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疑問:我們不是只有一位上帝嗎?為什麼《詩篇》82:1說神在諸神中行審判呢?謝謝您!
神站在有權力者的會中,在諸神中行審判。(詩82:1)
這個問題很有趣。我們知道,聖經所啟示的真神只有一位,其餘冠以「神」名的都屬於假神。那這裡為什麼會出現很有異教色彩的所謂「諸神」呢?
首先,我們要清楚舊約中「神」一詞的含義,即希伯來語中的』elohiym。這個詞除了「神」以外,還有別的意思。我們打開微讀聖經,查看原文詞彙,可以看到如下解釋:
由於該詞的複雜性,《詩篇》82篇中所提到的諸神究竟何意,歷代解經家有一定爭議。我們不妨看上下文——
你們審判不秉公義,
徇惡人的情面,要到幾時呢?
你們當為貧寒的人和孤兒伸冤;
當為困苦和窮乏的人施行公義。
當保護貧寒和窮乏的人,
救他們脫離惡人的手。
(詩82:2-4)
新約中,主耶穌面對那些質疑他、甚至拿起石頭要打他的猶太人,也曾引用《詩篇》82:6——
耶穌說:「你們的律法上豈不是寫著『我曾說你們是神』嗎?經上的話是不能廢的;若那些承受神道的人尚且稱為神,父所分別為聖、又差到世間來的,他自稱是神的兒子,你們還向他說『你說僭妄的話』嗎?」(約10:34-36)
結合這些經文,我認為1a的詞義在此處是比較合理的,即「諸神」是指當時的統治者和眾法官。這種翻譯在舊約中可以找到先例。比如《出埃及記》21:6,和合本就把原文的「神」這個詞翻譯成「審判官」。
如果我們認同這個解釋,這詩篇的意思就是責備地上的審判官:他們有著神所賦予的權力,卻不秉行公義,反而徇惡人的情面。上帝在這裡告誡地上做君王和掌權的人,不可專橫地濫用權柄來放縱罪惡的情慾、壓制窮人、做各樣的惡事。這是輕慢賜給他們權柄的上帝,玷汙了上帝的名。
也有解經家提出「諸神」指異教偽神的可能性,有一定道理。比如範甘麥倫教授寫到:
神的會(詩82:1)是從迦南神話借用來的片語。根據迦南神話,諸神之首的伊勒(El)將諸神聚集在會議中。但對於以色列而言,除了耶和華之外沒有別神。他自己體現了被異教徒歸於諸神的所有稱號與能力。以色列的神主持一個模擬審訊,使他的百姓意識到唯有他是神。
若從這個角度,《詩篇》82篇也可理解為同時對異教的偽神和地上的人說話。
《詩篇》82篇的「諸神」含義有爭議,但在聖經其他章節中,確實存在使用「神」這個詞指代外邦偽神的現象。我們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
這其實是一個語言習慣問題。在希伯來人開始崇拜獨一神之前,希伯來語已經存在。這種語言中,「神」(』elohiym)可以泛指一切神明。開始崇拜獨一神之後,由於語言的慣性,聖經作者也就沿襲這種習慣用法。
這個過程,在聖經翻譯中尤其明顯。無論是希臘文的theos、拉丁文的deus或英文的god,原本都是指異教眾神;但在聖經的翻譯過程中,被用來指獨一真神。現在的語言中,獨一真神的首字母會大寫以示區分。但古代不存在這種區別,因為小寫字母是中世紀發明出來的。
中文的情況更加複雜一些。在聖經翻譯過程中,這個詞翻譯成「上帝」還是「神」?譯者們產生激烈爭論。按照其他語言的翻譯慣例,當然是翻譯成「神」。但是中文有其特殊性:
❶ 中文並不存在大小寫,不能起很好的區分作用(和合本的「神」前面加空格是排版遺留問題,不在此列);
❷ 中文的「神」這一詞含義複雜,並不單單指神明,還可以有下面幾種意思:
特別厲害,比如「神醫」;
心思,比如「傷神」;
表情,比如「神採」;
精神。
翻譯成「上帝」似乎不存在含義模糊的問題,但「上帝」本身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借用其名顯得奇怪。試想,以色列人的信仰進入希臘文化時,把獨一神翻譯成「宙斯」是多麼奇怪的事情。
兩種說法各有優劣。因此,在後來的翻譯中,兩種譯名都保留下來。但是,隨著時間推移,當我們向中國人談起「上帝」時,大家都默認是聖經中所說的上帝,少有人覺得是中國古代那位神明了。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那麼,外邦偽神到底是什麼呢?這從聖經成書的年代就存在爭議。比如,《詩篇》96篇說到「外邦的神都屬虛無」;而在七十士譯本中,這句話被翻譯成「外邦的神都是鬼魔」。這或許代表了兩種主流的看法:一種認為它們只是人所想像出來的虛無的偶像,另一種則認為它們背後有邪靈作祟。
對我們來說,更重要的是真正認識那位獨一神。在《約翰福音》10章,猶太人拿起石頭要打耶穌,理由是「你是個人,反將自己當作神」(約10:33)。主耶穌引用《詩篇》82:6為自己辯護,指出猶太人稱那些有上帝所賜尊貴職分的人為「神」,卻不屑於思考耶穌——「父所分別為聖,又差到世間來的,他自稱是神的兒子」——的神性,對那些明顯的神跡視而不見。
今天,我們若真認識耶穌,就知道他是天父所分別出來的,遠遠超過一切。無論是地上的審判官或是有能力的靈體,都是被獨一真神所審判的對象。惟有那三位一體、創造天地、救贖我們的真神,是我們當敬拜的。
這也提醒我們:在地上活著的時候要追求公義,不可像「諸神」那樣胡作非為,這才「與蒙召的恩相稱」(弗4:1)。
結合《詩篇》82篇上下文和《約翰福音》10章,「諸神」指當時的統治者和眾法官較合理。但也有解經家根據當時迦南神話背景,提出「諸神」指異教偽神的可能性。
聖經其他章節中,確實存在使用「神」這個詞指代外邦偽神的現象。這是因為希伯來語中,「神」這個詞原本泛指一切神明;開始崇拜獨一神之後,沿襲了習慣用法。其他語言中也有類似現象。
關於外邦偽神,一種看法認為它們是虛無的偶像,一種則認為背後有邪靈作祟。對我們來說,更重要的是真正認識那位獨一神,惟有他是當敬拜的。
給你關心的聖經問題一個透徹的回答。
你可能還喜歡
如何理解「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 | 微讀問答
神不偏待人,為什麼還有許多不公平? | 微讀問答
微讀聖經發布新版本!研讀經文更便捷
「微讀問答」欄目向各位讀者徵集問題!
只要是你關心的聖經問題,都可以寫留言告訴我們。
凡是留言的問題,都有機會在今後的欄目中,得到特邀聖經學者的回答。
快將你的困惑分享出來吧!
👇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下載「微讀聖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