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與俄羅斯開會磋商減產 美國敲邊鼓旁觀

2020-12-25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石油輸出國組織和俄羅斯周四開會試圖就創紀錄的減產達成一致,但這場在疫情時期力挽油價的努力,卻一直因為彼此的敵意和美國不願加入行動而複雜難解。

由於防疫封鎖措施導致飛機停飛、汽車使用減少,經濟活動受抑,全球燃料需求已銳減30%。原油價格跌破了許多產油商的生產成本,連興盛的美國頁巖油行業也不例外。

美國總統川普上周說,他在OPEC領頭羊沙特和俄羅斯之間居中牽線,可能達成每日減產最多1,000萬-1,500萬桶,這相當於全球供應的10-15%,是前所未見的減產規模。

沙特和俄羅斯已暗示,他們是否同意大幅度減產,要看美國及其他非OPEC+國家是否也加入行動。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油生產國,但川普政府卻沒有要求國內生產商減產的意願。美國能源部本周也呼應了這種看法,稱美國原油產量已經在政府沒有採取行動的情況下下降。

沙特和俄羅斯尚未就減產協議公開表態,也未公開暗示如何在OPEC、俄羅斯和其他產油國之間分攤減產份額。

當被問及美國石油產量因油價疲軟而自然下降是否可以算作減產時,俄政府發言人Dmitry Peskov周三表示,「這屬於完全不同的減產。」

「你拿整體需求下降與為穩定全球市場而進行的減產相比較。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相提並論,」Peskov表示。

OPEC+周四的視頻會議後,20國集團(G20)能源部長將於周五召開會議。

為確定各國的減產份額分配方式,俄羅斯、沙特和其他國家需要就計算減產幅度的產量水平基準達成一致。

3月在維也納的OPEC+會議不歡而散後,沙特和俄羅斯之間爆發價格戰,使問題進一步複雜化。

在那次會議上,俄羅斯拒絕參與沙特提出的應對新冠危機的減產。作為回應,沙特稱將以最大產能生產,向已經供應過剩的市場增加原油銷售。

沙特4月將原油產量提高至創紀錄的1,230萬桶/日,3月為低於1,000萬桶/日。科威特和阿聯亦增產。

OPEC消息人士表示,沙特希望任何減產都以4月產量為準計算。但俄羅斯認為,減產應基於價格戰爆發前的第一季產量。

「這個問題仍是底線,」一名OPEC消息人士說。

俄羅斯塔斯社(TASS)報導稱,減產可能從5月起持續三個月。

布蘭特原油期貨LCOc13月降至近20年最低,目前在34美元下方交投,約為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發前的一半。疫情導致全球各國政府要求民眾待在家中,燃油需求因而驟降。

相關焦點

  • 沙特掀起原油價格戰,俄羅斯為何執意抵制減產?
    這背後是沙特、俄羅斯以及美國對國際原油市場份額的博弈,尤其在OPEC+減產後,不少市場份額被美國佔有,沙特的舉措希望將其他高成本生產商擠出市場,包括美國頁巖氣行業的部分生產商。不過,原油價格暴跌考驗著各方的承受能力,全球金融市場激烈震蕩。不少分析認為,OPEC+將相互妥協而達成一份新的減產協議,以支持原油價格在合理區間。
  • 無視疫情打擊 俄羅斯或將支持2月進一步縮小減產
    儘管疫情反撲令市場更加擔心油市需求減少,俄羅斯仍可能推動進一步縮小減產的規模。美東時間21日周一,媒體援引知情官員消息稱,在明年1月4日的OPEC+會議上,俄羅斯有意支持進一步增產。俄羅斯政府認為,2月可以較1月再增產50萬桶/日,和1月增產規模相當。媒體稱,俄羅斯當前的態度暗示,該國預計,市場能吸收OPEC+進一步增加供應。目前尚不清楚OPEC+另一主要產油國沙特是否支持俄羅斯的立場。
  • 伊拉克減產連續不達標,沙特也坐不住了;更大規模減產或在醞釀,本周...
    分析人士認為,沙特可能會調整沙特和俄羅斯主導OPEC+的局面,從而讓更多的產油國參與進來以實現進一步的減產。因此本周會議上OPEC+各成員國的表態將成為影響近期油價走勢的關鍵。這意味著隨著OPEC市場份額不斷受到美國的侵蝕,OPEC對於油價的發言權可能會進一步式微,通過減產來支撐油價的努力將變得更加困難。對此Drillers.com分析師賈森·拉維斯認為,2014-16年油價崩潰表明OPEC現在對油價的影響減弱。雖然OPEC宣布減產,但美國陸上頁巖熱潮輕易抵消了任何上漲的價格壓力。
  • 沙特的額外減產有四方面重大影響
    此次會議就供應協議的討論十分激烈,俄羅斯要求歐佩克+將日產量增加50萬桶,而沙特則主張保持產量穩定。    歐佩克+宣布,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將獲準在2月和3月增加7.5萬桶/天的產量,這一消息令市場感到意外,而其他所有生產商都將保持產量穩定。
  • 沙特帶頭額外減產!美國恢復生產宣稱不威脅市場復甦,油價持續反彈...
    來源:匯通網匯通網訊——沙特宣布6月1日起每天額外減產100萬桶,此舉得到阿聯和科威特的響應。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大宗商品策略主管5月12日表示,OPEC成員國的自願減產表明,其正在盡其所能穩定市場。隨著經濟重啟,美國試圖重新開放關閉的油井。
  • 中國購美國原油暴增1300%!俄羅斯緊急求增產,沙特卻選擇逆行
    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帶來的影響不僅體現在醫衛方面,而且也體現在石油方面,全世界都因為疫情而極大地停止了工業生產,交通業也因此停滯,全球石油需求大大降低,這使得包括美國、沙特、俄羅斯等石油產出國都受到了比較嚴重的影響。
  • OPEC+在減產問題上爭執不下
    據多位消息人士周一透露,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俄羅斯為首的盟國,已將2021年石油生產政策磋商推遲至周四,因為新冠疫情導致需求疲軟之際,主要產油國對產量問題仍存在分歧。根據彭博社看到的一封信,原定周二舉行的OPEC+會議將改在12月3日舉行,以便進行「進一步協商」。部長們正在討論是將減產協議再維持三個月,還是按計劃提高產量。
  • OPEC+關鍵會議前無法達成共識 油價走低:沙特、俄羅斯支持延長減產...
    據彭博報導,OPEC+在正式會議前,未能就1月到期的減產計劃延期達成共識。受消息影響,WTI和布油期貨價格走低,盤中跌幅一度超過2%,目前跌幅收窄至1.5%附近。不過,據路透最新報導,OPEC+成員國討論中的主要預設情景是,石油減產延期3-4個月和產量逐步增加。俄羅斯和沙特牽頭下,OPEC+上周日晚間舉行了非正式在線討論,以促成在周一和周二正式會議召開前達成共識,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多數與會者支持將減持措施維持到2021年第一季度,但是阿聯、奈及利亞、伊拉克和哈薩克斯坦反對。
  • 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RDIF)CEO:歐佩克+減產規模可能會超過1000萬桶...
    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RDIF)CEO:歐佩克+減產規模可能會超過1000萬桶/日;如沒有減產協議,油價可能會跌至不足10美元/桶;俄羅斯、美國和沙特可以穩定油市,美國的原油產量可能會減少超過170萬桶/日;實施更長期的減產措施對油市的穩定非常重要;G20會議顯示出各國正在加快行動。
  • 沙特就算借錢也要逼死美國-石油,沙特,美國,燒錢...
    到目前為止,沙烏地阿拉伯與美國頁巖油和其他低成本石油生產商的鬥爭可能已經消耗了約1,000億美元外匯儲備。一年前,該石油王國拒絕為了提振油價而進行減產,導致布倫特原油(Brent crude)和西德州輕質低硫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ate)價格跌破50美元/桶,但要贏得這場鏖戰,沙烏地阿拉伯將不得不消耗更多財力。
  • 石油減產延期還是逐步增產?OPEC+未達成共識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30日電 據路透中文網30日報導,OPEC+的四位消息人士稱,經過周日的首輪談判,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及俄羅斯牽頭的盟國尚未就2021年的石油產量政策達成共識。報導稱,OPEC+原計劃從2021年1月開始縮小減產幅度,但第二波新冠疫情導致全球燃料需求下降。報導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OPEC+目前考慮將當前770萬桶/日(約佔全球需求的8%)的減產幅度延續至2021年的頭幾個月。
  • 川普稱沙俄或減產1500萬桶 原油盤中暴漲逾40%
    北京時間周四22點30分過後,川普在社交媒體稱,他剛剛同沙特王儲和普京對話,預計、也希望他們將宣布減產石油1000萬桶,可能最多1500萬桶。此後媒體報導稱,川普向CNBC表示,沙特與俄羅斯將緩和石油市場的緊張,預計這兩國將宣布1000萬桶、可能最多1500萬桶油的減產。後有媒體稱,美國政府高官透露,美方並不知道沙特與俄羅斯計劃減產的細節。
  • 歐佩克+減產執行率創下七個月新低 協議「形同虛設」?
    具體而言,歐佩克13個成員國12月日產2543萬桶,比11月增加22萬桶,而以俄羅斯為首的9個非歐佩克成員國日產1274萬桶,增加6萬桶。減產執行率方面,根據普氏能源資訊的計算,整個歐佩克12月的減產執行率為98.5%,低於11月份的100.1%。
  • 全球主要產油國就石油減產達成協議 規模不及預期 油價依然承壓
    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油層淺、易開採,開採成本在每桶10美元以下,顯著低於俄羅斯的每桶不到20美元和美國的每桶40至50美元。俄羅斯克裡姆林宮網站4月12日發表聲明說,該協議旨在穩定全球石油市場並從整體上確保世界經濟的可持續性,俄羅斯、美國、沙特三國領導人同意將繼續保持接觸。  低油價也讓生產成本高企的美國頁巖油行業遭到重挫。
  • 沙特或帶頭出招限產,但市場恢復正常仍需時間
    4月21日,石油分析師William Watts撰文稱,沙特和其他產油國預期將採取更多措施,限制石油的供應。但是,即使OPEC+減產幅度超出了協議的範圍,也需要時間來解決石油嚴重過剩的問題。上周OPEC+已經同意,將在未來兩個月減產970萬桶/日,從而結束了沙特和俄羅斯之間的價格戰。石油需求因疫情蔓延遭受重創,後來又因價格戰雪上加霜。美國國會議員指責沙特是引發價格戰的罪魁禍首。這可能會令沙特承受比原計劃更大的減產壓力。
  • 美國35年來首次未進口沙特原油 這是什麼信號?
    上周美國沒有進口任何沙特原油,為35年來首次。這與幾個月前沙特威脅要掀起一場「出口海嘯」,從而顛覆美國能源業的情況正好相反。就在本周初,在OPEC+商討後續生產計劃的會議上,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被允許在2月和3月小幅增產,其餘產油國維持1月產量不變,沙特則自願在未來2個月額外減產100萬桶/日,其慷慨和顧全大局的舉動震驚盟友。
  • 沙特欲以25美元大打價格戰!機構警告油價或跌至20美元
    同時美國對於歐洲的旅遊禁令使得航空燃料需求受到打擊,加劇了原油供應過剩的壓力。同時沙特準備以25美元的價格來搶奪俄羅斯的市場份額。基於此,Rystad Energy警告稱,警惕油價有跌至20美元的可能。
  • 有分歧 主要產油國開會 達成共識不容易
    多名消息人士說,會議討論預期聚焦兩個選項,即把現行減產力度延長3至4個月,還是明年1月起逐步提高原油產量。考慮到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傾向於後一個選項,會議達成共識「不容易」。 有分歧 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官員11月29日初步磋商,沒有就是否維持現行減產力度以及維持多久達成一致。
  • 國際油價暴跌超50%,美國政府欲大批購油 三巨頭深陷...
    3月6日,歐佩克+減產聯盟烏龍會後,沙特憤怒於俄羅斯的背信棄義,開啟價格戰!俄羅斯則認為供大於求不是歐佩克造成的,不應該繼續減產。俄羅斯方面指出,協議的真正結果就是OPEC+減產導致的市場空缺會被美國頁巖油迅速佔領。作為全球最大的油氣生產國之一,俄羅斯近年的能源政策卻不被市場關注,在與OPEC合作減產後,其影響力不斷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