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中國行——「周蘇英」詩畫中國行,她隨團回了趟江南

2020-12-13 syh山嶼海康養

一來到山嶼海集團位於安徽宣城親心谷的基地,「詩畫中國行」採風團成員、青年畫家周蘇英的身心便不由自主地放鬆了下來。「這裡的一山一樹,一磚一瓦,就連小溪的曲折,感覺都跟我的家鄉一模一樣。」

最憶是江南

周蘇英是土生土長的江南女子。生於浦江,長達15年的時間裡,都曾生活在杭州。

繪畫,少不了要外出寫生。國內國外,從北到南,太行山、賀蘭山、重慶、青島、江蘇、江西......跑過那麼多地方,她最青睞的還是江南。「因為疫情影響,今年的寫生安排比較少,恰逢『詩畫中國行』主題採風活動,讓我終於有機會下江南。」周蘇英笑著說,「這可是今年的第一次哦。」

抵達的那一天,許久不下雨的宣城飄起了綿綿細雨。這一陣淅瀝的秋雨,也讓親心谷煥發出了不一樣的美:氤氳的空氣,繚繞的雲霧,延綿的山巒,蔥蘢的森林,一片旖旎風光。

親心谷背靠螃蟹嶺,為古時著名的徽杭古道必經之地。景區佔地面積萬餘畝,集文化厚重、自然靈秀於一身,涵蓋休閒度假、運動遊樂、研學科教、健康養生四大功能版塊,是「魅力安徽·最受歡迎旅遊度假景區」之一,也是安徽省「861」計劃項目,更作為宣州區唯一的代表,入選「安徽省職工療休養基地」。

在這裡,吃的是綠色無公害蔬菜,住的環境層林疊翠,處處透露著舒適與安心,周邊更有水東古鎮、敬亭山等豐富的文旅資源。

據工作人員介紹,山嶼海在打造景區之初,便決定大力深耕「森林康養」主題。在此過程中,始終秉持著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為了能讓遊客感受到本真和原始的自然風光,上萬畝的山林裡愣是沒砍過一棵樹。「這樣的設計理念,真的值得點個讚。」周蘇英說,可能正是因為這樣,這裡的山林、樹木,處處都透露著一種野性之美,一種原始的生命張力,也帶給她無限的創作靈感。

以前,她最怕畫樹,覺得怎麼都表現不出它的美。「老師說,除了符合生長規律,還要有感情。」樹與樹之間的交流,枝與杈之間的纏綿,葉與葉之間的眉目傳情,種種課堂上一時參不透的內容,她在此次採風的過程中一一體悟。

「你看,如果仔細觀察,南方就連樹都是溫柔的。」記者有些不明所以,周蘇英笑著說起自己曾經的一件趣事。有一次,她畫上的樹被老師點評為「不知道多少年沒喝水了。」原來,是她的樹畫得不夠舒展。「南方的樹長得快,枝長葉茂,柔美順溜;而北方水分少,樹長得慢,瘤漫節多,粗礪蒼茫。但不管是哪裡的樹,除了畫出當地樹的特徵外,還都得表現出樹本身的美感。能引起別人共鳴的美,一定是抓住了事物本質的美。而美的層次又有很多種,你不斷地回過頭去看你的生活,一樣的風景,感觸卻有可能已與上一次完全不同。」

童話色彩的山水畫

如果說在親心谷裡看到的是靈秀的自然山水,那來到8公裡之外的水東古鎮,周蘇英感受到的便是濃厚的人文氣息。

這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老集鎮,始建於隋唐時代,因鎮邊有一條稱之為黃金水道的水陽江而盛極一時。古鎮古街現存700多米,街道兩旁的民居鱗次櫛比,依稀可見當時的繁華。古鎮的標誌性景點——十八踏御井,不僅見證了歷史的興衰,更是充分體現了古人用水節水的智慧。

這些繪畫內容、技法以外的知識,更是讓她深深著迷。「中國畫,最講究的是文人的氣質與精神。」周蘇英說,南朝齊梁時期的畫家謝赫,提出了中國繪畫上的「六法」——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這也成為了後世畫家、批評家、鑑賞家們一直追奉的經典。在周蘇英看來,繪畫最高的境界,非「氣韻生動」莫屬。「技法,是繪畫的基礎,但也是最淺顯的層次。書畫外的修養,諸如對歷史、人文、哲學的探究,畫家看過的書,走過的路,乃至生活的磨礪,才是真正能讓他在畫上表現出獨特風格和氣質的關鍵。」

周蘇英的山水畫作品,就是她踐行個性思考的產物。

仙鹿、祥雲、孩童,再加上一些敦煌壁畫的元素,構成了長卷《雲山仙居圖》。靈感,來自於她從小的幻想。

童年時期的周蘇英,總喜歡躺在家門前大大的空地上,仰著頭看天上的雲彩。「我總覺得,雲上應該住著仙女,不知道哪一天,她們就會來到我的身邊。」成長的現實世界裡沒有仙女,但藝術可以超脫於現實,所以幻想可以插上藝術的翅膀,自由地馳騁在宣紙之上。每一次回眸江南,童年那份對「仙」不切實際的胡思亂想都會在她的腦海裡清晰重現。「江南是最適合『仙』的。你看這親心谷,走到哪兒,你都會覺得自己不是在人間。」

所以,她便極力想將「仙」搬移到畫上,因為畫畫就是要傳達自己的理想。她的研究生畢業展作品《空山靜 人語稀》表現的也是這樣一種帶有童話色彩的仙境。在幻化的山水中融入了孩童「點景人物」,周蘇英覺得,每一個在不同場景中活動的孩子,都是深埋在她心底的童年的自己。最終,該作品被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收藏。

▲周蘇英作品《空山靜 人語稀》

律師跨界成畫家

很難想像,周蘇英其實並不是科班出身,只能算是半路出家。她的前職,是一名律師。

可對繪畫的喜愛,其實從小就刻在了她的骨子裡。「我爸爸平時就喜歡畫畫,也許是受到他的薰陶,我也喜歡塗塗畫畫。」當年報考大學時,周蘇英填的所有志願全是「服裝設計」、「玩具設計」等專業,可是她當時並不知道這些專業都需要美術成績,最後被調劑到了中國紡織大學的「工業通風與空調工程」專業,成了一名名副其實的工科女。

「真的是很不甘心哪。」周蘇英說,在工科領域,她覺得自己真的是沒天賦,完全沒有靈感。她憋著一股子勁,就想著有朝一日能與藝術再續前緣。

一個偶然的機會,周蘇英走進了中國人民大學畫院孫其峰研究會花鳥畫工作室,從律師跨界書畫領域,便再也沒有離開過。

縱然一開始生熟宣不分、狼羊毫不察,但她硬是憑著自己對繪畫的熱愛在美術圈堅持了下來。興趣果然是最好的老師。天分了得、又深諳勤能補拙之道,幾年研習下來,周蘇英居然考取了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師從知名畫家姚鳴京,創作重心由寫意花鳥畫轉入寫意山水畫。那一刻,她才終於覺得自己離夢想又進了一步。

也許是從零開始,頭腦中畫畫的條條框框等程式化約束也少,周蘇英在創作時反而顯得大膽。她自己也說:「我在畫畫時,就是追求要畫得有趣一點,在造型、意境上下功夫,所畫不一定真實,但求作品能耐人尋味。」

當然,在學藝的過程中,周蘇英說她常常也會陷入瓶頸,畫著畫著,就覺得自己突然不會畫了。「這塊兒通了,那塊兒好像又堵住了。」不斷地進行自我否定,這個過程就好像是在升級打怪,她的創作能力也因此得以不斷提升。

如今,周蘇英的周圍儘是馬新林、黃華三、彭華競、姚鳴京等繪畫名家,創作氛圍濃厚。在她的影響下,大姐周榮娟、二姐周秀娟也陸續北上,步入畫壇。目前,大姐周榮娟是中國人民大學畫院孫其峰藝術研究會花鳥畫工作室班主任,主攻花鳥;二姐周秀娟研究工筆花鳥畫,為中國人民大學畫院苗重安、朱紅暉工作室畫家。

▲從左往右依次為周秀娟、周榮娟、周蘇

這些年下來,三姐妹不僅找到了自己內心的歸屬,也收穫了滿滿的榮譽:周榮娟的作品《花曼宜陽春》入選第十屆全國當代花鳥畫家優秀作品展,作品《若要盼得佳人來》獲「紀念何香凝先生誕辰140周年暨首屆香凝如故」全國美術作品展入會資格獎;周秀娟的作品《城南舊事》入選2016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風兒輕哼著歌》入選第二屆中國民族美術雙年展;周蘇英的山水畫作品《晚來秋宜人》入選由中國美協主辦的「紀念周恩來誕辰120周年中國畫作品展」,山水畫作品《空谷夢境圖》入選由中國美協主辦的「翰墨神木」全國中國畫作品展……成績斐然。

【人物名片】

周蘇英,浙江省浦江縣人。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獲藝術學碩士學位。李可染畫院研究員,五洲書畫院副秘書長,北京美協會員。作品曾多次在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美術作品中獲獎或入選。

內容來源:人民網、光明網、中國青年報、大眾日報、詩歌月刊、揚子晚報、浙江新聞、浙江在線、天目新聞、小時新聞、美術報等

相關焦點

  • 「詩畫中國行」主題採風活動走進安徽宣城和浙江安吉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夏瑾)為進一步踐行「兩山」理論,謳歌祖國大地生態美景和建設成就,11月19日-22日,由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委宣傳部指導、美術報社主辦、浙江山嶼海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詩畫中國行」主題採風活動走進了安徽宣城和浙江安吉。
  • 「詩畫中國行」探「山」訪「海」!
    11月19日-23日,「詩畫中國行」大型主題採風活動走進安徽宣城和浙江安吉,走進皖南水東古鎮和浙北鄣吳古鎮,走進「山嶼海」在華東的兩個基地——宣城親心谷和安吉幸福城,所到之處人氣十足。以詩書畫為媒,為新時代畫像。為進一步踐行「兩山」理論,「詩畫中國行」採風活動旨在謳歌祖國大地生態美景和建設成就。
  • 「詩畫中國行」走進皖南浙北收穫滿滿:慢生活是如何養成的
    11月19日-23日,「詩畫中國行」大型主題採風活動走進安徽宣城和浙江安吉,走進皖南水東古鎮和浙北鄣吳古鎮,走進「山嶼海」在華東的兩個基地——宣城親心谷和安吉幸福城,所到之處人氣十足。以詩書畫為媒,為新時代畫像。為進一步踐行「兩山」理論,「詩畫中國行」採風活動旨在謳歌祖國大地生態美景和建設成就。上月,活動在北京啟動後首站來到福建廈門。在「海」邊,用詩書畫作品展現廈門經濟特區「潮起鷺江四十年」的輝煌成就,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本次活動由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委宣傳部、浙江省安吉縣委宣傳部和美術報社共同主辦,浙江山嶼海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協辦。
  • 詩畫中國行——「彭華競」美美與共,成就「大美」
    他是上海人,少年時隨家北上,其後一直生活在北方。當初,記者剛結識他時,一直納悶於一種直覺:這麼直來直去的一位畫家是如何繪出不同人物的千姿百態的?特別是每個人的眼神和臉部神態,那麼逼真、傳神!看他畫人物,記者的感覺是:構畫眼睛和頭部時,他是仔仔細細、非常較真的上海男人;畫至頸部以下的粗線條時,他會瞬間切換成那個豪放、粗獷的北方漢子。這點,我們在現場觀摩他創作《高士圖》《雪域春風圖》時有了直觀感受。此次採風活動的江南之行,他是滿意的。他說自己的人物畫是與山嶼海集團的經營有著共通之處的。
  • 重返芥子園 重返藝術原點 丨「詩畫中國行」走進浙江蘭溪
    11月25日至26日,「詩畫中國行」大型主題採風活動在浙江蘭谿市圓滿舉行。國內眾多知名詩人、畫家、書法家和新聞工作者相聚芥子園,走讀諸葛八卦村和千年古鎮遊埠,以詩書畫為媒,謳歌蘭溪大地生態美景和建設成就。
  • 詩畫中國行——「馬良書」詩的田園畫,畫的田園詩
    1997年,他創作的《1840赴國難者祭》獲得「中國藝術大展迎接香港回歸歷史畫與主題性創作展」銀獎,被國家博物館收藏。1999年,他再次參加迎接澳門回歸國家級重大主題創作,以一幅《我走過這段臺階》,在眾多同樣反映澳門標誌性建築大三巴牌坊的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寶貴的銅獎。
  • 「詩畫中國行我的幸福曬出來」大型主題採風活動完美收官!
    以詩書畫為媒,為新時代畫像,為進一步踐行「兩山」理論,謳歌祖國大地生態美景和建設成就,11月19日-22日,「詩畫中國行我的幸福曬出來」大型主題採風活動分別走進山嶼海親心谷和山嶼海幸福城,開展了為期四天的文化藝術盛宴。
  • 「詩畫中國行」大型採風活動走進「花滿婺城」
    11月23日上午,由《美術報》社和金華市婺城區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詩畫中國行」大型主題採風活動走進「花滿婺城」,國內眾多知名詩人、畫家、書法家和新聞工作者相聚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聚焦「花滿婺城」的建設成果,以詩書畫為媒,為幸福婺城畫像。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㉖】詩詠深圳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③】詩詠浙江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④】詩詠吉林四平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⑤】詩詠河南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⑥】詩詠廣東翁源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 二十四節氣中的詩畫江南
    在這樣的日子裡,坐在陽臺上,打開王寒新出版的《大地的耳語——江南二十四節氣》,一口氣讀下去,一天就經歷了二十四節氣、一年四季的輪迴。   王寒的作品,一直根植於江南大地。在她眼裡,江南的一花一果、一山一水,都值得書寫,所以有了《浙江有意思》《無鮮勿落飯》《江南草木記》和《大地的耳語——江南二十四節氣》「江南風雅頌」系列。
  • 詩畫中國行——「馬新林」細雨如歌,霜落芭蕉
    在江南生活過的人們,總是有幾樣事物深深地刻在腦海裡:雨絲,有時候像是瘋了一樣不停地下呀下的,不分季節;竹子,到了春天便破土而出,和著春雷頑強生長;芭蕉,細緻的江南人往往將之栽種在園子的一角,豐富了滿園的景致。顯然,在廣州生活過的馬新林,對這幾樣事物也是印象深刻的。不然,他的《細雨如歌》圖怎的便表現了這幾種植物呢?
  • 【美麗鄉村詩畫中國㊴】詩詠上海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⑤】詩詠河南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⑥】詩詠廣東翁源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⑩】詩詠重慶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⑪】詩詠江蘇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 畫與詩:中國山水與風景的含義
    不久前在復旦大學舉辦的「畫與詩:再論中國山水與風景的含義」學術研討會,聚集了海內外知名的中國古代美術研究者,從多個角度探討了中國山水畫與風景的含義,從文學等多角度判定山水圖像題材,討論與山水相關的詞彙、觀念,以及畫家對山水的運用,山水與繪畫主題的關係等。本文收錄部分與會學者的論文摘要。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⑪】詩詠江蘇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中國鄉村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變化,農村更美了,農民更富了,小康社會就在眼前。為此,詩人們以激情的筆觸從各個側面記錄這一偉大的進程,共誦美麗鄉村、詩畫中國。本輯推出由江蘇省詩詞學會組織的主題詩詞作品,以饗讀者。
  • 「美麗中國·詩畫浙江」泰國(曼谷)旅遊推廣周在曼谷舉行
    ·詩畫浙江」泰國(曼谷)旅遊推廣周活動在曼谷中國文化中心拉開帷幕。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夏寶龍,中國駐泰國大使寧賦魁,泰國國家旅遊局局長東亞司副司長喜瑪拉?瓦拉帕薩歸,中國駐泰國大使館文化參贊陳疆,中國駐曼谷辦事處主任張新紅,曼谷中國文化中心主任藍素紅、泰國旅行社協會會長黃漢忠、泰國出境旅遊協會會長陳耀源、浙江省委副秘書長、省委辦公廳主任李火林等雙方代表,以及泰國駐上海領事館、泰國旅遊業協會、旅行社協會、泰國旅行商、航空公司、中泰媒體以及浙江代表團等60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 齊白石的詩、印、書、畫
    說得很多詩友都圍攏上來,大家看了都說:「瀕生是有聰明筆路的,別看他基礎差,卻有性靈,詩有別才!」在最初拜胡沁園學畫的幾年,齊白石的畫賣得並不太好,但這一時期齊白石倒是靜下心來讀書學詩。1890年至1894年這5年,齊白石靠賣畫為生,來往於杏子塢韶塘一代,剛開始賣畫,家境不是很寬裕,常常為了燈盞缺油,一家子摸黑上床。有次胡沁園的外甥黎丹來看齊白石,留他住下,夜無油燈,燒了松枝,二人談詩。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⑯】詩詠浙江遂昌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②】詩詠四川省南充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③】詩詠浙江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④】詩詠吉林四平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⑤】詩詠河南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㉓】詩詠安徽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③】詩詠浙江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④】詩詠吉林四平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⑤】詩詠河南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⑥】詩詠廣東翁源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 「獨·詩」Vol.21
    歡迎收聽來自 英語學院詩歌社 的 線上欄目 「獨·詩」Vol.21這是「獨·詩」欄目所推送的第二首來自莎士比亞的詩歌。蒙克對她一見鍾情,並稱呼她,Madame,我的女士,因為他不捨得直呼她的名字。他邀請她去他的畫室裡做他的模特,為她畫了許許多多的畫像,但他卻從沒得到Dagny的心。Dagny和許多個男人都保持著曖昧關係,直到遇到了一位波蘭作家,他們迅速地結婚了。彼時,蒙克正在挪威的故鄉,他邀請這對新婚夫婦去挪威的故鄉小城做客。
  • 宗白華:中國詩畫中所表現的空間意識
    又說:「詩中妙境,每字能如弦上之音,空外餘波,嫋嫋不絕。」(據錢鍾書譯)這種詩境界,中國畫家則表之於山水畫中。蘇東坡論唐代大畫家兼詩人王維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以上杜甫)「天回北鬥掛西樓。」「簷飛宛溪水,窗落敬亭雲。」(以上李白)「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