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安傑裡奇以前常常開丈夫馬克的玩笑,說他快禿頂了。然而她手腕的一個失誤,真的讓他變成了禿頂。為了節省開支,安傑裡奇先生早就開始自己理髮了,妻子主動幫他打理夠不著的後腦勺的頭髮。於是,她拿起了電動剃刀,可「用力過猛了點兒」,理下了「一大撮頭髮」。她的補救方法是:索性給他剃了個光頭。
經濟衰退讓美國人人都講究節約之道,也創造了「全民理髮師」現象。為節省預算開支,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不去理髮店,而是選擇自己動手。其結果可以說是引發了一場「理髮災難」——洗手間的排水管被碎發堵塞,一些人前額上的頭髮「肆無忌憚」地蓬亂著,以及修剪得參差不齊的髮型。
全美美容學會執行董事戈登·米勒說,理髮看起來簡單,但其實並非如此。美國中高端美髮店如今都感受到了壓力,因為顧客光顧的次數減少了,或是轉而去了其他低價的美髮店。在今年年初一項針對600家美髮店的調查中,約有72%的受訪者說,顧客的消費額已驟減。
喬治·特裡姆今年22歲,是一位平面設計師,他的姓氏「特裡姆(Trimm)」可真是恰如其分(編者註:Trim在英語中意為修剪)——他在過去一年中已自己修剪頭髮20多次。在第一次修剪自己的頭髮後不久,他就在Facebook上開了一個名為「我自己理髮」的群組,現在該組已壯大到145名成員了。
「頭髮是件藝術品。」他說,「除了我,還沒有人能掌握如何修剪它。」一位Facebook留言者說出了她剪長發的秘訣。「首先要確保你的頭髮是直的。」她的帖子這樣寫道,「然後穿上橫條紋的毛衣,把所有的頭髮和胸前的某一橫條對齊,然後就可以剪了。這樣,頭髮在後面就會有非常漂亮的層次。」
特裡姆說,自己動手的主要好處是節省時間和金錢。他的「價值數百萬美元的秘訣」,就是在水槽上放一塊毛巾,以接住剪下的頭髮,這樣便於清理並能防止排水管被堵。家住美國紐約州的希瑟·巴爾莫,以前每月花在理髮和各種頭髮護理上的錢有200美元,而現在她「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她表示,每當自己剪髮時,「我手頭隨時準備著排水管清潔劑」。
與此同時,美容美髮店裡興起了一種小型生意:修復那些在家搞砸了的頭髮。約翰·巴雷特的許多客戶決定自己動手理髮,在獲得悲慘的結局後,他們立刻回來求他幫忙。「我見過一些女士進店時歇斯底裡地大哭」,因為她們把劉海剪去了太多。在他那間位於紐約市第五大道的高級美髮店裡,有時就像醫院的急診室,客人染頭髮時發生的意外,比如被剪壞的頭髮層次,以及明顯的情緒困擾等。「與其說這是髮型的災難,不如說這是一種心理上的災難。」巴雷特表示。
在美國艾奧瓦州,麥露迪·麥克布萊德經營的美髮店,每周要為三四個顧客處理被理壞的頭髮。有一位顧客的頭「好像剛從打穀機裡出來一樣」,還有一位男士進來的原因,是眉毛被他不小心剃掉了。這家名為「平衡生活」的美髮店,最近為一位眼含淚水的18歲少女剪掉了8英寸(約合20公分)頭髮,因為她的創造性努力適得其反——大塊大塊的頭髮被誤剪了。
至於本文開頭提到的馬克·安傑裡奇,自從他妻子出現失誤後,他就一直保持光頭。「幸運的是,他的小鬍子還在。」安傑裡奇太太說,「但他現在不讓我靠近它了。」
::博址 http://blogs.ws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