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勵志電影打動了無數人,「爆裂鼓手」,偏執往往造就天才

2020-12-13 喜歡看電影的小肖

這部勵志電影打動了無數人,「爆裂鼓手」,偏執往往造就天才

愛看電影,暢聊故事,因為電影我們相聚在一起,各位朋友們好,我是小肖。今天小肖跟各位帶來的電影,是一部國外的經典高分電影,叫做「爆裂鼓手」。我們可以看到,作為這部影片的主人公,男生安德魯正在鼓房裡孤獨地練習著,他的打鼓聲隨著一個黑衣男子的進入而停止,雙倍兒鼓是他對鼓手的要求,當鼓手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裡的時候,一身門響又將他拉回了現實世界!

結束了一天的練習,安德魯與他的父親約著一起去看電影,就為了看一眼前臺的小姐姐。在學校他只是一個普通爵士樂隊的一個替補鼓手,但他也渴望進入這個學校最好的爵士樂隊,當那個黑衣男子再次出現在他的面前時,安德魯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結果就是他順利的進入了樂隊繼續做著一個替補鼓手。心情不錯的他又來到了那家影院,還是那個前臺女孩,不過這一次安德魯拿出勇氣要約她出來,周一晚上7點,這是他們第一次約會的時間。

或許是頭天晚上過於興奮,他一覺醒來的時候發現已經過了指揮告訴他的練習時間。連忙跑到練習室的他卻發現一個人也沒有,他坐在替補席上等待著練習的開始,氣氛有些壓抑,每個人都不敢正視那個黑衣指揮,沒有多餘的廢話直接開始練習演奏,進行到一半,由於一個人的失誤指揮終止了演奏,他要求跑調的人站出來時沒有人敢回應,於是他開始排查每一個樂手。刻薄而粗魯的言語最終讓那名樂手崩潰的離開,在休息的時間指揮對安德魯噓寒問暖,這一舉動讓安德魯認為指揮並不是那麼刻薄的一個人。

仿佛是為了驗證安德魯的觀點是錯的,再次開始練習時因為安德魯一直找不對節奏,被指揮用粗魯的言語侮辱,被掌摑,被扔椅子,最終安德魯在眼淚中結束了第一次的練習。不服輸的他回到家中,拼命的練習,創客貼一個不夠就再來一個,一直練到骨上都是鮮血,第一次參加比賽安德魯作為替補只能為核心鼓手保管譜子,可是他卻將譜子弄丟!因為核心鼓手沒有背過譜子,所以他不能上臺演奏。當我們指揮要爆發的時候,安德魯告訴指揮他可以完全的記下整個譜子。

安德魯從而由替補變成了核心,以為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的他,卻因為一次不愉快的家庭聚餐破壞了美好的心情,雪上加霜的是再次回到學校的安德魯卻被告知又來了一名替補鼓手,而一次簡單的練習便將他又從核心變回了替補,憤怒的安德魯去找指揮理論,卻被一句「靠自己的本事爭回核心」再次受到刺激。安德魯決定重回核心的位置,為此他同自己的女朋友分手,因為他覺得這段感情會阻礙他前進。接著安德魯將自己的床也搬到了鼓房,這次創可貼也失去了作用,他只能靠冰水來緩解劇痛。

為了繼續練習練到爆粗口,到了他再次成為替補的第一次練習,指揮又提出了一個近乎不可能的要求,逼著所有人去完成,當頂替他的鼓手都無法完成的時候,安德魯用鮮血的手又一次敲起了鼓,他在對自己近乎虐待的逼迫下又一次爭回了核心鼓手的位置。到演出還有一會就要開始,安德魯的大巴卻在半路爆了胎,於是他便租了一輛車趕到會場,到了會場卻發現自己沒有帶鼓槌,驅車返程的他在路上出了車禍,最終趕回來的他告訴指揮,無論如何自己也要上場,因為他是核心鼓手,意料之中他的演出是失敗的,再也無法忍受指揮的他在臺上跟對方廝打起來。

鼓手的生活重歸平靜,可是一次在酒吧與指揮的偶遇,讓他知道了指揮的苦衷,指揮只是想去創造偉大,但是他的初衷並沒有錯,最後他還邀請安德魯去他現在的樂隊做核心鼓手。還是無法放棄夢想的安德魯又一次踏上了舞臺,當指揮報出演奏的曲目時,安德魯發現他被騙了,指揮只是想報復他。絕望的安德魯衝下臺去,父親告訴他一切都結束了的時候,他又一次衝上了臺,敲起了自己拼命練習的曲目。

這部影片向我們詮釋了一種為了夢想拋棄一切的偏執和動力,不瘋魔不成活的男主角,無視指揮讓整個樂隊為他的鼓聲配合,整個舞臺已經不受指揮的控制,從而讓他自己成為了整場演奏的核心。也告訴了我們天才往往與勤奮的練習是分不開的,拿青春獻祭夢想,最終讓這一次演出成就了輝煌,這樣的一股子倔勁兒,有沒有觸動到觀看影片的你呢?

(本文由喜歡看電影的小肖原創,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電影《爆裂鼓手》:偏執,是天才的代名詞,還是作繭自縛的象徵?
    沒能順勢攬下小金人雖然遺憾,但導演達米恩·查澤雷(Damien Chazelle)還是憑藉這部片,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得主。實際上,在沒被大眾熟知之前,達米恩·查澤雷就已經顯露出過人的鋒芒。單看他的早期作品《爆裂鼓手》的電影海報,已令人浮想聯翩。
  • 《爆裂鼓手》:只有天才和偏執狂能夠成功
    電影是造夢的藝術。看電影時,觀眾會情不自禁的把自己代入成主角,由主角的所作所為去實現自己的夢。在《爆裂鼓手》裡面,是一個目標明確、不畏困難、最後成功的夢。在青銅樂團當替補鼓手的主角,因為加練時被王者樂團的指揮撞見,所以給他個機會參加王者樂團練習。同時主角也開始跟一直心儀的女孩約會。所謂天道酬勤,所謂春風得意,一個雞湯青春片的開頭已經設定好了,接下來就應該是如魚得水、走向人生巔峰了。如果真是那樣的情節,只能說編劇的腦子被門夾過,甚至比國產墮胎青春片都不如。
  • 超燃超帶感的勵志電影《爆裂鼓手》,每天必刷一遍的好電影
    電影《爆裂的鼓手》是2014年上映的老電影,但我基本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看一遍,以此來激勵自己。這是一部不看會後悔系列的好電影。今天不概述劇情,我只想給大家介紹一個「把自己逼到極限的角色「。電影《爆裂的鼓手》講述的是男主角安德魯被一位超級嚴格,嚴格到變態的音樂老師調教的故事,音樂老師叫做特倫斯。他有多嚴格?舉個例子:大學畢業之後的學生,進入了紐約最高的音樂劇團,即使在離開了他的管轄範圍,最後的結局竟然是自殺。可想而知,在學校的時候,他的教育方式是多麼的變態。我們來看看男主做了哪些事?
  • 《爆裂鼓手》的男主如何承受巨大壓力,成就自己的鼓手之路
    大家好,歡迎關注《電影星扒客》,在電影星扒客這裡了解更多的電影,趕快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一部打動了投資人的電影,爆裂鼓手講述的是一段爵士樂師生的恩怨糾葛,主角內曼在謝弗爾音樂學院上學,演奏架子鼓的他熱愛爵士,並渴望進入學院最好的樂隊,樂隊的導師就是本片的配角弗蘭徹,男主通過苦練被弗萊徹選中,成為替補鼓手,但是內馬在架子鼓上的修羅之路其實才剛剛開始,因為上一秒弗萊徹還對內曼溫柔慈祥
  • 被名字耽誤的好電影《爆裂鼓手》
    2014年的《爆裂鼓手》是侃哥每隔一陣子都會找出來重溫的電影,難得的是,每一次翻看,都還能找到那種手心冒汗、小腿肚緊繃的緊張感畢竟是獲得奧斯卡最佳剪輯和最佳男配的片子,質量槓槓的其實,在最早聽到片名時,侃哥對這種「音樂電影」並沒有太大的興趣,因為先入為主的觀念讓人覺得這是一部唱唱跳跳的歌舞片然而,觀看僅僅十分鐘,雙眼真的就再難以離開屏幕
  • 黑暗勵志片《爆裂鼓手》:中美教育文化的交叉,走向偉大的代價
    卷首:我們喜歡看勵志的故事和電影,並非是期望看到人通過努力而獲得成功,這只能稱為童話。而是我們看到主人公的不屈與反抗,從而獲得力量。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識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爆裂鼓手》是一部「黑暗」的勵志片,很多人甚至認為該片本質是反勵志片或者心理片,因為其中的價值觀有太多與現實相違背,讓人感到殘酷與不忍,充滿了反人性和戾氣。
  • 要麼庸俗,要麼孤獨:有了偏執,便有了天才
    ——《爆裂鼓手》 」 亞里斯多德說:沒有瘋狂性格的人,絕沒有龐大的天才。 這句話,特別適用於《爆裂鼓手》這部電影。 榮獲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的《爆裂鼓手》,講述了一個魔鬼老師和一個瘋狂學生的故事。
  • 電影《爆裂鼓手》最後的結局是什麼意思?
    《爆裂鼓手》講了一個有著爵士鼓手夢想的少年,在一名嚴格到變態的老師指導下,突破極限,不斷超越自我的熱血故事。這部影片獲得多項奧斯卡提名,更成為了許多電影打分網的公認的優質電影。在電影最後,導師Fletcher認為男主Andrew向學校投訴他害他丟掉工作,並報復性的,邀請Andrew參加音樂演出,給Andrew錯誤的樂譜,讓他當眾出醜。而Andrew 不服輸,重返現場,帶領樂隊演奏了他苦練已久的樂曲。在影片的最後,舞臺的燈光暗下來,Andrew仍然在不停地打鼓,聲音微弱到響亮,一遍又一遍。
  • 我喜歡《爆裂鼓手》我喜歡一部電影,有時候成功後面是殘酷的
    《爆裂鼓手》是我非常喜歡的另類勵志電影,劇中的主人公安德魯從最初的愛情到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再到技巧的巔峰,他對我們職場有什麼實際意義?我有這些看法。@奈小奈《爆裂鼓手》講述一個19歲的單親家庭孩子安德魯進入一所著名的音樂學院,夢想成為一名頂級鼓手。
  • 考研雜談丨你有沒有為夢想拼盡全力過,豆瓣8.7分《爆裂鼓手》
    01電影《爆裂鼓手》劇情豆瓣電影《爆裂鼓手》在音樂學院裡學爵士鼓的新生安德魯練鼓時被學院裡業界著名的導師弗萊徹看到,弗萊徹讓他到自己的爵士班裡訓練。,主角和「大反派」在擊鼓表演的高潮中和解,但這個年輕的鼓手並沒有成為一個英雄,在他和老師的笑容中,他成了和老師一樣的人。
  • 《爆裂鼓手》|夢想之路上不要拒絕和撕下那塊創可貼
    2014年達米恩·查澤雷執導電影《爆裂鼓手》,講述了追求心中頂級爵士樂的一對師生,鼓手安德魯(邁爾斯·特勒)和樂隊總指揮老師弗萊徹(J·K·西蒙斯飾演),為了追求心中的巔峰完美,不同性格的兩個人,彼此從發現對方開始學習的謙遜,到逐漸失去耐心的暴躁和放棄,到最後互相牴觸厭惡的報復和瘋魔。走向成功是沒有捷徑的,付出也不是一定有回報的。
  • 只看過《爆裂鼓手》?這5部豆瓣好評鼓手電影,你千萬不能錯過!
    聽說,都2020年了,講述鼓手故事的電影,你還只看過《爆裂鼓手》?今天給大家推薦5部關於鼓手的豆瓣好評電影,找個時間看看吧!3噪反城市|sound of Noise(2010)劇情簡介:出生於著名音樂世家的警官阿瑪迪斯仇恨音樂,當一群倡導無政府主義的鼓手發動音樂快閃攻擊,公然挑戰當局,使得阿瑪迪斯的生活陷入混亂。鼓手們準備以歌劇院做為終極目標,讓城市聆聽一場前所未有的音樂會,而阿瑪迪斯的哥哥正是該晚的指揮。
  • 《爆裂鼓手》黑暗勵志向:不瘋魔,不成活
    「 人一旦有了夢想,怎麼活都是有靈魂的」第一次看見《爆裂鼓手》這個名字,我以為又是一個老掉牙的故事那種歷經艱難險阻,終於走向成功和人生巔峰,一個Happy ending完美結束,主角擁有了夢想中的生活可是,成年人的世界裡,哪還有童話可言?
  • 豆瓣評分8.6分的《爆裂鼓手》:沒有艱苦卓絕的努力,你不配更好
    許多人都追求成功,卻不知道成功的另一張面孔叫代價。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部電影雖然豆瓣評分8.6分,同時也獲得了第87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剪輯、音響效果三項大獎,但是似乎很少有人知道這部電影,它就是《爆裂鼓手》。《爆裂鼓手》以飽滿的荷爾蒙講述「代價」,但其陳述「代價」的語調又絕非娘娘腔,它是一部嚴苛冷酷,有些許寬容卻無絲毫慈愛的師生電影。
  • 最適合2019高考生看的八部勵志電影,曾感染無數學生戒除手機!
    如果剛高考完看這部電影,我會憤怒咆哮,她受的苦不及我的1%,值得被歌頌嗎?而在離開高考多年之後的今天,在這個雨雪交加的日子裡,看完這部日本電影卻覺得又溫暖又美好,回頭看那段時光,也覺得珍貴又難得,非常喜歡這部電影的基調,溫和中藏著力量。
  • 深度解讀《爆裂鼓手》,結局是自我超越,還是徹底的悲劇?
    《爆裂鼓手》的故事,也由此開始。這是迄今為止奧斯卡最年輕的最佳導演得主,達米恩·查澤雷的第二部電影長片。和諾蘭一樣,在正式出山之前,達米恩·查澤雷也有著一部幾乎憑一己之力完成的黑白電影作品。當時他已經和賈斯汀·赫維茲是合作夥伴,一個負責拍片,一個負責配樂,2009年完成的處女作《公園長椅上的蓋伊與瑪德琳》,就是後來《愛樂之城》的雛形。
  • 影評:《爆裂鼓手》人為了夢想能努力到什麼地步?
    影評人寬寬原創首發 侵權必究《爆裂鼓手》是一部關於追逐夢想的電影,人為了夢想能努力到什麼地步?這部電影給出了答案,電影的男主小尼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優秀的架子鼓手,而他順利的考入了理想中的學院,並在自己練鼓的時候很巧的碰到了全學院最好的音樂教授,教授向小尼發出邀請,請他來學院中最好的樂隊成為了一名替補鼓手。最好的學院,最好的教授最好的樂隊感覺小尼的一切都那麼順利,似乎都在朝著最好的方向發展,小尼相信自己會在這個地方完成自己的音樂夢想。
  • 推薦《爆裂鼓手》:高考之後,你需要一道硬菜,讓自己保持憤怒
    而我今天的推薦的這部電影,則很好地闡述了如何保持憤怒。是的,《爆裂鼓手》。打破溫情如果說要為高考結束後的學子們列個影單,那麼《爆裂鼓手》會是我選擇的第一部。因為它殘忍地打破了許多少年氣的「溫情定律」,同時又點燃了符合青年身份的熱血!你想像中的好老師、貴人是什麼樣的?亦師亦友、諄諄善誘?《爆裂鼓手》說,滾!
  • 豆瓣8.6《爆裂鼓手》:如果甘願平庸,你願意絕望地活到90歲嗎?
    這大概是每個(認真)學過樂器的人深刻的共鳴。早幾年前,我還在受著應試教育的毒害,還在青春叛逆,第一次看到《爆裂鼓手》,感覺是變態和壓抑。今天又看了一遍,居然有點感動。前幾天,我一個朋友問我,你練琴那麼辛苦為什麼還要練?我想這是熱愛吧。熱愛,不就是痛苦中裹挾著快樂嗎?只看到痛苦的人,大概是沒認真追求過的吧。
  • 《爆裂鼓手》:快節奏的鼓聲,不一樣的爵士樂,自由的音樂態度
    這部由新銳導演達米恩查澤雷拍攝的關於音樂與夢想的電影,一經上映,就獲得了盛讚,並榮獲了多項大獎,其中包括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混音。這部影片以鼓手作為主人公,講述了少年安德魯(邁爾斯特勒 飾)在嚴師的督導教育下,以非常手段挑戰自己的極限、追逐爵士樂鼓手夢的熱血故事。