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宣布,明年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並提出,到2020年底,力爭培訓50萬人以上企業新型學徒。「新型學徒制就是在傳統的企業師傅帶徒弟這一模式基礎上,引入了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協同開展培訓,並由政府進行激勵推動,給予政策支持和財政補貼,是政府推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創新舉措。」人社部副部長湯濤這樣定義新型學徒制。
重慶近幾年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80餘所高中職業院校,近200家企業積極參與,校企雙方共同制訂雙向掛職鍛鍊、橫向聯合技術研發的激勵制度和考核獎懲制度,破譯高技能人才培養「密碼」,先後培訓了萬餘名技工。試點證明新型學徒制確有其「魅力」,企業降成本、職工得實惠、學校有發展。
作為新型學徒制的合作企業,長安汽車人力資源部部長江愛群告訴記者:「這樣的培訓模式會從企業的需求角度出發,同時也可以規避師帶徒的局限性,轉變技能人才的思維模式,拓展其知識結構,可以更好地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高級技工人才。」
好苗子在試點中茁壯成長
「除學校的專業學習外,周末和寒暑假,我們都會跟隨導師進行大量的觀摩和臨床實習。」重慶市首次採用「新型學徒制」培養的中醫畢業生王佼茹說,這種教學方式讓自己深深體會到中醫的博大精深,提升了自己辯證施治的思維能力。
首批試點的150名學生畢業後,除部分進入重慶醫科大學深造外,分別進入到九龍坡區中醫院、北碚區中醫院、江北區中醫院等6所醫院就業。通過這批學生建立了擁有74名中醫的導師庫,建成了6個標準的校外實訓室,承擔了教育部「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和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並出品了《針灸推拿》《老字號中藥文化》等精品課與《中醫內科學》等慕課課程。
作為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單位之一,重慶科創學院的工業機器人技術、汽車裝配與製造技術兩個專業,與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和重慶眾泰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籤訂聯合培養協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既要直接參與企業生產,也要在校學習相應的理論課程。
重慶科創職業學院副院長劉鴻飛說,學校和企業建立了一個雙基地,就是共建校內實訓基地。重慶眾泰汽車工業有限公司人事部負責人周媛媛表示,通過三年的定向培養,學生畢業之後直接到企業上崗,大大節約了企業的培訓成本。
重慶霧都賓館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新型學徒制」已經納入賓館的發展戰略和人才培養計劃,貫穿於賓館的日常經營和管理當中。同時,霧都賓館還搭建了專門的班子,認真組織實施試點班計劃。大量優秀的學員進入企業,成為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重慶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型學徒制」要求企業與工人籤訂36個月的勞動合同,在此後的1~2年時間中,該工人將全日制地接受技術人才院校對其進行的針對性培訓。以「入企即入校」的理念,幫助該工人受訓後通過國家相關職業鑑定,可拿到從高級技工到技工不等的技術鑑定。
重慶財經職業學院金融系2013級學徒趙雪蓮高興地向記者表示:「得益於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我在大二暑假時面試進入宗潤資產管理公司重慶分公司當學徒,在公司師傅和校內老師指導下,我取得了不錯的工作業績。學徒期間我的薪酬已達到1.5萬元以上,畢業後入司兩月便晉升為業務主管,團隊業績多次名列重慶區域第一。」
企業解決了技工短缺之難
「企業新型學徒制的實施試點,在有效提升學徒技術技能的同時,也促進了企業轉型升級發展。」重慶廣本摩託車製造有限公司系新型學徒制試點企業,該公司負責人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學徒通過培訓,能夠獲得職業等級證書,技能水平普遍提高,為職業生涯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企業通過學徒制試點,將教學內容和企業技術特點、難點緊密結合,也提高了經濟效益。
目前,該企業正與重慶五一高級技工學校,採取「企校雙制、工學一體」模式,聯合培養298名裝配鉗工,培養時間為2018年7月15日至2019年7月19日。而此前,該公司招收的數十名企業新型學徒全部籤訂長期勞動合同,其中80%進入技術服務儲備崗,薪資待遇普漲近三成。
據了解,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新型學徒制,開啟了重慶市大型民營企業參與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的先河,旨在加快培養企業青年技能人才,探索企業職工培訓新方式,完善培訓政策措施和培訓服務體系。
試點企業重慶宗申機車工業製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魯文利告訴記者,「新型學徒制」是企業和學校之間開展深層次合作的一種新的模式,這種模式結合了企業生產、管理和學工學徒的工作生活、實際情況,採取彈性學制,既滿足了企業的用人需求也實現了學校對專業人才的定向培養,更符合技能人才的培養規律,代表著職業教育的一種新的方向,能更好更快實現學徒與企業崗位需求的無縫對接。
長安汽車為加強公司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通過與多所職業院校合作,採取校企結合的方式 ,利用各學校專業優勢,探索新型學徒制培養。企業與院校分別選派多名經驗豐富的專業教師和導師開展雙向培養工作。讓學徒既是公司的員工,又是學校的學生,既得到學校老師的授課,又能得到公司師傅的指導。
推升企業積極性 , 政府補貼須到位
近兩年來,結合本地實際和產業發展需要,重慶先後出臺《重慶市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和《重慶市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操作流程》,不斷提升全市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過去5年重慶市技能人才建設各級投入逾2億元,共培育出技能人才340萬人,高技能人才94萬人,佔比27.6%,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位居西部首位。
記者還了解到,重慶制定的《巴渝工匠2020實施計劃》,在技能人才的培養方面,不僅設置培訓補貼標準,還以全新的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代替了傳統的「師帶徒」模式,對於技術人才不僅有專業技能的培訓,還增設了心理建設以及拓展技能等方面的綜合培訓。
多省市試點證明了新型學徒制確有其「魅力」,企業降成本、職工得實惠、學校有發展。不過,在試點中,也有企業積極性並不很高。部分企業重業績重經營,沒有看到技能人才培養對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的長遠價值;一些中小型企業在技能人才培養方面還缺乏手段、平臺和長遠規劃等。
對此,湯濤表示,國家在全面推廣過程中,要落實好補貼政策,落實補貼資金;調整就業補助資金支出結構,逐步提高職業培訓支出比重;指導企業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足額提取職工教育培訓經費,增加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經費投入。
記者了解到,目前重慶由地方財政每人按照4000~6000元的標準補貼給企業,大大提升了企業參與試點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