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觀世音」,就是說觀世音菩薩時常觀察世間的音聲而予以救度。世間的音聲就代表眾生遭受痛苦、遭遇危難、生命財產安全受威脅的時候而發出種種呼救的心聲或聲音,觀世音菩薩以千眼遙觀,千耳遙聞,尋聲救度。本來聲音是耳朵聽的,怎麼說是觀呢?這說明觀世音菩薩能夠六根互用,有無量的威力,有廣大的神通,六根互用能觀察音聲。
另一解釋,言觀世音菩薩在修行的過程中,不緣外塵,觀察此聲真性,真性即如來的真性;因聽外面六塵境界,易觸境生情,所以觀世音在修行過程中反觀自性,證得真如妙理,故稱觀。這兩種解釋是相通的。重頌云: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勝彼世間音
是故須常念
觀世音菩薩悟道後,在世間能尋聲救苦,觀察音聲救度,故稱觀世音。
「菩薩」是印度語,「菩提薩埵」的略稱,譯為漢語意為「覺有情」,就是能自覺又覺他的有情。對菩薩的理解認識也應該加以澄清,不要把城隍、土地、無常都叫做菩薩,他們只能叫「神」。菩薩必須具足大智大悲大願,能夠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才叫菩薩。有些居士受過菩薩戒就應該知道此道理,好好學習經典,生起正見,具足無我智,要有「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的無我慧。
另外最重要就是要有大悲心,要隨時憶念眾生的疾苦,不捨棄眾生,處處饒益眾生。除我的父母親友外,與我平常有交往者以及冤家仇敵都能幫助他,慈悲饒益他,不捨棄他,這才是菩薩的大悲精神,必須要具足這一精神,才能稱菩薩。反之,你對於眾生不修悲心,瞋心很重,一念無明就要罵人、打人、惡口咒人,這就不叫菩薩。即使你受了菩薩戒,也不能證明你就是一個合格的菩薩。
菩提薩埵就是「覺有情」。「覺」即覺悟,覺悟真理,以無我慧能自覺覺他叫菩提。「薩埵」就是「有情」。有情是什麼呢?即所有一切眾生,一切眾生都是有情感知覺的,故稱之為有情。菩提代表智,薩埵代表悲,有智又有悲才叫菩薩。你們看,菩薩的境界是很高的呀!雖然境界很高,大家只要能發悲心,發大願,就已經是資糧位菩薩、有願力的菩薩了。
什麼叫普門?「普」就是普遍,門即能通過的一條路。「普門」就是通達觀世音菩薩大悲大智的一種普遍的法門,一直通到佛果位。這就不像世間法的三惡道和人天善,三惡道和人天善都不叫普門。它們以什麼為門?地獄、餓鬼、畜生都是以五逆十惡為門,地獄以瞋恚為門,餓鬼以慳貪為門,畜生以愚痴為門。地獄受刀山劍樹之苦,餓鬼受飢餓燒燃之苦,畜生受鞭打殺戮之苦。我們要記住不要走那些門。
人天的門通於世間善法,指修五戒十善。人間是苦多樂少,天上雖快樂多,但是天福享盡了,五衰相現前時還要墮下來,這是世間法(世間善),所以這些門不名為普。只有大乘菩薩法,修大智大悲,像觀世音菩薩這種法門,能以觀世音菩薩之心為心,觀世音菩薩之行為行就通於佛道。如此才能恢復真心,真心恢復了就有很大的功德,心如太虛,量周沙界。其境界廣大難思,遍於一切,此時發揮的心力不可思議,所以這個法門稱普門。
據祖師們的有關著述,有以下十種普門:
(一)慈悲普門,修無緣慈、同體悲。
(二)宏誓普門,宏誓即四宏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三)修行普門,修即修六度四攝之行,六度四攝萬行以五戒十善為基礎,逐步引發四無量心,修廣大菩薩行。
(四)斷惑普門,在實際行動中根據自己的病、自己的煩惱,進行對治,斷除自心的煩惱。
(五)如法普門,修習戒定慧,證得一切三昧的境界,悟入佛法的大海,得了智慧,如理作意,如法精勤,就叫如法普門。
(六)神通普門,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六種,到此時能自在地發揮主人公的作用,不像我們凡夫常為外境所轉,而反過來能支配物質、轉化外境。
(七)方便普門,即以大悲心修方便行,根據眾生的需求,進行解救,隨機應化,於調伏眾生方便無礙。
(八)說法普門,通達經典,辯才無礙,以善巧的智慧解說佛法,使眾生都能悟入真理,破除煩惱、所知二障。
(九)供養普門,普賢菩薩十大願裡有廣修供養,供養十方諸佛菩薩,供養三寶,具有舍心,平等一味。供養也是一種修行方法,入於佛法大海叫供養普門。所以不要輕視供養,有力量就多出一點力量,力量少就少出,哪怕一枝花、一杯水都很好,關鍵看你的心。你有這個心,就有此行動,就可以入於佛法大海,以此因緣可以證得佛果,叫供養普門。
(十)成就眾生普門,什麼叫成就眾生普門?就是以實際行動,使眾生蒙受佛法的廣大無邊的利益。經中講到觀世音菩薩隨類現身,不管是三惡道、人天道,無論在哪一界他都可以現身。你們現在經常看到的觀音菩薩像是女身女相,這只是其中的一種。菩薩還要現將軍身、羅漢身、宰官身、居士身、沙彌身、比丘尼身、童男、童女等等身。為救度地獄眾還現身,什麼身呢?現「面然大士」身,就是一般叫的鬼王。見了多可怕呀!但是他不現這個身,就降伏不住那些惡鬼,就不能在地獄度眾生。佛教道場放焰口時首先就要禮拜面然大士,就是請觀世音菩薩鎮壇。隨類現身主要是根據慈悲心修方便行、成就眾生的利益。
總的來說,修學觀世音菩薩法門,就是要具足大慈大悲大願,既能自利又能利益眾生,自他一體故。這個法門能深入佛道,具足此功德,就會遍於一切,無有障礙,故稱為普門。
慈悲、宏誓、修行、斷惑四普門屬於自行自利,是自己修證得解脫;如法、神通、方便、說法、供養、成就眾生六普門是屬於利他。自利利他十種普門任運自在,所以觀世音菩薩又叫普門大士。
持誦觀世音菩薩聖號,不單是口裡持誦而已,還要從內心了解和體會觀世音菩薩的精神,發此心願,落實到實際行動。
「品」代表類別,這一品就是專門讚揚觀世音菩薩功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