順序為先用非抗凝試管、後用抗凝試管。
  • 留置針輸液外滲的原因分析、防範措施及處理方法
    靜脈留置針又稱靜脈套管針,它的使用能減少患者因反覆靜脈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對打針的恐懼感,減輕了其焦躁情緒,因其操作簡單、使用方便、靜脈內留置時間長、保護血管,隨時進行輸液治療,減輕護士的工作量,因而靜脈留置針在臨床廣泛應用。輸液外滲在臨床十分常見,一般認為是由於操作者穿刺時刺破血管壁或針頭斜面未完全進入血管內而引起液體滲漏。
  • 出院過節,腫瘤患者注意這8點,保護好PICC導管「生命線」
    目前,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主要被運用於腫瘤患者的化療,數據顯示50%以上的腫瘤病人需要帶管生活。PICC可為腫瘤患者提供無痛治療途徑,既減輕反覆穿刺的痛苦,又能保證化療順利完成。   PICC被稱為腫瘤患者的「生命線」。
  • 中心靜脈導管的8個問題,新手必讀!
    1、測中心靜脈壓(CVP)時,雙腔導管該選擇主腔還是側腔測壓呢?雙腔導管應選擇主腔進行中心靜脈壓的測定,因為側腔易貼壁影響中心靜脈壓測量值。老師特意叮囑,如果有血管活性藥物和高濃度氯化鉀液應從側腔輸注,可減少對心率的影響,避免藥物導致心臟停搏的突然發生。
  • 關於中心靜脈導管的8個問題,新手必讀!
    1、測中心靜脈壓(CVP)時,雙腔導管該選擇主腔還是側腔測壓呢?雙腔導管應選擇主腔進行中心靜脈壓的測定,因為側腔易貼壁影響中心靜脈壓測量值。老師特意叮囑,如果有血管活性藥物和高濃度氯化鉀液應從側腔輸注,可減少對心率的影響,避免藥物導致心臟停搏的突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