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如果我們看到一些不懂禮貌或者有些不良行為的孩子,都會稱之他們為熊孩子。如今的熊孩子似乎越來越多,人們不由得感慨現在的孩子怎麼這麼難帶。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出現熊孩子的根本原因,其實有的時候和家人的教育有著很大的關係。
放暑假的時候,4歲的多多被父母送到了爺爺奶奶家過一段時間,看到許久未見的孫子到來,兩位老人自然是非常開心。
奶奶更是時不時地就帶孫子出去玩,讓孫子每天都樂呵呵的。
這天,奶奶帶孫子逛公園的時候,孫子發現有個女孩的手裡拿著一杯果汁,顏色很漂亮,於是也想要。
他拉著奶奶的手,讓奶奶幫他也買一杯,不知道是因為心疼錢還是其他的原因,奶奶並沒有點頭同意。
但是她把孫子拉到一邊,悄悄地說了幾句話,聽了奶奶的指令,孫子立馬上前一手搶過了女孩手裡的果汁,然後把吸管放在嘴裡吸了幾口。
也許是味道並不好,孫子又把果汁還給了女孩。
這樣的行為顯然讓女孩很生氣,但是更多的奶奶卻表現的很無所謂:喝你口果汁怎麼了?我家孩子乾淨的很。言下之意似乎還在責怪女孩太矯情,孩子喝的飲料接著喝就好,完全沒有關係。
聽了多多奶奶的這句話,女孩出於報復,對著老人家說,我有肺結核,自己去醫院查一下吧。然後丟掉飲料就走,完全不理身後呆掉的老人小孩。
在這件事情當中,雖然搶果汁的是孩子,但是背後的始作俑者卻是奶奶,如果奶奶能夠換一種教育方式,那麼孩子的做法自然也會不同。
01對於孩子提出的要求,家長應該怎麼辦?
合理的要求予以滿足
孩子提出的要求,當然會有一部分具有合理性,對於孩子提出的合理性要求,家長當然應該給予滿足。
比如孩子想要學習用品,想要多讀書,那麼作為父母當然應該給予支持,只有滿足孩子的這些合理要求,才能讓孩子的學習更有動力。
不合理的要求必須拒絕
當然對於一些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他們提出的要求很有可能是不合理的,比如看到其他小朋友有什麼玩具,自己也想要。
對於孩子的這種攀比心理,父母當然不能滿足,不僅要拒絕孩子,還要告訴孩子為什麼自己會拒絕,讓孩子改掉這樣的錯誤行為。
讓孩子通過努力去獲得
有些家庭中,父母會對孩子做一些獎懲制度,比如孩子做一件家務給5毛錢,考試得了100分有獎勵等,暫且不論這種制度到底是否合適。
但是從某方面來說,確實能夠讓孩子知道如果他們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必須有所付出,靠自己的勞動去換取。
02在生活中,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
尊重是相互的,孩子當然希望家長能夠尊重自己,給自己一些空間和自由。
但是與此同時,孩子也應該學會尊重他人,單方面的索取尊重其實是一種非常自私的表現,而且也很難真正得到他人的尊重。
只有懂得尊重他人,做事多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顧及對方的感受,這樣的孩子才會得到真正的認可,當然也會得到應有的尊重。
讓孩子懂得遵守規矩
因為家人的溺愛導致很多孩子缺乏規矩意識。
但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即便在家裡孩子能夠無法無天,但是進入社會之後孩子必然會因此付出代價,因為任何人在法律和規矩面前都沒有特權。
所以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讓孩子能夠規範自己的行為,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更好的立足於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