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文公布。
其中多次提到人才工作的目標、任務,一起來看!
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
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方針,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國際一流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
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
加強學風建設,堅守學術誠信。
深化院士制度改革。
健全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完善科研人員職務發明成果權益分享機制。
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實施知識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動,壯大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
支持發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加強基礎研究人才培養。
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構築集聚國內外優秀人才的科研創新高地。
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完善國家科技治理體系,優化國家科技規劃體系和運行機制,推動重點領域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
改進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方式,實行「揭榜掛帥」等制度。
完善科技評價機制,優化科技獎勵項目。
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擴大科研自主權。
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
加大研發投入,健全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大對基礎前沿研究支持。
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
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強科普工作,營造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
健全科技倫理體系。促進科技開放合作,研究設立面向全球的科學研究基金。
摘自《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專家解讀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孫銳認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重要會議。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複雜變化,會議提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四個尊重」,完善人才工作體系,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基於問題導向、目標導向,通過人才評價、學風建設、院士制度、人才分配製度和創新創業激勵等方面的重點制度改革,推動我國高水平科技人才和產業行業骨幹技術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突破。其中,重點是對國際一流領軍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以及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引進和開發。基於當前我國的不足和短板,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和基礎研究人才隊伍建設得到進一步地強調和重視。
同時,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將更加突出點上聚焦、以點帶面、高端引領的作用,通過構築人才科研創新高地,為科技創新突破、人才創新發展和人才引領高質量發展做出標杆示範,發揮輻射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