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古書畫40載的「畫郎中」:「跪著」復原古書畫神韻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胡凌波正在工作中。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石家莊12月16日電 題:修復古書畫40載的「畫郎中」:「跪著」復原古書畫神韻

作者 李曉偉 黃歆堯

「懷著敬畏之心」,是古書畫修復師胡凌波工作中的心境。在他看來,自己的工作並不神秘,入門也容易,但想要做好必須心懷敬畏。

50歲的胡凌波是石家莊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出身於書畫裝裱世家的他,從6歲起就開始學習書畫裝裱和古書畫修復,至今已歷練40餘年。這些年來,北方多地博物館或私人收藏者經他手裡修復的古字畫,上至宋代,下至清末民國,已達數百幅之多。

胡凌波修復的作品。 李曉偉 攝

走進胡凌波位於石家莊的工作室,「化腐朽為神奇」的一幕幕讓人驚嘆:一幅清代畫家尤笠江的人物圖,修復前已碎成大小几十片,看上去如同燒焦過,可如今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卻是一幅完整無損之作;一幅明代佚名畫家的花鳥圖,修復前紙面汙損嚴重,而修復後花鳥生動而清晰。

或許是見慣了驚嘆的表情,胡凌波顯得很平靜。與往常一樣,他細細地將一幅破碎的民國時期山水畫拼好打溼,小心翼翼為它揭裱,只見他手指輕觸古畫,小心搓揉去掉一層層的復背紙,仿佛輕拂一件稀世珍寶上的細塵,生怕損傷了畫芯……僅一道揭裱工序下來,時間就已過去半晌。

「修復一幅古字畫,就是恢復一段文物記憶,是一個複雜而繁瑣的工程。」胡凌波介紹說,古書畫修復往往需要拼、洗、揭、補、全色接筆、嵌折加固等十幾道工序,每道工序還可細分出多種的操作技法,總共下來有上百種,一幅珍貴的畫作全套修復工序有時需要幾個月。且每道工序都必須嚴格,一旦失手就會導致毀壞,「這對修復師的功底是一種嚴峻考驗」。

胡凌波正在工作中。 李曉偉 攝

更為難得的是,一位合格的古書畫修復師,還需要高超的書畫功底和對古紙古畫的知識積累,山水、人物、花鳥、書法樣樣精通,才能順利地完成全色接筆,補得與原畫天衣無縫。「沒有數十年的鑽研和積累,是無法實現的。」

但胡凌波覺得,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他看來,古書畫很多都是有著數百年歷史的文物,即使一幅作品並非出自名家之手,但人們將之收藏保存至今,都有它的寶貴意義和價值。每每接觸這些殘損的文物,歷史的厚重感常常讓他感到「興奮又沉重」。

「有位同行曾說,我們應該跪著修復這些古書畫。我覺得很對。」胡凌波說,這些文物值得後輩們以敬畏之心來對待,用「跪著」的心態,用嚴謹的態度和細心的工作,重現這些古書畫往日的神韻。在他看來,這是對歷史、對藝術的負責。

「入門容易做好難。」胡凌波總結道,正因如此,古書畫修復人才十分稀缺。2016年,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走紅,將大眾的視線聚焦到這些身懷絕技的文物修復工作者身上,同時也披露了文物修復後繼無人、大量文物只能坐等壞去的現狀。在胡凌波看來,現今人們對文物修復保護越來越重視,然而還需要實際行動,需要更多的人投身進來。

「不能停下來」的胡凌波,現在更多地把精力放在經驗總結上。由他編寫的《中國書畫裝裱史》初稿行將完成。「希望它能成為一部工具書,幫助人們做好書畫裝裱和修復工作。」(完)

相關焦點

  • 河北古書畫修復「畫郎中」:「跪著」復原古書畫神韻
    &nbsp&nbsp&nbsp&nbsp50歲的胡凌波是河北省石家莊人,他出身於書畫裝裱世家,6歲起就開始學習書畫裝裱和古書畫修復,至今已有40多年。這些年來,北方多地博物館經胡凌波手裡修復的古書畫,上至宋代,下至清末民國,已達數百幅之多。
  • 裝裱制畫42載 揚州「書畫郎中」手藝人 更是「守藝人」
    陳晨攝導語昨天清晨,伴隨著陣陣鳥鳴聲,家住廣陵區汶河街道石塔社區集賢二村的馬明新從農貿市場回到家,放下手中的大小袋子,立馬走進工作室,開始了一天的裝裱制畫工作。62歲的馬明新從事裝裱師工作42年,精湛的手藝早已在揚州書畫界小有名氣。
  • 品畫先神韻,論詩重性情,書畫市場為何在宋朝大放異彩
    「吾中華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陳寅恪陳寅恪先生這句話的就是宋朝盛世繁華的佐證,談及宋朝,我會想到御街打馬,煙柳畫橋,參差十萬人家。正是因為宋朝的繁榮使得宋朝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發展的巔峰時代,文學、藝術、哲學可謂是百花齊放,蓬勃發展的書畫藝術更是促進了宋朝書畫市場的持續繁榮。
  • 書畫修復名家趙嘉福:當代紙墨不利於書畫傳世
    同時,趙嘉福談到,用老宣紙進行書畫創作更能出效果。國畫講究「化」,像畫天上的雲,如果紙張好,一筆下去,墨色帶著氤氳的水汽化開,就顯得很自然。如果紙張質量不好,一滴墨下去,就定型了,沒辦法體現出墨色的深淺濃淡,表現力大受局限。所謂墨分五色,也要有紙的輔助才能呈現出來的。
  • 霑化書畫研究會走進幼兒園 舉辦書畫筆會活動
    齊魯網濱州5月31日訊為迎接六一國際兒童節,慶祝霑化區豆豆幼兒園建園十周年,5月30日上午,霑化區關工委聯合區書畫研究會在豆豆幼兒園舉行書畫筆會活動,並組織學生參觀本次活動所創作的作品。活動現場,霑化區書畫研究會的會員以國畫、書法等藝術表現形式展現了對下一代的關懷,其中,霑化區書畫研究會會長範崇仁所繪《竹林清趣》將竹子的神韻、姿態畫的栩栩如生,獲得了在場師生的連連讚嘆。「我們將本著不忘初心的信念,繼續秉承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力爭給孩子帶來更美好、更豐富的童年生活。」霑化區豆豆幼兒園園長郭燕說。
  • 書畫知識:書畫鑑定常識
    天曆二年己巳時任"奎章閣鑑書博士"已經虛齡40了。 再如:關於石濤的生卒時間,過去一直有不同的說法,傅抱石《石濤上人年譜》和郭味渠《宋元明清書畫家生卒年表》均記載為:生於明代崇禎三年庚午,清代康熙四十六年丁亥78歲尚在。廣東省博物館藏的石濤《山水》冊上石濤自題七絕云:"諸方乞食苦瓜僧,戒行全無趨小乘,五十孤行成獨往,一身禪病冷如冰。庚午長安寫此。"
  • 紀念|海派書畫先驅錢慧安與豫園書畫善會
    十年前的春天,豫園涵碧樓又舉辦了紀念豫園書畫善會百年華誕暨「雙管樓遺墨——錢慧安書畫展」。目耕諦審之下,筆者對於錢慧安繪畫又有了新的感悟。我發現其仕女畫風似乎更接近清後期上海本土人物畫家松江改琦,尤其錢慧安創作《紅樓夢》人物畫,簡直步改七薌《紅樓夢》人物畫後塵嘛!
  • 新書速遞|畫意千金——林紓書畫研究
    新|書|坊《畫意千金——林紓書畫研究》【內容簡介】本書為一部對林紓書畫藝術進行專題研究的著作,與以往研究的不同之處在於,作者多年來收集了林紓師友交遊、往來信札等諸多素材,並對口述資料加以梳理利用,不僅探討了林紓的書畫藝術、美術理論,更進一步呈現出林紓為保護、傳承、創新中華傳統文化所做的貢獻。
  • 書畫收藏:清代宮廷畫真偽辨析
    書畫收藏:清代宮廷畫真偽辨析在清代宮廷畫200多年的過程中,創作了內容豐富、數量眾多、藝術精湛的作品。而為謀取私利而偽造假畫亦屢見不鮮。本文就宮廷畫如何辯偽問題,作一些初淺的探討。
  • 一進門看見什麼畫最好 入戶門迎面牆畫 四宜見
    一進門看見什麼畫最好 入戶門迎面牆畫 四宜見 2020年06月22日 12:4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李傳波紅竹畫《禪庭蘆竹十二韻呈鄭谷郎中》作品來源:易從網 李傳波此副紅竹畫《玉堂種竹六韻》,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畫面上是一叢竹子,竹子空白處則題有一首「禪庭蘆竹十二韻呈鄭谷郎中」詩句。
  • 東臺為什麼被稱為書畫之鄉?
    東臺開放大學專任教師,從事本科藝術學,古代文學,美學,古典文論,中學語文教學法等課程教學,原東臺市第三中學語文教研組長,東臺市教師進修學校暨東臺電大敎科室主任,東臺《教學之友》主編,現為江蘇省邏輯學會理事,鹽城市政協第六、七、八屆文史研究員,東臺市政協特聘文史委員,先後發表省級以上學術論文40餘篇,其中核心期刋8篇,獲國家級一二等獎6篇,獲省級以及各級獎項數十篇。
  • 直擊書畫:書畫界的悲哀,是現代人的審美缺失
    三分畫七分裱,這是自古至今的對中國畫的視覺的認定。也是經過漫長的時間驗證下的真理。所以在中國畫的交易中,歷來畫廊都是裝裱後掛在店內供客戶選擇。就是今日的線上交易也是用軟體合成裝裱的樣式。甚至還會合成到使用場景中。
  • 中國古代書畫的起源及鑑賞
    宋代的書法總的說來,楷書不及唐代,而行書神韻特勝。③元代趙孟的行書,從李邕上溯王羲之,略帶媚姿,晚年比較蒼勁。④明代書家,大都長於行書,對正楷和草書寫得較少,有時還往往在楷書、草書中雜有行書。⑤明清之際的書法家以行草見長的。
  • 著名書畫藝術家高建啟:品位決定境界 追求永無止境
    與此同時,作為中華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書畫藝術,近年來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群眾的喜愛。練習書畫藝術,早已不再是以往僅限於書畫愛好者的小眾愛好,而是收穫了從中小學生到花甲老人的無數粉絲,各類書畫培訓班也是招生火熱,其產業規模不可小覷。 不過,傳統書畫藝術入門容易,想要達到一定的境界,卻並非易事。初學者若非天賦異稟,且勤加苦練,往往難以取得質的突破。
  • 「藝術中國」——饒昌東書畫作品鑑賞
    賞 饒 昌 東 書 畫(文瀟)/文饒昌東人生從容, 善良,堅韌, 毅奮與從幼至老歷經書畫的歷程密切相聯。享其翁書畫之作有其人的思想、品格之浸潤,味遠,涵厚,氣自華。菊林書香韻味濃,墨磨濃淡香,硯池終身燦生光!觀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誇,筆跡流水行雲。興來飛毫拂素,五體均揮,花鳥亦灑,山水皆傾情樸實無華。
  • 古舊字畫修復:妙手復完璧 仁心現神韻
    後來,因舊屏風上拆下的書畫需要保存,就發展成了真正意義上裝裱,因此漢代即有裝裱的繪畫出現了。裝裱書畫既為了保護,又是為了美觀,對帝王而言,還是為了顯示其威儀。先秦時代就有「為人主上者,不美不飾之,不足以一民也」(《荀子·富國》)的說法。裝裱師(修復師)就是專醫畫病的大夫,被稱之為「畫郎中」。
  • 書畫作伴 翰墨人生
    2020-12-15 09:40 |浙江新聞客戶端-樂清日報
  • 書畫的活水
    除了宮廷畫師,文人畫興起後,擅書畫者也不見煞有介事的職稱。元代女畫家管道升是趙孟頫的太太,等於「家庭婦女」或「幹部家屬」,畫得好,於是留名。擱今天,她或許會被評為「國家一級畫師」吧,而且會印在名片上。  中古、近古的書畫如何買賣,我知識太少,不得而知,反正宮廷畫家有朝廷養著,寺廟道觀的裝飾則是畫匠的工程。揚州、金陵,曾是著名的書畫市場,乃有「揚州八怪」「金陵八家」。
  • 說說行畫,談談行畫產生的人性 直擊書畫
    行畫的天空,一樣白雲飄飄,彩霞紛飛。萬物自有定律,有產生就有需求。行畫既然存在,就有其存在的道理。「行畫」是被魔化的一種「畫」。在不同的人眼裡有不同的定義。 「行畫」又是一種書畫領域中的攪屎棍。特指,沒有藝術感的繪畫作品。
  • 身高70釐米的「侏儒」老人,左手練書畫45年,成為書畫界風雲人物
    現在的書畫圈中流行著一種說法,書畫界現在可以分為兩種人,一種是玩創新的人,另一種是守護傳統的人。玩創新的喜歡玩出新花樣,像是「抽象國畫」、「針管墨畫」等,他們大都是以標新立異為目標,認為傳統書畫落後,也因此越來越看不起傳統書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