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23日,「詩畫中國行」大型主題採風活動走進安徽宣城和浙江安吉,走進皖南水東古鎮和浙北鄣吳古鎮,走進「山嶼海」在華東的兩個基地——宣城親心谷和安吉幸福城,所到之處人氣十足。
以詩書畫為媒,為新時代畫像。為進一步踐行「兩山」理論,「詩畫中國行」採風活動旨在謳歌祖國大地生態美景和建設成就。
10月,活動在北京啟動後首站來到福建廈門。在「海」邊,用詩書畫作品展現廈門經濟特區「潮起鷺江四十年」的輝煌成就,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本次活動由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委宣傳部、浙江省安吉縣委宣傳部和美術報社共同主辦,浙江山嶼海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美術報北京編輯中心全案策劃執行。
一路走來,採風團探訪著「山」,深度考察了宣城親心谷和安吉幸福城。
那山那水皆入畫
親心谷毗鄰皖南水東古鎮,背靠螃蟹嶺,為古時著名的徽杭古道必經之地。幸福城與鄣吳古鎮隔溪而望,「肩挑」的兩座山分別為玉華山和金華山,清代王顯承曾有詩云:「竺到吳村香雨亭,柳絲斜拂酒旗青。玉華金華雙峰峙,流水落花出晚汀。」說的便是鄣吳。
活動受到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的重點關注。「祖國河山壯觀美麗,藝術摹繪青山綠水。宣城是有名的『文房四寶』之鄉,安吉則是『兩山』理論的發源地。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採風團成員、中央文史館書畫院執行院長馬新林表示。
有同感的還有採風團成員、在京著名畫家彭華競和姚鳴京。
採風活動期間,適逢兩場秋雨,同在「山」邊的親心谷、幸福城,雲霧繚繞、層林盡染、如入仙境。
20日一大早,被親心谷自然美景吸引的採風團進行了創作筆會。
馬新林、彭華競、姚鳴京這三位風格迥異的畫家合力創作了2幅八尺整張巨幅畫卷。一幅為《高士圖》,一幅《雪域春風》。這兩幅圖,一古一今,蘊含了畫家們對親心谷景區大自然美景的高度讚揚。
感受過水東古鎮和鄣吳古鎮的人文氣息,22日上午,花鳥畫家李漢平和風景畫家馬良書進行了實景寫生。他倆不僅把親心谷的景色搬進了畫面,而且把與幸福城隔溪而望的鄣吳古鎮搬到了自己的作品裡。
慢生活節奏
頻頻觸發寫作靈感
已在新三板上市的山嶼海集團是一家康養服務全產業鏈創新型企業。2009年,山嶼海從海南自由貿易區一隅出發,到紮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源地——安吉,如今已著力構建起生態養老產業閉環。
今年以來,山嶼海以其「健康生活、幸福養老」的理念,在疫情後逆勢增長,吸引了眾多有著康養需求的中高端老年人群,成為後疫情時代,健康享老生活的最佳選擇。為此,集團董事長熊雄還曾作為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康旅產業經濟發展突圍創新企業的代表,出現在今年8月1日的央視《新聞聯播》。
在詩人們看來,一路上在古鎮和山嶼海基地感受到的慢生活節奏讓他們印象深刻。採風團成員、《揚子晚報》副刊主編龔學明有感而發,創作了《在親心谷說「慢」》《鄣吳鎮訪吳昌碩故居》等現代詩。
《在親心谷說「慢」》中,龔學明寫道:「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我們的/ 所缺在哪?/ 我們:缺少沉思,缺少 /高負氧離子的空氣,我們 /在無謂的節奏中,缺少慢/ 比溪水更透明的無欲無求 /而在親心谷的低處,在 /竹林仙境,可以獲得」。
在另一首《鄣吳鎮訪吳昌碩故居》中,他又感慨:「所有的人都曾是孩子/所有的童年不堪回憶:飢餓/ 逃遁,在命運的追逼裡/ 無可奈何,而又必須/ 沉默抗爭/細雨驟然來了/ 潤溼的青磚像墨/ 我久久看著:滴在水缸裡的/ 漣漪;這是舊時的雨滴/ 20歲前的吳昌碩在看」
《詩歌月刊》主編李雲創作了《在鄣吳》《拜謁吳昌碩大師銅像》《與——寫給山嶼海集團》《知青壩》等詩歌。他寫道:「扇面在黎明『撲』的一聲清脆打開/縱縱橫橫的巷子和流水/操吳語的人們在詩意行走/白牆黛瓦/小格窗裡飄出越調/也飄出糯米黃酒香味/眩目且微醺」(《在鄣吳》)
「陽光與星辰之間有大地/山與海之間我們還有椰子飄香的島嶼/父與母之間有子女/愛情與親情之間還有DNA一致的血脈/我與你之間有天使/蒼穹與宇宙之間還有飛翔的愛神/年青與蒼老之間有愛心滿滿的你們/續賡生命與再生之間還有幸福裡幸福城/幸福源幸福灣……/青山與綠水之間有萬物蒼生/萬物蒼生與神仙之間不再只有宿命難改/走進山嶼海就走進幸福裡/走進幸福裡就進入永恆的春天」(《與——寫給山嶼海集團》)
來自濟南的《大眾日報》副刊主編劉君是位散文家,她在《我的南方北方》一文中寫道:「11月底,北方已進入冬天,南方卻還是一片深秋景象。正是大自然濫用色彩的時候,打開調色盤,山上的樹盡可以紅一處,綠一處,黃一處。紅的是楓樹,綠的是毛竹,黃的是銀杏。綠的添一點紅,讓它綠得更深沉些;紅的可以兌一點赭石,就有了更加成熟的味道;至於黃,仿佛不用就會過期作廢,一夜的時間,就黃得通透,沒有一點雜色」。
幸福體驗
俘獲了大家的芳心
來自《中國青年報》《大眾日報》等新聞單位記者感興趣的,則是新時代老人在山嶼海的幸福生活體驗。
據了解,山嶼海集團的幾十個基地大都依山傍海,風景優美,周邊人文氣息濃鬱。本次「詩畫中國行」活動走訪的安徽親心谷和安吉幸福城即是如此。
特別是在幸福城,採風團成員參觀了山嶼海生態農場,目睹了山嶼海尊享會員的幸福生活後,又與這些新時代老人進行了交流座談。
78歲的上海同濟大學退休教師石志源這趟在幸福城住了1個多月。「我們在山嶼海享受到的是典型退休慢生活。威海銀灘、海南文昌、廣西巴馬、江西宜春等基地,我們都去體驗過了,來得最多的還是安吉幸福城,因為這裡離上海近、服務又好。」石志源說。
「我們不在家,就在山嶼海!」62歲的杭州人朱惠娟說,「這裡水質好,空氣也好。我們在這裡吃的是山嶼海農場自產的有機蔬菜,享受的是『家人』般的貼心服務,還可以參加每個月接連不斷的活動。在我們眼裡,這就是有品質的退休生活!」
內容來源:人民網、光明網、中國青年報、大眾日報、詩歌月刊、揚子晚報、浙江新聞、浙江在線、天目新聞、小時新聞、美術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