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行畫,談談行畫產生的人性 直擊書畫

2020-12-16 直擊書畫

行畫的天空,一樣白雲飄飄,彩霞紛飛。萬物自有定律,有產生就有需求。行畫既然存在,就有其存在的道理。「行畫」是被魔化的一種「畫」。在不同的人眼裡有不同的定義。 「行畫」又是一種書畫領域中的攪屎棍。特指,沒有藝術感的繪畫作品。

肖大平作品

「行畫」存在是必然的,因為這與消費者的審美密切相關。在藝術家眼中的「行畫」可能在部分普通人眼裡就是藝術品,因為審美和對藝術性的認知不同,而產生。在社會發展中「行畫」並不是妖魔,而是全民「美」消費的使者。她賦予了普通人消費「美」的權利。但是如果因為針對普通人對書畫藝術的認知度低,而去胡扯淡,亂要價,當作社會公認的藝術品銷售,那麼,「行畫」就是真正的妖魔。

陳雲鵬作品

「行畫」是社會需要的必需品,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是她不是藝術品也是板上釘釘的事實。所以她就有了自己的價值定位。低價是她的特色,因為如不是低價,也無法普及到大眾。如果,市場交易價超出了一個價格範圍,就是不良商人或者假冒偽劣的畫家在搗蛋。「行畫」本一身潔白。美如天使。但是在這個時代卻被邪魔所利用。他們抓住了人民的心理,利用原生的貪慾,給部分人種下了貪慾的種子。把一張毫無價值的「畫作」當作藝術品銷售,本應該幾十元的「畫」他們能炒作到幾萬甚至幾十萬,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交易就有欺詐,但是不代表所有,可是每個行業都存在。

王曉光作品

書畫藝術品的交易之坑大體四個方向,第一個方向就是各大拍賣,他們的坑是先坑參拍者,如果坑沒人跳,還有後續,就是會有一個交易記錄,這個記錄會被他們充分利用,再去作為價格標示去坑常規市場的購買者。第二個坑,也是借用第一個坑來實施自己的坑術的,就是實體畫廊,他們會加大、誇大這個拍賣記錄,然後再去說自己會超低價售出。但是這部分畫廊都是經營不長久的。第三個坑就是直播,各大直播平臺都陸續的開通了帶貨功能,因為監管的不成熟,很多無良的商家在裡面渾水摸魚,拿著劣質當精品。也因為直播平臺的消費者大多數對書畫藝術不是很有研究,也都大多是初次接觸,又因為自己的審美有所無為,也就被這些無良直播間趁虛而入。

韋智傑作品

自2016年至今在直播間交學費的畫友應該是百分百,他們的區別就是多和少的關係。第四個坑,絕對是坑,直接就是百分百的坑「電話營銷」,這個坑是無敵的,也真正的是因需求而產生的坑。這個坑也是真整地建立在貪慾之上的,這個貪包含經營者的無良和購買者貪慾。有句古話說得好,「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而這個領域就是,一群蒼蠅盯上了自己開縫的蛋!本是駕著彩雲而來的行畫,卻生生地被烏雲所蓋,原因所在無非就是「貪」,如果售者、購者都不貪,那麼「行畫」的彩霞都會映照早晚。烏雲將無處可存。

本文為朋友們精選幾幅藝術品,敬請品正!

相關焦點

  • 寫意畫的墨韻五色與暈染之分 直擊書畫
    寫意畫的墨韻五色與暈染之分,直擊書畫來為您解讀。國畫寫意的墨韻五色,不是暈染,暈染只是一種裝飾效果或者是設計手段。中國畫的過多暈染已經把國畫的寫意精神丟失的所剩無幾。莫把暈染來當作寫意,寫意是一種精神,是中國畫的載體特製的運用,是是一種平衡關係。
  • 觀杜豔老師團扇作品,淺講團扇扇面畫 直擊書畫
    杜豔作品 2中國書畫有著繪畫藝術界完整的理念,因為其包含了中國幾千年的哲學思想、文學思想,中國書畫的發展歷程與文學和哲學是平行前行的。而團扇的書畫創作是伴隨書畫藝術一起發展的,不要看小小的團扇繪製的內容,她是可以傳達中國書畫寫意精神意味的,在團扇上創作書畫是非常貼切東方思維的,團扇創作的審美理想和中國畫含蓄詼諧的風格以及中國書畫獨有的世界觀。
  • 直擊心靈的自然幽野氣象——黃文麗大景花鳥畫之美
    現任遼寧省文史研究館館員,遼寧省第十屆、第十一屆政協委員,北京民族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澳大利亞藝術學院客座教授,澳中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族名家書畫院、中國長城書畫院特聘畫家,遼寧省東方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一級美術師。
  • 國畫之中,行畫與原創畫的本質區別有哪些?
    ,行畫。那什麼是行畫呢?它與我們傳統的國畫有什麼區別,它究竟是屬於什麼類型的畫種,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什麼是行畫。在古代之中是這沒有行畫這款畫種的,因為那是的國畫是非常高大上的,是朝庭皇親貴族的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文化象徵。那時候甚至是皇帝也對它有所偏好,就像宋代皇帝趙佶,對國畫喜愛可以說是達到了痴迷的程度。
  • 十三行博物館:通草畫&通草畫中被遺忘的茶葉
    2018.05.12   免費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淺談通草畫及通草畫中被遺忘的茶葉  【主講人】王 恆(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榮譽館長【講座流程】  1.王恆先生與大家分享他收藏清代通草畫的經歷與通草畫的特點,還有通草畫中反映茶葉貿易的內容介紹。(約45分鐘)  2.茶藝表演。
  • 「詩畫中國行」探「山」訪「海」!
    11月19日-23日,「詩畫中國行」大型主題採風活動走進安徽宣城和浙江安吉,走進皖南水東古鎮和浙北鄣吳古鎮,走進「山嶼海」在華東的兩個基地——宣城親心谷和安吉幸福城,所到之處人氣十足。以詩書畫為媒,為新時代畫像。為進一步踐行「兩山」理論,「詩畫中國行」採風活動旨在謳歌祖國大地生態美景和建設成就。
  • 如何從「人」的維度理解,什麼是行畫?
    在藝術行業,「行畫」眾人皆知,同時也是大家比較避諱的一個問題。因為行畫,它只有裝飾價值,但當你自認為很好的一幅畫,被人指出是一幅行畫的時候,其實它連裝飾的價值都失去了,所以說行畫的價值等於零,毫無價值。那到底什麼是行畫?判定一幅作品是行畫的標準是什麼呢?
  • 詩畫中國行——「周蘇英」詩畫中國行,她隨團回了趟江南
    一來到山嶼海集團位於安徽宣城親心谷的基地,「詩畫中國行」採風團成員、青年畫家周蘇英的身心便不由自主地放鬆了下來。「這裡的一山一樹,一磚一瓦,就連小溪的曲折,感覺都跟我的家鄉一模一樣。」最憶是江南周蘇英是土生土長的江南女子。生於浦江,長達15年的時間裡,都曾生活在杭州。
  • 修復古書畫40載的「畫郎中」:「跪著」復原古書畫神韻
    受訪者供圖中新網石家莊12月16日電 題:修復古書畫40載的「畫郎中」:「跪著」復原古書畫神韻作者 李曉偉 黃歆堯「懷著敬畏之心」,是古書畫修復師胡凌波工作中的心境。在他看來,自己的工作並不神秘,入門也容易,但想要做好必須心懷敬畏。
  • 《溪山行旅圖》為何被稱宋畫第一?
    如今許多名作都誕生於這個時代,其中就包括範寬那幅被稱為「宋畫第一」的《溪山行旅圖》!圖 | 範寬《溪山行旅圖》,何神作?《溪山行旅圖》是範寬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繪畫史中的傑作。明清時期的著錄裡,沒有提到畫家的款印,幾百年間,人們只能依據史料記載以及董其昌在畫上的題跋來推測這幅畫的作者是範寬。
  • 重返芥子園 重返藝術原點 丨「詩畫中國行」走進浙江蘭溪
    在萬木流金、層林盡染的時節,「詩畫中國行
  • 「詩畫中國行」走進皖南浙北收穫滿滿:慢生活是如何養成的
    11月19日-23日,「詩畫中國行」大型主題採風活動走進安徽宣城和浙江安吉,走進皖南水東古鎮和浙北鄣吳古鎮,走進「山嶼海」在華東的兩個基地——宣城親心谷和安吉幸福城,所到之處人氣十足。以詩書畫為媒,為新時代畫像。為進一步踐行「兩山」理論,「詩畫中國行」採風活動旨在謳歌祖國大地生態美景和建設成就。上月,活動在北京啟動後首站來到福建廈門。在「海」邊,用詩書畫作品展現廈門經濟特區「潮起鷺江四十年」的輝煌成就,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本次活動由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委宣傳部、浙江省安吉縣委宣傳部和美術報社共同主辦,浙江山嶼海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協辦。
  • 每日一畫|《溪山行旅圖》
    原標題:每日一畫|《溪山行旅圖》《溪山行旅圖》是北宋範寬創作的一幅絹本墨筆畫,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該圖主體部分為巍峨高聳的山體,高山仰止,壯氣奪人。山頂叢林茂盛,山谷深處瀑如線,飛流百丈。該畫作描繪的是典型的北國景色,樹葉間有"範寬"二字題款。圖上重山迭峰,雄深莽。山頭茂林叢密,兩峰相交處一白色飛瀑如銀線飛流而下在嚴肅、靜穆的氣氛中增加了一分動意。近處怪石箕居,大石橫臥於岡丘,其間雜樹從生,亭臺樓閣露於樹顛溪水奔騰著向遠處流去,石徑斜坡透迤於密林蔭底。
  • 書畫收藏:清代宮廷畫真偽辨析
    書畫收藏:清代宮廷畫真偽辨析在清代宮廷畫200多年的過程中,創作了內容豐富、數量眾多、藝術精湛的作品。而為謀取私利而偽造假畫亦屢見不鮮。本文就宮廷畫如何辯偽問題,作一些初淺的探討。
  • 「詩畫中國行我的幸福曬出來」大型主題採風活動完美收官!
    以詩書畫為媒,為新時代畫像,為進一步踐行「兩山」理論,謳歌祖國大地生態美景和建設成就,11月19日-22日,「詩畫中國行我的幸福曬出來」大型主題採風活動分別走進山嶼海親心谷和山嶼海幸福城,開展了為期四天的文化藝術盛宴。
  • 《溪山行旅圖》賞析,宋畫第一的畫究竟是怎麼樣的
    《溪山行旅圖》是北宋範寬創作的一幅絹本墨筆畫,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明代書畫家董其昌:「宋畫第一。」他擅長畫冬景,作品有肅穆之氣,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稱;畫山石如捲動的雲,後人稱為「捲雲皴」;畫寒林創「蟹爪」法。對北宋的山水畫的發展有重大影響,北宋時期被譽為「古今第一」。李成與寬範的作品中,都有一股感天地時氣的創造力,所表現的大自然具有恰當而又和諧的秩序感。
  • 國畫的鑑賞有時是畫外功,範寬的溪山行旅圖,啟功一看便知真假
    可以不會畫,不能不懂畫,範寬的溪山行旅圖的背後,提高國畫鑑賞能力,復興傳統文化。學畫太難,有多少人終其一生也沒有摸到一點門道,但是我們大眾可以不會畫,但是不能不懂畫,能鑑賞一二,也算是一件幸事。下面,我們通過北宋畫家範寬的溪山行旅圖的故事,來講一個書畫鑑定的故事,談一談畫外的功夫有多重要。啟功老先生在世時,有人拿來一幅範寬的溪山行旅圖,讓老先生給鑑別一下。彼時,老先生也未曾見過溪山行旅圖的真跡,只是聽說過,那怎麼才能鑑定一下啊,老先生一時還沒有主意。
  • 「詩畫中國行」主題採風活動走進安徽宣城和浙江安吉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夏瑾)為進一步踐行「兩山」理論,謳歌祖國大地生態美景和建設成就,11月19日-22日,由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委宣傳部指導、美術報社主辦、浙江山嶼海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詩畫中國行」主題採風活動走進了安徽宣城和浙江安吉。
  • 如何使小孩子產生學習水墨畫的興趣
    如何指導學生有效地進行水墨畫學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水墨畫帶來的水墨情趣,培養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作畫興趣和正確的審美觀念。那麼在小學美術課程裡如何進行培養學生學習水墨畫的興趣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再談談我的幾點淺見。一、首先認識水墨畫在美術中的獨特性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
  • 「書畫精覽」大明遺韻—佚名《溪山行旅圖》
    來自衡水中國書畫博物館佚名《溪山行旅圖》設色絹本立軸 335cm×98cm衡水中國書畫博物館藏《溪山行旅圖》以高遠式構圖,於巨幛之上作正面聳拔的山峰,氣勢雄偉作者不囿於規範與程式,於近處樹木,以草書筆法畫出,用較濃的墨色勾出主幹,樹身勁挺。筆力剛健瀟灑,簡練又凝重,特別是樹枝,狀如鷹爪,細觀之,可見其筆筆相連,有時一筆而成一片,或參差向上,或離披而下,不同的形狀,當是代表不同種類的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