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掀起原油價格戰,俄羅斯為何執意抵制減產?

2020-12-25 騰訊網

在OPEC+就進一步減產談判破裂後,沙特大幅調低其主要原油定價,並計劃大幅提高原油產量。一場大規模的價格戰已不可避免。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在3月9日下跌幅度一度超過30%,NYMEX原油期貨價格最低逼近27美元/桶,而有機構認為國際原油價格將跌至20美元/桶。這背後是沙特、俄羅斯以及美國對國際原油市場份額的博弈,尤其在OPEC+減產後,不少市場份額被美國佔有,沙特的舉措希望將其他高成本生產商擠出市場,包括美國頁巖氣行業的部分生產商。不過,原油價格暴跌考驗著各方的承受能力,全球金融市場激烈震蕩。不少分析認為,OPEC+將相互妥協而達成一份新的減產協議,以支持原油價格在合理區間。原油期貨價格大跌也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不少企業緊急套保以降低庫存風險,也有原油期貨多頭一夜爆倉。

眼看OPEC+會議未果導致油價暴跌,國際能源署(IEA)執行董事比羅爾(Fatih Birol)敦促各原油生產國在面對新冠疫情時「採取負責任的行動」。

在OPEC+就進一步減產談判無果後,沙特果斷採取激進行動,不僅大幅調低其主要原油定價,並計劃大幅提高原油產量。一場大規模的價格戰已不可避免。

「這是歐佩克(OPEC)的冒險之舉,而且顯然是一場沒有贏家的賭博。」荷蘭國際集團(ING)大宗商品策略負責人沃倫·帕特森(Warren Patterson)認為,OPEC+未能就減產達成一致將徹底改變今年原油市場的前景。

「我們已經下調了ICE布倫特原油的價格預測。對於2020年第二季度,我們現在預計平均價格為33美元/桶,而之前的預測為56美元/桶。」帕特森表示。

這突如其來的變化來自上周OPEC和非OPEC的一場會議。在3月5日結束的OPEC部長級特別會議上,各國部長一致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2020年全球經濟以及原油需求預期造成顯著負面影響。預計全球原油需求增速下調至48萬桶/日,較2月預測的99萬桶/日減半。因此,OPEC石油部長3月5日表示,除了支持現有的210萬桶/日的減產措施外,他們還支持到2020年底之前減產150萬桶/日。

然而,在3月6日的OPEC+會議上,俄羅斯拒絕了這個擴大減產規模的提議,稱它只願意延長將於3月底到期的210萬桶/日的減產協議。讓人沒有想到的是,OPEC對俄羅斯作出強硬回應,表示不再延長現有的削減計劃。

「談判破裂可能將導致210萬桶/日的供應重回市場,再加上,未來幾個月利比亞的產量有望恢復正常,這將使市場進一步增加100萬桶/日的供應。」帕特森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書面專訪時指出,這310萬桶/日的額外供應出現的時機是,原油市場原本就將在2020年第二季度出現過剩,且需求前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仍不明朗,這恐將讓油價進一步走低。

3月9日,國際能源署(IEA)在最新月報中表示,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造成全球經濟活動停頓,2020年全球原油需求勢將出現逾10年來的首次萎縮。IEA將其2020年石油需求增長預期下調了110萬桶/日,至9990萬桶/日,比前一年減少了9萬桶/日。

3月9日,美、布兩油繼續走低,截至北京時間20時,分別報32.26美元/桶及35.72美元/桶,均下挫約22%。眼看OPEC+會議未果導致油價暴跌,國際能源署(IEA)執行董事比羅爾(Fatih Birol)敦促各原油生產國在面對新冠疫情時「採取負責任的行動」。

比羅爾警告,低油價可能會使許多主要原油生產國,如伊拉克、安哥拉和奈及利亞,承受「巨大的」財政壓力並加劇社會緊張。

價格戰爆發

「我認為,價格戰已經開始。俄羅斯能源部長亞歷山大·諾瓦克3月6日說,各方將從4月1日起隨心所欲地供油。緊接著,沙特就下調了其石油的官方售價。」帕特森說道。

眼看俄羅斯拒絕合作,沙特第一時間採取行動。沙特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在3月8日晚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表示,阿拉伯輕質原油期貨價格4月在亞洲的官方售價(OSP)下調6美元/桶,較阿曼/杜拜原油貼水3.10美元/桶;將面向歐洲西北部出口的官方售價下調至每桶10.25美元,較洲際交易所的布倫特原油價格低8美元。

據報導,沙特還計劃在下個月大幅增加原油產量,日產量將達到1000萬桶,甚至達到創紀錄的1200萬桶/日。

沙特的減價增產之舉會迫使俄羅斯重回談判桌嗎?帕特森說,「只有時間會給出答案。俄羅斯的目的是對美國石油業施加壓力,儘管這可能在中期發揮作用,但會產生怎樣的長期影響尚不確定。」

帕特森指出,毫無疑問,沙特和俄羅斯是這場價格戰中的主角。至於兩國鬥法誰佔上風,他認為,對俄羅斯來說,即便油價低於50美元/桶,也能實現財政收支平衡;而沙特則需要約80美元/桶,「從這一點來說,俄羅斯處於更有利的位置。」

沙特用降價增產的方式「挑戰」俄羅斯,恐將讓整個OPEC組織陷入危機。帕特森說,「過去,OPEC的有效性已經遭到多次質疑。實際上,OPEC早在2016年不得不拉一些非OPEC國家減產,就說明它的勢力已經不復當年。這在很大程度上確實要歸功於美國供應的增長。」

對於OPEC的命運,帕特森認為,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頁巖油氣業的發展,如果它繼續擴張,這將使OPEC的工作越來越困難。此外,如果OPEC無法像過去幾年那樣與非OPEC成員(特別是俄羅斯)合作,這將使該組織更加艱難。

俄羅斯為何拒絕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研究院院長李紹先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這次俄羅斯和沙特不歡而散的最主要原因是利益出現分歧,以及試圖爭奪對油價的影響力。「兩家都缺錢,但不同的是,沙特想限產以抬高價格,但俄羅斯卻希望多賣,雙方的矛盾在這裡。」

帕特森認為,俄羅斯放棄減產核心因素是減產擠壓了俄羅斯的市場份額,使得其全球第二大原油出口商的地位受到了威脅。「我認為,讓俄羅斯感到不安的是,儘管他們一直在削減產量,但實際上卻幫助美國頁巖氣行業擺脫了困境,因此,他們想結束這一局面。」

俄羅斯石油公司對俄羅斯同沙特分道揚鑣表示高興。該公司發言人米哈伊爾萊·昂蒂耶夫稱,它現在可以採取行動,提高其市場份額。

除此之外,美國一直在用制裁手段幹擾「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也讓俄羅斯忍無可忍。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鄧金(Alexander Dynkin)對媒體說,「克裡姆林宮已決定犧牲OPEC+,以制止美國頁巖油生產商,並懲罰美國對『北溪-2』的破壞。」

「北溪-2」管道完工後每年將從西伯利亞油田直接向德國輸送多達5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這也成為整個大西洋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焦點。美國財政部2019年12月宣布,將對「北溪-2」項目實施制裁,嚴重幹擾了該項目的建設。「美國最近的制裁可能會使俄羅斯的決定(抵制減產)做得更容易。」帕特森說道。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明認為,這次全球原油價格暴跌,直接原因是俄羅斯與OPEC在減產協議上談崩。但更深層次的原因,乃是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在中東問題上的地緣政治博弈。敘利亞問題、伊朗問題未來一段時間依然撲朔迷離。

「只不過詭異的是,通常在中東地區地緣政治博弈加劇時,全球原油價格將會飆升。而這次沙特與俄羅斯之間的博弈,卻是以雙方『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式進行的。」張明說,除了博弈雙方都會受損外,美國的頁巖油氣生產商、中國的石油三巨頭也都會紛紛中槍。

3月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對該國財政部長和能源部長表示,「我們需要為不同的情況做好準備。」他說,目前尚不清楚這一原油局勢將持續多久,但對俄羅斯經濟可以應對任何後果有信心。

不過,李紹先認為,如果油價進一步走低,俄羅斯也將無法獲得預期的經濟收益。「實際上,現在放棄減產是兩敗俱傷,雙方最終還得回到談判桌前。」

中國能源需求出現復甦跡象

油價走低將帶來什麼影響?帕特森說,油價走低對出口商來說肯定是個壞消息,特別是那些嚴重依賴石油收入的國家,而對中國和印度等大型原油進口國來說,通常是利好。但實際情況可能要複雜得多,因為較低的石油價格將對石油出口國的經濟產生影響,因此有可能削弱這些國家對一般商品的需求,有可能使一些國家(例如中國)的商品出口承壓。

與原油供給過剩相比,新冠疫情導致的需求疲軟可能是更大的問題。IHS Markit能源部副總裁吉姆·布克哈德在近日的電話會議中說,「我們將看到全球原油需求出現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單季同比下滑。可以說,這對石油市場來說意義重大。」

布克哈德強調,中國對全球能源需求的重要性難以被低估。他指出,在2003年爆發SARS疫情時,中國的原油進口量約為180萬桶/日,而美國接近1000萬桶/日;到了2019年,中國的原油進口量已增至1000萬桶/日,是2003年的5.5倍,而美國作為第二大原油進口國,刨除從加拿大的進口量,只進口了300萬桶/日。「中國自2017年起就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一直是全球原油需求逐年上漲的最主要來源。」

布克哈德指出,今年第一季度,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原油需求增長將由正轉負。「在疫情爆發之前,我們認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將佔世界原油需求增長總量的一半以上。」但他指出,「我們的最新判斷是,中國2月的需求將下降300萬桶/日,整個一季度將下降120萬桶/日。」

不過,隨著中國的新冠疫情已逐漸得到控制,中國的需求已經出現復甦跡象。「中國最糟糕的情況似乎已經過去。我們看到中國的燃料需求正在回升,煉油廠的利用率近幾周來也有所增加,這也說明了中國的需求在復甦。」帕特森說道。

不過,帕特森同時指出,隨著新冠疫情在海外不斷蔓延,市場已經從對中國需求的擔憂轉為對全球需求的擔憂。「我仍然認為,鑑於疫情尚未在中國以外地區達到頂峰,因此,受疫情影響,需求還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

帕特森指出,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預測認為,今年將看到消費萎縮,而不僅是消費增長放緩。「不過,就目前而言,我們仍假設今年的消費將溫和增長。」

相關焦點

  • 沙特與俄羅斯開會磋商減產 美國敲邊鼓旁觀
    原油價格跌破了許多產油商的生產成本,連興盛的美國頁巖油行業也不例外。美國總統川普上周說,他在OPEC領頭羊沙特和俄羅斯之間居中牽線,可能達成每日減產最多1,000萬-1,500萬桶,這相當於全球供應的10-15%,是前所未見的減產規模。
  • 沙特帶頭額外減產!美國恢復生產宣稱不威脅市場復甦,油價持續反彈...
    沙特宣布加大減產穩定市場,阿聯和科威特紛紛響應沙特在5月11日表示,將自6月1日起每天額外減產100萬桶,以支撐油價。沙特宣布宣布該消息後,阿聯和科威特也宣布了減產,美油一度大漲逾5%至26.87美元/桶。根據OPEC+達成的減產協議,將從5月1日起每日減產970萬桶。HelimaCroft表示:「OPEC主要產油正在排隊,試圖盡其所能穩定原油市場。」
  • 川普稱沙俄或減產1500萬桶 原油盤中暴漲逾40%
    北京時間周四22點30分過後,川普在社交媒體稱,他剛剛同沙特王儲和普京對話,預計、也希望他們將宣布減產石油1000萬桶,可能最多1500萬桶。此後媒體報導稱,川普向CNBC表示,沙特與俄羅斯將緩和石油市場的緊張,預計這兩國將宣布1000萬桶、可能最多1500萬桶油的減產。後有媒體稱,美國政府高官透露,美方並不知道沙特與俄羅斯計劃減產的細節。
  • 國際油價暴跌超50% 三巨頭深陷價格戰
    3月9日,全球股市、原油、黃金普遍遭遇「黑色星期一」,究其原因,要從3月6日俄羅斯與沙烏地阿拉伯在維也納的談判說起。彼時,俄羅斯拒絕了沙特減產的提議。3月7日,沙特原油隨即大幅降價,打響「價格戰」。受此影響,3月9日,布倫特原油以31%的跌幅開局,至此國際油價史詩級暴跌正式拉開序幕。
  • 中國購美國原油暴增1300%!俄羅斯緊急求增產,沙特卻選擇逆行
    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帶來的影響不僅體現在醫衛方面,而且也體現在石油方面,全世界都因為疫情而極大地停止了工業生產,交通業也因此停滯,全球石油需求大大降低,這使得包括美國、沙特、俄羅斯等石油產出國都受到了比較嚴重的影響。
  • 伊拉克減產連續不達標,沙特也坐不住了;更大規模減產或在醞釀,本周...
    近期伊拉克的原油產量創出新高,且出口量也逐步攀升,這對於減產無力提振油價的沙特而言是一件非常頭痛的事情。事實上在8月OPEC產量小幅回升,伊拉克增產也是起到了關鍵作用。隨著近期沙特能源部長換帥,市場猜測沙特正在為進一步減產做準備。
  • OPEC+關鍵會議前無法達成共識 油價走低:沙特、俄羅斯支持延長減產...
    據彭博報導,OPEC+在正式會議前,未能就1月到期的減產計劃延期達成共識。受消息影響,WTI和布油期貨價格走低,盤中跌幅一度超過2%,目前跌幅收窄至1.5%附近。不過,據路透最新報導,OPEC+成員國討論中的主要預設情景是,石油減產延期3-4個月和產量逐步增加。俄羅斯和沙特牽頭下,OPEC+上周日晚間舉行了非正式在線討論,以促成在周一和周二正式會議召開前達成共識,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多數與會者支持將減持措施維持到2021年第一季度,但是阿聯、奈及利亞、伊拉克和哈薩克斯坦反對。
  • 美國35年來首次未進口沙特原油 這是什麼信號?
    上周美國沒有進口任何沙特原油,為35年來首次。這與幾個月前沙特威脅要掀起一場「出口海嘯」,從而顛覆美國能源業的情況正好相反。就在本周初,在OPEC+商討後續生產計劃的會議上,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被允許在2月和3月小幅增產,其餘產油國維持1月產量不變,沙特則自願在未來2個月額外減產100萬桶/日,其慷慨和顧全大局的舉動震驚盟友。
  • 沙特上調8月面向亞洲和美洲的原油官方售價
    沙特當地媒體6日上午援引沙特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稱,該公司已經確定8月出口原油官方售價,其中面向美國客戶的輕質原油官方售價上調1.65美元/桶,面向亞洲客戶的輕質原油價格上調1.2美元/桶,面向西歐和北歐客戶的石油售價也有所上調,面向地中海區域客戶的原油售價則有所下降。
  • 沙特或帶頭出招限產,但市場恢復正常仍需時間
    4月21日,石油分析師William Watts撰文稱,沙特和其他產油國預期將採取更多措施,限制石油的供應。但是,即使OPEC+減產幅度超出了協議的範圍,也需要時間來解決石油嚴重過剩的問題。上周OPEC+已經同意,將在未來兩個月減產970萬桶/日,從而結束了沙特和俄羅斯之間的價格戰。石油需求因疫情蔓延遭受重創,後來又因價格戰雪上加霜。美國國會議員指責沙特是引發價格戰的罪魁禍首。這可能會令沙特承受比原計劃更大的減產壓力。
  • 原油上演高臺大跳水、接下來...
    周五(4月10日)據媒體報導,由於墨西哥拒絕達成協議,歐佩克及其盟國歷史性的原油減產協議遭遇障礙。  早些時候據媒體報導,沙特和俄羅斯就大幅削減原油產量達成協議。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歐佩克)及其盟國之間達成的歷史性減產協議遇到了障礙。
  • INE原油暴跌逾10%,逼近跌停!供需天平傾覆,價格戰一發不可收拾
    其次,供應方面,國際原油市場現在仍處於混亂當中。沙特和俄羅斯在減產幅度問題上意見相左,引發前者率先開打價格戰,沙特阿美收到沙特能源部的指示,將公司的最大可持續產能(MSC)從1200萬桶/日增加到1300萬桶/日,俄羅斯石油公司可增產30萬桶/日,而OPEC主要產油國伊拉克和科威特跟隨沙烏地阿拉伯的步伐,削減4月原油銷售價格,此前奈及利亞也宣布增產。
  • 全球主要產油國就石油減產達成協議 規模不及預期 油價依然承壓
    價格戰不斷升溫,石油市場供需基本面嚴重失衡。埃及赫勒萬大學經濟學教授易卜拉欣認為,要實現財政收支平衡,價格戰並非長久之計,這是沙特同意在減產協議中做出妥協的重要原因。俄羅斯克裡姆林宮網站4月12日發表聲明說,該協議旨在穩定全球石油市場並從整體上確保世界經濟的可持續性,俄羅斯、美國、沙特三國領導人同意將繼續保持接觸。  低油價也讓生產成本高企的美國頁巖油行業遭到重挫。
  • INE原油暴漲逾6% 創兩周半新高!三大重磅利多因素共振 價格戰露出...
    中國及海外消息    【沙特向埃及儲油設施輸送原油,為大量投放市場做準備】     沙特正將大量原油調往埃及,這是該國為原油流向歐洲做準備。彭博彙編的船運追蹤數據顯示,截至3月,沙特對埃及的原油日出口量約為130萬桶。這是至少三年來的最高水平。這些貨物將運送至蘇伊士運河南端的一個碼頭,之後將被輸送到位於地中海的存儲和出口設施。
  • 沙特的額外減產有四方面重大影響
    此次會議就供應協議的討論十分激烈,俄羅斯要求歐佩克+將日產量增加50萬桶,而沙特則主張保持產量穩定。    歐佩克+宣布,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將獲準在2月和3月增加7.5萬桶/天的產量,這一消息令市場感到意外,而其他所有生產商都將保持產量穩定。
  • 國際原油期貨價格暴跌成負數,投資者光本錢還要再倒貼!
    但大家誰都不傻,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國,沙特完全有能力把油價拉回歷史高位,但沙特並沒有減產保油價,而與之相反的是,本次油價大跌就是沙特搞出來的。從2月份開始,沙特便與俄羅斯進行談判,因為之前雙方的增產協議快到期了,沙特希望能減少石油產量來抬高國際油價。
  • INE原油跌逾3%,創一周半新低!減產進程慢條斯理,存儲空間警報響起
    庫德地區油田將不會豁免於減產協議】【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齊茲:4月沙特原油產量均值將為1230萬桶/日。沙特煉廠消耗更少石油,正在釋放更多石油用於出口。產油國採取的務實行動將穩定油市。2000萬桶/日】【沙特在減產協議5月生效之前仍將大肆生產,原油庫存繼續增長】① 沙特等主要產油國已經同意從5月份開始再次減少石油產量,但在此之前,石油生產仍將處於敞開狀態,原油庫存增長至少還將持續數周;② 根據彭博彙編的油輪追蹤數據,本月以來沙特原油出口量為每天
  • ...往後看從7月份開始,沙特、阿聯與科威特將取消120萬桶/日的...
    原油供給端最緊張的時刻已經過去;① 6月份OPEC+的原油出口量降至歷史低位,OPEC原油出口環比下降180萬桶/日至1720萬桶/日,俄羅斯烏拉爾原油的船貨出口也降低至80萬桶/日,但目前來看我們認為供給端最緊的時候已經過去;② 往後看從7月份開始,沙特、阿聯與科威特將取消120萬桶/日的自願減產,近日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也計劃重啟油田生產以及解除港口的不可抗力
  • 需求雪崩,油庫爆滿,停止價格戰也救不了油市!
    根據這兩個因素來看,油價的走勢可以分為兩個階段,3月9日油價跳空低開形成的缺口就是分界線: 第一個階段是從年初至3月6日,也就是沙特發動石油價格戰之前。這段時間油價的下跌主要是需求因素主導; 第二個階段是沙特發動石油價格戰之後,這段時間,價格戰導致的供應大增成了催動油價下跌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