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女孩一個動作爆紅全網:孩子,我為什麼逼你學特長?

2020-10-05 洞見

「逼」孩子學一門特長,並不是為了加分或炫耀。

而是希望孩子懂得堅持的意義,並在未來成為一個有生存競爭力的人。

——鹿媽

作者 | 葉丫丫

來源 | 女兒派(洞見旗下帳號)

這兩天,一個邊哭邊打桌球的3歲小姑娘,突然在網上火了。

視頻中,孩子一邊情緒崩潰,嚎啕大哭,一邊單手叉腰,熟練接球,拍拍都能精準無誤。

網友們被孩子的萌態給逗樂了,紛紛說像極了翻版的小福原愛。

女孩的爸爸表示,學習桌球是孩子自願的,但是女兒累了倦了的時候,就會想要退縮。

所以他會在關鍵時刻「逼」她一把,陪伴她學會堅持下去。

也有不少網友表示,仿佛看到了小時候被爸媽逼著學特長的自己。

這個3歲的孩子,像極了每一個曾經被父母強迫著練習,培養各種特長的孩子。

然而,有多少孩子,長大後才能真正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那些曾經讓他學起來無比痛苦的技能,卻是他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夠閃閃發光的底氣。

正如美國著名作家安娜·昆德蘭曾說:

「有些路很遠,走下去會很累,可是,不走,又會後悔。」

有時候,父母不逼孩子一把,他可能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擁有一技之長

才是孩子最大的「鐵飯碗」

身為父母,我們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東西。

於是拼命賺錢,只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教育條件,讓孩子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

在將來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能夠有個「鐵飯碗」,一生衣食無憂。

可到底什麼樣的工作才算「鐵飯碗」?

就在前不久,我在一個小女孩的採訪中,看到了最好的答案。

她說:

「鐵飯碗真正的含義,不是你一輩子都吃這碗飯,而是你走到哪兒,都能吃到這碗飯。所以我覺得人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這才是真正的鐵飯碗,也可以說是金飯碗。」

是啊!

只有讓孩子從小學會一技之長,才能保證他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保有自己獨特的底氣,在人才濟濟的社會中,站穩腳跟。

不禁想起,曾經一位同學雙雙的故事。

從小學開始,雙雙就屬於班裡那種學習成績不太好,長相也不出挑的普通孩子,放在人堆裡都沒什麼特別的辨識度。

9歲那年,雙雙的媽媽帶她去了一個鋼琴班,從此她開始跟著老師學鋼琴,踏上了與鋼琴相伴的漫漫之路。

其他孩子睡懶覺的周末,她被媽媽拖著去老師家上鋼琴課。

其他同學已經上床休息的深夜,她還在媽媽的陪伴下,一次次重複練習白天的曲子。

日復一日的枯燥練習,讓雙雙漸漸從對鋼琴的喜愛和歡心,變成了越來越抗拒的討厭和沉重。

無數次,她哭著跟媽媽央求,不想再去學鋼琴;

無數次,她捂著彈琴彈到紅腫的手指頭,偷偷在被窩裡哭泣。

在媽媽一日日的堅持和陪伴之下,雙雙慢慢接受了鋼琴的存在和相伴,她也在這條路上越走越好,一次次獲獎拿證書,一次次考級通過。

後來,高中畢業的她因為成績不夠好,只能去上一所專科學校。

畢業後,當她的同學因為學歷受限而找不到工作時,她卻因為有了鋼琴這項擅長的技能,被一所聲樂學校特聘為鋼琴老師。

每月的工資待遇,超過了很多在基層崗位上苦苦掙扎的本科生。

那些曾經被媽媽逼著學鋼琴的日子,變成了現在的她,最慶幸的人生一部分。

前幾天看到她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配圖是她在一個大賽上獲得冠軍的榮譽證書:

「媽媽,謝謝你曾經那樣逼我學琴,才讓我變成了最好的自己。如果不是你,就沒有此時此刻,讓無數人羨慕不已的我,感恩你的不放棄。」

原來,一個人擁有獨特的興趣愛好,或者精益的技能,真的可以讓她的人生從此閃閃發光。

人在什麼時候,都不能沒有退路。

對孩子而言,他們從小的愛好特長,便是以後人生的退路,可以在低谷絕望中,給予他們最後的希望。

一技之長,從來不決定人生未來的方向,但卻可以讓孩子的人生多一些選擇項。

我們不需要奢望孩子一定得學什麼都有所成,但孩子學過的東西,一定會悄悄幫助孩子,讓他的人生,在悄無聲息間變得熠熠生光。

孩子的不堅持

多半源於家長的放棄

在我們的身邊,經常會有這樣的聲音:

孩子的教育應該以快樂為主,順應為主,逼孩子學,是最不科學的教育方式之一。

這個觀點似乎沒有錯,但孩子還小,他哪裡懂得那麼多。

他不知道小時候不學習的人,未來要多吃多少苦,要經歷多少生活的磨難。

他只會覺得,眼前的快樂瀟灑最重要。

孩童時期,是沒有自控能力和最順應天性的時期,如果父母不監督,他就會選擇前一種,因為人性就是懶惰的。

而這時候,身為父母的我們,「逼」孩子堅持下去,就變得非常必要。

經典家庭教育片《家有兒女》中,曾有這樣一幕,讓我印象尤為深刻。

劉星和小雨在吐槽媽媽劉梅,小時候沒有給自己報興趣班,培養他們的特長,劉梅聽了特別委屈:

「小時候給你們報班,還不是你們自己不學啊!」

劉星立馬嗆回去:

「我不願意學,你就不讓我學啦?
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你也不懂事嗎?
您就應該從小培養我、教育我,從小您就逼著我學呀……」



的確。

這世上,沒有哪一種學習不是苦的、難的,學習一項特長,更是需要耗費數不盡的辛勞和痛楚。

但我們不能放任孩子自己做選擇,只有自己挺住,堅持到最後,才能幫助孩子度過這個艱難的求學之路,收穫到後來的掌聲與鼓舞。

就像劉星埋怨媽媽一樣,你小時候不逼孩子一把,將來他長大了只會埋怨你:

為什麼當初你們不逼我學?

不由得想起前段時間,公司開辦周年慶活動,氣氛正好時,領導讓大家各自上臺表演個才藝。

同事小丁平日裡十分低調,那天她卻鼓起勇氣上臺,跳了一支特別帶感的街舞,瞬間引爆了全場。

也是在那時,我們才發現原來小丁的街舞跳得這麼好。

平日裡不太引人注意的她,瞬間成了全場的焦點,就連領導都對她大加讚賞。

在臺下的我,這時候才突然想起,自己小時候也曾學過一年半載的芭蕾舞。

可那時候小小年紀,剛接觸舞蹈便要做大量基礎練習,身上經常青一塊紫一塊。

後來自己不願意學,加上媽媽也心疼我總是受傷,我的舞蹈之路就那樣戛然而止了。

多年後,當我看著別人在臺前大放光芒時,才發現自己竟然沒有一點才藝傍身,突然就很懊惱,當初為什麼不逼自己一把。

每一個嬌氣的孩子,其實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有一個總是害怕孩子受傷的父母,在無條件退讓、遷就。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我們應該從小培養孩子不怕苦的精神,磨練孩子意志,而不是告訴他們,遇到問題就退縮。

是的,每個孩子其實都有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但是沒人捨得逼他們,他們也不捨得逼自己,最後只能成為那個在人群中偷偷豔羨,默默鼓掌的人。

曾看到一位從事招聘的朋友,發過這樣一條朋友圈:

「最近發現了一個規律,我們公司招聘的時候會找一些有特長的人。其實並不是真的看重他的特長,而是知道他一定會學會了堅持。包括他的意志力,原則意識和保持專注的能力,有這些品質的人,做什麼都不會太差的。」

生活處處都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身為父母,我們應該做孩子的戰友,不輕易放棄他們。

而不是成為那個拖後腿的豬隊友,在子彈打過來的時候,自己先撤了,順便還幫孩子搖個白旗輕易投降。

放棄很簡單,但教孩子堅持下來才會更酷。

有遠見的父母

都懂得這樣逼孩子一把

曾經看到這樣一句話:「成功的關鍵不在天賦和智商,而在於熱情和努力的總和。」

用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感覺特別恰當。

「逼」孩子一把,不是意味著我們要對孩子步步緊逼,而是用心陪伴,選擇最恰當的方式,去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

讓孩子對熱愛的事不輕言放棄,對不喜歡但有意義的事堅持忍耐,從而變得更加優秀。

就像有人說的:

「為人父母,比逼孩子學習看得見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激發孩子看不見的熱情和動力。」

忍不住想要分享,身邊一位寶媽的小妙招:

孩子去學書法,學了幾天不想學了。

於是媽媽便想了一個小點子,她告訴女兒,自己也很想學書法,想寫出很好看的毛筆字,想要讓女兒教她。

女兒想了想,覺得當「小老師」教媽媽寫字,是一件挺不錯的事兒,於是欣然答應了。

從那以後,女兒每次上完書法課,媽媽便讓她回家教自己寫毛筆字,還經常誇她:

「哇,你寫得真好,我怎麼就沒你的好看呢?」

一來二去,女兒在書法這件事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感,感受到了許多之前沒有的樂趣,順其自然地便一天天堅持下來。

後來,隨著孩子長大,書法越寫越好,一次次得獎的成就反饋,更是讓女兒深深愛上了書法,再也不需要媽媽逼迫,便能每天主動練習了。

從這個故事,我們不難發現,「逼」孩子學會堅持,也要講究方式方法。

只有當孩子熱愛一件事,能夠從這件事情中獲得成就感,並且願意為之而不懈努力時,我們的「逼迫」才算真正有成效。

尹建莉老師曾說:

「如果沒有喚醒孩子本身的內驅動力,如果沒有讓孩子自發地努力,家長做再多也是越俎代庖,做再好也是拔苗助長。」

而身為父母的我們,最需要做的,便是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幫他們從中獲取一點一滴的成就感,從而讓他們形成內驅動力。

堅持的過程或許痛苦,但未來沒有選擇的人生,只會讓孩子更痛苦。

這世上從來沒有所謂的靜待花開,每個多才多藝的孩子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願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心中所愛,並且堅持所愛,擁有一個自由選擇的美好人生。

每一個男孩,都是媽媽的軟肋,也是鎧甲。

養得好聰明又紳士,養不好費心又勞神。

關於養育男孩的乾貨,這裡都有;

關於養育男孩的苦甜,我們都懂。

家有男孩,關注洞見旗下,

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

相關焦點

  • 3歲女孩一個動作爆紅全網:這就是我為什麼「逼」你學一門特長
    「逼」孩子學一門特長,並不是為了加分或炫耀。而是希望孩子懂得堅持的意義,並在未來成為一個有生存競爭力的人。所以他會在關鍵時刻「逼」她一把,陪伴她學會堅持下去。也有不少網友表示,仿佛看到了小時候被爸媽逼著學特長的自己。這個3歲的孩子,像極了每一個曾經被父母強迫著練習,培養各種特長的孩子。然而,有多少孩子,長大後才能真正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 2歲小女孩在公交車的一個行為爆紅,網友:網紅們學著點好嗎!
    2歲小女孩在公交車的一個行為爆紅,網友:網紅們學著點好嗎!1最近,我們真的被一個2歲小女孩行為震撼到了,也引起了我們的反思,為什麼一個2歲的小女孩可以表現得這麼好,在我們最近的朋友圈肯定都被一個「雪糕」小女孩給刷屏了,被網友傳到網上後,也是引起了大家的轉發
  • 該不該「逼」孩子學特長?
    順其自然,尊重孩子的意願  @狼行天下:還是得看孩子的意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想學的東西你不用逼,他不想學的東西你逼了也不學,所以順其自然吧。  @潔:如果孩子內心足夠強大,不覺得自己沒特長是個事,那就不用逼孩子了。如果孩子還是羨慕人家能唱會跳,並且為此感到自卑,那還是稍微逼他學點吧。
  • 全班38個同學,為什麼只有我沒有特長?快樂教育媽媽後悔了
    為人父母,如果能幫孩子找到自己的愛好,並將它變成一項特長,讓孩子體驗到由此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這必將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幸福。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學特長?知乎有個話題:「沒有任何特長是種什麼體驗?」她不禁打電話哭著質問媽媽:「全班38個同學,為什麼就我一個人沒有任何特長?小時候你為什麼不讓我學?」
  • 8歲女孩每周橫跨700公裡學琴:孩子,我為什麼逼你一把?
    前兩天,一個每周往返上海學琴的8歲小姑娘,在抖音上火了。從南昌到上海,700多公裡的路途,8個多小時的火車,小女孩風雨無阻。然而在這辛苦的背後,我卻看到了一個未來可期的優秀孩子。從7歲開始,吉娜就被父母要求每天必須堅持練琴3個小時。
  • 為了當網紅,3歲女孩被餵到70斤:你拿孩子賺錢的樣子,真醜
    「吃播主」佩琪,是一個年僅3歲的小女孩,可體重卻達到了70斤。(根據兒童標準身高體重,3歲女孩體重應在25~32斤。)去年,韓國一個6歲的小網紅李寶藍上了國內的熱搜。因為她小小年紀就靠著當網紅,在首爾買下了一棟價值人民幣5500萬的豪宅。
  • 孩子優秀的秘訣:「巧逼」孩子學習興趣特長
    我:還好,你學了一樣鋼琴。孩子:是呀,可是太少了!現在想學,可是沒有時間了,畢竟學習任務比小時候多太多了!我:那當初讓你學跆拳道,你又怕痛 ; 讓你學舞蹈,你也怕痛……孩子:是啊,當時不懂事唄,要是當時被迫去學了,現在就不會覺得痛了。
  • 比李子柒「可怕」,6歲女孩爆紅背後,竟然是這樣的父母|百家故事
    最近,中國女孩Miumiu(周昭妍)自彈自唱的視頻在外網爆紅,引來500萬人圍觀點讚,甚至超越了李子柒。剛點開視頻時,很多人看著這個小人抱著比她還大的吉他,滿臉不以為然。難怪老外們激動地吹起了「彩虹屁」:請收下我的膝蓋!我敢確定,我6歲的時候還在吃土!她的所有視頻,我都要吹爆!
  • 「為什麼當初不逼我一把?」,孩子的質問,父母的自責
    劉星:「我們在計算我們有多少特長沒有被你們培養出來。」小雨:「對,讓家長給耽誤了。」劉星:「從小培養我,我也會彈鋼琴、拉小提琴、吹小號、吹薩克斯...」劉梅:「你從小媽媽就給你報這班那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呀!」
  • 「媽,你當初為什麼不逼我一把?」有遠見的父母,都會讓孩子吃苦
    而有些家長會因為疼愛孩子而妥協,殊不知這次妥協卻會換來孩子一生的埋怨!一、「媽,你當初為什麼不逼我?」要知道,王迅曾經也學過小提琴,只是因為懶惰而放棄。王迅接過呂思清的琴,也當場小小比劃了一下。只可惜,這個動作與大師有雲泥之差。王迅說:「我小時候很想擁有一把小提琴,我媽為了滿足我的願望,一個月18塊的工資生生攢了3個月。可是,我拉過幾回就不想拉了,如今想來特別對不起我媽,如果我堅持了,起碼也有一項技藝。」
  • 適合女孩學的特長TOP5盤點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潛能開發>興趣藝術>正文適合女孩學的特長TOP5盤點 2012-11-27 15:32 來源:新東方網論壇
  • 235分考生偽造清華錄取通知書被群嘲:孩子,為什麼我要逼你
    最後,他選擇了最愚蠢的一條路:通過一個又一個謊言來麻痺自己。孩子,為什麼媽媽要逼你學習?媽媽希望,你以後可以通過真才實學為自己贏得榮耀,而不是通過造假甚至違法,到最後迷失自我,淪為笑柄。你一定要明白,你不努力,結果不會陪你演戲。
  • 「全班38個同學,為什麼只有我沒有特長?」快樂教育媽媽後悔了
    小女孩6歲,小圓臉,胖乎乎的身材,小眼睛,但是很有活力。她梳著兩條辮子,沒有怯場。她甩著頭,扭著臀部,自由地跳動著,所有的動作都一氣呵成。其實小女孩長得並不算甜美,只是一個舞蹈讓她身體裡的每一個細胞都充滿了感染力,散發出驚人的光芒。原來擁有一個引以為傲的特長,真的可以讓最普通的孩子,瞬間變得光芒四射。班上38個同學,為什麼只有我沒有特長?
  • 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特長?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孩子從小練習各種樂器,繪畫或者跳舞,但是真正能夠堅持下來的並不多,大多孩子都是半途而廢了。其實這是大人的問題,不是孩子的問題。因為大人從思想上都不清楚,到底為什麼要讓孩子學一樣特長,目的是培養孩子什麼能力。我們不是為了培養孩子一種特長而讓孩子去學什麼東西。我們是為了培養孩子一種生活能力而去學習。
  • 抖音韓美娟全網爆紅的同時,到底帶火了多少梗?他為什麼能火?
    韓美娟爆紅的同時也正式接管大眾流量,各大視頻平臺關於韓美娟的梗也層出不窮。當然,作為讓韓美娟真正火起來的抖音,其產梗能力自不必多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韓美娟帶火了哪些梗吧。至於他為什麼能突然爆紅,相信看過本文之後,你也會有屬於自己的答案。抖音韓美娟1.
  • 專家指導:女孩學什麼特長最有「前途」
    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媽媽們,看著那些女明星們一個個輕易嫁入豪門是不是也羨慕嫉妒恨呢?你也可以把女兒培養成一個有特長氣質的大美女。女孩學什麼最吃香,學什麼最討喜?擺脫平庸,一技之長學起來!
  •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學了」,你的回答可能改變孩子一生
    ,沒問題,人生總要面臨一些放棄和失敗,就像我,我考交規考了兩次都沒過,但是你才12歲,你要不要讓你人生的『第一次放棄』來得這麼早啊?」,放棄遊泳,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遊泳,你只好說我不會。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
  • 「3歲女孩被餵到70斤」:論「網紅」浪潮,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原本我認為逼著孩子天天去補習班、興趣班已經很殘忍了,然而這兩天看到一個「3歲女兒被爸媽餵到70斤當吃播賺錢」的新聞之後。我突然醒悟過來:相比之下,「網紅」才更加讓孩子失去童趣。從2018年至今,一位名為「佩奇」的3歲小網紅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因為她的體重已經高達70斤。而造成她體重嚴重超標的原因,則是父母以此為「噱頭」來獲取更多「流量」,從而賺取更多收益。這件事被報導之後,雖然相關平臺已經對相關帳號和視頻做出了「封禁處理」,但為了讓孩子當「網紅」而不顧孩子健康的事實卻已經造成了。
  • 3歲萌娃邊痛哭邊打桌球,獲贊無數:孩子,我為什麼要逼你一把?
    視頻中的小女孩名叫曦曦,今年3歲多。她一邊流淚喊「爸爸」,一邊叉著腰揮拍,竟然也能精準地接下每個球。真是又可愛又惹人心疼。原來小女孩剛學習了二十節課,因為練習反覆枯燥,就忍不住大哭了。曦曦爸表示:「學習桌球是孩子願意的,但孩子畢竟是孩子,累了、倦了、受批評了都會想到退縮,我認為作為家長應該引導並且陪伴孩子去堅持。
  • 孩子,我為什麼「逼」你——送孩子上興趣班有感
    我想現在大多數父母應該跟我是差不多的想法,學藝術學特長並不是想讓孩子成為名家或者把所學作為職業。因為沒有想讓孩子成為大家的遠大理想,有時候就想算了吧不想學就不學了吧,這種念頭應該不少家長在孩子學特長的初期都萌生過吧,於是很多孩子就這麼&34;&34;的半途而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