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陝西省平利縣老縣鎮中心小學校園,來到課堂中發現班級裡戴眼鏡的學生不多,總書記很高興。
他關切地說:「現在孩子普遍眼鏡化,這是我的隱憂。還有身體的健康程度,由於體育鍛鍊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我說的『野蠻其體魄』就是強身健體。」01
兒童青少年身體素質還在"滑坡"
的確,我國青少年近視率已高達36.7%,居世界第一。
2019年12月,醫學權威雜誌《柳葉刀·兒童與青少年健康》(第十二期)發表的最新研究回顧了1980年代以來的六次全國調查的數據。從對比的數據分析,從1995到2014年,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情況下降了167%,且不及1985年的水平。研究指出,1995年以後,中國兒童超重和肥胖的情況快速上升,成為造成整體身體素質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整體上男孩身體素質比女孩下降得更明顯的情況下,肥胖的男孩身體素質下降得尤為明顯。青少年體質「滑坡」,固然有其個人的因素,如不注意用眼衛生,過於迷戀電子產品等。但僅僅歸責於青少年,似有失公允,社會的引導、學校的教育、家長的陪伴同樣責無旁貸。還記得曾經一則關於初中生做引體向上的體能測試新聞,在各大媒體平臺上刷屏。
宜昌某中學一個班級做了一項體能測試,20個學生,有兩個學生做了2個以上,一個學生做了一個,剩餘的一個都做不到,甚至握住單槓後幾秒都堅持不了。
按照標準,7年級4個及格,8年級5個,9年級6個,滿分12個,據體育老師介紹全年級沒有一個做到滿分,及格的也才7個。
當體育老師被問到,這些學生裡能拉起來,但是能達到合格的有多少?
體育老師回答:」那一個都沒有,引體向上,坐位體前屈這些柔韌、靈敏、技巧性的項目,學生們越來越薄弱了!
實際上,過度的學業壓力才是青少年體質「滑坡」的主因,它使得青少年體育鍛鍊和健康問題被邊緣化、運動時間被擠佔。據《運動與健康科學》雜誌一項關於2016年中國青少年體育鍛鍊情況的調查報告顯示:只有30%的中學生能達到每天中高強度運動一小時的標準,能達到的比例不足1/3。雖然近年來,從頂層到基層,「減負」的呼聲甚高,措施頻出,但在應試壓力下,收效頗弱。02
校內是體教融合的主戰場
體育文化研究學者柴黎昊認為,體育的核心價值在於:發揮體育對人的心、智、體的全面教育價值。而教育的重點必須是青少年,因此,部門協同的核心就是體教融合。
▐ 體教融合的主戰場——校內
當下,體育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初步掌握部分普及項目的初級運動技能。導致體育教育的模式以體育課為主,輔之以課外活動,通過鍛鍊標準達標和按照鍛鍊標準考試進行考核。
然而,中國想要由「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僅僅通過體育課和體育考試是完不成的。「體育強國」賦予了體育教育新的歷史使命和教學任務:由原來提升學生體質為主,轉變為提升學生自力更生、拼搏奮鬥和開放交流的精神意志和競爭智慧,以及全方位身體運動能力和強健的身體素質。
要想完成這樣的高要求,必須通過體育的競賽和訓練來實現。體教融合就校內體育教育來說,實際上是體育的訓練和競賽手段與學校教育的結合。他還認為,依託學校青少年俱樂部是破題的好模式。
▐ 體教融合的特殊戰場——校外
建立起高效、通暢的體育系統輸送通道。把專業隊選拔模式應用於院校招生選拔,形成一種區別於高考選拔的,類似於「武狀元」形式的「體育院校」選拔模式。
這種模式需要多重支撐,例如:「體育院校」大面積普及,國家政策支持,保障編制和頒發本科、研究生文憑資格……積極性高的非體育院校也可獲得這樣的選拔權利,與專業隊合作共辦高水平運動隊。校內校外並舉,促進體教融合。
如今,黨中央明確指出,要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如此重大政策的發布,必定會帶來一系列新政的實施,學校管理自然也要相應做出調整,我們的校長做好準備了嗎?在此,校長會帶來了一些關於體育教育的典型學校案例,各有特色,不妨一看。
03
落地才現真功夫
蔡元培說:完全人格,首在體育。
馬約翰說:體育是教育中唯一比較全面、完整的系統,它發展身體效能,與精神品質並重。
體育教育,挽救的不僅僅是刻不容緩的青少年體質健康,更是培育學生健全人格的首要路徑。校長首先要轉變智育優於體育的固有觀念,智育與體育並無優劣之分,他們都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一不可。
蔡元培曾進一步完善並提出了「健全人格」的說法,並提出了「四育」的說法。在他的體系裡,「四育」的順序依次是:體育、智育、德育、美育——體育,仍然是第一位。「以體育人」是指通過體育鍛鍊在孩子們心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用體育鍛鍊的方式去引導教育。回顧百年前的北大校園,我們不只看到了「兼容並包,思想自由」,也可以看到「以體育人」引入大學教育的那段往事。1912年周詒春出任清華副校長,確立了「德智體三育並重」的方針,把增進學生健康、增強學生體質放在重要地位,使清華成為中國最早設立正規西式體育的學校之一。
南開大學創始人張伯苓曾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發表演講,論述近代中華民族之大病有「愚、弱、貧、散、私」五端,其中「弱、散、私」三病均可通過體育來根治。他認為,學校體育不僅在技術之專長,尤在體德兼進,應「體」「育」並重。
從1915年的成志學校到今天的成志教育,105年校史的清華附小秉承「無體育不清華」「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傳統,弘揚馬約翰體育精神,將體育作為核心課程,把「身心健康」作為學生核心素養之首。
學校提出「兒童站立運動場正中央」的體育育人理念,充分發揮體育的育人功能,一步一步、一次一次組裝和改進體育立人的「輪子」中,建構了「四輪驅動」的課程與實踐體系。
體育運動,是孩子發展其他能力的根本,是孩子一出生即將要面臨的最早的起跑線!從孩子的出生開始,如果家長就帶領孩子參加適合他/她的運動,那事實上,家長所投資的,就是孩子的未來!對家長而言,身體健康、快樂才是對孩子最重要的。而體育,正可以賦予孩子這一點。所以,讓孩子多參加體育運動吧,這才是家長能給孩子最重要的一筆財富。而且,體育不僅可以強健身體,還能磨鍊品質、成熟心智、塑造完善人格,讓孩子具有出色的社會複合能力,這才是所有家長的願景。原來會下棋也能免試入大學!
掃描二維碼,查看更多棋類資訊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查看更多新款
聽說運動員都愛穿的裝備哦
春季特惠,前20加好友,立減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