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中國的傳統文化來說,父母無論怎樣,都是對的,都是該孝順的。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從弟子規「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到孟子「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都告訴我們,「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可現實真的是這樣嗎?我覺得這完全是赤裸裸的道德綁架。
只要和公婆、父母有分歧,不管發生什麼矛盾,任何人都不會問對錯,直接評判就是晚輩的不對,不管怎樣,那是父母,頂撞父母,就是不對。
米月兒是一個可憐的孩子,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親生父母為了要傳承家業的兒子,把老二的她生下來就偷偷的送給了現在的養父母。
當時養父母結婚兩年沒有孩子,在她到這個家的第二年,他們又給她生了個弟弟,本來也還好,一家人,雖不富裕,但最起碼還湊合。
但養父有個壞習慣——酗酒,只要喝酒,就會喝多,只要喝多,就會鬧事,只要鬧事,就會打人。搞的整個家烏煙瘴氣。
米月兒的養母在米月3歲,弟弟1周歲的時候,實在不能忍受酗酒的養父,離家出走。養母的離開,更助長了養父的酗酒,米月兒在家裡,大氣都不敢出。
可以想像這個家沒有了女人,又有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最主要的還有一個酒鬼,怎麼想,跟家也靠不上邊了。
米月兒7歲就完全可以獨立做飯了,放學回家先做飯,在寫作業。在家裡,生怕把養父這個炸彈引爆。
從小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米月兒,脾氣古怪,老師同學都不敢靠近她,米月兒幾乎沒有朋友,成績也不好,初中勉強念完,就出去打工了。
步入社會的米月兒沒幾年,就結婚了,草草地把自己嫁掉是因為家裡需要一筆錢給弟弟娶媳婦,而養父還有一個要求就是老了必須跟米月兒一起生活,因為他跟弟弟在一起總是打架。
可就在準備給弟弟結婚籌備婚禮的時候,不知道哪裡來的騙子,說有一個寡婦,覺得跟米月兒的養父特別合適,人家也沒啥要求,給點錢就能結婚。或許單身久了,亦或許覺得孩子都大了,米月兒的養父,居然拿給兒子的結婚的錢,自己娶了這個所謂的老婆。
人是來了,可沒幾天就跑了,人財兩空的結局是早就註定的。弟弟也因此沒有結成婚。後來弟弟就外出打工了,在也沒有回來。
米月兒的養父就徹底在米月兒家不走了,起初米月兒和老公都沒說什麼,畢竟這是自己的養父,米月兒還是像以前一樣,小心翼翼,儘量不點燃引爆。
可是任何東西,都經不住時間的沉澱的,一個品質不好的人,怎麼可能會改。當米月兒養父的陋習一一展示出來的時候,米月兒的老公最先扛不住了。
米月兒老公先是談判,跟米月兒商量不行給養父租個房子,沒等米月兒開口,養父就說:「這是閒乎我了,不是小時候我掙錢養你的時候了,我不走,不管咋滴,我把你養大了,老了不中用了你就想攆我,傳出去笑掉你大牙」。
米月兒老公一看,這分明就無底洞,無奈之下,跟米月兒協議離婚了,走出民政局,他老公說:「你什麼都挺好的,就這個爹,我實在受不了,養父母雖然天經地義,但這樣的爹,甭想用道德綁架我」。
生活中,因為父母離婚的,應該不在少數,都是坑爹啃老。父母坑孩子的,也比比皆是。這樣的父母,怎麼能用「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來解釋。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都是普通人,沒必要活得那麼高大上,父母養孩子小不容易,可孩子養父母老就很輕鬆嗎?別用道德的制高點來評判任何人或事。
少說些不論咋樣,再不濟,那是老的。
願所有關係,都能和諧相處,如果不能和諧,請一定要離開,哪怕是親生父母。來一回人間不容易,何必委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