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雜談丨你有沒有為夢想拼盡全力過,豆瓣8.7分《爆裂鼓手》

2020-09-06 蘇世學社

蘇世學社,有深度的學習分享社區

/ 寫在前面的話 /


考研雜談,考研過來人和你聊考研。


愛樂之城導演的成名作,豆瓣評分8.7,位居豆瓣電影Top250榜單第173位,或許你在好奇,這究竟是怎樣一部音樂電影,能獲如此殊榮,接下來跟著小蘇,來享受一場與眾不同的勵志電影。

以電影為引,最後小蘇會以一位今年上岸上交計算機學妹的考研故事作為結尾。前路漫漫,只要我們出發,便有希望。

考研路上遇到的問題和對考研的疑問,或者你有希望我們創作的文章/內容/視頻,可以隨時聯繫小蘇。




01

電影《爆裂鼓手》劇情

豆瓣電影《爆裂鼓手》

在音樂學院裡學爵士鼓的新生安德魯練鼓時被學院裡業界著名的導師弗萊徹看到,弗萊徹讓他到自己的爵士班裡訓練。之後,整部電影幾乎都是極端嚴苛的訓練與比賽。然而因為這對死敵一般的師生對鼓藝有極端追求,這讓簡單的情節有了不一般的力量。

導師弗萊徹是單向度的角色。他對自己教學的爵士班有變態的水準要求,為了讓自己樂隊的樂手能配合出他「想要的效果」,他對學生在人格上進行殘忍的羞辱,也會通過一些手段使得樂手之間競爭。他典型的惡人形象很容易讓人把他歸為大反派。然而安德魯在弗萊徹的逼迫下不斷將自己的技藝提升的時候,我們又不得不承認並認同這個反派,因為頂級藝術家都必須要走這樣一條刻苦的路。

但是這種認同排斥的矛盾一直存在,隨著電影情節的推進不斷震蕩,終於在影片中最嚴酷的一次訓練中,這種矛盾達到了頂峰。為了給安德魯製造更大的壓力,弗萊徹將安德魯的朋友引入樂團,加上樂團本來的鼓手,這三個人需要競爭才能獲得競賽演出的主鼓手機會。在這場訓練中,弗萊徹因三個鼓手不能達到他的要求,他讓整個樂團閒著,只讓這三個鼓手輪流做高強度練習,在高速的鼓點與頻閃的畫面中,血從握鼓棒的手的虎口滲出來,隨著鼓棒揮動,血幾乎要向整個鼓面去噴濺。這種「血水四濺」的訓練直至凌晨,只為了以達到弗萊徹「想要的效果」。

為了跟上緊張的訓練節奏,安德魯不得不放棄一段剛開始的愛情,他不能讓「愛情成為藝術之路的阻礙」,這荒謬的結論正是導師的鄙視教學法的結果,把樂手的人格撕碎,再按照他的想法縫合起來,以達到他「想要的效果」

電影結束的時候,主角和「大反派」在擊鼓表演的高潮中和解,但這個年輕的鼓手並沒有成為一個英雄,在他和老師的笑容中,他成了和老師一樣的人。人們能看到的只是他沒有盡頭的,帶著血的藝術之路。

結尾安德烈的solo及大合奏,戛然而止卻餘音繞梁。這時留在我腦海中的,並不是對安德烈遭遇車禍後仍執著於演奏的態度感到欽佩,也不是對弗萊徹魔鬼訓練法成敗對錯的思考,更不是對兩人師徒之間又愛又恨複雜關係的玩味,而僅僅是被爵士鼓、也是被藝術極致的深深魅力所打動吸引以致久久陶醉。

就像「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種偽命題一樣,藝術家眼裡對藝術極致的追求,就是不成功便成仁。而作為芸芸眾生裡的滄海一粟,多數普通觀眾可能都無法體會或懂得這種天才背後的孤獨和驕傲。我們所能接受和享用的,或許就和舞臺下的觀眾看到的一樣,僅僅是那群偏執狂們在經過無數掙扎、犧牲和瘋癲之後所濃縮提煉出來的完成品。

這部電影作為勵志題材,與常規的勵志片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形式,不論是導師近乎變態的苛刻還是安德魯受到的不公待遇,讓人很難與常規溫暖的勵志片等價看待。即使在電影最後,也不是皆大歡喜的溫馨結局,在激烈的音樂聲中,導師與安德魯相視一笑,在他們的眼神對望和表情變化中,是一種對夢想執著追求的狂熱和藝術上不受任何幹擾的默契。這種過程,非常短暫,短到讓人無法相信,但是這,可能就是追求夢想的魅力。當為了夢想精疲力盡,甚至於滿手鮮血還要繼續打鼓,夢想就已經是完成時了。

安德魯樂團中的其他人並不理解安德魯那麼拼命是為了什麼,這種不理解隨著時間的推移變成否定、貶低直到最後的排擠。

細究他們內心,這種否定是自身不能完成的些許羞恥加上對安德魯的羨慕混合而成的態度。

當你沒有為夢想努力過,只是一步步看著曾經的夢想變為空想,然後把它扔到時間的垃圾桶裡,偶爾想起來也只是悲傷三秒,不管個人的最終結果如何,是否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人生終究少了一些經歷,也許垂暮之際,會想起來曾經那個心懷壯志的少年


02

你是否有為夢想奮不顧身

很多人在害怕,如果奮不顧身卻沒有成功怎麼辦?

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描寫了古巴一位名叫桑地亞哥的漁夫,一生與大海做搏鬥。他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魚實在大,把桑地亞哥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被他殺死了綁在小船的一邊。在歸程中,桑地亞哥再遭到一條鯊魚的襲擊,最後回港時只剩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桑地亞哥當然失敗了,他沒有帶回來可以銷售的魚,但他又是成功的,他在與大海的抗爭中,始終未曾放棄。

A man can be destroyed,but not defeated.

一個人真正的失敗是當他放棄了繼續鬥爭的信心。

成年後,我們自以為明白了地球Online的運行規則,比如99%的努力比不上一個好家庭;鐵杵可以磨成針,但木棍不行。在付出努力前就對自己的才華猶豫不定,而錯過了大好時光,終至悔恨。

賈伯斯在史丹福大學的演講中曾提到「Stay Hungry,Stay Foolish」,安德魯對成功的付出本就超越了成功本身,在這樣的努力面前,成功反而顯得不那麼重要,這就是渴望本身的光芒。


03

上岸上交計算機學妹的故事

小蘇認識一位今年上岸上交計算機的學妹A,她的學習安排滿滿當當,一天24小時,除去吃飯睡覺的10個小時剩下的時間都泡在圖書館複習,早上6點起床,複習英語,7點半吃早飯之後去圖書館,一直到中午12點半,避開食堂擁擠的正點,13點開始半個小時的午休,然後繼續在圖書館複習,晚上閉館時,回宿舍總結整理一天的學習筆記,熄燈睡覺。周而復始,風雨無阻,也因為這份堅持,她在學校成為了名人,很多人發帖讚揚,也有人疑惑「有必要嗎?」,少許人也會造謠詆毀。學妹A沒有在意,還是按照自己的規劃,兩點一線,直到考研前的第三天。

初試成績公布,如願以高分上線,小蘇曾經問過她,這樣學習是不是太拼了,她說,不拼一下怎麼能考到心儀的學校她和安德魯一樣,都是為了夢想願意精疲力盡地去努力,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有機會去實現夢想。

有人曾說,考研是一註定孤獨的徵途,只有終點而前路茫茫。你不知道什麼時候踩到土坑,不知道什麼抬腳上坡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減速下坡。你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經走了這麼久到了什麼地方。我們只能繼續堅定的向前走去,只要出發,總就還有希望。

相關焦點

  • 只看過《爆裂鼓手》?這5部豆瓣好評鼓手電影,你千萬不能錯過!
    聽說,都2020年了,講述鼓手故事的電影,你還只看過《爆裂鼓手》?今天給大家推薦5部關於鼓手的豆瓣好評電影,找個時間看看吧!1鼓手|TheDrummer(1983)劇情簡介:張國榮在片中飾演一個愛好打鼓和音樂的青年,他嚮往將自己的音樂傳播到四面八方。有一天被一個製作人發掘,要捧他做明星,卻設置了種種限制,讓他覺得失去了人生的自由和愛好音樂的靈魂,然後他遠離了名利場,選擇為真正愛好音樂的年輕人演奏。經過努力,他最終實現了自己的音樂夢想。
  • 豆瓣評分8.6分的《爆裂鼓手》:沒有艱苦卓絕的努力,你不配更好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部電影雖然豆瓣評分8.6分,同時也獲得了第87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剪輯、音響效果三項大獎,但是似乎很少有人知道這部電影,它就是《爆裂鼓手》。《爆裂鼓手》以飽滿的荷爾蒙講述「代價」,但其陳述「代價」的語調又絕非娘娘腔,它是一部嚴苛冷酷,有些許寬容卻無絲毫慈愛的師生電影。
  • 《爆裂鼓手》黑暗勵志向:不瘋魔,不成活
    「 人一旦有了夢想,怎麼活都是有靈魂的」第一次看見《爆裂鼓手》這個名字,我以為又是一個老掉牙的故事那種歷經艱難險阻,終於走向成功和人生巔峰,一個Happy ending完美結束,主角擁有了夢想中的生活可是,成年人的世界裡,哪還有童話可言?
  • 考研一定要拼盡全力去學習嗎?
    2019考研進入衝刺階段的同時,一些2020考研的小夥伴也開始了複習,但是很多同學會有顧慮,比如這位同學,擔心自己現在每天全力學習,後期會崩,自己的數學基礎很差,總覺得這是一場很苦的戰役,身邊考研的學長學姐,一年來學的真的非常認真,最後卻沒過線,很怕自己拼盡全力學習卻沒有考上。針對這個情況大家又是怎麼說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 《爆裂鼓手》影評:別忘記為了夢想行動
    《爆裂鼓手》影評:別忘記為了夢想行動一眼望去,狹窄擁擠的樓道空無一人甚至一物,他就那樣坐在盡頭。他任由手上的血滴在鼓上,鮮豔的紅就那樣滴落在白白的鼓面上。他就那樣坐著,旁邊散落著不止翻了多少遍的樂譜。空氣就像凝固了一般,寂靜的似乎連血滴在鼓上的聲音都能聽到。
  • 你有沒有為一件事拼盡全力過?
    創造就在一念之間「你有沒有為一件事拼盡全力過?」這是前段時間我的一位朋友在我對未來搖擺不定的時候,問我的話。後來,他給我講了他的故事,在他的故事中,我找到了繼續堅持下去的力量。但是,你能接受你的伴侶是調酒師嗎?知乎有個這樣的話題:和調酒師談戀愛要怎麼堅持下去啊,黑白顛倒的生活,有假期的時候他都在忙。道理都懂,但是也會難過?
  • 你只管為夢想拼盡全力,結果水到渠成
    :你只管為夢想拼盡全力,結果水到渠成。結果功夫不付有心人,9個月的努力沒有白費,以案例85分,實務76,能力88的成績通過了。可惜10人小組裡二人差2-3分未過外,其餘8人全部通過,通過率達80%,案例80分以上好幾個。
  • 《爆裂鼓手》:每個平凡人都有偉大的機會
    我還記得,我基本每天要做4個小時的作業,沒有時間玩,最開心的時候是回房間睡覺,因為可以放著周杰倫的磁帶看自己喜歡的書。 但我每天擁有的快樂時光,也不超過一個小時而已。 爸媽覺得我還不夠努力,實際上我已經用盡全力。我同桌就每天寫半小時的作業就去打遊戲,但成績照樣吊著我打,打得我連還手的想法都沒有。
  • 你曾為一件事拼盡全力嗎?快手上拼搏的少年看哭數萬人
    8月30日,一條名為「驕傲的中國少年」的視頻在微博火了,視頻的作者「佑一吧」是一名快手用戶,(快手ID:1402379762),他搜集了100多個視頻素材,用《驕傲的少年》作為背景音樂,剪出了這樣一個4分鐘視頻,一天時間,視頻在微博上已經有超過1000萬次觀看,並且在微博、微信、快手、B站等各大平臺上不斷轉發。截至發稿前,微博上#你曾為一件事拼盡全力嗎?
  • 葬身冰川的王相軍,《爆裂鼓手》的安德魯,他們成功嗎
    文丨萱小蕾、圖丨網絡▼電影《爆裂鼓手》的主角安德魯,是個喜歡玩鼓的少年。在他沒遇到那個近乎瘋狂的導師弗萊徹之前,只是多花了些時間練習、並且心懷夢想而已。但在他被導師費萊徹選中後,生活突然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導師自然是有名望的,也訓練出過非常成功的學員。
  • 深度解讀《爆裂鼓手》,結局是自我超越,還是徹底的悲劇?
    本來考大學的時候他很有機會進入專業的音樂學院,但在音樂生涯的節骨眼,他卻選擇了放棄,轉而攻讀視覺及環境研究專業。考進了哈佛大學。《爆裂鼓手》解釋了他當年為什麼會選擇放棄音樂之路,在進入影視圈工作了些日子之後,他決定要把這個劇本拍成長片。由於資歷尚淺,音樂片的市場前景又不好,拿不到投資,他就先拍個短片,等拿到獎項了,他才有了實現目標的資本。
  • 大學四年,哪個階段最應該拼盡全力
    很多人在大學畢業以後都會感嘆大學四年的時光過得飛快,但是我向來認為時間本身並無快慢之分,時間過得快慢,完全取決於一個人的心境。對於那些在大學期間沒有任何理想和方向的大學生來說,每天的迷茫都會讓他們備受煎熬,時間過得自然也就慢了。
  • 我喜歡《爆裂鼓手》我喜歡一部電影,有時候成功後面是殘酷的
    《爆裂鼓手》是我非常喜歡的另類勵志電影,劇中的主人公安德魯從最初的愛情到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再到技巧的巔峰,他對我們職場有什麼實際意義?我有這些看法。@奈小奈《爆裂鼓手》講述一個19歲的單親家庭孩子安德魯進入一所著名的音樂學院,夢想成為一名頂級鼓手。
  • 趁著年輕,拼盡全力去做吧,養肥你的夢想才是正經事
    世上有可以挽回和不可挽回的事,而時間經過就是一種不可挽回的事。上學的時候,我是個十足的野孩子。別人以逃課為恥,我卻以上課為恥。不是沒有掙扎過,在打開電腦之後不知道幹什麼的時候,身體的慣性又神奇地把我帶回了床上。這樣的生活模式日復一日。夢想離我越來越遠。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高二,我交了一個學霸朋友,才有所改善。每天和學霸一起學習,每天早出晚歸地泡在自習室,為了學習英語甚至做爛了幾十套試題。這些都是我從來沒有過的嘗試。
  • 影評:《爆裂鼓手》人為了夢想能努力到什麼地步?
    影評人寬寬原創首發 侵權必究《爆裂鼓手》是一部關於追逐夢想的電影,人為了夢想能努力到什麼地步?這部電影給出了答案,電影的男主小尼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優秀的架子鼓手,而他順利的考入了理想中的學院,並在自己練鼓的時候很巧的碰到了全學院最好的音樂教授,教授向小尼發出邀請,請他來學院中最好的樂隊成為了一名替補鼓手。最好的學院,最好的教授最好的樂隊感覺小尼的一切都那麼順利,似乎都在朝著最好的方向發展,小尼相信自己會在這個地方完成自己的音樂夢想。
  • 豆瓣8.6《爆裂鼓手》:如果甘願平庸,你願意絕望地活到90歲嗎?
    這大概是每個(認真)學過樂器的人深刻的共鳴。早幾年前,我還在受著應試教育的毒害,還在青春叛逆,第一次看到《爆裂鼓手》,感覺是變態和壓抑。今天又看了一遍,居然有點感動。前幾天,我一個朋友問我,你練琴那麼辛苦為什麼還要練?我想這是熱愛吧。熱愛,不就是痛苦中裹挾著快樂嗎?只看到痛苦的人,大概是沒認真追求過的吧。
  • 推薦《爆裂鼓手》:高考之後,你需要一道硬菜,讓自己保持憤怒
    是的,《爆裂鼓手》。打破溫情如果說要為高考結束後的學子們列個影單,那麼《爆裂鼓手》會是我選擇的第一部。因為它殘忍地打破了許多少年氣的「溫情定律」,同時又點燃了符合青年身份的熱血!你想像中的好老師、貴人是什麼樣的?亦師亦友、諄諄善誘?《爆裂鼓手》說,滾!只有極度的壓榨、絲毫不帶善良、永恆的暴怒,才能將人的潛力逼迫出來。
  • 你所謂的無能為力,往往是因為沒有拼盡全力
    你所謂的無能為力,往往是因為沒有拼盡全力 《聖經》說:「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 這部勵志電影打動了無數人,「爆裂鼓手」,偏執往往造就天才
    這部勵志電影打動了無數人,「爆裂鼓手」,偏執往往造就天才愛看電影,暢聊故事,因為電影我們相聚在一起,各位朋友們好,我是小肖。今天小肖跟各位帶來的電影,是一部國外的經典高分電影,叫做「爆裂鼓手」。或許是頭天晚上過於興奮,他一覺醒來的時候發現已經過了指揮告訴他的練習時間。連忙跑到練習室的他卻發現一個人也沒有,他坐在替補席上等待著練習的開始,氣氛有些壓抑,每個人都不敢正視那個黑衣指揮,沒有多餘的廢話直接開始練習演奏,進行到一半,由於一個人的失誤指揮終止了演奏,他要求跑調的人站出來時沒有人敢回應,於是他開始排查每一個樂手。
  • 專訪《爆裂鼓手》導演:寫完劇本不敢給任何人看
    活動中,30歲的導演達米恩-查澤雷向大家透露,在《爆裂鼓手》之前他就與作曲家Justin Hurwitz在《公園長凳上的蓋伊和艾德琳》中有過合作。《公園長凳上的蓋伊和艾德琳》是一部黑白音樂電影,是二人在哈佛大學畢業的時候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