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初中第一次接觸到餘秋雨這位作家時,我就對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首先被吸引的是他的名字,當時就覺得這名字真好聽啊,像詩句一樣浪漫溫柔,後來慢慢了解這位作家,從他的作品,生活軼事,我發現他不是遙不可及的。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一下這位可愛的作家。
1946年8月23日一個新的生命降臨在浙江省餘姚縣的一個小鎮子裡,他不會知道這個新的生命今後會創作出多少受人喜歡的作品。他的頭銜很多,中國著名當代文化學者,理論家、文化史學家、作家、散文家,當然也是名副其實的。
看得第一本他的書我記得是《文化苦旅》,我清楚的記得這本書是當時的語文老師推薦給我們的,可能大家都沒在意,但我被這個作者名和書名吸引住了,上面也說到我是被餘秋雨名字吸引的,當時確實有點膚淺,但我很感謝它讓我了解到這麼一位優秀的作家。
餘秋雨出書的高峰期是在1977年到1985年之間,陸續出版了《世界戲劇學》、《中國戲劇史》、《觀眾心理學》、《藝術創造學》、《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Theatre》等一系列學術著作,這其中不得不說的是《世界戲劇學》,當時9.13事件後,周恩來總理為搶救教育布置複課、編教材。餘秋雨從農場回上海後被分配到復旦大學魯迅教材編寫組,但他自己給自己的目標是冒險潛入上海戲劇學院和復旦大學外文書庫編寫《世界戲劇學》,與當時以「革命樣板戲」為旗號的極左文化專制對抗。我不禁為他感到欽佩,這在當時真的是件很不容易的事,這種勇氣和魄力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敢為人先,跨過風雨,方現彩虹。
1999年開始,主持香港鳳凰衛視對人類各大文明遺址的歷史性考察,《在文化苦旅》,《千年一嘆》,《行者無疆》等一系列書中皆為各個地方的風土人情,餘秋雨是站在文化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山川河流,古老城堡,文化古蹟等等,縱橫歷史,解讀這些地方背後的故事。讀這些書,猶如親身旅遊經歷一般,好似真的到了這些地方,和餘秋雨一起掀開被歷史掩埋的寶藏。
除了學術上面的貢獻,餘秋雨在其他事情上也同樣讓人欽佩。2008年是所有中國人都不會忘記的一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餘秋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參加救援,並且不斷在現場對災區民眾、救援人員發表演講,鼓勵人們,給予他們精神力量。而後,餘秋雨決定捐獻三個圖書館,但因書籍購買問題,在紅十字會帳戶中查不到,最終被外界誤會是「詐捐」。後來經過很多方面的證實才得以洗脫冤屈。在這件事中,餘秋雨沒有聲嘶力竭的去證明自己,因為他相信清者自清。餘秋雨為慈善做過許多,不是求得別人的讚賞,只為不負自己的本心。
餘秋雨在詩詞,散文,小說,戲劇方面均頗有成就,確實是個「高產」的作家。余光中曾這樣評價餘秋雨:中國散文,在朱自清和錢鍾書之後,出了餘秋雨。賈平凹也曾評價道:餘秋雨無疑拓展了當今文學的天空,貢獻巨大。這樣的人才百年難得,歷史將會敬重。我想,這麼高的評價是他用努力得來的。
自古英雄配美人。餘秋雨的愛人馬蘭是位優秀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家,是迄今國內囊括舞臺劇、電視劇全部最高獎項的唯一人;榮獲美國林肯藝術中心、紐約市文化局、美華協會聯合頒發的「亞洲最佳藝術家終身成就獎」。她表演的大多舞臺劇是由余秋雨所作。這真是羨煞旁人。
最後請允許我用這樣一句詩來形容你,
高松出眾木,伴我向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