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喝你一口飲料又不會死」,奶奶護娃心切,女孩:我有肺結核
生活中有很多的家長,出於對孩子的寵愛,總是儘可能地滿足孩子全部的要求。孩子只要一撒嬌,家長就會心軟,就沒有原則地答應孩子的要求。這導致孩子認為自己喜歡的就一定能得到,甚至強搶也要搶到。而發生在公園裡的一幕就十分令人氣憤。
公園裡一個奶奶正帶著自家孫子在散步,走著走著孫子突然吵鬧著要喝飲料,雖然奶奶向孫子說了很多次飲料裡的添加劑太多,孫子還是不依不饒。正當奶奶心軟要掏錢給孩子買時,卻發現自己的錢包落在了家裡,沒法付錢了,這下孫子就更生氣了。
正當孫子哭鬧著要喝飲料時,路邊走過一個女生,手裡拿著一瓶飲料正在喝。孫子一看,馬上就衝上前搶走女孩的飲料喝了起來。女孩十分氣憤:&34;聽到孩子被罵的奶奶也不樂意了,護娃心切的奶奶拉著女孩說:&34;
女孩看著老人蠻不講理的樣子,決定戲弄他們一下,就故意輕飄飄地說:&34;奶奶一聽,一下子就慌了,趕緊扔掉孩子手裡的飲料,拉著孩子要去醫院做檢查。
生活中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很多,孩子由於沒有清晰的物權意識,很喜歡搶別人的東西,認為別人可以用的自己也可以。而家長如果縱容孩子的行為,就會讓孩子成長為所謂的&34;。所以面對愛搶東西的孩子,家長應該及時教育。
1、 灌輸健全的物權知識
孩子之所以喜歡搶別人的東西,是因為孩子沒有健全的物權知識,沒有意識到別人的東西就是完全屬於別人的,自己沒有權利也不可以隨意觸碰。
家長可以購置兩箱飲料,一箱給孩子,一箱給自己。告訴孩子,自己的飲料就是自己的,在沒有本人的允許之下,爸爸媽媽不能碰孩子的飲料,孩子也不能偷喝爸爸媽媽的,再從飲料延伸到生活中的各個物品,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
2、 事中引導
出門在外時,如果強烈要求想要得到某個東西,而家長又無法滿足時,我們常常發現孩子會做出搶別人東西的行為。在這樣的事情發生時,家長們要學會引導孩子。
首先家長可以表達自己理解孩子的需求,因為很多孩子搶東西只是想讓自己的爸爸媽媽認識到自己有多想要這個東西;其次家長引導孩子學會將心比心,想像如果自己的東西被別人搶了,那麼自己會有多麼傷心;最後學會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把孩子的興趣從搶到的東西上面轉移到別的地方,讓孩子把東西還給別人。
3、 讓孩子學會借與互換
在孩子的意識中,大部分都是沒有&34;這個概念的,孩子以為想要與別人共享某個東西,就只能通過搶奪。家長應該教會孩子借與互換的概念,在生活中如果孩子想要得到家長的某個東西,家長要教孩子學會借用與歸還,還可以叫孩子拿自己的東西來換。注意不要孩子一張口家長就自覺把東西給孩子了。
4、 給點&34;
很多孩子屬於怎麼說教都不改的孩子,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可以適當給點&34;,讓孩子長長記性。比如把孩子最喜歡的東西也搶走,並且不歸還,讓孩子知道失去喜歡的東西有多麼難受。事後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內心感受,讓孩子記住這個感覺,避免再搶別人的東西。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對&34;這一概念沒有很清楚的認識,因此需要家長們教育和引導。家長們要引起重視,及時教育孩子,別讓孩子成長為所謂的&34;。
每天分享育兒身邊事,想了解更多的育兒知識,可以關注我@悠悠媽咪日記,為您答疑解惑!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