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是最溫暖的詞彙;詩歌,是最優美的語言。當祖國與詩歌相遇,那些金色的詞彙宛如壯麗的樂章,流淌在我們的心間。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慶祝建黨98周年和建國70周年,惠州報業傳媒集團攝製的特別節目今日惠州網《為您讀詩》在7月1日正式與大家見面,第一期帶來我市非遺項目、頗具本土特色的《惠州水北謠》。
以愛國詩詞為內容的文創類節目
今日惠州網《為您讀詩》視頻節目是惠州報業傳媒集團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宣傳活動之一,系列宣傳活動以「壯麗70周年 奮進新時代——爭創一流 獻禮祖國」欄目為統領,《為您讀詩》以「祖國好 惠州頌」為主題,節目內容將選取體現愛國主義或惠州文化內涵、底蘊及氣質的近代、現代、當代詩歌詞曲,主持人與朗讀者共同參與,在呈現聲音魅力的同時,讓愛國主義情懷激蕩精神力量,讓更多的人在詩歌營造的氛圍中,感受祖國的美好並收穫深厚豐富的文化密碼。
《為您讀詩》將邀請惠州市的道德模範、一線工作者、創業先鋒、行業精英等代表來到集團演播廳讀詩,並分享生活和工作感悟,以及這些作品帶給他們的力量。
《為您讀詩》計劃每月一期,將在惠州頭條APP、掌中惠州、今日惠州網、惠州文明網等媒體平臺推出。
第一期關注市非遺項目水北謠
惠州歷史悠久,遺存豐富,文化多元,名人輩出,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您讀詩》第一期節目《惠州水北謠——查蓮子》出自《惠州水北民謠》一書,由惠州水北小學學生演繹成歌舞節目,經過藝術加工後讓人耳目一新,在首屆客家童謠節比賽中還獲得了十佳童謠獎。
收集和編寫《惠州水北民謠》的王國光在節目中談到,編纂此書的緣由與政府宣傳部門重視挖掘整理地方文化有關,也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地方文化,為文化發展留存一個源流。據介紹,2017年11月,水北民謠被評為廣東惠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縣級項目,受到越來越多人關注。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全市人民努力建設國內一流城市之際,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吟唱,贊祖國、頌惠州。如果您身邊有熱愛朗讀詩歌的朋友或者團體,歡迎您向《為您讀詩》欄目推薦。諮詢電話:0752-2831772
相關連結
惠州水北民謠用樸實語言展現時代
水北民謠是惠州民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老一輩水北人在勞作和生活中創作的口頭歌謠,用水北方言吟唱,內容豐富,涉及天文、地理、農事、飲食、愛情以及對人生的認識、事理探索等。水北民謠多方面、多角度展現了所處時代的農村生活圖景,表現了民眾智慧的含蓄意蘊和地方住民的氣質、習尚和多姿、淳厚的感情色彩。
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大部分水北民謠也一度被人遺忘。慶幸的是,2016年《惠州水北民謠》得以集結成書並出版發行,收編了350多篇民謠。
視頻中這幾首惠州水北民謠你會唱嗎?快快學起來吧!
查蓮子
查蓮子,子蓮牽,查到觀音額面前左手彎彎轉,右手到河源,河源到小海,小海到萬年,木棉樹下撿金錢,撿一百,撿一千,問下雷公劈奈邊,上手下手,十二將軍能(舉)起手。 (劈這邊!)
舊村歌
山青水秀好地方,天賜福地畔兩江。宋有東坡遊荔浦,元開村址首姓王。隨後周陳成郭到,又有林袁馮李楊。各姓和睦相處好,耕讀漁獵更興旺。
發達阿仔要記根
上山容易下山難,發達阿仔要記根。不是深根扎泥土,哪來幹壯枝葉繁。
來源:惠州報業全媒體 阿橙視頻
記者:陳雪蓮 王琰 李慧娜
編輯:小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