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在世間的盛行,源於北涼國主沮渠蒙遜得了一場大病,在醫無良策,藥無療效的時候,來自印度的譯經法師曇無讖勸告他誦讀《觀音菩薩普門品》可消除病患。於是,沮渠蒙遜聽從曇無讖法師的勸告,虔誠誦讀《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結果,他的大病不治而愈。從此,《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在世間被廣泛奉持。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法華經》第二十五品。《法華經》被稱為經中之王,全稱為《妙法蓮華經》,妙法,是指一切佛法之中最好的佛法。蓮花,出淤泥而清淨無染,清香四溢。佛教常以蓮花代表佛法的慈悲與智慧。
觀世音的名號的由來,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佛陀為無盡意菩薩解說觀世音名號因緣,說觀世音菩薩以大威神力的緣故,能夠救度眾生脫離苦難,只要眾生誦念觀世音名號,就能脫離諸多苦難。
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在顯教和密教都很受重視。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以甚深般若照見諸法空性、五蘊皆空。在楞嚴會上時,有二十五位大菩薩分別敘說自己所證得的圓通法門,最後由文殊菩薩評定,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最為殊勝。
與一般人不同,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修行方法是耳根不向外聽,而是向內自聽耳根中能聽的聽性,因此能做到「動靜二相,瞭然不生」。也就是觀察分析世間音聲的虛妄不實,而能做到不受所動,入於如如不動的大解脫境界。世間一般人的耳朵是向外聽的,所以,會因音聲雜染,煩惱增多,貪慾增強以及滋生殺盜淫妄等惡業,隨之苦報不斷。
《楞嚴經》中,觀世音菩薩言說自己的修行方法,也稱為因行,就是說在因中修行的法門。《法華經》言說的是觀世音菩薩的果德,也就是說觀世音菩薩證得耳根圓通之後,來普渡眾生,用心耳來聽眾生的聲音,聞聲救苦。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就是介紹觀世音菩薩的由來和如何普渡眾生的。因為廣為流傳的緣故,《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也被列為獨立的一部經典,作為歷代修學者必修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