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詩」Vol.21

2021-02-11 文學天外

『凡事無心從我拙,          

               獨詩有癖與君同。』



歡迎收聽

來自 英語學院詩歌社 的 線上欄目

 「獨·詩」Vol.21

 ▾點擊收聽▾ 

《分離》 蒙克 挪威 1896年 油彩


---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



From you have I been absent in the spring,

When proud-pied April dress'd in all his trim

Hath put a spirit of youth in every thing,

That heavy Saturn laugh'd and leap'd with him.

Yet nor the lays of birds nor the sweet smell

Of different flowers in odour and in hue

Could make me any summer's story tell,

Or from their proud lap pluck them where they grew;

Nor did I wonder at the lily's white,

Nor praise the deep vermilion in the rose;

They were but sweet, but figures of delight,

Drawn after you, you pattern of all those.

   Yet seem'd it winter still, and, you away,

   As with your shadow I with these did play.

 

 

十四行詩 第98首

---莎士比亞


我離開你的時候正好是春天,

當絢爛的四月,披上新的錦襖,

把活潑的春心給萬物灌注遍,

連沉重的土星也跟著笑和跳。

可是無論小鳥的歌唱,或萬紫

千紅、芬芳四溢的一簇簇鮮花,

都不能使我訴說夏天的故事,

或從爛熳的山窪把它們採掐:

我也不羨慕那百合花的潔白,

也不讚美玫瑰花的一片紅暈;

它們不過是香,是悅目的雕刻,

你才是它們所要摹擬的真身。

    因此,於我還是嚴冬,而你不在,

    像逗著你影子,我逗它們開懷。

 

(梁宗岱 譯)

阿多尼斯曾言,「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但其中只有一棵樹。」對於詩人而言,他的孤獨亦是一座花園,但其中只有一道戀人的影子。當春日踩著細跟鞋跨過萬物的心檻時,詩人的身邊卻是一片熾烈的黑白——白如心頭一席積雪,黑如夢內一縷影廓。

在這一首詩中,我們不知詩人因何而與戀人相別,但卻可以看到他思念成疾,在記憶的幻影裡煢煢禹禹、不斷徘徊。他無感於周遭的歡樂,在萬象更新的時候遲遲其行,難改內心之憂鬱與沉悶;他將身邊的一切更迭都視作戀人出現的預兆,在花木葳蕤中不沾片葉,一心尋覓對方的芳蹤;他偶而抬眼望向枝蔓,以為自己能夠見到繁花壓梢、晴空朗月,結果卻是白白地伸手來,又空落落地收手去。這樣的詩句,誠如華茲華斯所言,有如「一把打開心扉的鑰匙」,不只開啟了莎翁自己的心門,更是觸動了後世諸多讀者的心扉。(張雪頔)

這是「獨·詩」欄目所推送的第二首來自莎士比亞的詩歌。

威廉·莎士比亞(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清末民初魯迅在《摩羅詩力說》(1908年2月)稱莎翁為「狹斯丕爾」,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詩人,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最偉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他的戲劇和詩歌是人類的寶藏。莎士比亞一生共寫了2首長詩、4首雜詩,154首十四行詩。十四行詩是源於義大利民間的一種抒情短詩,文藝復興初期時盛行於整個歐洲,其結構十分嚴謹,分為上下兩部分,上段為八行,下段為六行,每行十一個音節,韻腳排列:abba abba,cdc ded。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的結構卻更嚴謹,他將十四個詩行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三個四行,第二部分為兩行,每行十個音節,韻腳為:abab,cdcd,efef,gg。這樣的格式後來被稱為「莎士比亞式」或「伊莉莎白式」。對詩人而言,詩的結構越嚴謹就越難抒情,而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卻毫不拘謹,自由奔放,正如他的劇作天馬行空,其詩歌的語言也富於想像,感情充沛。



董一凡,天津外國語大學2017級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本科生,詩歌社成員,校英語辯論社成員,熱詞翻譯社設計部部長。語言愛好者,理性與感性的來回奔波者。


本期畫作選用了挪威畫家蒙克創作於1896年的油畫作品《分離》(Separation),畫作尺寸為96x127釐米,現藏於挪威奧斯陸蒙克博物館。

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 1863-1944)是具有世界聲譽的挪威畫家,他的繪畫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和悲傷壓抑的情調。畢卡索、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藝術養料,德國和法國的一些藝術家也從他的作品中得到啟發;他對心理苦悶的強烈的,呼喚式的處理手法對20世紀初德國表現主義的成長起了主要的影響。其代表作有《吶喊》《接吻》《青春期》等。

本期推送的背景音樂《裸體歌舞》第一號(Gymnopedie No.1)是薩蒂(Satie)早期作品中的傑作,整套作品共有三首曲目,其中以第一首最為有名。

薩蒂在創作這首鋼琴曲時只有23歲。他曾在1878年隨家移居巴黎,就學於巴黎音樂學院,然成績不甚理想;1888年他在蒙特馬特雷餐館演奏鋼琴,並在這一年創作了這部鋼琴曲《裸體歌舞》。1890年,德彪西與薩蒂相識,並為第一首與第三首曲目改編了管弦樂版本。兩相比較,薩蒂的鋼琴曲版本較為清談、優雅;德彪西的交響曲改編版則具有一種寬廣的時空感,顯得緩慢、深沉。

Gymnopédies音譯為吉諾佩蒂,源自古希臘代斯巴達祭祀太陽神的祭典,是一種年輕男子赤裸著身體在神殿前獻上神聖的舞蹈。據薩蒂所言,該曲是他當時讀了法國作家福樓拜的《薩朗波》產生靈感而作。整首樂曲優美而神秘、柔和而惆悵,仿佛一條暗夜中靜靜流淌的藍色小溪,滲染感傷,但不哀沉;徐徐袒露,卻不傾訴。

 文學天外 獨·詩

英語學院詩歌社

「獨·詩」編輯組

欄目主編  張雪頔

美術編輯  張   彤

特別感謝

審核教師  鄭思明

[附1] 蒙克與《吶喊》

蒙克五歲的時候,母親因肺結核去世,十三歲那年,年長兩歲的姐姐因肺病死去,妹妹也罹患了精神分裂症。蒙克從小就缺乏母愛,所以他一直很渴望女性的愛。

蒙克的初戀對象是一位有夫之婦,比他大三歲的海軍軍官夫人,這段不倫之戀註定以悲劇告終。由於嫉妒,他還會去跟蹤這位夫人,然後陷入無盡的痛苦和矛盾之中。愛總是與痛苦相依相隨。對蒙克來說,女人既是天使也是魔鬼。

但,曾有一次,蒙克以為他遇到了真愛。那位女士名叫Dagny Juel,是當時柏林文藝圈的核心之一,有著無數的追求者。蒙克對她一見鍾情,並稱呼她,Madame,我的女士,因為他不捨得直呼她的名字。他邀請她去他的畫室裡做他的模特,為她畫了許許多多的畫像,但他卻從沒得到Dagny的心。Dagny和許多個男人都保持著曖昧關係,直到遇到了一位波蘭作家,他們迅速地結婚了。

彼時,蒙克正在挪威的故鄉,他邀請這對新婚夫婦去挪威的故鄉小城做客。夏天的挪威海邊的小城,蒙克和他們兩人,1893年的一個安靜的夏夜,在海灣邊看到一輪血色的夕陽落下,身後站著充滿愛意的一對情侶。蒙克看到自己所愛的女人,已經成為了別人的妻子,於是,內心的驚叫,畫在筆下,就成了那幅著名的《吶喊》。

也許,對蒙克來說,只要Dagny能幸福,無法和她在一起也罷。但偏偏事與願違,1901年,Dagny被一個愛慕她的人槍殺在酒店房間裡。

從那年開始,蒙克開始飽受絕望和幻覺的精神折磨,他漸漸開始拒絕外出,並在後面的藝術生涯裡,只呆在挪威的畫室裡,謝絕一切和外界的聯繫。1944年1月23日,蒙剋死於小城Ekely,終身未娶。

[附2] 關於《裸體歌舞》名稱來源的另一說法

有人說薩蒂給自己的作品起名「裸體歌舞」是受了詩人康特明·特拉託(J.P. Comtamine  de Latour)的啟發。特拉託曾寫下過一首名為《古人》(Les Antiques)的詩,其中的確有這樣的詩句:

斜影切磋輕拍隱約成旋渦,

點滴成金色的風在閃亮的青石板路上飄過,

琥珀的微塵在烈火中相互輝映,

它們讓自己在薩拉班蒂和裸舞中交匯。

Oblique et coupant l'ombre un torrent éclatant,

Ruisselait en flots d'or sur la dalle polie,

Où les atomes d'ambre au feu se miroitant,

Mêlaient leur sarabande à la gymnopédie.

特拉託的詩歌描寫了古希臘人在跳裸體舞時的情景,這樣的舞蹈在古希臘是慶祝勝利和豐收時才跳的。特拉託創作這首詩的靈感,據說是在他看到一個古希臘出土瓦缸上畫有人們跳裸體舞的圖案時得來的。而詩中提到的「薩拉班蒂舞」是流傳在西班牙的一種強有力的舞蹈,特拉託在這裡特意把薩拉班蒂舞和裸舞安排成一個「交匯」,旨在揭示他所看到的歷史從古到今的延伸。



相關焦點

  • 周六活動:市集vol.4「白糖罐」 突 zhōng 然 yú 就來「上陽臺」了! +藝術英語
    周六活動:市集vol.4繼續中,藝術英語班照常上課以下隆重介紹↯↯↯「白糖罐」 ↯↯↯
  • 直播賣慘「聲淚俱下」 黎智英狡辯:我從未支持「港獨」…
    今早(14日),黎智英在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辯稱,自己因捏造出來的指控被捕,強調他們從來沒有支持「港獨」。香港理工大學講師陳偉強表示,警方檢控黎智英的罪名是「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而非「分裂國土」的罪名,惟黎受訪時則稱自己沒有支持「港獨」。陳偉強認為黎智英是轉移視線,以誤導公眾相信其「死撐」無辜的說詞。
  • 聖經中的「諸神」是什麼意思? | 微讀問答
    (詩82:1)這個問題很有趣。我們知道,聖經所啟示的真神只有一位,其餘冠以「神」名的都屬於假神。那這裡為什麼會出現很有異教色彩的所謂「諸神」呢?首先,我們要清楚舊約中「神」一詞的含義,即希伯來語中的』elohiym。這個詞除了「神」以外,還有別的意思。我們打開微讀聖經,查看原文詞彙,可以看到如下解釋:
  • 1分鐘了解引領右腦上周大事「引領早周報vol.2」
    ——巴菲特「引領早周報」vol.22020/7/27引領右腦每期師資培訓都有驚喜,在第106期培訓中,新增「講師禮儀」課程,從著裝、禮儀、以及家長溝通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方面,幫老師們更好地展現優秀講師風範。想參加嗎?
  • VAIO新機有了獨顯沒了VGA接口,「爺青回」同時「爺青結」
    這或許是一種「爺青回」,但更是一種「時代的召喚」。雖然侍 14 取消了 VGA 接口,但 VAIO 一直給 VGA 斷後侍 14 另一個值得玩味的變化是 VGA 接口的取消,作為業內極少數還在保留 VGA 接口的電腦廠商,VAIO 在侍 14 上取消這個接口也值得玩味一下。
  • 涉協助「港獨」潛逃 警方國安處再拘1人
    」頭目、前「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被指於10月27日欲進入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尋求「政治庇護」,但在進入前被警方拘捕。有傳媒引述消息指,警方國安處今日(9日)在元朗拘捕1人,被捕人士為「學生動源」前成員、沙田區反對派議員勞越洲前助理陸海天(34歲),他涉嫌提供住所予鍾翰林避開警方追捕。「學生動源」下午於Facebook證實,該組織前成員陸海天被捕。
  • 爵士年代「膠場」vol. 5: MPS爵士唱片-德國Blue Note
    「 Once is a mistake, Twice is Jazz 」爵士年代「膠場」欄目每周兩期我們用黑膠的完美音質·還原爵士時代的回聲MPS爵士唱片-德國Blue NoteJazz Age·vol. 5:The Newport All Stars - Tribute To Duke設備支持黑膠唱機 | 茉-MORE音響 | Verity Audio
  • TV動畫「影之詩」公開片頭曲動畫版插畫
    TV動畫「影之詩」公開片頭曲動畫版插畫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
  • 第216期·七堇年「為你讀詩」《昨夜以前的星光》
  • 電視動畫「影之詩」第二季 第三彈pv公開
    電視動畫「影之詩」第二季 第三彈pv公開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
  • 放下昨日執念,醒來不問過往 |「為你讀詩」
    放下虛妄,心宇澄淨,亦可返璞歸真 | 第2585期加入「為你讀詩」會員,同步收聽30部以上自製人文專欄
  • 日本京都的夏天風物詩「鴨川納涼床」,極具人氣店家推介
    每到夏天,鴨川的河畔會搭建起高高的臨時露臺,一邊享用美食,一邊感受涼風與河流水聲,被稱為「納涼床」,又可稱為「」,只在每年的五月到九月提供,是非常有夏日風情的活動,就連日劇「半澤直樹」都曾到此納涼床取景!從懷石料理餐廳到咖啡館、甜點店、酒吧,一百多家商店在鴨川一字排開,懷舊風情無限延伸,非常迷人!
  • 鳳凰衛視《公益中國》「為你讀詩」專題節目將播(明晚七點)
  • 爵士年代「膠場」vol. 6: Queen of Jazz爵士女王
    「 Every Great Album Has A Story 」爵士年代「膠場」欄目每周兩期我們用黑膠的完美音質Queen of Jazz爵士女王Jazz Age·vol. 6:Cleo Laine - In Retrospect設備支持黑膠唱機 | 茉-MORE音響 | Verity Audio音樂家故事
  • 「老破小」又怎樣?有趣的人相遇,哪兒都是最酷的婚房
    不定期去好玩的人家裡做做客喝喝茶vol.16認識約翰強尼之前,我其實已和他的作品打過數次交道。微信躺著他做的表情包,微博轉發過他原創的 GIF 動畫。她負責設計,工程師丈夫負責繪圖,雙雙聯合,換了幾次施工隊,愣是把她的「拱門之夢」照進了現實。△強尼爸爸繪製的「拱門書櫃」施工圖母親身上這股勁兒,給家裡帶來了不少活力。
  • Vol.0 | Q&A: 「性別與性彆氣質」
    回答:這些和「體育教育」有關的具體內容,是這份提案提出的用來「強化男性青少年陽剛之氣」的方法。大家批評的正是它認為「需要強化男性青少年的陽剛之氣」的這個觀點,所以沒問題。身為一個本身「不處於男女二元性別系統中」的人,我想闡述一下我對「性別與性彆氣質」這個議題的看法。Q1:什麼是「性別」?什麼是「性彆氣質」?
  • 【反港獨】中大副校長:被圍困不好受,港青學界促執法禁校園播獨
    「港獨」分子近期公然在本港大學校園張掛標語「播獨」,10多間大專院校的學生會竟「挺身保護」,引來各界譁然。香港青年學界反「港獨」召集人謝曉虹接受內地媒體訪問時坦言,香港學生與內地學生其實目標一致,都是反對「港獨」,更希望執法部門針對「港獨」嚴正執法。她感慨多家大學的學生會淪為反對派所謂「培養政治人才」的地方。謝曉虹指出,香港青年應把自己的未來與國家發展結合,這才是日後的出路。
  • 「歷史上的今天」4月21日
    歷史今日「出生名人」楊昌濟楊昌濟(1871年4月21日—1920年1月17日),又名懷中,字華生,湖南長沙縣人,倫理學家,教育家。歷史今日「事件」1944年4月21日法國婦女獲得公民投票權1944年4月21日,戴高樂將軍籤署法令:「女性和男性一樣擁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此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接近尾聲。
  • 爵士年代「膠場」vol. 7: 不復存在的CBS
    Every Great Album Has A Story每張唱片背後都有一個故事爵士年代「膠場」欄目我們用黑膠的完美音質·不復存在的CBSJazz Age·vol. 7The Ellington Era 1927-1940設備支持黑膠唱機 | 茉-MORE音響 | Verity Audio
  • 木心:看清世界荒謬,會心一笑 |「為你讀詩」
    「所謂無底深淵,下去,也是前程萬裡」|第2689期下載「為你讀詩Pro」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