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門,西安城牆的正東門,位於東城牆中部偏南。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1374年至1378年),擴建西安府城時新建長樂門,後歷清代、民國,沿襲至今。今長樂門存甕城、箭樓、正樓及二重門洞,另於城門兩側各開闢三個券洞,供車輛行人通行。
永寧門是西安城牆的南門。永寧門是西安城門中資格最老、沿用時間最長的一座,建於隋初,當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城門中偏東的一座,原叫安上門,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留作南門,明代改為永寧門。現永寧門為環島交通,門外有南門廣場,門內為南大街,門外接長安北路。 在中國民間,百姓都認為南方是火神的所在地,為避火災,爐灶一般不開往南面。南門永寧之意,就是向火神禱告,勿起火災,永保安寧。
安定門是西安城牆的西門,建於明洪武七至十一年(1374-1378年)。「安定」二字暗意西部邊疆安泰康定。安定門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門,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被保留下來。明代擴建城牆時位置略向南移。現城門內為西大街,門外為西關正街。
安遠門俗稱北門,明代建城牆的時候建造。「安遠」二字是中原漢族朝廷對邊遠少數民族釆取的安撫政策,希望邊遠的少數民族對朝廷知恩歸順。辛亥革命時,起義軍進攻滿清,安遠門城樓被毀。1983年整修城牆時,恢復了原來的箭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