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沒有人比我更需要掃地機器人了。
作為典型的懶宅族,我擁有著愛買又愛亂放東西、插板線數據線奇多、養寵物,不喜歡打掃衛生,也不願意花錢請保潔阿姨之類一系列毛病。
雖然我為貓毛頭髮四處飄落深感困擾,同樣嚮往乾淨整潔的屋子,剛搬入新家時也曾勤勞積極,但再多的講究在「懶」字面前都不值一提。拿到掃地機器人前,我只能盡力保持著每周末一掃的清潔頻率,還時常受限於聚餐、加班等諸多突發事(借)件(口)。
而喜提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Pro 後,我乾脆解放雙手放棄了掃地拖地,因為這事兒再也用不著我了。
外觀
在同價位的掃地機器人中,石頭是做得最好的;在石頭掃地機器人中,T 系列又是做得最好的;在 T 系列中,T7 是 3 月 23 日發布的,而 T7 Pro 是 5 月 20 日最新上線的增強版。
所以這第一名到底強在哪兒?我們選擇了讓它與第二名比較。
和大多米家及其生態鏈智能家電一樣,T7 採用了白色或金色的機身,保持了一貫的簡潔美觀,但無法實現自我清潔的掃地機器人在懶宅族眼中仍有些麻煩;而石頭 T7 Pro 很省心,就一個曜石黑配色,表面光滑,不沾指紋。
石頭 T7 Pro 的尺寸為 353*350*96.5mm,跟 T7 一樣,不算特別薄,不過大多沙發底、櫃底、床底等清潔死角足以輕鬆進入。
塵盒在老位置,打開主機上蓋就能看到,容量夠大,拆卸方便,隨機還附贈了一個濾網供輪換使用,支持水洗。
石頭 T7 Pro 有三隻眼。一隻「眼高於頂」,利用凸起的雷射傳感器可以構建全屋地圖,有規劃地制定清掃路線;另外「別具慧眼」兩隻,在機器前側的碰撞緩衝器中間,這是石頭首次加入 500 萬像素 120° 廣角雙目攝像頭,防水防塵防震動,能有效獲取物體的三維、距離信息,大大提升避障效果。
機器後側為拖地模組,由 297ml 電控水箱、拖布支架和拖布構成,不需要翻轉機身就能輕鬆加水洗拖布。
▲ 水箱和拖布的裝卸都很輕鬆
水箱是 T7 發布時加入的更新,帶有精密精細濾網,相比 T6 的 140ml,容量做到了雙倍,根據石頭科技官方介紹,在 App 中選擇小水量可拖地 250m,中水量可拖地 200m,普通家庭使用綽綽有餘,實在不夠可以暫停添水,富貴家庭多購置幾個就行。
石頭 T7 Pro 的底部模塊分布和石頭 T7、T6 一樣,有可拆卸主刷,同時還配備了一個可智能調節轉速的單邊旋轉毛刷,在清潔牆邊以及角落時,可以更好地將堆積的灰塵掃出。
▲ 紅色區域為主刷,左上角有三臂的為邊刷
日常維護主要分幾種,每日需要完成的就是倒塵盒垃圾、清洗拖布並晾曬,每周拆下主刷用刀片組清理,每兩周洗一次塵盒和過濾網,每月清理一次邊刷,算是很省事了。
▲ 拖布的拆卸
功效
照常規的掃地機器人評測,我們會著重體驗清潔能力、續航能力、操作便攜性及導航能力四個方面。不過對於 T7 Pro 來說,有 T7 在前面打版,基礎方面的表現註定不俗。
清潔能力
清潔能力方面可以分為掃和拖兩部分。
掃得怎麼樣?風量足性能強,Max 模式下吸力能提升至 2500Pa,能吸釘子能吸橘子皮,掃過後拖布上不會粘到一根貓毛。
▲ 貓毛剋星
拖得怎麼樣?下壓力是去除汙漬的關鍵,輕輕拂過和狠狠擦過效果肯定不同。壓力太小不行,附著力差;壓力太大也不行,阻力大還易打滑。
石頭科技對 T7 Pro 設置的對地壓力為 300g,總之就是幹掉的可樂、油漬都可以擦乾淨,能達到類似手擦地板的效果。
續航能力
T7 Pro 採用 5200mAh 大容量高能量密度鋰電池,標準模式下,單次續航約為 2.5 小時,約可清掃 250m(是的,和水箱裝滿後的打掃面積一樣)。
隨時可手動控制或等機器掃完後跑回充電座,如果清掃中途石頭 T7 Pro 電量不足也會自動回充,根據未清掃面積計算充電時間,能夠滿足剩餘清掃任務時立刻跑出來續掃。
▲ 在充電的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Pro
操作便攜性
石頭掃地機器人本身帶有 3 個招牌式實體按鍵,清掃/開關機、局部清掃、回充,更多智能操作依靠《Roborock》App 實現。
除了能夠查看清掃面積、清掃時間、剩餘電量等信息,可以在 App 內地圖上手動劃區選區,實現定點清潔;此外,T7 Pro 還支持實時視頻傳輸,非常適合養寵物、養小孩、看護老人的家庭遠程遙控機器人觀察家中情況。
▲ 甘願當監工的寵物
導航能力
眾所周知,石頭科技在 LDS 雷射導航技術上玩得很溜,用戶提到產品大都會誇一嘴,但到了 T7 Pro,好的建模和路徑規劃似乎已成標配,最亮眼的表現轉移到了「避障」上,即在「看到」障礙物時能夠精準識別並避讓。
聽起來是不是很容易?實現起來並不輕鬆。
機器人避障技術一直是機器人學術界的熱門話題,「感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需要識別周圍障礙物的種類、形狀和距離。
傳統的紅外傳感器和超聲傳感器,可以快速感知物體的存在,但容易受物體顏色、材質、環境影響,而且是單點測距,只能獲得特定方向上的距離數據,無法做到精確避障。目前行業內前沿的避障技術主要是雷射雷達避障、3D 結構光避障、3D TOF 避障、單目視覺避障、雙目視覺避障,對比如下圖。
看了外觀部分的介紹,想必你也猜到了,石頭機器人 T7 Pro 選擇了融入 AI 雙目視覺避障技術,並首次採用了高通曉龍 8 核處理器 APQ8053,善於建圖、規劃、避障、脫困。
說到「AI」,繞不開的就是機器學習。石頭科技透露,T7 Pro 目前已經支持體重秤、風扇底座、鞋子、插線板、線團、寵物糞便 6 類物體,清掃時能在 App 中的地圖上顯示圖標和判斷,最近後續還將計劃新增襪子、簸箕、U 型椅三類。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寵物糞便。想必沒人會用清潔臥室的掃把拖把來處理排洩物,但糞便又往往不大且形狀不規則,知乎上隨便一搜「掃地機器人+狗屎」就能看到不少有味道的故事,這還真只有 AI 雙目視覺避障技術能解。
▲ 用玩具大便測試
如果障礙物不包含在上述預設種類中,只要寬大於 5cm、高在 3cm-8cm 之間,石頭 T7 Pro 遇到都會謙讓,而 8cm 以上的物體 LDS 就已經可以識別了。
當然,石頭科技並不是第一家使用 AI 物體識別的,科沃斯在 3 月發布了 T8 AIVI 掃地機器人,可通過單目識別障礙物,不過可識別障礙物主要為鞋子、數據線、襪子、小地毯、抹布、充電座幾類,如果遇到未知障礙物就束手無策了,較之還是 T7 Pro 更具智慧。
▲ 障礙物都都識別並標註出來了
夜視能力
夜視能力是石頭 T7 Pro 的獨家絕技,沙發底、床底等暗光環境也適用。
光線太暗必然得補光,對石頭 T7 Pro 來說有兩種解決方案:一是白光 LED 補光燈,搭配普通的雙目攝像頭即可;二是紅外補光燈,不過攝像頭內部的濾光片就得換。
第一種好實現,成本也低,但會跟開了手電筒一樣刺眼;第二種倒是不會對人造成幹擾,但普通攝像頭本身為提高圖像生成質量會過濾紅外光線,而在昏暗的地方又需要接收紅外光。
▲ 紅外補光效果
石頭科技選擇了後者,化解矛盾的方式,是為攝像頭內換一個雙通帶濾波片。強光情況下,紅外補光燈不打開;暗光情況下,紅外補光燈自動開啟。這個轉換過程除了通過實時視頻,能在 App 觀察到畫面從彩色到黑白,僅憑肉眼是無法發現變化的。
其它功能
除了上述介紹,這款產品還保留了不少 T7 帶來的驚喜。
比如能在 App 的地圖管理中手繪虛擬牆,不讓機器人打掃某一塊區域;比為地毯設置拖地禁區,為書房設置掃地禁區;比如為每個房間制定順序,單獨設置清掃吸力、拖地水量。
對於多樓層家庭,可以同時記憶並分別編輯多達 4 張地圖。換層清潔時,機器人可自動識別所在樓層,加載相應地圖開始工作。
《Roborock》App 中還能對機器設置語音,包括粵語版、後宮嬪妃版、妲己版等;而除了 App 本身,T7 Pro 還支持 4 種語音操作,包括小愛音箱、小度音箱、天貓精靈、Siri 捷徑。
▲ 從左到右依次為定製模式、語音調整、虛擬牆設置
作為石頭科技 2020 年發布的 AI 探索新品,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Pro 被給予了極高的期望,我對其最深的使用感受便是:體貼、聰明。
總結
掃地機器人實際上是一個小型的自動駕駛系統,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家庭環境甚至會比公路環境更複雜,因為沒有公路標識,多的是家具雜物。
這幾天在 T7 Pro 的明示暗示下,我也開始不再把地板當儲物空間,儘可能為它騰出更多施展空間,互相給對方提供便利,也算是懶宅族人一個好的變化吧。
最後說說價格,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Pro 於 5 月 20 日全網發售,售價 3899 元,新品首發到手價 3299 元。如果你跟我一樣家裡雜物多,有小孩或者有寵物,T7 Pro 就是一步到位的最佳選擇;如果你家中地板沒多髒亂,那買臺 2899 元的 T7 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