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葉青 北京報導
「近期市場非常詭異,一到夜盤交易時段,境外市場就開始暴跌,手裡原油多單根本就跑不掉,持有的多單只能繼續死扛。」3月9日,有投資者在期貨交流群中發了這樣一條消息。對此,某期貨公司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近期國際油價波動劇烈,這樣的情況很多,國內化工品一開盤就直接跌停,根本就來不及平倉。
3月9日,全球股市、原油、黃金普遍遭遇「黑色星期一」,究其原因,要從3月6日俄羅斯與沙烏地阿拉伯在維也納的談判說起。彼時,俄羅斯拒絕了沙特減產的提議。3月7日,沙特原油隨即大幅降價,打響「價格戰」。受此影響,3月9日,布倫特原油以31%的跌幅開局,至此國際油價史詩級暴跌正式拉開序幕。
與此同時,自3月6日開打價格戰,美國原油價格已經從47.72美元/桶最低下跌至20.52美元/桶,短短11個交易日,美元原油期貨跌幅達51.07%。截至3月18日,美國原油價格仍然維持暴跌走勢,最低跌至每桶20.52美元,跌幅達16.52%,為18年來的最低水平,這也標誌著WTI原油創下了有史以來表現第三糟糕的一天。布倫特原油最低跌至24.52美元/桶,跌幅達8.42%,為2003年以來最低水平。
高盛再度下調油價預期
「原油可以抄底了嗎?」相信這句話,是原油分析師的經常被問到的一句話。作為大宗商品期貨分析師,光大期貨能化總監鍾美燕表示,近期原油市場波動劇烈,工作量成倍增加,各種行情分析會、業務人員及客戶的諮詢接踵而至。由於油價頻創新低,客戶關注比較多的是什麼時候能抄底。
尤其是產業客戶,他們認為,商品的生產成本是價格下跌的重要支撐,所以近期很多客戶在諮詢原油的生產成本問題。不過,她認為,原油相對特殊,生產成本不一定能約束各產油國的產量,尤其是近期沙特和俄羅斯之間「對弈」的情況下,生產成本更不大可能去約束其產量。
此外,也有期貨人士透露,在大漲大跌都是行情,有很多人虧錢,但也有很多人賺錢。部分客戶在3月6日前便下了大量空單,從原油大跌行情裡獲得盈利。
此外,面對原油價格持續創新低,高盛全球大宗商品研究主管柯裡(Jeffrey Currie)在給客戶的報告中表示,整個行業需求的損失現在是前所未有的。由於冠狀病毒持續蔓延,導致旅行幾乎停滯等原因,每天的石油消耗量減少了800萬桶。
高盛目前預計,第二季度WTI原油均價將跌至每桶22美元,布倫特原油均價降跌到每桶20美元。這是高盛在不到兩周內第二次下調價格預期。在3月初歐佩克談判破裂後,該公司曾將WTI和布倫特原油的目標價分別下調至29美元和30美元。
高盛表示,疫情可能會導致大宗商品和股票市場出現比此前預期糟糕得多的結果——甚至比一個月前的預期還要糟糕。柯裡表示,金融市場具有前瞻性,一旦疫情出現可控趨勢,股價就可能反彈,但商品市場是現貨資產,必須改善目前因需求疲弱和供應增加而形成的過剩局面。
三巨頭深陷價格大戰
對於能源市場來說,美國借頁巖油氣革命,成功擺脫了油氣進口依賴,並成為油氣生產國,去年底更是實現了石油淨出口。美國的石油獨立,重塑了石油地緣供需格局,也重塑了國際石油地緣政治,而俄羅斯對於美國借頁巖油氣的底氣頻頻制裁俄羅斯及其石油公司頗為不滿。
一德期貨分析師陳通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全球石油需求遭受衝擊,隨著疫情的擴散,局面變得越來越悲觀!3月6日,歐佩克+減產聯盟烏龍會後,沙特憤怒於俄羅斯的背信棄義,開啟價格戰!俄羅斯則認為供大於求不是歐佩克造成的,不應該繼續減產。
俄羅斯方面指出,協議的真正結果就是OPEC+減產導致的市場空缺會被美國頁巖油迅速佔領。作為全球最大的油氣生產國之一,俄羅斯近年的能源政策卻不被市場關注,在與OPEC合作減產後,其影響力不斷下降。與此同時,俄羅斯內部面臨著總統普京對政府架構調整的種種變化,而這諸多因素似乎都是導致在本次OPEC+會議上,俄羅斯最終決定不再與OPEC合作減產背後的深層次原因。
此外,沙特掀起「石油戰」,其實是對俄羅斯表達不滿。在歷次減產中,沙特一直是最積極的。而在國際原油市場上,俄羅斯一直把「壞角色」都留給對手,一邊表示可以增產,但同時暗示「合作大門依然敞開」。自從2016年沙特和俄羅斯組成OPEC+聯合減產以來,沙特一直在主動的承擔減產責任,除了法定分給每個成員國的配額以外,沙特還會承擔額外的一些配額。因此,沙特其實一直面臨著市場份額丟失的局面。
而俄羅斯可以說是減產的既得利益者,因為俄羅斯的凝析油(在地下以氣體形式存在,顏色偏淡,與原油是不同的品種)也是算在減產份額裡面的,這導致俄羅斯實際上原油的減產並不多,2018年俄羅斯也超越了沙特,成為中國第一大原油輸出國。但本輪單靠沙特減產明顯無法解決問題,俄羅斯也必須要承擔相當的減產責任,每年要減少上百億美元的收入。這對俄羅斯來說無疑是難以接受的。因此,3月7日俄羅斯拒絕減產,確實可能引發了沙特的強烈不滿。
而全球疫情也演變為國際公共衛生事件的最高級別「傳染病」模式,供需的一增一減之間,二季度全球石油嚴重供大於求。在需求下降之際,石油生產大國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正準備從4月1日開始增產,屆時歐佩克目前的減產協議將到期。
據了解,截至目前,原油主產國紛紛提升產量,期望用價格優惠的方式爭取市場份額。對供應的影響將在4月份逐步顯示出來。對此,光大期貨能化總監鍾美燕表示,產量方面,沙特阿美CEO發表最新言論稱將把原油產量從1200萬桶/日增加到1300萬桶/日,將盡最大努力儘快實施。
俄羅斯表示,有能力將原油日產量提高50萬桶,達到創紀錄的1180萬桶。阿聯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宣布將於4月起增加該國原油供應量至400萬桶/日以上,其2月份產量才304萬桶/日。科威特與沙特中立區油田將於年內繼續提高產量至10萬桶/日。
與此同時,美頁巖油大幅增產,不斷創下新高,目前已經在1310萬桶/日,美原油出口量逐步升高至450萬桶/日。因此,在美國、俄羅斯、OPEC三足鼎立格局下,全球原油市場供應將面臨更大的衝擊,自4月1日起,各國可以不受限制地按意願產油;俄羅斯同意繼續與OPEC+成員國合作,俄羅斯的產量將取決於企業的計劃。
業內人士表示,這意味著進入4月,原油供應將持續攀升,或將導致全球庫存壓力攀升。與此同時,油價持續創新低,頁巖油將考驗生產商的成本優勢。一德期貨總經理助理佘建躍表示,現在期望沙特和俄羅斯回歸談判桌的概率很小,俄羅斯看到美股崩潰的高潮之處,已經為自己的決策大讚不已。沙特現在也回味過來,雖然發現自己被俄羅斯下了套,成了博弈的配角,但是猶如咀嚼澀中帶甘的青橄欖,懟俄羅斯市場份額也許是做給美國人的苦肉計,打頁巖油產量見效,也不是雙輸!
那麼,三國演義之妙在於誰和誰都不是朋友,現在三國之間猶如一個死扣結,越擰越緊。風險的演化路徑越來越混沌,但殘酷的低價去產量正發生在美國,這裡擁有最大的商業性「短平快」的石油資源——頁巖油!或許正如高盛表示,隨著油價維持低位,許多能源行業的殭屍公司被清除,該行業可能會以健康得多的狀態出現,這些殭屍公司曾是能源行業效益低下的累贅。
此外,據知情人士稱,俄羅斯總統普京認為沙特的原油計劃是「敲詐」,俄羅斯將不會退縮。這表明正在攪亂全球能源市場的價格戰還將繼續。這兩個石油出口巨頭之間前所未有的衝突可能會將油價推低至每桶20美元以下,但據知情人士說,克裡姆林宮不會是第一個退縮並尋求休戰的國家。
俄羅斯多年來一直在為這種危機積累儲備。知情人士說,雖然俄羅斯沒有料到沙特會引發價格戰,但到目前為止,克裡姆林宮相信它能比利雅得撐得更久。
美國政府欲大批購油 介入價格戰
3有19日美股盤前,美國財長姆努欽稱,要在低油價時期購買價值100至200億美元的原油,讓未來十年的戰略石油儲備(SPR)滿載。美國能源部稱,川普指示購買7700萬桶美國產的原油,該部門將首批向美國中小產油企業購買3000萬桶SPR。原油期貨聞訊跳漲,美國WTI原油期貨漲幅超過20%。
美東時間午間,美國總統川普表示,他將尋求石油價格戰的「適中地帶」,油價跌入幾十年低谷對俄羅斯和沙特都很有害,但他們雙方在打價格戰,在圍繞產油開戰,在適當的時候,我會介入。媒體稱,川普政府為穩定油市考慮敦促沙特減產,並威脅制裁俄羅斯。
此後原油漲幅繼續擴大,布油漲超10%,美油一度漲超24%,幾乎全數抹平周三跌幅。截至3月20日10時,美國WTI 4月原油期貨報收26.28美元/桶,漲幅達1.39%。布倫特5月原油期貨報收28.42美元/桶,漲幅達0.82%。
業內人士表示,美國政府購買大量石油實質上等於政府在救助美國的頁巖油產業,因為如果需求和油價保持在低位,而目前看來,沙特和俄羅斯又都不會很快減產,那麼美國產油企業可能破產,不過,市場人士並沒有對美國入市提振油價感到很樂觀。
對於原油後期走勢,鍾美燕表示,美國產量步步新高,俄羅斯也維持高產量,即使在OPEC成員國遭遇地緣政治影響而大幅減產的背景下,油市的供需平衡仍出現了大幅過剩。而此時OPEC+不再靠減產來維繫油價,而是選擇了爭取市場份額。因而供需雙弱,油價將進一步下探生產成本線,從而進行新的行業洗牌。此因素佔比20%—30%。
目前原油價格呈現期現貨聯動,價格一路下行,且呈現原油、股市、債市三殺,其背後的本質邏輯是流動性恐慌、資產遭拋售,因而市場的下跌還沒有結束,並且目前的救市舉措顯效甚微。從油價的角度看,目前沙特、俄羅斯將會繼續增加產量,打價格戰,因而油價的低點將會繼續刷新,3月18日油價觸及20美元/桶甚至下破20美元的概率進一步加大。油價尋底之路漫漫,同時帶來的市場聯動風險仍不可小覷。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秦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