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好的飯店都叫「酒店」,為什麼不叫飯店呢?這是一種文化傳承,還要從宋朝說起。
釀酒
大家都知道,酒、煙、鹽的利潤很高,是主要的稅源,宋朝也不例外。菸草是在明代晚期才傳入中國的,所以宋朝是沒有菸草的,而鹽的消耗比酒要少得多,酒還能最大消耗富人的錢,所以酒成為宋代主要的稅源。
鄉間酒肆
在宋代,不管是上流社會,還是窮苦百姓,都離不開酒。喝什麼酒成為身份的一種象徵,形成了沒有飯吃也要有酒的風俗。最底層的窮苦百姓,勞作了一天,到了鄉間酒肆,身上帶著鹽,要上一碗酒,舔一口鹽一碗酒下去就走人。可見喝酒在宋代是多麼的流行,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酒肆櫃檯
所以喝酒在宋代特別普遍,比如清明上河圖中可以看出,酒肆很多,喝酒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目,這一千年以來,大家都覺得吃飯沒酒不成。俗話說「無酒不成席」,現今一個比較正式的宴會,沒有酒是不行的,怎麼也要弄一瓶表示一下。在水滸傳中,對於酒和商業的繁榮有詳細的描述。比如醉打蔣門神這一段就是最經典的,當時所在的地方就類似於現代的酒吧一條街。
清明上河圖的正店
宋朝喝酒的地方,分為很多個等級,正店是最高等級的,其次就是腳店。宋代的時候國家控制酒,像這種正店都是由國家去控制的,控制就是允許正店釀酒,但是酒麴得從國家拿,相對來說利潤比較高。但是腳店就不行了,酒必須直接從國家進。兩種店就好比現代的直營跟分銷的區別。
還有一種鄉村酒肆,《水滸傳》裡描述的武松三碗不過崗,那裡就是鄉村酒肆,這種酒肆宋朝比較放任。更有一種更低級的就是外快,就是釀酒的地方開一小門臉,現在也有這種,酒廠門口有個門市部,順便賣酒。
因為酒肆的普遍,酒肆文化自然不可缺少。像清明上河圖中的孫羊店屬於正店,是比較正規的,可以喝酒、吃飯、住宿、停車(馬車、牛車)。而這種大型的酒肆就形成了酒肆文化,也就是現如今酒店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